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全球化的动力
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了20世纪的“全球化”进程?概括起来,至少有五种趋势成就了全球化进程。
l 自由市场的发展
自由市场经济的思想促成了经济的发展,打破了经济发展的传统国家界限。
l 国际经济的重心转移
经济自由化促进了竞争,资本向着更具投资优势的地区转移,使发展中经济成为国际经济重心。在生产、销售、市场、服务国际化,资本、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时代,各国经济互相渗透,弥合了国家经济之间的界限。
l 通讯技术的进步
自1950年以来,空中运输、电信和计算机成本大幅度下降。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改变了经营活动的范围,使原来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成为现实。
l 各国对贸易、投资和技术转让的开放
各国对贸易、投资和技术转让的开放,不仅为公司创造了新的市场机会,而且使来自国外的竞争对手进入国内市场。竞争对手互相之间为争取全球顾客、获得经济规模、利用最佳场所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而展开的激烈竞争,使它们尽可能地利用技术上的进步,从而使全球化成为一种自我加速的训话。
l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合作的加强
“冷战”的结束打破了东西方之间长期存在的“铁幕”,极大地消除了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人为障碍,使国家内部的多元化因素直接参与世界生活进程。跨国和跨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合作组织,更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的影响
“全球化”趋势对世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它使国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变成了一种全球性的共同议题。今天,贫穷问、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政治不稳定问题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问题,而是无论穷国,还是富国,无论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是先发展中国家,还是后发展国家所共同面临的课题。
其次,“全球化”加速了各种文化交互融合和渗透的过程。电视、电影、报纸、杂志、电话、传真等现代通讯(communication)手段的普及,特别是作为信息时代技术后盾的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世界信息网络的形成,更为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创造了便利的条件,从而使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空间)的限制。
最后,“全球化”进一步消除了国家之间原有的意识形态意义上的对立。长期以来,世界处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和争论之中。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冲突,极大地限制了人们客观探索社会发展的可能性。“全球化”进程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对立,有利于人类在保留各自文化特点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取长补短,探索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政治秩序建立在权威之上,旧的权威消逝或衰微,带来秩序的混乱,从而造成一个统一政治社会的分化。分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同势力重新较量从而产生新的政治权威的过程。在分化过程中,不同政治力量的较量,最后角逐形成一个新的权威,从而形成独家寡头统治的政治秩序;或者形成多家权威并存的格局,从而形成多元寡头统治的政治秩序。这种分化过程似乎呈现一种周期性的特点。“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应该说是政治发展的自然状态和自然过程(人性所导致的政治生活的常态)。王朝循环更替的历史,也正好说明这个原理。
人类的理性能力使政治超越了自然状态而进入理性状态。宪政民主的理念和制度安排就体现了人类努力摆脱自然状态而走向政治文明的努力。民主宪政的实行意味着国家政治走出了自然状态而走向文明。国家层面的自然状态得到了克制,但“国际无政府状态”依然存在。今天,人们在进一步思考如何将国家层面的政治文明推广到国际政治生活中。以往的“主权”概念确立了国际层面的多元政治秩序,但并没有使国际政治走出无秩序的“自然状态”的困境。如果具有普世性质的“人权”概念能够上升为国际行为准则,如果国内民主原则能够引入国际秩序的重建中,那么,人类的文明又将迈出一大步。尽管我们离迈出这一步还比较遥远,但终将迈出这一步。
责编:刘卓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