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从发展趋势看,政治参与在根本上能推动政治民主和政治发展。在此意义上,似乎政治参与可促进政治稳定。然而经验事实是,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伴随着政治参与扩大而来的是政治的不稳定和激烈的政治冲突。伴随着政治不稳定而来的是政治失序、政府权威和能力以及合法性下降,严重破坏政治民主化进程。上述经验事实不得不让人重新思考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
即政治参与在推动政治民主的同时为何会产生政治不稳定?
对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参与的广泛研究表明,政治参与导致政治不稳定的关键原因在于社会动员产生的过高期望和政治制度吸纳公民要求的能力低之间的矛盾。公民通过政治参与所表达的各种社会、政治利益需求得不到满足,由此产生不信任感或不满情绪,而政治制度又缺乏相应的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政府缺乏制度化的疏导能力而只依靠非制度化的强制措施,公众中所蕴藏的不满情绪和不信任感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公众与政府间的紧张关系甚至冲突,最终破坏政治稳
定。对此,我们可作进一步说明。
伴随社会现代化过程的是社会动员和经济发展。西方学者普遍认为,现代化过程中的都市化、识字率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大众传媒的普及等一系列变化,使社会动员过程成为人们腐蚀和摧毁旧的社会、经济和心理的主要信仰,并开始接受新的社会化和行为模式的过程。也就是说,社会动员将人们对社会的传统态度、价值观念和期望转变为现代社会的态度、价值观念和期望。由此可见,社会动员将提高人们的利益需求和对社会的期望。在这种条件下,如果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民众的要求,这种利益需求和社会期望就会刺激人们利用其他手段,主要是政治手段,来满足需求,从而导致人们参与政治。在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的速度往往赶不上人们利益需求增长的速度。因此,经济发展一方面产生过高的大众需求,激发政治参与;另一方面,过高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正确引导,就会强化人们对一些社会现象的关注和评价,如不平等的两极化、政治腐败等,容易引起不利于政治稳定的突发事件,导致政治失序。
如果正在进行现代化的社会有比较成熟的制度,则高水平的制度化可吸纳部分社会需求,将之体现在政治决策之中,保持政治稳定。因此,高水平的制度化是那些在社会动员过程中释放出来的不满情绪和不信任感的稳压阀、调节器。然而,刚刚进入现代化的社会往往制度化水平很低,无力吸纳社会需求和消解社会不满情绪及不信任感,而盲目移植的政治体制与落后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水平及复杂的民族矛盾又不相适应。公众的利益表达机制和渠道不健全、政府缺乏应变能力、政治录用制度不完善、社会监督机制缺位、法制运行困难,等等,这些都是上述社会常见的现象。政治腐败和政治冲突乃至暴乱就成为这些社会的常态。在社会主义国家,同样面临优越的政治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不适应的问题,而且,制度的优越感又会使人们忽视制度化建设,以为一旦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切矛盾就会迎刃而解。这是造成历史上社会主义国家剧烈政治动荡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在发展经济努力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注重政治制度化建设,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共识,也是发达国家解决政治参与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的重要措施。
责编:刘卓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