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寒夜》:写成于1946年底,是最能代表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的一部长篇力作。与前不同的是《寒夜》题材构思纯属虚构。作品描写一个自由恋爱组合的知识分子家庭如何在现实生活重压下破裂的悲剧。在这个描写“生活在寒夜里的小人小事”的故事中,有青春的消逝,理想的破灭,生活的艰辛,人性的扭曲,还有中年的困顿与悲哀……小说道出了乱世人生的悲哀。
悲剧发生在抗战后期的重庆。主人公汪文萱、曾树生是一对受过大学教育和西方新思想熏陶的夫妇,他们在个性解放的信念下结合,又共同追求过“教育救国”的理想,但汪文萱很快在严酷现实面前变成一个体弱多病、胆小懦弱、逆来顺受的小公务员,身心病态。在经济和精神的重压和母亲与妻子无休止的矛盾中他受尽煎熬终于耗尽生命。小说表面写家庭矛盾,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腐败问题。
汪文萱、曾树生的悲剧,是处于黑暗现实中而又追求个性解放的知识分子的现代知识分子精神被摧残、肉体被吞噬的悲剧,此中虽有其自身的思想性格弱点,但归根到底是社会的悲剧。
《寒夜》真实细腻地刻画了战乱年代普通知识分子苦难生活的真实图景,故被赞为“平民的史诗”。可以说《寒夜》是巴金继《家》《憩园》之后的后的又一部高水平发挥的作品。
《第四病室》1945:通过一个病室,写出社会各种人物的不同命运,记录了人们不幸的生存境遇以及受苦、挣扎、死亡的情景。
从上看,巴金后期作品比起前期创作虽然仍然以情动人,但已经变得较为深沉。虽然文体算不得精美圆熟,但朴素流畅,注重整体氛围的营造,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三、新文学运动中的一块丰碑《激流三部曲》
新文学问世以来,揭露旧家庭旧礼教的作品很多,但以长篇系列小说的形式和如此浩大的构架反映封建大家庭土崩瓦解,并揭示出封建旧制度的必然灭亡,《激流三部曲》是第一部。
《激流三部曲》描写的是1919—1924年间中国一个大家庭里涌动的一股生活的激流:一方面随着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垂死的封建统治力量疯狂地吞噬着年轻的生命,另一方面深为革命潮流所吸引的青年一代开始了觉醒、挣扎与斗争的悲壮历程。
《家》在《时报》连载后引起轰动,遂由开明书店印成单行本,在1931-1948年间再版达30多次,销行数十万册,成为旧中国文坛的一个奇迹。
代表作《家》*
《家》写于1931年,是《激流三部曲》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小说。它标志着巴金在最严格的程度上接受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同时也标志着巴金创作风格的成熟。
在思想内容上《激流三部曲》的矛头不仅针对旧家庭、旧礼教,而且还集中指向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小说不止是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还号召青年大胆反抗封建专制制度,投身社会斗争加入革命洪流。
《家》的成功奠定了巴金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地位。
《家》描写了一个正在崩溃的封建大家庭的故事,取材于巴金自己的家族,小说中人物、故事、细节、生活习俗大都来自真实。
小说成因:
(1)处女作《灭亡》的成功;
(2)巴金所生活的大家庭为小说提供了丰富素材;
(3)耳闻目睹生活中许多年轻可爱生命横遭摧残的事实;
写作动机:
(1)抨击黑暗社会,“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I’ accuse!”
(2)为青年一代鼓与呼,“我要为过去那无数的无名的牺牲者‘喊冤’!我要从恶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失掉了青春的青年!”
