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
(1)语言艺术是以一种抽象的文学符号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必须通过读者的解读和想象,使文字符号转化为生活表象,才能在人的心灵的屏幕上呈现出具体的形象。文学形象的这一间接性,有利也有弊。不利之处在于缺乏形象的直接感染力。优点是它带有某种不确定性、模糊性,因而为读者增添了在创造的、想象的乐趣。
(2)反映生活的方阔性 ·。 ’ 文学可以不受各种物质条件的限制(例如绘画要受纸张笔墨的限制,戏剧要受舞台表演伪跟制等),它只需要一张纸,一杆笔,便可以自由驰骋,任笔所纵,无所约束。所以,文学表现的题材内容最为宽广,天上人间,神仙鬼怪,历史传
奇,秘闻佚事,无所不能。许多虚幻荒诞的景象,流动变化的时空,跨度巨大的事物,其他艺术所难以表达的,文学却可以纵横自如,随心所欲。 语言艺术的最大长处是可以深入于人的心灵深处,表现人的细微复杂的情感活动。可以采用种种手法如象征、暗示、比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把人类灵魂中最隐秘、复杂的情思表露出来。这是任何艺术难以企及的。
(3)表现思想情感的深刻性。
语言艺术的又一长处,是它可以表现巨大的思想深度。因而,文学可以采用多种劣式揭示出社会生活中蕴含的带有规律性的本质特征和思想意义。文学思想的深刻性、,同语言的功能也是分不开的。在刻画形象、营造意境的同时,既可渗入自己的情感倾向,还可以亲自出面发表自己的观点。文学的思想深度同文学反映生活的广阔性,也有密切关联。一般说,作品的尽想性同题材的丰富性往往成正比,一部史诗式的长篇巨著,既然可以包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也能表达作者更多深刻的思想见解。
48.社会历史批评是主要强调艺术现象与社会历史的联系,注重分析揭示其认识功能、社会叶值、历史意义的艺术批评形态。社会历史批评的基本出发点是:任何艺术现象的出现,都有其特定约社会原因,任何艺术作品的产生,都与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及时代背景相关。因此,社会历史批评在寸析具体的艺术现象时,不是将艺术现象孤立地看待,而是将其还原到社会历史的整体框架之中,勺图把握艺术作品中潜在的社会因素,揭示艺术现象得以形成的社会根源,并从社会发展进程的角匿对艺术现象作出评价。中国先秦时的孟子就提出过“知人论世”的观点,主张批评一部艺术作品,凸须联系艺术家,联系艺术家所处的社会状况。俄罗斯19 世纪的进步批评家别林斯基和杜勃罗留技夫是社会历史批评的著名代表。他们紧扣俄罗斯的社会现实,剖析艺术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约影响。如杜勃罗留波夫,就是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等戏剧作品置于俄罗斯封建专制制度 g6 背景之下,揭示其社会意义和价值的。他认为《大雷雨》展示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而是社会悲剧,称剧中的女主人公卡德琳娜为
“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
社会历史批评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孟子的“知人论世”说,《文心雕龙》中多次论述时代,社主对文艺的影响,基本上都是从社会历史着眼的。这种批评方法在马克思主义批评方法介绍到我国看,几十年来,成为我国文艺批评的主要方法,重视文艺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关注文艺七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思想意义,并由此确定它的作品价值,几乎成了我们文艺批评的一种惯例。这种文艺批评方法对于发掘作品的思想价值和社会意义无疑具有深入独到之处。但有时过分强调了历史时代与社会环境对文艺的影响,存在着忽视文艺审美规律的偏向。甚至流于庸俗社会学的批评,以政治取代艺术,以艺术之外的社会评判掩盖对作品自身的艺术分析。
49.静态与动态造型艺术一般只适于描绘处于相对静止的物体形貌,其形象也只能在一定空间中以静态的方式瞬时展示出来。造型艺术这种瞬间静止性的特点,使它具有稳定性和永固性,可使人们反复观赏、品鉴,并且获得极强的生命力,千百年保留下去流传久远,并成为时代变迁、发展的文化见证:但现实生活却是运动变化的活生生的长河。绘画描写现实、反映生活,就要解决这个矛盾,需要选取生活中最有意义的瞬间把它固定下来,并且集中提炼这一瞬间的图景、画面来概括出前因后果,使这一具体的画面比现实原型的一瞬间更有典型性,使静止的运动的场景能表现出运动着的生活的行程,外部的面貌能展示内心的一切。为此,德国的莱辛在他的名著《拉奥孔》中提出了造型艺术应当表现“富于孕育性的顷刻 ”。所谓“富于孕育性的顷刻”,即是使人通过造型艺术所表现的静止凝固的瞬间,能够联想到其此前此后发展演变的过程,并能透过形象表层发掘出其深层的内涵。美学家鲍列夫指出:“雕塑家只处理一个动作环节,但是这一环节包含前前后后的整个运动的痕迹。这就使雕塑具有动态的表现力。”米龙的《掷铁饼者 》,抓住了掷铁饼前的那一瞬间身体的姿态,使人能见出那种力的爆发性。并由此想像出他此前此后的形体动作,以及他那全神凝注、全力以赴的精神状态:
责编:刘卓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