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物质生产力的内在矛盾及其历史演变
物质生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生产方式的更替和演变.生产方式的运动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也有其发展的动力,就是生产力自身的内在矛盾.
生产力表现的是人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同自然界之间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关系.人和自然之间的这种交换活动是一个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的过程.
人的生产能力在人的需要的不断增长的推动下,也具有了无限发展的可能性.首先,从质上来看,体外器官具有超个体性特点;其次,工具的使用使人的能力在量上也具有了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生产力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形态,即手工生产,大机器生产和自动化生产.
第三节 现代生产实践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一、 现代生产实践的特点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生产实践已经经历了两次重大革命:一次是农业革命,一次是工业革命.20世纪初开始,人类生产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就是以信息革命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生产力革命.其基本特征是:
第一,实现了以信息革命为主体的新科学技术革命.第二,产业结构由以工业为主体转向第三产业.第三,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重要和直接的生产力.第四,智力在物质生产劳动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精神生产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事物发展总是具有两面性,当代科学技术革命一方面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同时也给人类提出新的问题,带来新的困难.突出地体现在全球性环境危机,生态不平衡问题等.
二、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当代世界生产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客观形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都尖锐地表明了在我国加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
第二,发展生产力是评价一切理论和实践的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第三,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第四,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准备.
总之,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它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
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路线.发展生产力,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还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必须遵循社会生产发展的内在规律。最后,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要避免盲目性,自觉地解决出现的各种矛盾,使社会生产实现持续,稳步,协调的发展. (谈发展,可以运用我国时下中央文件的规范用语来答题,做到与时惧进.)
第九章 物质生产基础上的社会有机系统
在物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了日益多样化的社会实践形式,并由此而形成了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如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他们都具有各自的特殊性和独立性,但又3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上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统一整体.人类社会就是由这些领域,各个方面因其固有的内在联系而构成的有机系统,是作为一个有机系统而存在和演进的.揭示社会有机系统的基础,原因,机制和它的基本构成与内在矛盾以及演进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是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社会交往与社会有机系统
一、 社会是人类个体之间的交往关系
社会是人类存在的必然形式.人类作为文化的存在物必然是社会的存在物,即必然以社会的形式而存在.社会就是由从事文化创造的共同活动和连续活动的人类个体所组成的.
人类文化活动的共同性和连续性表明人类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可摆脱的相互关系,这就是人们的社会关系.在其本质上,超越了人们的自然关系.人类的自然关系对于作为它的承担者的人类个体来说是一种自在的直接关系.而人类的社会关系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物则是由人自觉地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自为的关系.
人类社会关系赖以建立的创造性活动是改造自然的物质生产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社会交往活动.人类改造自然是人与自然的交往,包括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个体之间的交往即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正是这种交互作用形成了人们的社会关系,亦即形成了所谓社会.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交往论,把个体与社会理解为一种辨证的统一体.一方面,个体通过生产活动及其基础上的交往活动而创造了社会;另一方面,社会作为诸多个体的共同创造物又制约和规定着个体的创造活动,或者说,社会同时又创造着个体.马克思主义的这种辨证方法是研究社会有机体运行机制的基本的方法论.
二、 社会交往的特征和分层
社会交往的本质特征可以归结为自觉性,中介性和客观性三个方面.
1>人际之间的社会交往是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的.因此,人就可以调整变换自己的目的并相应地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式
2>人际之间的社会交往是凭借中介进行的.人与自然交往的生产活动是使用工具的中介性活动,与此相联系并以此为基础,人际之间的交往也必然是中介性的活动.交往的中介性同自觉性是密切相关的.
3>人际之间的社会交往是一种客观的活动,它是在客观的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进行的,其规模,程度和基本的方式等等都是受生产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历史条件制约的.因此,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性质,作为一种客观的规律规定着,制约着个体的交往活动,使这种活动成为一种客观的活动.其客观性与之自觉性和中介性也是密切相关的。
社会交往是在物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发生的,是直接或间接同物质生产活动相联系的,依其同物质生产联系的密切程度而展现为不同的层面.主要有:
!>生产技术的社会交往.它是同生产劳动直接相关的,是在共同的生产劳动中各个个体之间生产技术方面的交流与协作.它是物质生产以至人类本身的存在得以延续的一个根本条件.
2>经济的社会交往.它是同生产劳动关系十分密切的交往形式,其本质内容是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交换关系.它是个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构成了政治的,精神的社会交往关系的直接基础.
3>政治的社会交往.它也是同生产劳动关系较为密切的交往形式.它直接围绕着经济交往的目的来进行,保证经济交往目的的实现,具有比经济交往更高的自觉性.
4>精神的交往是较为远离生产劳动过程的交往形式.它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直接的生产过程和经济利益关系,往往把目标放置于那些较为普遍,恒久的事物之上.其交往形式主要有宗教,道德,科学,哲学和艺术等等.
三、 社会交往关系的规范化、制度化
社会交往的秩序和结构,是通过社会交往的规范化,制度化的过程建立的.作为社会交往关系规范化,制度化之产物的社会制度,具有其出现和存在的历史必然性.与社会交往活动的层次相对应,社会交往关系的规范化,制度化也表现为诸种形式,形成社会制度体系的诸多层次.
生产技术交往的规范化,制度化,形成某种类型的生产组织,生产制度,技术制度和规范.这类组织,制度,规范是直接适应生产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并直接成了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经济的社会交往制度化形成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其核心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它是构成整个社会制度体系的基础.
政治的社会交往制度化形成各种形式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或相伴随的政治组织与设施,如政党,军队,法庭,监狱等等.它主要地就是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力量去维护特定的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以维护特定社会集团的利益.
精神的社会交往规范化形成特定的意识形态体系.意识形态的作用是论证和表明特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意识形态化的过程,是精神的社会交往从特定阶级立场出发,在特定阶级利益支配下所实现的规范化过程.
四、 社会有机系统及其基本结构
社会作为人类人体之间交往关系的产物,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有机系统是因其各个部分之间具有内在联系而相互制约的整体.它的最重要的功能是自我组织,自我调节.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性程度极高的系统.它异于和优于其它有机体就在于具有自我意识,是以某种自觉的形式进行的.
社会交往关系的制度化,规范化,是意识到了自己的交往活动的社会主体自觉地建立起交往活动的制度和规范,以指导,约束自己的交往活动,这是社会系统自组织,自调节过程的自觉性的集中体现.社会交往的制度化,规范化是使社会成为具有独特的自组织,自调节功能的有机系统的根本条件.
人类社会是最复杂,最高级的有机系统,它的调节机制也必然是高度复杂的,而且是经常地处于变化之中的.因此,需把诸层次的交往制度和规范整合为一个协调的体系,才能有效地执行社会有机系统的调节功能.整个社会有机系统的存在和运行,都以物质生活的生产为基础.因此,各种社会交往制度,规范及其相互关系的确立,都必须适应物质生产活动的需要.
由于社会交往制度和规范作为一个协调的体系对社会运行的调节作用,才使社会作为有机系统而存在.社会交往制度的体系便成了社会有机系统的结构.因此,从社会交往制度体系所把握到的社会有机系统的结构,也就只是它的最基本的结构.这个结构就是:生产技术制度----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政治制度或政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或思想上层建筑.
责编:刘卓
上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物质生产力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