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各种影像学方法的成像原理不同,其组织学特点在图像上的表现亦不同。X线成像和CT显示出的是组织器官间、正常组织与病理组织间的密度差异;MRI则体现的是它们之间的信号强度不同;超声则是以它们之间因不同的声阻抗和衰减差别产生的不同回波构成图像。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以不同的灰度构成解剖图像,如同一张黑白照片。但对于不同的成像方法而言,相同的组织或病变则表现为不同的灰度,如骨路组织在X线平片和CT上呈白影,而在MRI上则呈黑影,这是因骨骼组织含钙多,而含氢质子少的原因。由此可见,只有在了解了各种影像学方法的成像原理后,才能正确解读各种图像。
在观察分析X线图像时,应首先注意摄影条件和体位是否满足临床诊断需要,摄影条件的欠缺、摄影部位的偏离和遗漏,常是造成漏诊和误诊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要按一定的顺序,全面系统地观察X线片,并结合临床表现,着重观察分析靶区。例如,在分析胸片时,应注意按序观察胸廓、肺、纵隔、膈肌、心脏及大血管,其中肺要观察整个肺野和肺门。在分析骨路X线片时,要观察骨、关节解剖结构是否正常,并着重观察骨皮质、骨松质、骨髓腔和周围软组织。
识别异常X线表现的基础是熟悉正常和变异的x线表现。异常的X线表现主要是受检器官形态和密度的改变,例如,肺纤维化既可使胸廓和肺的形态发生改变,又因肺内病变处含气量减少,纤维结缔组织增加而使肺野的密度增加。
病变的X线表现与病变的病理学有关,故需用病理学的知识来解释X线表现,其分析要点如下:①病变的位置和分布:肺尖的渗出性病变多为结核,而在肺底部则多为肺炎。骨肉瘤好发于干骺端,骨巨细胞瘤常位于骨端。②病变的数目和形状:肺内多发球形病灶多为转移所致,而单发病灶则应考虑为肺癌、错构瘤或炎性假瘤等;肺内炎症多为片状或斑片状影。⑦病变边缘:一般良性肿瘤、慢性炎症和病变愈合期,边缘锐利;恶性肿瘤、急性炎症和病变进展阶段边缘多模糊。④病变密度:病变组织的密度可高于或低于正常组织,肺内密度降低可为肺气肿或肺大泡所致,密度增高为肺实变或占位病变引起。⑤邻近器官组织的改变:肺内大面积密度增高时,可根据胸廓扩大或是下陷,肋间隙增宽还是变窄,膈的下降或是上升,纵隔是推移或牵拉等改变来判断病变性质。前者为胸腔积液所造成的改变,而后者则多为肺不张、胸膜肥厚粘连所致。⑥器官功能的改变:主要是观察心脏大血管的搏动、胃肠道的蠕动、膈的呼吸运动等,这有时是疾病早期发现的依据之一。
在观察分析CT图像时,应先了解扫描的技术与方法,是平扫还是对比增强扫描。应指出,在观察电视荧屏上的CT图像时,需应用一种技术,即窗技术(Windowtechnic),包括窗位(winJoWlevel,L)和窗宽(windowWidth,W)。分别调节窗位和窗宽,可使某一欲观察组织,如骨骼或软组织显示更为清楚。窗位和窗宽在CT照片上则是固定的并均有显示。对每帧CT图像要进行细致观察,结合一系列多帧图像的观察,可立体地了解器官的大小、形状和器官间的解剖关系。凡病变够大并与邻近组织有足够的密度差,即可显影。根据病变密度高于、低于或等于所在器官的密度而分为高密度、低密度或等密度病变。如果密度不均,有高有低,则为混杂密度病变。发现病变要分析病变的位置、大小、形状、数目和边缘,还可测定 CT值以了解其密度的高低。如行对比增强扫描,则应首先明确检查技术,是单期或多期增强扫描,还是动态增强扫描,并分析病变有无密度上的变化,即有无强化。如病变密度不增高,即为不强化;密度增高,则为强化。强化程度不同,形式各异,可以是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或只是病变周边强化即环状强化。对强化区行CT值测量,并与平扫的CT值比较或行各期CT值比较,可了解强化的程度及随时间所发生的变化。此外,还要观察邻近器官和组织的受压、移位和浸润、破坏等。
综合分析器官大小、形状的变化,病变的表现以及邻近器官受累情况,就有可能对病变的位置、大小与数目、范围以及病理性质作出判断。和其他成像技术一样,还需要与临床资料结合,并同其它影像诊断综合分析,才可作出诊断。
CT在查出病变、确定病变位置及大小与数目方面较为敏感而且可靠,但对病理性质的诊断,也有一定的限度。
责编:刘卓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