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秦汉的百戏角抵戏 1、百戏。“百戏”一次出现在汉代。参考p13-14
2、角抵戏。《东海黄公》:产生于西汉时期,演出时一人扮演黄公,一人扮演老虎,按照预定的情节进行打斗,是角抵戏的代表剧目,也是我国戏剧形成于汉代的重要标志。《东海黄公》成为中国戏剧史上首次见于记录的一场完整的初级戏剧表演。
《西京赋》,以歌舞表演为主的“总会仙唱”,使各种技艺融汇形成了后来戏曲容唱、念、做、打、舞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二、唐代歌舞戏和优戏
1、唐代乐舞的背景知识及对“梨园弟子”的认识
唐代戏曲发展条件之一:宫廷乐部机构p18 条件之二:唐代的家班。P19
梨园弟子:梨园弟子在中国戏曲史上是戏曲从业人员的总称。名称始于唐玄宗时期,由于李隆基本人热爱表演艺术,他挑选太常寺坐部伎子弟三百人,亲自教授“丝竹之戏”,将他们安置在禁苑梨园旁边,所以他们被称为“梨园弟子”。后来又设宫女数百人,置于宜春北院,也称梨园弟子。
2、唐代优戏。唐代优戏演出频繁,最有代表性的是弄参军戏。
参军戏:唐代称为“弄参军”,是以表演当时官职卑微的“参军”的故事的雏形戏曲。最初在军队流行,后来流传至民间。上场人物有妻妾、参军、苍鹘等,人物形象鲜明,多以插科打诨、讽喻吏治为主要内容。中晚唐发展成为“陆参军”,戏剧性更为突出。
3、唐代歌舞戏。突出歌舞因素的歌舞戏有《大面》、《钵头》、《踏摇娘》、《秦王破阵乐》等。
其中,《踏摇娘》是唐代歌舞戏的突出代表。P21
《踏摇娘》的表演,最初男扮女装,扮妻子的演员徐徐入场,边走边唱,以评说心中的苦,
唱时还要不断的摇动身子,每唱完一段,有人合唱帮腔,扮丈夫的上场后,两个人作斗殴表
演。丈夫虽然很凶残。但却醉步踉跄,丑态百出,从而形成一种滑稽表演,舞蹈,角抵相结
合的舞台艺术。
形式上:“且步且歌’载歌载舞,还兼有“和声伴唱”说白,表情,歌舞。
角色上:有男有女,还有戏外人上场,对演员的化装也有要求,如男扮丈夫者:“著绯,戴帽,面正赤色。”就是要穿红色衣服,戴帽子,脸要涂抹红色以示醉态。人物形象也有简单刻画,主要突出一个“丑”:外表丑,思想丑,行为丑。
前半部分为歌舞,诉其悲苦;后半部分为角抵性质的殴斗,以动作表扬为主,追求喜剧效果。
本戏将乐舞与优人戏弄结合在一起,已经初具戏曲的综合性特点。
综合性特点,就美学风格而言,有悲有喜,从悲到喜,奠定了后世戏剧悲喜混杂的主调。
一、 五代优戏的承启。著名优伶故事:镜新磨——“李天下” p22
二、 西域及域外表演艺术的传入。
《弥勒会见记》:它是维吾尔族第一部戏剧文学。它是维吾尔族第一部戏剧文学,印度传入,
其分28幕,序章第一为序幕,二至二十六为正文,二十七幕为尾声。序幕宣讲佛教内容,
正文描写了未来弥勒佛不平凡的一生。在场景安排上紧凑,结构严谨,贯穿过渡自然,语言
古朴典雅。对话具有个性特征,富动作性,塑造了释迦牟尼,弥勒等生动的人物形象,具有
引人入胜的魅力。它作为演出剧本而言,写作技巧达到了一定高度,它能把人物对话和舞台
指示用不同颜色的墨色标写区分开来。在《弥勒会贝记》中,每幕前都用红墨标写出该幕的
场景说明和人物的神情动作等。
责编:刘卓
上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中国戏剧的起源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