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第十二章 消 化 管
一、名词解释
1、 由粘膜与粘膜下层共同向管腔突出形成的结构称皱襞。
2、 胃底腺壁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向胞质内陷形成的迂曲分支小管称细胞内分泌小管。
3、 小肠绒毛:由小肠粘膜上皮与固有层共同向肠腔突出形成的指状突起。
4、 小肠腺:由上皮向固有层凹陷形成的结构。
5、 小肠上皮细胞游离面密集而规则排列的微绒毛。
6、 位于小肠腺底部的一种分泌细胞,其胞质顶部充满粗大的嗜酸性颗粒。
7、 位于舌乳头上皮内的卵圆形小体,是味觉感受器。
8、 壁细胞胞质内表面光滑的小管和小泡。
9、 绒毛中轴内纵行的的毛细淋巴管。
10、 胃粘膜表面不规则的小孔。
11、 舌背粘膜形成的乳头状隆起。
二、 填空题
1、 粘膜 粘膜下层 肌层 外膜
2、 菌状乳头 轮廓乳头 上皮
3、 牙本质 釉质 牙骨质
4、 主细胞 壁细胞 颈粘液细胞 内分泌细胞 主细胞
5、 上皮 固有层
6、 食管 12 指肠 固有层
7、 复层扁平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8、 粘液-碳酸氢盐 不可溶性粘液凝胶 HCO3
9、 皱襞 绒毛 微绒毛 扩大小肠吸收面积
10、 细胞膜凹陷 微绒毛 微管泡系统
11、 微皱褶(M) 抗原物质 淋巴细胞 浆细胞
12、 微绒毛
13、 粘膜下 固有
14、 杯状 潘氏
15、 食管 肛管 12 指肠 空肠 回肠
16、 胃小凹 绒毛
17、 盐酸 内因子
18、 上皮 固有层 结缔组织 中央乳糜管毛细血管 平滑肌
19、 食管 12 指肠 回肠 阑尾
20、 潘氏 肌层外纵肌 外膜 脂肪细胞
三、 选择题
1, C 2,C 3,D 4,B 5,A 6,E 7,D
8,D 9,A 10,A 11,E 12,E 13,B
14, B 15,C
四、 判断题
对:1、5、7、8、10 错:2、3、4、6、9
五、 简答题
1、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除口腔与咽外)由内到外分为四层:即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及外膜。粘膜由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构成,上皮主要有两种:复层扁平上皮和单层柱状上皮,固有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可含有腺体和淋巴组织,粘膜肌为平滑肌;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内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丛,在食管和 12 指肠还含有腺体;肌层除食管上段与肛门处为骨骼肌外,其余大部分均为平滑肌;外膜有二种:即由薄层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膜和由结缔组织与间皮共同构成的浆膜。
2、 胃底腺的细胞组成及功能如下:
★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 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 颈粘液细胞:分泌含酸性粘多糖的可溶性粘液,可分化为其他胃底腺细胞。
★ 内分泌细胞:分泌胃肠激素。
3、 相同点:有皱襞;管壁分四层;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固有层含有腺体;肌层为平滑肌且呈内环外纵行走。
不同点:见下表
小肠 大肠皱襞 环行 半环行绒毛 有 无
杯状细胞 由 12 指肠到回肠逐渐增多 比小肠多潘氏细胞 有 无结肠带 无 有脂肪垂 无 有
六、 问答题
1、 胃粘膜收缩时见有纵行皱襞,充盈时消失。粘膜表面有许多浅沟,将粘膜分成许多直径 2~6 mm 的胃小区,粘膜表面约有
350 万个不规则的小孔,称胃小凹,其底部与胃腺相连。
