-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二)毕希纳(1813~1837)
德国19世纪早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创立《黑森快报》,引领时代风气,1923年设立"毕希纳文学奖"
《丹东之死》四幕历史剧
法国大革命胜利后,人民的生活依然极度困苦。丹东及其国民公会党人追求享乐,丹东厌倦了屠杀和阴谋。罗伯斯庇尔作为雅各宾派领导人实行恐怖专政,逮捕了丹东。
丹东认为罗伯斯庇尔将会把法兰西带入独裁统治,被判处死刑。
《丹东之死》
1、根据1789年法国大革命历史事件编写而成,生动展现了复杂艰难的矛盾斗争。
追求现世人生的享乐自由← →坚持道德 革命
2、塑造了丹东和罗伯斯庇尔这两个富有两面性的人物形象。
丹东:消极对抗、耽于享乐←→良知未泯、勇于承担
罗伯斯庇尔:刚正不阿、廉洁公正←→虚伪作假、嗜杀成性
3、深切同情社会动荡时期人民的苦难,也揭示了革命的盲目性。
(三)赫勃尔(黑贝尔)(1813~1863)
《玛利亚·马格达莲娜》 1843年 --日常生活悲剧的典范
因和爱人弗里德里希失散多年,少女克拉娜在父母安排下与无赖莱昂哈特订婚。莱昂哈特诱骗克拉娜却因她没有嫁妆拒绝结婚。
弗里德里希归来,要求决斗,但克拉娜觉得不配再爱他只能嫁给莱昂哈特,无奈投井自尽。弗里德里希也和莱昂哈特决斗而死。
责编:杨丽梅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