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包豪斯的设计艺术教学体系
包豪斯早期深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影响。格罗佩斯起草的包豪斯建校宣言可以说是拉斯金和莫里斯思想的延续。之后,20世纪初期流行的艺术思潮,特别是表现主义,也对包豪斯早期的理论和教学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格罗佩斯看来,艺术与技术是统一的,艺术家、建筑家和技术人员应该充分合作;在设计艺术教学中,应该抛弃纯理论知识和单纯书本的教学方法,主张“艺术与技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制度。包豪斯的教学体系的建立虽然可以分为魏玛和德绍两个时期,但无论在魏玛时期,还是在德绍时期,其教学体系的总体思路基本上是围绕格罗佩斯的思想而展开的。
魏玛时期是包豪斯教学体系的创建期,教学上采用“双轨教学制度”,即每一门课程都由一位“造型教师”(形式导师,master of form)担任基础课教学和一位“技术教师”(工作室导师,the workshop master)共同教授,使学生共同接受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影响。其中“形式导师”负责教授形式内容、绘画、色彩与创造思维的内容;“技术教师”负责教授学生技术、手工艺和材料学的内容。在“双轨教学制度”尤其是基础课教学体系的建立中,画家约翰·伊顿(Johannes Itten,1887—1967)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约翰·伊顿出生于瑞士,原来是一位小学教员,后来去斯图加特美术学院跟随德国表现主义画家阿道夫·荷泽尔学习绘画。他十分重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哲学和艺术,他对形式的认识非常敏感,要求学生必须修基础课。在基础课中,学生必须通过严格的视觉训练,对平面、立体形式,对色彩肌理有完全的掌握。在他的教学中,一方面,特别强调色彩、材料、肌理的认识与研究,特别是平面或立体形式研究;另一方面,他通过对大量古画的分析,找出视觉规律,特别是韵律和结构规律,培养学生对自然中事物观察的敏感性。他的这些教学思想和方法,在包豪斯教育中有其积极的一面,特别是在“形与色”的教学中,更是有非常大的贡献。但是,他追求超越现实的宗教和神秘主义理论与实践,不仅与重实际的工业精神有一定距离,而且也给包豪斯教学带来了负面作用。如他经常让学生画“战争”,反对学生学习浪漫主义表现方法等。
1921年,风格派代表人物范杜斯伯格来到包豪斯,使包豪斯出现了转机。风格派的抽象主义不仅使包豪斯从表现主义的观念中解脱出来,而且对包豪斯的教学方法和设计风格也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在包豪斯从表现主义向抽象主义的转变过程中,被格罗佩斯聘请的有俄国现代主义艺术大师康定斯基、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克利、施莱莫(Oskar schiemmer,1888—1943)和挪威画家蒙克等。
康定斯基于1896年移居德国慕尼黑,1909年任慕尼黑新美术家协会首任主席,1911年与马尔克组织青年蓝骑士(Bule Rider)社,将表现主义美术推向成熟,1917—1921年,回国任莫斯科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1922年—1933年在包豪任教。康定斯基到包豪斯以后,在教学中,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基础课教学体系。他开设了“自然的分析与研究”、“分析绘图”等课程,从抽象的色彩与形体开始,然后把这些抽象的内容与具体的设计结合起来,如研究色彩的“温度”与设计形式变化的关系,色彩与人的心理的关系等。在教学中,他通过科学严格的引导,让学生最终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并能得心应手地用于设计之中。总之,康定斯基对包豪斯基础课的主要贡献体现在“分析绘画”和“色彩与形体的理论研究”两个方面。
作为抽象派绘画大师的克利,堪称包豪斯基础课教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出生于瑞士的一个音乐世家,1898年到慕尼黑学习绘画,画以线条为主,颇具德国表现主义风格。但与康定斯基有些不同,因为他在进行抽象探索时,其技法来源于自然,是从自然中提取表达内在精神的原料,抽象中有不少具象成分。同时,他也不像康定斯基那样先后受新印象主义、新艺术运动和表现主义的影响,而是更多地受立体主义影响,又含较大的超现实主义成分。他的每件作品都像一个小宇宙,与自然的大宇宙很相似,完整地表现了一种东方神秘主义倾向的思想(图6—6)。1920年,他受格罗佩斯的邀请到德国魏玛包豪斯当基础课教师,在包豪斯开设自然现象分、造型、空间、运动和透视研究等课程。在他的教学中,他十分注重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感觉与创造的关系,把点、线、面、体都赋予心理内容和象征意义,并注重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他一直认为视觉感受是最神秘的,不能教授,因而他要求学生注重感觉的培养。这种在教学中从有意识和无意识双重方向分析艺术创作的基本问题,并寻求它们与所有人类经验的关系,不仅成为包豪斯基础课教学的特色,而且也为20世纪的设计艺术教育树立了典范。