粘膜分为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由表面粘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表面粘液细胞顶部胞质充满粘原颗粒;固有层为含网状纤维的结缔组织,内含大量排列紧密的胃底腺、贲门腺和幽门腺,其中胃底腺 多,由主细胞、壁细胞、颈粘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粘膜肌由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组成。
胃粘膜皱襞和胃小凹利于食物的碾磨,胃底腺主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原在壁细胞分泌的盐酸作用下,可被激活变成胃蛋白酶,参与蛋白质的消化。
小肠表面可有许多环行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绒毛表面为单层柱状上皮,中轴为固有层结缔组织,内有 1~2 条纵行中央乳糜管、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和散在的纵行平滑肌等。小肠粘膜亦分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三层。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以吸收细胞为主,间插有杯状细胞和少量内分泌细胞,吸收细胞表面有微绒毛和由糖蛋白构成的细胞衣,胞质内含丰富的线粒体、滑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固有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含肠腺(肠隐凹),肠腺除含上述三种细胞外,还含有潘氏细胞和未分化细胞;粘膜肌由内环外纵平滑肌构成。
皱襞、绒毛和微绒毛扩大了小肠的吸收面积;细胞衣所含的双糖酶和肽酶以及吸附在细胞衣上的胰蛋白酶和胰淀粉酶参与消化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胞质内的滑面内质网膜上含有合成甘油三酯的酶,高尔基复合体是形成乳糜微粒的部位,两者对脂肪的吸收及转运起重要作用;绒毛内平滑肌的收缩,中央乳糜管的内皮间隙宽、无基膜及毛细血管丰富等,均有利于物质的吸收。
2、 由小肠粘膜上皮和固有层共同向肠腔伸出的指状突起称绒毛。
绒毛由表面的上皮与中轴的固有层结缔组织构成。
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由吸收细胞(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吸收细胞表面有微绒毛、细胞衣,胞质内含丰富的线粒体、滑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细胞间有连接复合体;杯状细胞及内分泌细胞间插在吸收细胞间。
中轴固有层结缔组织中含有 1~2 条纵行的毛细淋巴管,称中央乳糜管,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少量平滑肌。
绒毛可扩大小肠吸收面积,绒毛中轴的平滑肌收缩、中央乳糜管内皮细胞间的间隙大、无基膜、毛细血管丰富等均有利于物质的吸收与转运。
第十三章 消 化 腺
一、 名词解释
1、 伸入胰腺外分泌部腺泡腔内的闰管上皮细胞称泡心细胞。
2、 介于唾液腺闰管与小叶间导管之间的一段导管称分泌管。
3、 胰岛:分布于胰腺外分泌部之间由内分泌细胞组成的细胞团。
4、 枯否细胞:即肝内的巨噬细胞。
5、 肝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的狭小间隙,称窦周隙。
6、 由肝细胞连接面的细胞膜局部凹陷而形成的微细管道,称胆小管。
7、 门管区:相邻几个肝小叶的角缘处有较多的结缔组织,内含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称门管区。
8、 外分泌腺的分泌部称为腺泡。
9、 肝板: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而成的板状结构称之。
10、 肝小叶:由中央静脉肝板和肝窦组成的约 2 mm,宽约 1mm
多角棱柱体称肝小叶,它是肝的基本结构单位。
二、 填空题
1、 浆液性腺泡 粘液性腺泡 混合性腺泡
2、 腺细胞 肌上皮细胞 基膜
3、 混合腺 浆液性
4、 管径粗 管壁为高柱状上皮 核居细胞顶部 胞质嗜酸性(红色) 细胞基部有纵纹
5、 舌下腺
6、 腮腺 胰腺(外分泌部)
