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群体传播
1、群体——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日本,社会学家,原岩勉)
2、群体的本质特征:
1)目标具有共同性;
2)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共同性。
这两个特征意味着任何一个群体都具有互动机制和使共同性得到保障的机制,这种机制成为群体的组织性。
库利(美)——初级群体、次级群体
韦伯(德)——团体、一般群体
威瑟(德)——组织群体、非组织群体
3、群体的社会功能:
1)群体是将个人和社会相连接的桥梁和中间纽带。是“局部社会”。
2)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使社会秩序的连续性得到保证。
3)群体可以团结个人的力量,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4、群体对个人成员具有重要意义:
1)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需求和愿望需要加入一定的群体,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实现,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 群体的能力大于参与群体的单纯个人能力的简单相加,群体也能够使成员个人的能力得到增强,实现个人实现不了的目标,这是个人参加群体的基本动机之一。)
2)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加入群体中,不仅可以及时获得关于外界变化的信息,减少因对环境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恐惧和忧虑,而且能够通过与其他成员的协作,以集体的力量克服困难和危机。提供安全的行为方式规范,是群体的重要功能之一,将自己归属与一定的社会群体,并按照体的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的行动,是防止个人发生社会偏离和陷于社会孤立的有效方法。)
3)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通过群体,个人可以最大程度的丰富自己,促进自己理想和目标的实现。同时,一个人的才能和成就只有在得到群体承认情况下才有实际意义。因此,群体既是谋求成就的动机,也是实现成就的目标和手段。)
负面意义:
1)某些群体为实现一己之目的而拒绝承担正当的分工,给社会秩序和社会生活带来混乱。
2)群体在为个人带来利益的同时,具有束缚和压抑个性的负面作用。
5、群体的成立、生存、发展需要的基础条件:
1)共同的目标和关心事项,这是群体凝聚力的核心。
2)成员之间的协作意愿,也就是个人参加群体并愿意为之作出贡献的动机。
3)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即群体传播。
6、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岩原勉)
群体传播是全体生存和发展的一条基本的生命线。
7、群体意识——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包括:
1)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
2)群体感情。(成员间的个人能感情、群体成员主观境界的融合所产生的“我们”感情。)
3)群体归属意识。(即群体成员因从群体活动得到某种程度的需求满足而对群体所产生的认同感。)
(1)群体意识实在群体信息传播和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群体的传播结构可以从信息的流量与流向两方面来理解。
(2)群体意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成员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的制约作用上。(迪尔凯姆(法国,社会学家)群体意识虽然可以通过社会化过程为个人所吸收,但总体上仍然属于一种集合意识,是相对于个人意识的一种外在的、约束性的思维、感情和行为方式。)
责编:刘卓
下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群体规范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