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元代南戏的发展:
1.元代是南戏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在这过程中,南戏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如:改编杂剧的剧目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杂剧曲牌联套的方法,采用杂剧的一些曲调而形成“南北合套”的形式等等,由于“南北调合腔”的原因,使得南戏的艺术进一步提高。南戏在元代还是相当繁荣的,到元末,高明《琵琶记》等的出现,标志着南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并为明清传奇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2.元代南戏剧目的总数比杂剧更不易有确切的统计。现存宋元南戏剧目共有二百多种,除大约六种出于宋代,其余均出于元代。宋元戏文今天见到存本的一共有十七种,其中《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遭盆吊没兴小孙屠》三种为明初《永乐大典》卷一三九九一收录,保留了元本样式,其他的都只有明代刊本。已经失去元代面貌。在这十七种里,除《张协状元》是宋代作品以外,其他大约都是元人作品,南戏作者也很少有名字留下来。
3.元代南戏题材内容有一个显著特色,即集中展现了身处动荡离乱社会中的个人遭遇,家庭夫妻间的悲欢离合,民间气息浓厚。P89
4.元代南戏艺术风格独特之处:朴素本色,鲜活清新,生动饱满,洋溢着世俗化的审美情趣,而不同于文人剧的温雅博约。其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P91)元代南戏作者极善于选择最能打动人心的人生情境和心境作为舞台提示的重点,其剧作的感情基调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张扬着极致。P92
二、“《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1.《永乐大典》与南戏
《永乐大典》是明代官修书中最著名的一部大书,它不仅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也是至今被世界所公认的一部类似百科全书的大书,正文22877卷,凡例,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永乐大典》“戏”字韵下,即自卷13965至卷13991,总计收南戏33种,但《永乐大典》明亡之际已散失,其副本也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或毁于战火或被劫国外。1920年,
2.《小孙屠》与《错立身》简介;
A作者:两个剧本刊本均署名为古杭书会或古杭才人编撰,没有确切的创作者,应为集体创作或世代累积型创作。
B创作时间:从剧作反映的内容来看,两个剧作都应当创作与金元时期,可能是根据金元时期同名北曲杂剧改编而成的。
(1)《小孙屠》剧情:今存《小孙屠》是删节本,颇多脱节处,是一部公案戏,也是一部宣扬兄弟孝悌观念的戏,揭示了在当时混乱的社会秩序下兄弟友情对于家庭的重要性。写开封书生孙必达娶妓女李琼梅为妻,李琼梅与开封府令史朱邦杰私通,被孙必达之弟小孙屠孙必贵撞见,朱邦杰便与李琼梅欲害孙必达与小孙屠。不久小孙屠陪母亲去泰安东岳庙进香,孙必达送他们上路,李琼梅见家中无人,便叫来朱邦杰,将丫环梅香杀死,割去头颅,穿上李琼梅的裙衫,假作李琼梅之尸,然后去官府诬告孙必达杀了妻子李氏而外逃,孙必达屈打成招,被囚入死牢,而小孙屠陪同母亲去泰安烧香,行至途中,母因路途劳顿猝亡,小孙屠只得将母亲安葬后返家,归家后得知哥哥蒙冤入狱,便去狱中以己代兄,让其逃走。朱邦杰便将小孙屠盆吊死,将其尸抛在荒郊。小孙屠得到天帝的救护而复活。并与梅香鬼魂相遇,知其真相,便到开封府告状,后经包公审明,将朱邦杰,李琼梅两人押赴市曹斩首,为孙氏兄弟平反冤狱。
(2)《错立身》剧情:今存删节本。内容写西京河南府完颜永康之子完颜寿马因沉迷戏剧艺术,与山东东平府散乐年轻女演员王金榜的爱情故事。才情过人的完颜寿马在和女伶王金榜相爱中,摆脱了人生迷惘,借助戏剧找到了生命的价值。他不顾双方门第的巨大反差,冲破父亲的阻挠,并愤而离家出走,一路艰辛,跋山涉水,从河南一直赶到山东,找到了王金榜和她家 的家庭戏班,与她们一起冲州撞府,走乡串户,以戏曲演出为生,在王金榜父亲的严格考试和艰苦卓绝的实习过程中,他终于由一个宦门之后蜕变为出色的表演艺术家。思念儿子的完颜永康在廉政访查的路上与儿子儿媳不期而遇,在观看他们二人表演时,不仅被二人出色的艺术创造打动,而且从中获取了反腐败的灵感和动力,经过一番历练,最终接纳了眼前的现实,一家团圆。
(3)《小孙屠》《错立身》分析:两出戏的创作年代应当是北曲杂剧兴盛的年代,所以二者虽名南戏,受到北杂剧的影响是相当明显的。
(4)宋元南戏特点的简单比较:
A题材上:宋代南戏多是展现家庭伦常的内容,集中在爱情和婚姻上,负心戏是其代表作;元代南戏集中展现身边动荡离乱的社会中的个人和家庭的遭遇,夫妻,家庭之间的悲欢离合。