7、 A 细胞 B 细胞 D 细胞 PP 细胞 B 细胞 D 细胞
8、 血窦面 细胞连接面 胆小管面 血窦面
9、 胆汁
10、 白蛋白 脂蛋白 补体蛋白 载体蛋白
11、 泡心细胞
12、 贮脂细胞 维生素 A 成纤维 胶原(或网状纤维)
13、 肝血窦内皮 肝细胞 血浆
14、 门静脉 肝动脉
15、 肝细胞膜 紧密连接等(或连接复合体) 胆汁 窦周隙
16、 粘膜 肌层 外膜 皱襞 单层柱状上皮
三、 选择题
1,C 2,A 3,D 4,E 5,D 6,B
7,C 8,D 9,B 10,D 11,C 12,A
13,E 14,B 15,C
四、 判断题
对:4,5,6,9 错:1,2,3,7,8,10
五、 简答题
1、 肝窦位于肝板(肝索)之间,其内的血液来源于门静脉的分支──小叶间静脉和肝动脉的分支──小叶间动脉,经物质交换后,肝窦的血汇入肝小叶的中央静脉,再经小叶下静脉到肝静脉,然后出肝。
2、 大消化腺内存在有连接复合体处见于:☆胰岛内分泌细胞之间;☆相邻肝细胞连接面:☆胆小管周围。
3、 肝细胞内有大量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它们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肝细胞中还有许多滑面内质网和微体,它们参与解毒。
六、 问答题
1、 人胰岛主要有 A、B、D、PP 四种细胞,某些动物的胰岛内还有 D1 细胞和 C 细胞等。
A 细胞:分泌高血糖素。它的作用是促进肝细胞内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并抑制糖原的合成,使血糖升高。
B 细胞:分泌胰岛素。它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吸收血液内的葡萄糖作为能量,同时也促进肝细胞将葡萄糖合成为糖原或转化为脂肪,从而使血糖降低。
D 细胞:分泌生长抑素。它的作用是以旁分泌的形式或经细胞间缝隙连接作用于邻近的 A 细胞,B 细胞或 PP 细胞,抑制这些细胞的分泌功能,生长抑素也经血循环作用于其它的细胞。
PP 细胞:分泌胰多肽。它的作用是抑制胃肠运动和胰液分泌以及胆囊收缩。其它细胞从略。
2、 被消化后的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和肠腺的吸收细胞吸收入绒毛中轴毛细血管或固有层毛细血管,汇集成小静脉, 后汇入门静脉。门静脉入肝后再分支成小叶间静脉(在门管区),流入肝窦,为肝细胞所吸收,在肝细胞中以糖原的形式贮存下来。
第十四章 呼 吸 系 统
一、 名词解释
1、 嗅细胞的树突呈细棒状,伸向上皮表面,突起末端膨大呈球状,称嗅泡。
2、 支气管入肺后反复分支至肺泡所构成的树状结构称支气管树。
3、 一条细支气管连同其分支及所连的肺泡共同构成肺小叶。
4、 肺叶支气管至终末细支气管为肺的导气部。
5、 呼吸性细支气管至肺泡为肺的呼吸部。
6、 许多肺泡共同开口的囊泡称肺泡囊。
7、 相邻肺泡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称肺泡隔。
8、 肺泡内气体与血液内气体交换所必须通过的结构称气-血屏障,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I 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
9、 吞噬了灰尘的肺的巨噬细胞称尘细胞。
10、 在心力衰竭出现肺瘀血时,大量的红细胞从毛细血管溢出,被巨噬细胞吞噬,此时,吞噬了红细胞的肺巨噬细胞称心力衰竭细胞。
二、 填空题
1、 前庭部 呼吸部 嗅部
2、 复层扁平上皮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3、 假复层柱状上皮 支持细胞 基细胞 嗅细胞
4、 感觉神经元 胞体 树突 轴突
5、 会厌舌面 喉面上份 声襞膜部 喉面基部 喉室室襞 声襞基部(软骨部)
6、 纤毛细胞 杯状细胞 基细胞 刷细胞 弥散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小颗粒细胞)
7、 肺内支气管 小支气管 细支气管 终末细支气管
8、 呼吸细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肺泡
9、 扁平 气-血屏障 微小尘埃 表面活性物质