(3)“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石碎石中间”,渴望找到新生的路,冲出黑暗。
《家》的多重主题
(1)礼教吃人——“礼教吃人”是小说的突出主题。封建礼教是导致年轻一代悲剧的重要原因,小说中,觉新与梅(钱梅芬)与瑞珏、觉民与琴、觉慧与鸣凤,他们之间从恋爱到婚姻的情感纠葛,乃至梅的远嫁病死、瑞珏的难产而死、鸣凤的投湖自尽,以及婉儿逼嫁被迫害而死,都深刻展示了封建礼教对年轻一代、尤其是女性的蹂躏和摧残。这些女性身份、地位、性格、遭遇各不相同,但结局却是一样,都是被封建礼教迫害而死,她们的悲剧命运深刻揭示了千百年来生活在礼教阴影下的女性的共同命运。
(2)旧制度的崩溃——从《家》中也可以看到,无论如何旧制度已开始崩溃,表面凶狠而内里衰败,它可以吞噬弱者,却无法再压制反抗者。
“旧家庭渐渐地沉落在灭亡的命运里面了,我看见她一天天往崩溃的路上走,这是必然的趋势,是被经济关系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不管封建礼教的卫道者怎样抗拒和挣扎,历史的发展是没有什么可以阻止的。”(巴金《关于〈家〉》)
封建家庭内部的腐败、自私、虚伪、愚昧、荒淫、坐吃山空以及互相的倾轧、勾心斗角都已经宣告着封建制度本身已经腐朽到了灭亡的阶段。旧制度的崩溃还表现在高价的最高统治者——高老太爷权威的丧失,和高家年轻一代精神枷锁的逐渐被打破。“冯家亲事的暂且不提”预示着封建旧势力的让步,也预示了高家时代所承袭的旧制度的死亡。
(3)“作揖哲学”的破产——巴金说:《家》里唯一“真实的人物”是他的大哥(觉新形象)。他是被“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活生生断送了的”。通过觉新的命运,巴金告诉读者,在与反动封建势力的抗争中,一味的妥协、忍让是不足取的。小说以悲剧人物的命运从反面暗示了抗争是唯一的出路。
(4)“叛徒”的呐喊——觉慧是黑暗沉闷的高家的亮点,是一股冲撞的激流,给腐朽没落的高家带来一丝生气。小说大胆热情地刻画了这位幼稚而大胆的叛逆者。可以说,觉慧形象寄托着巴金的理想,在他身上,使人们看到被“五四”唤醒的一代新人的身影。
觉新形象*
觉新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性格的人物形象,也是《家》中写得最为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作为新文学史上“软弱动摇型”的典型代表,中国的“多余人”的代表,他的艺术魅力不容低估。
觉新心地善良、思想进步、聪慧好学,对未来曾经有着美好的憧憬。但由于他是高家的“长房长孙”,于是他被迫承担起维护这个大家庭的重任。现实和理想的冲突造成了觉新性格的双重性。小说正是通过觉新这种人格的被迫分裂塑造了一个在专制主义重压下病态的痛苦灵魂,同时也控诉了大家庭制度对人性的戕害。
(1)觉新是一个在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的悲剧的典型。他受过五四新思想的影响,有认识,但又背负着旧家庭旧礼教旧意识沉重的“十字架”,从而养成他委曲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他的最大的反抗也只是支持觉慧出走。
(2)觉新的性格是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传统观念毒害的产物,正是由于这种双重毒害,使觉新养成了逆来顺受,事事退让的心理。觉新身上表现出在封建专制主义重压下我们民族的懦弱苟且的国民性。
(3)觉新的性格反映了新旧观念的冲突。觉新的动摇,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与冲突,这是传统民族心理的积淀在现代民主思想冲击下的痛苦挣扎。因此觉新的内心冲突体现了一定的历史深度。
《家》的艺术成就与局限
成就: 1、反映生活的深广度与主题的深刻性。
2、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
3、洋溢着摧毁旧世界的激情。
局限:
因作者的思想局限,笔下人物的反抗仍然显得盲目,小说只能提出问题,而开不出药方。“激流”虽然汹涌,但流向何处作者也不太清楚。
责编:刘卓
上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巴金前期小说
下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沈从文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