B创作者:宋代南戏创作者多是民间艺人,多为无名氏。直到南宋时期,底层文人才参与到民间南戏的创作中去;元代南戏多数也是无名作品。但是文人介入南戏创作的现象比较普遍,代表性作品是《琵琶记》
C体制面貌:宋代南戏具有较强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语言质朴,体制松散,形式杂糅,纯粹为南曲;元代南戏受到北杂剧影响,出现了南北合套。在内容和主旨方面与南戏相似,另外,随着文人介入,语言经过了润色加工,结构更严谨。
三、四大南戏:《王十朋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
1.《荆钗记》
明代开始,戏曲研究者开始标举“荆,刘,拜,杀”四部戏曲称为“四大南戏”或“四大传奇”。其中,以《荆钗记》最为推崇,列为“四大南戏”之首。作者相传为柯丹丘,吴门学究敬先书会的才人,但他应当是该剧的一个写定者而非原创者。全名叫《王十朋荆钗记》。
(1)剧情简介:全剧四十八出,叙述王十朋,钱玉莲的故事。书生王十朋幼年丧父,家道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贡元钱流行见王十朋聪明好学,为人正派,便将自己前妻所生女儿玉莲许配给王十朋。十朋母亲因家贫,便以荆钗为聘礼。而玉莲继母嫌贫爱富,欲将玉莲嫁给当地富豪孙如权,孙如权用金钗相聘,被拒绝,怀恨在心。玉莲听从父亲安排,嫁给王十朋,婚后半载,试期来临,王十朋便告别母亲与妻子,上京应试,得中状元,授江西饶州佥判。丞相万俟见十朋才貌双全,欲招他为婿。十朋不从,万俟恼羞成怒,将十朋改调广东朝阳任佥判,并不准他回家省亲。十朋离京赴任前托承局带回一封家书,不料信被随十朋进京的孙如权骗走,他谋娶玉莲,暗中将王十朋的家书改为休妻之书,诈称王十朋已入赘相府,让玉莲另嫁他人。孙如权回温州后,即找玉莲继母,再逼玉莲,玉莲被迫投江自杀,幸被新任福建安抚使钱载和所救,收为义女,带至任所,钱载和来到福建上任后,即差人去饶州找王十朋。差人打听到新任饶州太史也姓王,到任不久便病故,回来告知玉莲,玉莲误认为丈夫已死,悲痛欲绝。而十朋在赴任前接取母亲与妻子来京城,听说玉莲投江而亡,十分悲恸,发誓不再娶。五年之后,十朋改任吉安太守,在道观设醮追荐亡妻,适玉莲亦至道观拈香,两人相逢,终以荆钗为凭,夫妻团圆。
(2)故事流变:
宋代应当有相同的故事流传,南宋也有相同的题材的南戏演出,应当是文人负心戏。P93
柯丹丘(文人)将负心戏改编成现在所见的南戏,将王十朋(的负心)塑造成一个正面书生的形象。
(3)分析:p94-95
A双线结构:以生和旦(男女主人公)的经历为两条线索,平行演进,交叉发展,最终团圆。
B三组冲突:王十朋与孙如权冲突;万俟丞相与王十朋的冲突;钱玉莲与继母、兄嫂的冲突
C针线紧密,结构严谨:以两人定情信物“荆钗”为线索,用对比的手法表现王,钱二人地位,身份和品格。
D民间视角:文人地位和形象的变化。
(4)人物形象:
A王十朋:贫贱不移读书之态(P93-94);威武不屈,不畏权贵;富贵不淫,忠于爱情。
B钱玉莲:忠贞,贤德。一个封建民间妇女的道德楷模。P94
2.《刘知远白兔记》
著者不详,无名氏作品,大约为永嘉(今温州)书会才人。前有《新编五代史平话》和《刘知远诸宫调》。刘知远的故事在宋代民间广为流传。现存的几种明代加工本情节稍有差异。
(1)剧情:写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妻子李三娘受尽人间折磨终于出头的故事。五代时刘知远家境贫寒,为李文奎家佣工,李文奎见他身有帝王之相,就将女儿李三娘许配给他,李文奎死后。刘知远不堪忍受三娘兄嫂李洪一夫妇的欺侮,被迫弃家投军,又在岳节度使家入赘,后因军功被升为九州安抚使。李三娘在家受尽兄嫂虐待,在磨坊生下“咬脐郎”托人送到军中抚养。16年后,咬脐郎长成后出外打猎,因追猎一只白兔,在井边与生母相会,全家才得以团圆。
(2)分析:
《白兔记》是一部平民意识很强烈的作品,剧中写李洪一夫妇的贪婪狠毒,以种种刁钻的方法欺凌刘知远和李三娘,表现出民众的鲜明的爱憎,又像刘知远为了攀升高位而娶节度使之女,但他最后能接回“糟糠之妻”,所以也并不因此受到责难。在民间朴素的观念中,社会底层的人们为了求得权力和富贵,这样做是可以原谅的。只是写三娘至死不肯改嫁的情节,带有传统的道德意识。可以说《白兔记》表达了“贫者休要相轻弃,否极终有变泰时”的主题思想。
在艺术上,首先刻画了李三娘这一普通妇女的悲惨命运,——父在从父,父亡从兄,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要不是儿子苦苦哀求,自己也无法得到刘知远的认同。刻画了她忍辱负重,忠贞不渝,坚韧顽强的性格,李三娘的形象是典型的,她是千千万万在族权,夫权摧残下辗转挣扎,受尽凌辱的弃妇命运的典型概括,这也是《白兔记》真正价值所在,也是它在舞台上盛演不衰的根本原因。其次,质朴自然,鲜活生动的民间生活气息是其艺术上显著特色,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充满乡野之趣:如刘知远睡觉时有“异象”:火龙钻窍;咬脐郎的身世传奇:(磨坊产子,口咬脐带);白兔环节设置:咬脐郎追白兔至井边而见生母
责编:刘卓
下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拜月亭记》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