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什么是文化遗产?
一、概念的提出及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
在西方语言中,英语及意大利语"遗产"一词来自拉丁语,意指"父母留下的财产"。这一内涵从它产生之日起,直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前,都没有太大改变。但到了20世纪下半叶,"遗产"一词的内涵在"父母留下的财产"、"祖先留下的财富"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祖先留给全人类的共同文化财产"或"国家的文化财产"这样一些全新概念。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际知识合作委员会(CICI)和国际博物馆办事处(OIM)就已经考虑到通过国际合作来拯救"人类共同遗产"。
1965年美国白宫会议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高度,首先提出了设立"世界遗产信托基金",共同保护"世界杰出的自然风景区和历史遗址"。
1970年美国又首度将这一理念写入当时的一部重要法案--《国家环境政策法》中。
1972年美国颁布《人类环境宣言》和同时发表《人类环境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应尽快缔结《保护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公约》的建议。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便颁布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以保护人类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为宗旨的《保护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并于同日颁布了《各国保护文化及自然遗产建议案》。
1978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向全世界公布了第一批世界自然及文化遗产名录。我国于1985年加入了公约,成为缔约国之一。
世界自然及文化遗产名录,这种双赢做法,一方面使得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你要保护",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主动出击的"我要保护",一方面也使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以往的文牍主义中解放出来,由原来的"隔山打虎",发展成为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坐镇指挥,从而实现了角色上的彻底跨越。
《世界遗产名录》
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将成为世界级的名胜,可接受"世界遗产基金"提供的援助,还可由有关单位组织游客进行游览。由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能够得到世界的关注与保护,提高知名度并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国都积极申报"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名录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文化景观"(1992年增加)四类。
2001年又公布了首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文化遗产定义解读
定义: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上创造的、流传或保存至今的民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存的精华。
作为文化遗产至少应具备以下三方面条件:
①首先,作为文化遗产,必须具有一定的时限上的要求。它必须是经历过时间历练的历史的产物。按国际惯例:
作为物质文化遗产通常必须具有50年以上的历史;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必须具有100年以上的历史;
②其次,作为文化遗产,它必须是流传或保存至今的传统文化事项。换言之,那些在历史上产生,但并未传承或保存至今的文化事项即使历史上影响再大,再优秀,也不能成为文化遗产。这是因为我们这里所说的必须"传承或保存至今",并不是指相关记载保存或流传至今,而是指文化遗产本身保存或传承至今。即物质文化遗产一定要以固态的形式保存至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要以活态的形式传承至今。
反例:如传统建筑方面的秦代秦始皇所建的阿房宫、东汉末年曹操所建铜雀台、冰井台;
传统戏曲方面的形成于宋金,流传于山西、河北、内蒙古、陕西的"赛戏",
传统节日方面的形成于上古时期的蜡祭、上巳、春社、秋社;
传统工艺方面的贵州雷山石印,黎平树皮布制作技术;
都不能参评文化遗产
③第三,作为文化遗产,它一定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们是经过价值衡量过的传统文化遗存,而不是传统文化遗存的全部。作为全人类共同文化遗产,它必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科学价值。那些历史悠久亦传承或保存至今,但并不具备上述价值的文化事项--如缠足、典妻、殉葬等传统文化遗存,即使曾深刻影响过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文化走向,也不可能被认定为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地区的文化遗产。
责编:杨丽梅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