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
一、古代报纸的起源和
缓慢衍进
• (一)进奏院状
• 1.产生
• 中国的报纸开始于唐代。唐代中期以后,开始在一些边远地区建立藩镇,设置节度使。随着藩镇藩镇势力的日益发展,各个节度使在首都长安设立了办事机构,被称为“进奏院”。“进奏院”的负责人是由各个藩镇的节度使调派,对节度使负责,被称为“进奏官”。
• 进奏官既负责将藩镇的奏折呈递给皇帝,接受和代传朝廷下达的文书,也及时向地方通报他们搜集到来自朝廷的消息。
2.含义
• 经由进奏院传发给各个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就是最早的官报的雏形。这种在当时政府内部发行和传递的、原始状态的报纸被称为“进3.最早的进奏院状
• 奏院状”,也称为“状报”、“报状”、“上都留后状”等。
• 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进奏院状”的残页,分别发行于唐乾符五年(876年)和光启三年(887年),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已被发现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
(二)宋代邸报
• 1.出现背景
• 鉴于安史之乱和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封建割据的历史教训,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国之后进行了政治改革。取消了当代类似于今天的省级建制的“道”,收回了地方节度使的军权,让所有的州、直属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样,原来以道、以地方藩镇割据为背景的进奏院制度无法存在了。
• 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宋王朝对京城进奏院进行整顿,后把诸道进奏院合成一个总的都进奏院,后来直接称为进奏院,进奏官便成了国家的工作人员。中央政府直接控制了进奏院和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奏院。
• 进奏官抄报的内容只是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和大臣奏章,而没有进奏官自行采写的消息。这种官文书的手抄件便是邸报,
2.主要特点
• 邸报的主要内容——皇帝谕旨、皇室动态、官吏的任免奖赏、大臣奏折等等。
• 读者——主要是皇室宗族和政府官吏。后来封建士大夫知识分子和地方豪绅富商也可以看到它的抄件。
• 邸报的编定——“邸报”的稿件,大部分是进奏官从政府部门抄录下来。除进奏官外,宋代宫内的女官内夫人和起居郎以及门下省的起居舍人,也负责向有关方面提供皇帝起居言行等方面的动态。
• “邸报”编定之后,由驿站传到各个地方。
3.邸报审稿制度
• ” 北宋(公元999年),皇帝下诏要进奏院将准备抄发的内容每五天向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抄报一次,由枢密院审查批准,产生诏报的样本,进奏官们遗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
• 到了南宋,邸报由门下后省编定,由该省的给事中”判报”后的”定本”才发给进奏院报行天下,这就是”定本”制度: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
(三)小 报
• 1.出现背景
• 北宋后期开始出现不同于官报的民间小报,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民办报纸。“小报”为读者提供了不少官报所不载的和官方禁止发表的文件和新闻,满足了一些关注时局的人对朝廷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消息的需求,成为“邸报”的补充。
2.小报的特点
• “小报”开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
• “小报”的发行人包括进奏官、使臣、一些政府内工作的中下级官吏以及从事书籍印刷的人。
• “小报”的内容时效性比较强,消息比较灵通。所发表的都是政府还没有公开的“朝廷机事”。
• 小报读者包括地方官员、一般士大夫等。
(四)京 报
• 1.产生背景
• 16世纪中叶,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翻印邸报稿件,公开出售,人称京报。
• 乾隆中期后,朝廷解禁,允许抄印邸报内容的京报在民间出售。
• 北京民间报房所出的报纸,通称为京报。
2.京报的特点
• 京报全部稿件来自内阁和科抄,没有报房自己采写的新闻,也没有任何评论。报房出版京报,主要目的是为了盈利。报费是他们主要进项。
• 清朝末期,北京有名号的报房有十多家,从业人员最多达三百多人。
鸦片战争后,近代报业逐渐兴起,旧式的邸报与近代报刊并存了一段时间,到1913年便完全消失。
责编:刘卓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