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作物病害及其防治
一、作物病害及其症状
(一)作物病害
作物由于受到病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其干扰强度超过了能够忍耐的程度,使作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这种偏离了正常状态的作物就是发生了病害。
(二)作物病害发生的原因
病原、感病作物和环境条件是作物病害发生的基本凶素,呈现一种三角关系,即“病害三角”。自然界中虽有大量的病原物存在,但并非所有的作物在任何时刻都能染病。生产上选育抗病r睹种和采取措施提高作物的抗病性,是防止作物染病的蕈要途径。环境条件是病害发牛0流行的重耍因子。环境条件同时左右着病原物和作物的生活状态,当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物而不利于寄主时,病害有可能发生发展;相反,环境条件有利于寄主而不利于病原物时,病害就不会发生或受抑制。防治上若能创造一个适合寄主而不利于病原物的环境条件时,可以减轻和防止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三)作物病害的症状
作物染病以后,首先发生的是生理变化,称为生理病变。接着发生的是内部组织的变化和外部形态的变化,分别称为组织病变和形态病变。生理病变在开始时往往不易被察觉,但随着病变的加深和发展,组织和形态的病变逐渐显露出来。作物外部形态的不正常表现称为症状。作物被病原物寄生或受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产生的不正常表现称为病状。作物病部有时伴生病原物的结构,称为病征。作物病害的症状是病征和病状的共同表现。作物生病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状,但并非所有的病害都出现病征.1.病状类型变色、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是作物病状的5种表现。
(1)变色植株患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或发生颜色变化,称为变色。植株绿色部分均匀变色,即叶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使植株退绿,或叶绿素被破坏而呈黄化。有的植株叶片发生不均匀退色,呈黄绿相间,称为花叶。有的叶绿素合成受到抑制,而花青素生成过盛,使得叶色变红或紫红,称为红叶。
(2)坏死植株的细胞或组织受到破坏而死亡,称为坏死。植株患病后最常见的坏死是病斑,有的病斑上的坏死组织脱落后,形成穿孔。病斑可以不断扩大或多个联合,造成叶枯、枝枯、茎枯、穗枯等。有的病组织木栓化,病部表面隆起、粗糙、形成疮痂等。
(3)腐烂作物细胞和组织发生大面积的消解和破坏,称为腐烂。腐烂可以分为干腐、湿腐和软腐,作物的根、茎、花、叶、果都可以发生腐烂,而幼嫩或多肉的组织更容易发生。根据腐烂的部位,可分为根腐、基腐、茎腐、花腐、果腐等。幼苗的根或茎腐烂,导致地上部分迅速倒伏,称为猝倒;如地上部分枯死但不倒伏,称为立枯。
(4)萎蔫作物由于失水而导致枝叶萎垂的现象称为萎蔫。萎蔫有生理性萎蔫和病理性萎蔫之分。生理性萎蔫是由于土壤中含水量过少,或高温时蒸腾作用过强而使作物暂时缺水,若及时供水,则作物可以恢复正常。病理性萎蔫是指作物根系或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供水不足的凋萎现象,如黄萎、枯萎、青枯等。这种凋萎大多不能恢复,导致植株死亡。
(5)畸形由于病组织或细胞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成的形态异常称为畸形。作物发生抑制性病变,生长发育不良,植株可出现矮缩、矮化,或叶片皱缩、卷叶、蕨状叶等病状。病组织或细胞也可发生增生性病变,生长发育过度,病部膨大形成肿瘤,枝或根过度分枝产生从枝或发根。有的病株比健株高而细弱,形成徒长。此外,作物花器变成叶片状结构,使作物不能正常开花结实,称为变叶。
2.病征类型作物病征的表现有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索状物与脓状物等类型。
(1)霉状物霉状物指病部形成的各种毛绒状的霉层,其颜色、质地和结构变化较大,如绵霉、霜霉、青霉、绿霉、黑霉、灰霉、赤霉等。
(2)粉状物粉状物指病部形成的白色或黑色粉层,分别是白粉病和黑粉病的病征。
(3)锈状物锈状物指病部表面形成小疱状突起,破裂后散出白色或铁锈色的粉状物,分别是白锈病和各种锈病的病征。
(4)粒状物粒状物指病部产生的大小、形状及着生情况差异很大的颗粒状物,多为真菌性病害的病征。
(5)索状物索状物指患病作物的根部表面产生紫色或深色的菌丝索,即真菌的根状菌索。
(6)脓状物脓状物指潮湿条件下在病部产生的黄褐色、胶黏状似露珠的脓状物,即菌脓,干燥后形成黄褐色的薄膜或胶粒。这是细菌病害特有的病征。
责编:刘卓
下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作物病害的类型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