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16、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1)模仿——(法国 社会心理学家 塔尔德 《模仿的法则》)社会上的一切事物不是发明的就是模仿的,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现象。
2)分为:无意识模仿:个人在不自觉状态下对他人行为的反射型仿效。有意识模仿:基于一定动机或目的的自觉仿效。
3)集合行为中的模仿更多地表现为无意识的、条件反射性的模仿。反映基于本能进行,直接模仿周围人,出现相互模仿。与人的安全本能有密切关系。与多数人保持一致,把它作为最有效的安全选择。这种失去理性的相互模仿所带来的结果又可能是最不安全的。
“匿名性”原理
一些平时循规蹈矩的人在集合行为中作出越轨行为,因为集合行为使他淹没在人群中,没有人知道他的姓名和身份,处于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这种状态使他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在一种“法不责众”的心理支配下,做出种种宣泄原始的本能冲动的行为。
17、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
1)在集合行为中,信息的流动也呈现出一种异常状态。
循环反应——(美国 社会学家 布鲁默)集合行为的初步形态是“循环反应”。即一方的刺激成为另一方的反应,而另一方的反应又反过来成为这一方的刺激的循环往复过程。
2)集合行为中主要的信息形式是流言。
流言——一种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正规的传播渠道不畅通或功能减弱的时期。
3)R=i*a(流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证据的暧昧性)
(美国 心理学家 奥尔波特)
① 流言通常围绕人们关心的问题、涉及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发生;
② 来自正式渠道的有证据信息不足、状况的暧昧性增加会推动人们去通过流言渠道去寻找信息。
4)流言分非紧急事态下的流言和紧急事态下的流言。
紧急事态下的流言特点:
①快速增殖。流言信息连同它携带的情绪以异常速度弥漫到人群当中。
①奇异回流现象。同一个流言在经过若干人的传递后,又重新传回他的发布者那里,而这是由于流言已经添加了许多新的内容,连发布者也难辨认它的原貌,于是往往会把他作为新的信息加以接受。
③伴随着大量的谣言。谣言:有意凭空捏造的消息或信息。集合行为中,别有用心者利用人群的昂奋情绪和巨大能量散布谣言,操纵人群。
责编:刘卓
上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群体的本质特征
下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组织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