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解放军文职 > 解放军文职专业 > 新闻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大众传媒对于文化的消极影响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12-27 22:23:23

 大众传媒对于文化的消极影响

1、      限制了受众选择文化享受的自由。

大众传媒却可能在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沟通、传播的同时,又形成诱导受众信息选择的话语霸权,使受众全方位的自由选择权成为一种假相,使有限的选择成为受众的不得已;在公开、透明的前提下,把整个世界无遮无拦地呈现在每一个人的面前,以此来表达其民主、平等、自由的品质的同时,又“过滤”事实,让人们的选择在一种居高临下的既定安排中进行,从而又创造了新的不自由和不民主;为大众创造一个由媒体选择和决定的共同的存在,提供单一的公共体验,从而使人成为一种社会性的存在的同时,却又粗暴地践踏了个人的体验和了解意愿,侵占了个人的情感、心灵的隐秘空间。

    大众传媒的话语霸权表现为其单向度的传播模式,传媒与受众之间没有像对话那样的交流回应,造成缺乏沟通的无回应的传播,从而使大众传媒成为“为了沟通”的“不沟通的系统”。而这种“无回应话语”的话语权力,最终只能归属于传播一方,体现出在话语输出上传播与回应不平等的关系。在这样的现实中受者的自由是受到了传者限定的,与传者永远不对等的自由。大众传媒的受众只有收看()不收看()的自由,而没有要求收看()和对等地评价收看()内容的自由,没有对答回应平等交流对话的自由。受众不再是接受的主体而成了传媒的附属品。媒体可以通过话语霸权控制和把持新闻热点和艺术潮流、时尚。传媒不断发明新的节目及其符号和意义构成方式,而受众只能不断被动地适应这些新的节目和新的意义方式。

    对大众传媒话语霸权的适应和习惯会产生麻醉作用,使受众对潮涌的信息产生麻木感,懒于思考,怀疑能力萎缩,趣味趋同,发现和创造的精神遭到销蚀。现实中肥皂剧、电视小品、电视音乐剧等新花样的出现,已经在不断地塑造观众,塑造他们的消费习性了。

2、      大众传媒削弱了文化的社会功能。

传统文化必须包含不与现存社会秩序妥协的异端因素,文化的这种否定性功能,随着大众文化的产生而逐渐削弱乃至消失了。

大众传媒存在消解文化艺术个性与深度的倾向。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使文化的市场突破了狭小的地域限制,实现了对全球的覆盖。文化市场的扩大,文化产品丰厚的利润,大大刺激了文化企业家的投资,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发展。然而在这个以文化市场为目标,以文化企业为主体的系统中,文化成为一种标准化的、大批量的复制性生产;其产品不再是强调艺术家个人特色的艺术创造,而仅仅被看作即将进人市场的商品,这些商品都有一个共同的品牌叫做大众文化。企业经营模式的介入改变了文化商品生产的最终目的,这个目的不再是满足公众的精神需求,而是营利。从这个角度看,大众传媒造就了文化产业的同时也产生了消解文化的个性与深度的倾向。这种倾向在生活和艺术的各个层面已经有所体现。以人的语言、行为和消费品位为例:作为一种符号结构,即使是在一个共同的语言文化圈中,不同的亚文化圈也显示出不同的语言习惯,语言带有明显的文化特征。如对“很好”的说法,北京人习惯说成“特好”、“倍儿好”,东北为“贼好”,湖南、湖北为“蛮好”。而现在全国上下流行说“好好”,时尚习惯消解了区域个性,传媒及其承载物使语言丧失了文化标志的地位。行为是个性的外露,然而,现代传媒通过直接灌输、劝诱、现身说法、引起讨论等等手段,不断以“成功”的名义展开宣传,打造出“理想的”社会行为规范、个人行为规范及生活方式的标准模式。从卡内基成才丛书,到减肥录像,直至恋爱指南,在传媒的影响下,公众会逐渐形成大体相近的消费口味和趋向一致的行为方式。

3、      影响并控制大众的需求。

需要和欲求——人生需求的两个层次。欲求是永无止境的,消费不再是手段而成为一种目的。消费带给人们更多的是欲求的实现而非需要的满足。

马尔库塞: 虚假的欲求”    商品广告推销形象而非具体商品

例证:

商品的符号化过程主要由广告完成 :品牌

广告是一种符号的拼贴复制与能指的狂欢。拼贴、杂交、并置、戏仿与复制正是广告的符号存在的基本方式。LVCKDolce&Gabbana Chanel  Kappa NikePumaAdidas

 鲍德里亚认为,我们消费的并不是物品,而是各种符号。消费是一种系统化的符号操作性行为……为了成为消费品,物品必须成为符号。个人是在消费中确定身份,获得自我认同”

符号化:大部分商品的文化内涵、观念性的意蕴都不是商品本身固有的,而是人为添加进去的。媒介通过传播赋予商品的某种意义。这即是将商品符号化了,商品由此成为某种观念的实物替代品,接着又引导消费者进行解码。即你只要消费了这种商品,就意味着获得了某种形象。

4、“文化帝国主义”是大众文化传播中值得忧虑的现象。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这一理论的提出基于一些基本认知:
1)
世界传播模式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世界力量结构密切相关
2)
由国力相差悬殊的国家为主体形成的世界力量结构,显然不可能是强弱均等
3)
在此影响下的世界传播模式也必然呈现某种倾斜态势,也就是发达国家在传播中的主导性与发展中国家的被动性

文化帝国主义并非刻意针对某个国家,其要点主要指向文化传播中的不平等现象。其可能产生的范围:1) 弱国与强国之间的文化传播;2) 少数民族与所在国主要民族之间的文化传播;3) 土著社会与外来文化的文化传播

责编:刘卓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