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1、文学以审美意识形态把握世界
人的意识对世界的把握,存在多种方式:认识的、功利的、宗教的、道德的、审美的等等,但主要有三种方式:认识方式、功利方式、审美方式、
①认识方式:侧重探讨对象主要是获得的是关于对象(事物)的知识——知识性。
②功利方式:注重追求对象有什么用,价值几何,它要获得的是关于对象的实用价值——实用性。
③审美方式:不管对象是什么,也不管对象有什么用,它只是侧重于感受对象外观,只关注对象呈现出的感性形象本身——形象性。
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特征
①形象性:指文学作品的呈现方式(生活画面),相对于其他意识形态的概念、逻辑的抽象地方式而言,具有还原人的生活感受和人生体验,使人具有当下生活情景的逼真感和临场感,即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文学形象带给人真实的幻觉感,它可以替代不在场的事情。小说记录了过去的历史事情;诗歌凝聚了是人特定时刻的情感体验。
②虚构性:即艺术的假定性,就是用虚设的物象的方式,在想像中模拟物象,以创造艺术形象,也就是作家通过想象、联想、推理等心理机制,把现实中本来没有的东西构想出来。
③非功利性:是文学形象性的呈现,离不开作家的审美态度,就是说,文学之所以不以知识性的一面、不以实用性的一面、不以其他方面,而仅仅以形象的一面呈现出来,与作家和读者的审美意识和态度不可分。作家的这种审美意识和态度用普通心理学术语就是人专心凝神于物的某一面,而忘记其他方面。中国古代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深受庄学禅意的熏陶,追求去欲息年,达到一种清静无为、淡薄平和的心境,在这种心境下,诗人摆脱了生活的心理常态,退去了争逐之心、功利之念、贪欲之情、生死之忧,因而在超然与达观中达到一种与世界纯然合一的散淡悠然的境界,剔除了“我执”,去欲息年,摆脱各种是非得失利害关系的计较和思考后才豁然敞亮,才诗情画意。
责编:刘卓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