施莱莫和约翰·伊顿一样毕业于斯图加特美术学院,是德国表现主义画家阿道夫·荷泽尔(Adolf Hoelzel)的学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他主要从事舞台设计。到了包豪斯以后,他一方面继续从事他表现主义风格作品的探索,另一方面,将自己日趋成熟的造型与表现手法传授给学生。由于在他的作品中,以人体变形为中心,特别强调结构和次序,所以,格罗佩斯首先让其负责雕塑工作室,后来又被委任为舞台设计导师。
至于蒙克,可以说是包豪斯最年轻的“形式导师”,他在包豪斯工作期间主要辅助约翰·伊顿进行基础课教学内容的探索,其思想与约翰·伊顿基本上是一致的,主要主张神秘主义。在约翰、伊顿等人的探索下,包豪斯初步建立了自己的教学体系,形成了一种代表未来的新美学思想,归纳起来,其突出地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设计艺术的整体观念。
包豪斯把艺术的各个门类,包括绘画、雕刻、建筑、工艺、制作技术等当作一个整体,认为应该用整体的观念对待这些艺术。同时,认为艺术家与工匠没有本质的区别。
第二,坚持教学合一。
包豪斯不同意把教与学严格区别开来,认为应该恢复文艺复兴以前的行会制,应该把课堂变成作坊或工作室,让学生在与老师共同完成艺术品的过程中,学到本领与知识,也就是更多地强调实践出真知。
第三,认为国际风格是艺术追求的目标。
由于包豪斯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所以艺术的民族风格为包豪斯所反对,主张将德国的表现主义、俄国的至上主义、荷兰的风格派等糅合到一起,极力创造出一种多方能接受的风格。这种不倾向哪个民族或国家,更强调艺术风格国际化的思想主义,就其实质来说,实际上是在追求一种“国际风格”。
第四,充分认识到东方哲学在其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性。
由于工业革命以后,西方科技的发展把物质与精神拉大距离,失去平衡,所以包豪斯在探索过程中,逐步认识到需要东方哲学来填补西方人的精神空虚。这样,就使得中国儒家的中庸、仁爱观念、道家的无中生有辩证思想,以及东方有关宇宙时空、人生常变等神秘而深奥的理论,对包豪斯成员产生了莫大吸引力,成为抽象艺术的理论依据之一。
包豪斯的理论和教学体系,在格罗佩的灌输下,尽管通过伊顿、康定斯基等人的实施,初步确立了,但其完善和成熟的教学体系的形成,却是在1923年包豪斯迁到德绍以后,由莫霍利·纳吉接替伊顿掌管教学以后。纳吉建立了较有弹性的教学方法,允许教授发挥个人的天才和能力。同时由于包豪斯自己培养的技术与艺术素质兼优的学生如赫伯特·拜耶、阿尔贝斯(Joscf Albers)、辛涅克·谢伯(Hinncrk Scheper)、施密特(J00st Schmidt)、马克·布鲁尔等加入教学阵营,原来的“双轨制”教学再无必要,这种制度宣告结束。成熟的教学体系逐渐形成。简单地说,其课程设置是:
1、 基础课程
康定斯基开设的课程有:①自然的分析与研究;②分析绘图。
克利开设的课程有:①自然现象分析;②造型、空间、运动和透视研究。
伊顿开设的课程有:①自然物体练习;②不同材料的质感联系;③古代名画分析。
纳吉开设的课程有:①悬体联系;②体积空间练习;③不同材料结合的平衡练习;④结构练习;⑤质感练习;⑥铁丝、木材结合;⑦构成及绘画。
艾伯斯开设的课程有:①结合练习;②质感练习;③纸切割练习;④铁板造型;⑤白铁皮造型;⑥铁丝构成;⑦错视练习;⑧玻璃造型。
2、其他基础课程:包括色彩基础、绘画、雕塑、图案、摄影等。
3、工艺基础课程:包括木工、家具、陶瓷、钣金工、着色、玻璃、编织、壁纸、印刷等。
4、其他专业设计课程:包括展览、舞台、建筑、印刷设计等。
5、理论课程:包括艺术史、哲学、设计理论等。
6、建筑研修班特别选修的课程及专题研究。
从上述包豪斯开设的课程我们不难看出,这些课程完全从现代工业设计这一新概念要求出发。包括了现在设计艺术院校设置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材料学、工艺学等,组成了新基础课模式。因此可以说,包豪斯奠定了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基础,初步形成了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科学体系。
责编:刘卓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