10、 圆形或立方 短小微绒毛 线粒体 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 溶酶体 同心圆或平行排列的板层结构嗜锇性板层小体
11、 II 型肺泡细胞 磷脂(二棕榈酰卵磷脂) 稳定肺泡直径
12、 肺泡孔 肺泡内气体的含量
13、 表面活性物质 I 型肺泡细胞 基膜 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 内皮
14、 单核细胞 肺间质 肺泡巨噬细胞
三、 选择题
1,B 2,C 3,E 4,D 5,A 6,D
7,D 8,A 9,C 10,D 11,D 12,A
四、 判断题
对:3,4,5,8 错:1,2,6,7
五、 简答题
1、 见下表: 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粘膜
固有层:含弹性纤维和淋巴组织的结缔组织气管壁 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含较多的混合腺
外膜:疏松结缔组织及透明软骨环,缺口处有平滑肌
2、 见下表:
除肺泡隔外的间质
营养性:支气管 A →分支 →毛细血管 →支气管 V
功能性:肺 A → 分支 →肺泡隔毛细血管 →肺 V
3、 肺巨噬细胞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来,广泛分布在肺间质中,肺泡隔内尤多,如游走进入肺泡腔内称肺泡巨噬细胞。肺巨噬细胞的吞噬、免疫和分泌作用都十分活跃,可清除吸入的灰尘和细菌,当吞噬了灰尘后称尘细胞。心力衰竭时吞噬了红细胞称心力衰竭细胞。完成吞噬后的巨噬细胞有的被咳出,有的进入肺淋巴管随淋巴进入肺淋巴结内。
4、 呼吸细支气管管壁结构与终末细支气管相似,上皮为单层立方,有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上皮下结缔组织内有少量平滑肌。管壁上有肺泡相接,在肺泡开口处,单层立方上皮移行为肺泡的单层扁平上皮。
六、 问答题
1、 肺导气部由肺内支气管(叶、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及终末细支气管组成。从叶支气管到小支气管,管径渐细,管壁渐薄,分层渐不明显,其结构的主要变化是:
★ 上皮均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但上皮渐薄,杯状细胞渐少;
★ 腺体渐少;
★ 软骨呈不规则片块,并渐少;
★ 平滑肌相对增多,从分散排列渐成环行肌束环绕管壁。
细支气管上皮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渐变为单层柱状,杯状细胞更少或无,腺和软骨亦更少或无,环行平滑肌则更明显,粘膜常形成皱襞。终末细支气管上皮为单层柱状,无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均消失,平滑肌形成完整环行,粘膜皱襞也明显。
2、 肺泡上皮由 I 型细胞和 II 型细胞组成。I 型肺泡细胞扁平,表面光滑,含核部分略厚,其它部分很薄,约 0.2 um,相邻 I 型细胞之间和 I 型细胞与 II 型细胞之间均有紧密连接。由于 I 型细胞宽大扁薄,覆盖着肺泡表面绝大部分,故其主要作用为参与构成气-血屏障。I 型细胞胞质内细胞器甚少,但吞饮小泡较多,细胞以吞饮方式吞入空气中的微尘及表面活性物质,转运至间质内经淋巴转运和消除。I 型细胞无增殖能力,损伤后由 II 型细胞增殖分化补充。
II 型肺泡细胞较小,圆形或立方形,散在嵌于 I 型细胞之间,数量虽多于 I 型细胞,但仅覆盖肺泡表面的一小部分。光镜下可见 II 型肺泡细胞核圆,胞质色浅。电镜下可见其表面有短小微绒毛,胞质中除富含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溶酶体外,还有许多分泌颗粒。颗粒大小不一,电子密度高,内含同心圆或平行排列的板层状结构称嗜锇性板层小体,小体内含磷脂、蛋白质和糖胺多糖等成分,分泌到肺泡表面后称表面活性物质,对稳定肺泡直径有重要作用。II 型细胞还有分裂增殖并转化为 I 型细胞的功能。
责编:刘卓
上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参考答案3
下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参考答案5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