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1、简述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的历史与特色。
(1)历史:邹韬奋1926年接编《生活》击刊,九一八事变后,《生活》周刊表现了坚决的抗日立场,用大量篇幅宣传抗日救亡活动,抨击国民党的“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东北义勇军奋起抗日之后,《生活》周刊曾几次发丐捐款,支援抗日武装。1932年“一二•八”事松沪抗战时,《生活》周刊出版号外和特刊。1932年7月,国民党当局下令禁邮《生活》,后《生活》自办发行,且创下当时杂志发行的全国最高记录。1933年12月16日,《生活》被迫停刊。
(2)特色a、“以社会的改进为鹄”,九一八事变后,《生活》周刊表现了坚决的抗日立场,用大量篇幅抨击国民党错误方针,宣传抗日救亡活动。还组织捐款,支援抗日。
b、“以读者利益为中心”、“以文会友”。刊物成为读者“极好的朋友”。《生活》与读者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与读者进行交统,亲自处理读者来信。
c、稿件质量高。力求把“有益”与“有趣”结合起来。
d、文字明显畅快。
e、重视经营管理和社会信用,处理好商业性新闻与广告的关系。
2、简要评述邹韬奋的新闻活动与办报思想。
(1)邹韬奋的新闻活动。
1926年,接编《生活》周刊,正式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5年11月16日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1936年3月,积极筹划出版《永生》周刊,鉴于国民党压迫,由金仲华主编。1936年6月7日,在香港筹备出版了《生活日报》和《生活日报星期增刊》。同年8月23日,《生活日报星期增刊》从香港迁回上海,改名《生活星期刊》继续出版。1936年11月22日,在“七君子事件”中,邹韬奋被捕狱。
(2)邹韬奋的办报思想。
a、以大众进步和民族解放事业为目的。这是邹韬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事业的指导思相。他一向主张报刊要成为读者的“好朋友”,要由大众来办,在实践中,他注重对正确思想的宣传,积极组织捐资,支持前线,痛批反动派的罪恶。他十分注重读者信箱。积极为读者服务。
b、主张办报要有个性。邹韬奋办报刊很强调要办出个性或特色,这种个性或特色既表现在内容上,也表现在形式上。c、适合大众需要的文风。主张用“一团和气”和读者“促膝谈心”,提出文字要“明显畅快”。
d、新闻工作者的道德修养。言论上的独立精神,工作上的敬业精神,读者至上的服务精神。
e、重视报刊的经营管理。处理好“事业性”与“同业性”的关系;实行“集体的管理”与“民主的纪律”;“搞好管理,精打细算,自力更生,永远节约”;主和“为公择人”。
(3)总评:邹韬奋主编《生活》周刊的经验,办《生活日报》的主张,以及他的工作精神与作风,体现了我国人民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他所提出的卓有见地的出版编辑观点,不仅在当时对我国的新闻出版事业朝正确方向前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起到了强有力的作用,即使在今天,对于我们新闻事业的理论建设及具体实践,仍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补充]:“韬奋精神”?
毛泽东说:“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们的地方”。
3、简要主席述范长江西北采访的成果与意义。
(1)1935年5月1日起,范长江以天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名义高津南下,经烟台、青岛到上海,再沿长江西行,赴重庆、成都,沿作这写施行通信,5月10日起在该报发表。7月14日,又从成都出发,开始西北之行,至1936年6月结束,1936年8月,他将这次施行所写的通讯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出版。这些通讯揭露了日本侵略帝国主义的危机。国民党统治的腐败,黑暗与各族人民的痛苦生活。更为可贵的是,该书首次客观而真实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行踪和影响。
(2)他的通讯作品,以其特有的风格和深远的影响,为我国新闻通讯写作提供了新经验与新样本,在我国新闻史上有重要地位。
4、国民党的新闻编制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1)历史背景: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相继发生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权在全国取得统治地位,国民党在全国的新闻统制也随之建立。
(2)统制表现:在全国组建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络;控制和利用民营新闻事业;制定与实施反共反人民的新闻政策法规;设立新闻控制机构,扒行新闻检查制度等。
(3)建立过程:
a、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利用其统治权力,扩展国民党的新闻事业,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形成了一个全国性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络。这个网络以《中央日报》、《中央社》和《中央广播台》为核心,集中在南京、上海、北平、汉口等大城市和参省会城市,此外还在几个大城市办了直属国民党中央的报纸。地方党报系统、地方广播电台系统和军队报刊系统。
b、为了控制新闻宣传,国民党中央和国民党政府制定了许多专门的政策法规。甚至效法法西斯主义的做法,实行新闻出版检查制度,由事后追惩改为事先审查,图书杂志要原稿送审。
5、简要评述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情况,特点与意义。
(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被迫从城市向农村转移,在农村开辟根据地,组建工农红军。革命新闻事业也在新的革命道路上开始了新的征程。
(2)在农村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也因地制宜的采取标语、传单、布告、壁报等多种形式,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群众。1929年12月,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宣传工作是红军第一个重大的工作”。决议具体分析了红军宣传工作的现状,对于此后的宣传内容和宣传技术作了详细规定。1931年3月,毛泽东以总政治部主任的名义,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部政治部撰写了在红色区域普遍地举办《时事简报》的通令和怎样办《时事简报》的小册子。由此,《时事简报》成为根据地和红军初创阶段的主要宣传阵地。1931年11月-1934年9月红军长征前夕三年中,中央根据地迅速创建与发展新闻事业,初步形成了人民政权下的新闻事业系统,其主要机构是红色中华通讯社。《红色中华》报、《青年实话》和《红星报》等。此外,其他革命根据地报刊和红军报刊也纷纷创办。
(3)特点:a、适应实际工作需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新闻宣传。b、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办报;c、开展批语与表扬; d、文字通俗,形式活泼。
(4)意义:a、根据地新闻事业是在人民政权下共建的,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新闻事业的开端。 b、开创一条革命新闻事业发展的新道路,即城市——农村——城市的道路。
c、继承和发扬了列宁的党报思想。
责编:刘卓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