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新兴社会组织
一、新兴社会组织的产生于发展
产生和存在的必然性:社会主义,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是凡事存在分工的地方,就存在利益差别。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人民政治团体存在,就有其必然性和现实性。
(一)1949-1978
政治社团发展的选择性较强,只有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有较大的发展。根本原因在于高度统一的政治经济体制。人们失去争取利益的动力,更没有社团在经历领域争取利益的空间。
(二)改革开放以后
带来了社团发展的春天,除了原有组织的发展外,还出现了大量非官办的社会团体。他们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影响政府的政策。
根本原因:市场发育所引发的社会分化过程。经济体制改革辐射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导致社会结构的重组。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团发展的社会原因。
(1)经济改革导致社会主体的分化
企业开始享受一定的自主权,农村家庭也成了独立的经济单位,心的利益要求和新的权力产生。为此社团组织形成就将分化出来的社会主体联接成新的群体,形成了新的社会沟通渠道和利益保护机制。
(2)改革促进社会结构分化
改革肯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成分多样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如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新的社会成分在原来的组织体系中没有既定的位置,他们就形成了新的社会组织来保护自己。
(3)经济改革引起了剧烈的利益分化
改革拉大了收入差距,利益分化在组织上的表现是形成和强化了人们的群体观念,出现了群体认同。观念的一致性促使人们联合起来,为成员谋取利益。
(4)制度的变化
虽然没有实行西方的政治改革,但是政治体制的变化是不容忽视的。政府日益重视法制和法治,开始大幅度放权,政府职能也开始转变。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团发展的政治原因。
(1)政府日益重视法制与法治,重视公民的结社自由。
(2)政府大幅度放权,国家对社会的控制逐渐放松。
(3)政府职能转变,将原有的部分职能交给非政府的行业协会、同业组织等。
(4)党和政府重视社团组织建设,以之协助政府管理。
上述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使得民间组织迅速兴起并成长。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得以重组。
新组织发育的客观需求变成现实的组织发展,还需要人们有意识的自觉行动,同时还依赖于自上而下的推动。
自下而上的努力和自上而下推动的合力,形成了今天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的局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新兴社会组织的活动方式
1.中国政治性社团参与政治过程的特点:
(1)相互之间的非对抗性和合作,即各政治性社团所代表的特殊利益集由此形成的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
(2)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活动。在代表整体利益的先锋队的领导下,实现其特殊利益。
2.社会组织如何发挥政治作用:
(1)参政议政。
西方议员是职业政治家,人民代表则不是职业性的。
第一、 社会组织可能以某一阶层代表的方式进入人民代表大会,直接参与政治决策。
第二、 政治协商制度为各团体提供了独特的议政渠道。
第三、 社会组织代表还可能直接加入政治领导机构。
第四、 由于政治社团大多是官办或半管办性质,一些社团还有其他渠道表达利益和要求。
新型组织参与政治职能在党和政府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事实上,大多数社团也能很好地理解党和政府的意图。因为社团的领导人有双重身份,社团负责人和国家干部,能服从上级,约束自己的行为。
(2)政府助手。
中国社团必须有一个主管单位,并充当党和政府的助手,具有相当的行政职能,协助党和政府管理新生的社会成分。这种政治关系使得社团可以向党政组织表达群体要求。
作用:1、弥补了政治管理体制的不足 2、起到了管理新生社会成分的作用 3、协助党政部门完成某项任务。
3.中国政治性社团的作用
政治性社团的兴起对治理结构和治理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
(1)影响政府决策并推动政府决策民主化。
(2)民间组织的活动改善了政府形象,增强了公民的政治认同感。
(3)民间组织的自治实现了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目标。
(4)非组织性的基于共同利益之上的潜在利益群体的活动直接改变了政府的行为。
总之,政治性社团的活动促进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各社会团体进行政治活动、参与决策本身就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这种民主政治进而促进了政治决策的科学性与公正性。不仅如此,政治性社团的活动也促进了政治稳定,能够把新生的社会力量吸纳进决策体制,并协助政府加强对新生社会力量的管理。
责编:刘卓
下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新闻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