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郭沫若
一、 生平及文学活动
郭沫若,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的才华曾博得许多人赞扬;他的学术观点又曾引起种种不同看法,在达半个世纪的政治风云中,他惹人注目的表现,也激起过褒贬不一的议论。其实,在他身上可以看到特殊环境中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些特性。
1、童年时期
郭沫若1892.11.6出生于四川乐山沫水、若水相交汇处的沙湾镇,故笔名“沫若”。在家排行第八,称“八儿”,乳名“文豹”,号“尚武”,学名“郭开贞”。
父亲郭朝沛,是精明的商人,善于经营、思想开明。母亲杜邀贞乃“零落的官家之女”,聪慧贤淑,擅长刺绣,偏爱诗歌,培养了郭沫若的诗趣。“影响我最深的当然是我的母亲。……假使我也算得一个诗人,那这个遗传分子确也是从我母亲来的了。”(《三叶集》)
1897年春,郭沫若入私塾,1906年,考入乐山县高小,1907年秋升入嘉州中学,打下坚实丰厚的古典文学基础。在学期间,接触了梁启超、章太炎等人的政论文章,对旧民主主义制度产生了热切向往。又因不满于黑暗现实、参加反清、反帝爱国学生运动,因而三次被校方开除或斥退。
2、留学日本
1914年夏,考取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学日语。次年,转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预科,1918年毕业后升入日本福冈九州帝国大学医科学医,拟以医道“作为对国家和社会的切实贡献”,1923年3月毕业回国,在日共逗留10年。1922年,与安娜的长子“和夫”出生。
留日生活对郭沫若思想和创作的影响:
(1)广泛接触各国文艺
(2)接受斯宾诺莎“泛神论”的影响:
泛神论的主要观点——“本体即神,神即自然。”泛神论其实是披着“泛神”外衣的“无神论”思想 。郭的“泛神论”吸收了“万物皆神”的观点和张扬自我、大胆破坏、敢于否定偶像的精神,被周扬称为“自我表现主义的极致,是个性主义之诗的夸张。”
3、20年代文学活动和《女神》的诞生
诗歌创作的爆发期(1919—1920年)
五四时期,身处异国的郭沫若感到“个人的淤积,民族的淤积,这时找到了喷火口,也找出了喷火的方式。” 创作欲如火山爆发,不可遏止。于1919—1920年之交,写下大量充满叛逆反抗和追求光明的诗篇:《凤凰涅磐》、《炉中煤》、《匪徒颂》、《天狗》、《地球,我的母亲》等,此后创作一发不可收,后结集为《女神》。
不久,又创作历史剧《
1921-1922年间,郭沫若曾三次回国,国内的黑暗现实使他失望,在苦闷中完成了诗集《星空》。
1923年郭沫若携妻、子从日本回国,与郁达夫、成仿吾等陆续创办《创造季刊》《创造月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倡导积极浪漫主义,使前期创造社达到了全盛的时期。
此阶段,郭沫若思想驳杂,既有唯物史观,又同情无政府主义,诗集《前茅》是这个时期思想真实纪录。大革命失败后,郭沫若参加了南昌起义,而后回上海从事文化工作,与后期创造社及太阳社成员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有诗集《恢复》(1928)和《瓶》(1923—1928)。
4、流亡日本(在日本的第二个10年)
北伐失败后,1928.2郭沫若再赴日本。开始他在日本的10年流亡生涯,其间与安娜又育有三子一女。
在日期间,郭沫若潜心研究中国古代史、甲骨文、金文,取得了一定成果,写下《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日关系进一步恶化,郭沫若冒着危险,“弃妇抛雏”,从日本神户乘船潜回祖国,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5、在抗战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烽火中
1938年,郭沫若出任国共合作的军委会政治部第3厅厅长。此间著有反映抗战的诗集《战声》和《蜩螗集》 。
抗战结束后,郭沫若积极参加民主解放运动,政治热情不减,直至全国解放。此间创作话剧《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南冠草》、《孔雀胆》等。
1945年应邀访问苏联,写下《访苏纪行》。同时有回忆录《洪波曲》。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曾任文化部长,政务院副总理、中国文联主席、中国社科院院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
