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我们承认舞台美术设计是二度创作,它没有脱离剧本所规定的内容、动作、冲突与人物形象的权利。这一点与绘画、雕塑完全独立自主的自由创作相比,它的创作自由是相对的。
我们认为,舞台美术设计是受到种种限制的实用艺术,这种限制与实用设计中的广告、环境艺术、建筑设计相比,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仅就戏剧这个综合体内部前言,剧本的水平、导演的水平、演员的水平限制着舞台美术设计,同时舞台美术内部灯光、服装、音响、美工、道具、装置、化妆、特技人员的水平,以及他们所用器材的水平也都大大限制着舞台美术设计,更不用说剧场的条件。尤其是一部戏经济预算限制,即使一个很小的问题,如这部戏是在固定剧场演出还是巡回演出,都影响着舞台美术设计的构思与体现。可以说,舞台美术设计工作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在无数的限制之中进行的。
但是这种相对受限制的创作自由,并没有使舞台美术设计丧失创造性地反映生活和表达自己独特的富于个性的艺术思维的自由。这种无数的限制并不能毁灭舞美设计师创作激情的火焰。对于一个舞美设计师来说,最可怕的不是以上的种种制约,而是创作想像力的丧失与构思的贫乏。如果舞美设计师只能当一个“工具”或是庸庸碌碌的“事务主义者”,那才是最可悲的。
中国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由歌、舞、文学、美术等艺术成分组成。它以唱、念、做、打的表演为中心,它的虚拟性集中表现在对舞台时间与空间处理的灵活性上。它的表演是程式化的,是生活动作的规范化和有规则的自由动作。中国传统戏曲的舞台美术以人物造型为主,包括人物服饰、化妆、脸谱、道具(切末)。由与它符和中国传统戏曲的特点,因此取得很大的发展,可以说中国传统戏曲的舞台美术史,实际上是人物造型史。中固传统戏曲的人物造型具有可舞性、装饰性和程式化的特点。而中国传统戏曲的景物造型,主要是依靠演员的表演与观众想像的参与,用表演来展示景,其景是一种无形的形象,它突出演员的表演,带来了舞台空间的灵活性与流动性。而有形的景,一般指台帐、门帘、一桌二椅以及大小切末。中国传统戏曲舞台后部挂底幕,左右有出将入相的上下门,这个表演空间,适合所有的演出,因此它是中性的。一桌二椅既可表示内室也可表示大厅与船舱,也可以通过表演暗示登高、过桥,甚至腾云驾雾。在《三岔口》里,任惠堂躺在桌上,它就是床。传统戏曲由于表演需要也用一些局部景片,如挡片、布城、马、云片。一只桨在舞蹈中表示了水中行,一条马鞭在演员的表演中成为战马驰骋,水旗的舞动表示滔滔江水,几块云片与舞蹈相结合暗示了云中飞舞。这些景片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不形成舞台的固定形象,显示了时空的灵活性和高度的假定性。
中国传统戏曲历史上也有过具象布景的尝试。如汉代就有过这方面的记载,在演出中曾用过机关布景;两宋时舞台上布景与烟火、杂技相结合,舞台上出现爆炸、冒烟、喷火等效果;明末张岱看《唐明皇游月宫》已有活动景片与音响效果、照明的配合,创造了神话气氛,他大加赞赏说“境界神奇,忘其为戏也”。清末与民国初年,机关布景也一度流行,由于它与传统戏曲的表演相矛盾,最终未能流传发展,所以只能成为一种历史的记录。
20世纪在中国传统戏曲中脱胎出来的“新编历史剧”与“戏曲现代戏”,是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的发展,也是东西方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表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已取得丰硕的成果,出现了京剧《红灯记》、评剧《刘巧儿》、豫剧《朝阳沟》、川剧《四姑娘》等优秀剧目,舞台美术设计也呈现风格多样的特色。
中国的现代戏剧是从国外引进的。最早于1907年在日本新派剧的影响下产生了文明戏。1928年,洪琛定名为话剧,而歌剧、舞剧在此之后才陆续在中国出现。20世纪的中国戏剧,包括话剧、歌剧、舞剧,从诞生起就是沿着现实主义道路前进的,正如周恩来所说的:“应该肯定地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早已存在的,并且从“五四”运动以来,它就已经成为文艺运动的主流”。中国戏剧的这种革命传统,是由于它一开始就高举反帝、反封建、反专制的旗号,始终站在新时代的前列,无论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还是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它都沿着现实主义道路,服务于大众,执行着“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任务,成为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现代戏剧一开始受“社会问题剧”代表人物易卜生的影响,后来主要接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派戏剧的理论,而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面向世界,欧美的一些现代戏剧逐渐进入中国。就舞台美术设计而言,写实主义在中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然也有例外。例如,儿童剧的舞台美术没计,有于神话剧、童话剧的比例大,风格一直多样。但就总体而言写实风格曾是主流,这里面受过苏联专家古里耶夫关于布景的基本作用是“时间与地点具体化”理论的消极影响,文化大革命中的“样板戏”把这种接近自然主义的理论在京剧现代戏中畸形发展,产生了恶劣的影响。改革开放后,中国舞台美术设计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写实、写意、具象、抽象、装饰与象征各种风格的舞台美术设计不断涌现,出现了《蔡文姬》(图7、《伽里略传》(图8)、《红色娘子军》《阿Q正传》、《蛾》(图9)、《桑树坪纪事》(图10、图11)、《巧媳妇》等一大批舞台美术设计佳作,涌现了大批优秀的舞美设计家,如刘露、张正宇、孙浩然、齐牧冬、李畅、陈永祥、薛殷杰、毛金钢、周本义、辛纯、刘元声、王纪厚、孙振东、高广健等;产生了像胡妙胜、田文、龚和德、蔡体良、吴光耀等颇有水平的舞台美术理论家,出版了不少具有真知灼见的理论著作,如《充满符号的戏剧空间》、《演出造型艺术论》等。舞台美术家自己的组织——“中国舞台美术学会”自1980年成立以来,一直在出版刊物和画册,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是充满活力的学术团体。这一切都是中国舞台美术界繁荣的表现。
责编:刘卓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