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磁共振造影剂在肝脏常见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顺磁性造影剂Gd~DTPA通过改变局部磁环境缩短T2弛豫时间,以提高组织对比度和明确病变性质;其药代动力学方面与CT碘剂造影剂相似,由动态扫描获得的。动态变化曲线亦相仿动态。增强原发型肝癌呈所谓“快进快出”型,肝血管瘤呈“快进慢出”型,由周边向中央逐渐强化,典型的肝脏转移瘤呈周边强化,即所谓“牛眼”征,肝囊肿壁一般不强化。
锰类顺磁性造影剂Mn~DPDP主要选择性使肝细胞的T2弛豫时间缩短,因此可以用来鉴别肝细胞性和非肝细胞源性的疾病。起源于肝细胞的病变如肝细胞癌、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腺瘤、再生结节和脂肪浸润等常可见不同程度、均匀或不均匀的强化。而非肝细胞起源的病变如转移性肝瘤、肝囊肿和血管瘤等很少强化,少数可见邻近受压肝实质的周边强化。
二、转移性肝肿瘤(Metastatic Tumor of Liver)
肝脏是转移性肿瘤好发部位之一,多来自门静脉系统引流脏器的肿瘤,如胃、结肠、直肠和胰腺等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性肝肿瘤大多数呈大小不等或大小相近的多发结节,少数呈单发块状,病灶周围一般无假性包膜。部分转移瘤发生钙化,其原发肿瘤常见于直、结肠癌,亦可见于卵巢、乳房、肺、肾和甲状腺的癌肿。从转移性肿瘤影像特点一般不能推断出原发肿瘤的部位和类型。
[US表现]
1 肝脏形态改变与否决定于肿块的大小与部位。
2 肝脏的内部回声:最多见为强回声型,周边可见弱回声晕,呈“牛眼征”,肿瘤系来自消化系肿瘤。等回声型,病灶回声和正常肝实质相似,周围有弱回声晕。低回声型,多见小的转移肿块,呈靶环征,肿瘤系来自肺癌、乳癌、黑色素瘤转移。混合型,肿块内部回声强弱不等,可呈同心圆结构,亦可呈靶环征。
3 肿块后方回声不增强,无侧方声影。
[CT表现]转移瘤的大小、数目和形态表现不一,病灶以小而多为特点。病灶越多,在大小的各布越趋向均匀,直径一般在1~3cm。绝大多数为圆形,个别大的病灶可不规则或呈分叶状。
1 平扫表现:一般为低密度,如合并脂肪肝,转移灶的密度可高于、等于或低于肝实质。病灶内钙化为少见征象,周围有低密度软组织阴影围绕。部分病灶边缘模糊,部分清晰,通常小的病灶较清晰,大的较模糊。
2 增强表现:(1)病灶边缘强化,强化程度不一,大部分仍低于正常肝实质;(2)整个病灶均匀或不均匀,通常低于周围肝组织。强化后,正常肝实质与病灶之间密度差异较平扫时往往提高,边缘也趋向清楚;(3)动态扫描的早期(动脉期),少数血供较丰富的肿瘤强化显著,密度高于正常肝组织;(4)延迟扫描或动态扫描的后期,病灶一般都是低密度,当肝实质的增强达到峰值时,瘤灶密度已开始下降,这时,两者密度差异最大;(5)囊样改变,大的病灶因血供不足可发生坏死,中心密度低于边缘部分,强化后更为清楚。肿瘤壁厚薄不一,内缘往往不规则,通常都有强化,少数瘤壁很薄,且光滑类似囊肿。小的转移灶也可以发生坏死;(6)“牛眼征”,即病灶中心为低密度,边缘强化,最外层密度又低于肝实质,也有中心为高密度的;(7)大的转移灶可侵犯局部血管,但较少见到大的分支内,如门脉癌栓形成;(8)病灶边缘极少见到代表假包膜的“晕圈征”。
[MRI表现]原发性肿瘤的组织学特性可影响肝内转移灶的信号变化。多数转移性肝肿瘤T1加权像呈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边界较清楚,如肿瘤伴新近出血或黑色素瘤和脂肪肉瘤的肝转移灶可呈高信号。T2加权像多数转移性肝肿瘤呈高信号。“靶征”或牛眼征多见于转移瘤,有些转移性肝肿瘤T2加权像中央为小圆形或片状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其周围有宽度不等的低信号晕环,可称为内晕环,有的病例在内晕环周围还可见厚约2~10mm高信号带,可称为外晕环。血供丰富的转移瘤如平滑肌肉瘤、嗜铬细胞瘤、肺癌、肾癌等,T2加权像呈明显高信号,类似于海绵状血管瘤所谓的“灯泡征”。转移瘤发生钙化,肿瘤局部或全部为低信号。
Gd~DTPA增强后T1加权成像,转移性肝肿瘤呈不均匀强化或环状强化,少数可为均匀强化。
[鉴别诊断]转移性肝肿瘤常有原发病灶,癌胚抗原(+)、a-FP(-),95%为多发结节,一般容易诊断。有时须与原发性肝癌、血管瘤及肝硬化结节等相鉴别。
责编:刘卓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