建国后的作品有诗集《新华颂》、《百花齐放》、《潮汐集》、《长春集》、《骆驼集》、《东风集》、《郭沫若诗词选》,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以及学术专著《奴隶制时代》、《李白与杜甫》,1958年与周扬选编大跃进民歌集《红旗歌谣》等。
二、诗歌创作
1、开一代诗风的诗集《女神》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第一部成熟的新诗集。它由三辑(共56首诗歌)组成:
第一辑——《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
第二辑——《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匪徒颂》等30首;
第三辑——《日暮的婚宴》《新月与白云》《上海印象》《晚步》《密桑索罗普之夜歌》等23首小诗;
(1)《女神》诞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作者思想特征(略);
(2)《女神》的主要内容: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如《炉中煤》;
大胆的破坏、创造、叛逆精神,如《凤凰涅槃》《天狗》;
“自我”的颂歌,如《天狗》、《湘累》、《春潮》;
崇尚自然、赞美劳动,如《地球,我的母亲》;
诗人早期的社会理想,如《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
(3)《女神》的艺术特点:
浓郁的积极浪漫主义色彩、雄奇奔放的风格;
具有无比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抒情主体;
诗歌形式上的绝对自由和绝对自主;
(4)《女神》无可替代的文学史地位:
开白话诗先河,开一代诗风。
周扬:“郭沫若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是第一个可以称得起伟大的诗人。他是伟大的五四启蒙时代诗歌方面的代表者、新中国的预言诗人。他的《女神》称得起是第一部伟大的新诗集,它是号角,是战鼓,它惊醒我们,给我们勇气,引导我们去斗争。”(郭沫若和他的《女神》)
臧克家:“它出现在1921年的诗坛上,真好像暗夜里通红的火把,幕天中雄伟的号角,它不但一鸣惊人地给作者赢得了很高的荣誉,它也扩大了新诗的影响,巩固和提高了新诗的地位。当时的青年受到了巨大的鼓舞,从它里面吸收了奋斗的力量,对于一般新诗的作者,它成为模拟的范本和走上创作道路的指路碑。”(臧克家《五四以来新诗发展的一个轮廓》)
2、代表诗作:《凤凰涅槃》
天方国古有神鸟名“菲尼克斯”,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此鸟中国即所谓凤凰:雄为凤,雌为凰。《孔演国》云:“凤凰火精,生丹穴。”《广雅》云:“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
全诗由6段构成,共240多诗行:
1、序曲 2、凤歌 3、凰歌 4、凤凰同歌 5、群鸟歌 6、凤凰更生歌
《凤凰涅槃》
1、序曲——渲染凤凰自焚前的气氛。描写凤凰唱着哀歌衔着香木往来于除夕将尽的空中。
2、凤歌——雄鸟自焚前的慷慨悲歌。
3、凰歌——雌鸟忧伤哀婉的泣诉。
4、凤凰同歌——共同诅咒宇宙、人生,对现实的决然否定。
5、群鸟歌——通过群鸟(象征反动统治者和文人)的刻画,衬托凤凰的超然和勇气。
6、凤凰更生歌——凤凰在熊熊烈火中获得新生,凤凰起舞和鸣,新鲜、芬芳、和谐、自由、光明。象征新世界的诞生。
(1)《凤凰涅槃》思想内容
《凤凰涅槃》是一首庄严的、充满破坏欲和创造力的时代颂歌,充满彻底反叛的精神和对光明新世界的热切向往。
诗人借凤凰集香木自焚而更生的神话,激烈地诅咒和否定了“冷酷如铁”、“腥秽如血”的旧世界,热烈向往“华美芬芳”“新鲜净朗”的自由新世界。凤凰自焚,象征着对旧世界的彻底否定;凤凰更生,象征着新世界的诞生。同时也反映出新民主主义诗人期冀大破坏、大创造之后的新世界快速到来的浪漫主义想象。
(2)《凤凰涅槃》的艺术特色
题材上,汲取中外神话传说为题材;
形式上,崭新的自由体和诗剧相结合的体裁,诗歌富于戏剧化特点;同时,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增加了戏剧色彩;
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狂放的热情、大胆的破坏,张扬的个性和大胆的创造,体现了诗人早期的社会理想。
责编:刘卓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