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正确运用成语
在公文写作中如能洽如其分地使用成语,可以使文章生产动、精练、增强感染力,从而更有可读性。
(一)病例1:当然开始看书还都是借。因考虑要还书,读起来便又快又认真。但后来又觉得有诸多不便,一则书中三昧要反复展读才可偶有心德,二来人到中年,记忆大滑,效果差强人意,一本书非几遍过目无所进益。
分析:
病例中,“差强人意”这个成语用错了。“差强人意”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这与作者想表达的“效果不能使人满意”的意思正好相反。
所以,对于成语、语词、应该首先弄懂它,然后才能准确的运用。望文生义必铸大错。随着历史的发展,语言文字的发展丰富,许多古词语到今天已经产生转义和变异,成为同形同音异义词
论证案例1:臭――古代是泛指气味;现代是专指难闻的气味。
论证案例2:恨――古代是指遗憾、痛苦的意思;现代则是指仇恨、对立情绪。
论证案例3:涕――古代是指眼泪、泪水的意思,“破涕为笑”、“感激涕零”;现代则指“鼻涕”。
(二)病例2:原来是两个孩子各盘一条腿,用单腿跳着,冲来撞去正在‘斗鸡’。给我们作报告的赵树理老师专心至致看着。
分析:“专心至致”应为“专心致志”。“专心致志”的意思是“一心一意,集中精力”。“致”是极、尽的意思。“志”是心意的意思。作为成语,它是定型的词组,不可以随意变化。
论证案例3:兵――古代有指兵器的“兵不血刃”、“弃甲曳兵”、“短兵相接”;有指战事的“兵不厌诈”、“纸上谈兵”、“兵荒马乱”;现代是指“士兵”的意思。
论证案例4:走――古代是指“逃跑”、“快跑”、“奔跑”的意思。如:“落荒而走”、“走投无路”、“走马观花”、“远走高飞”;现代是指“步行”、“走路”的意思。
(三)病例3:史海勾沉
分析:
“勾”字应为“钩”字。“钩”字有探取之意思。“钩沉”即“钩稽幽深的道理。”另“钩沉”一词是没有的,应为“钩沈”。如:鲁迅先生辑录的《古小说钩沈》。在古代汉语中“沈”即“沉”。是通假字。
论证案例5:“内”通“纳”;“见”通“现”。
成语中的“图穷而匕首见”是指匕首“暴露”了,而不是指匕首被“看见”了。
(四)病例4:在当前风云变幻、错宗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们交流协会的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分析:
“错宗复杂”因为“错综复杂”。“错综复杂”的意思是:纵横交错。形容情况杂乱,头绪繁多。
综:综合。错综:交错综合。《汉书.叙传》:“错综群言,古今是经。“
宗:有三个意思:即祖宗;家族;宗派。所以,这个宗不能写进成语“错综复杂”里。
论证案例6:“年”和“岁”
在古代年和岁是有严格区别的。“年”的含意,是指阴历的正月朔(初一)到下一年的正月朔称一年,以月亮运动为周期为根据的,是阴历的时间单位,即十二个月约354天。
“岁”的含意,则以中气一周,即从冬至到下一个冬至,以太阳运动周期为根据,是阳历的时间单位,即365.2422天,。也就是一个回归年。
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统一了纪年方式,公历纪事世界通用。所以年和岁在我们国家现在可以通用。
(五)病例5:德棉厂得益于正确决策的例子不胜枚数。
分析:
“不胜枚数”因为“不胜枚举”。不胜枚举的意思是:一个一个的例子举也举不完。形容数量很多。
枚:树干。《诗.周南.汝坟》:“伐其条枚。”引申为计量单位,同“个”,如“一枚别针”。
枚举:列举的意思。所以,将不胜枚举写成不胜枚数是不对的。
(六)病例6:它们利用颇有诱惑力的“民族宗教”等等问题,同国内一些民族败类遥向呼应……
分析:
“遥向呼应”应为“遥相呼应”。“遥相呼应”的意思是:远远地互相配合。
相:互相。
向:有“方向”和“对着”两个意思。
参考案例:三令五申
用成语一定要弄明白它的来历,以免用错,出洋相。比如,我们经常在文章里会用“三令五申”这个成语,但何谓“三令五申”,恐怕许多人并不了解。
分析:
出典:《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
注释:铁钺――古代杀人的刑具。铁像铡刀,钺像斧。
含意:既然三番五次地说明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如果违犯,就要处刑。
三令五申原意内容:宋代曾公亮撰《武经总要》:“三令”:一令观敌之谋,视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听金鼓,视旌旗,以其耳目;三令举斧钺,以宣其刑赏。“五申”:一申赏罚,以一其心;二申视分合,以一其途;三申画战旌旗;四申夜战听火鼓;五申听令不恭,视之以斧钺。
这个成语原意是在教育将士应该在战阵中惑军事行动中明确作战守则。今天我们使用这句成语的用意是:再三地向下级命令告诫之意。
(七)病例7:尽管仍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总的说来,这十多年来,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是满意的,是心情舒畅的。
分析:
“不尽人意”应该为“尽如人意”。
“尽如人意”,即全都符合心愿,称心如意。从语法上讲,“尽”指的是“符合”之意,是动词。“如”,才能表达完全符合心愿之意。“尽如人意”前面加上否定副词“不”,或者“未”等,则表达不能完全符合心愿的意思。
但如果去掉“如”字,“尽”就成了动词,“尽人意”三个字就无法解释了。因此“尽如人意”中的“如”字是不能缺少的。缺了,就成了不合语法的生造词组。病例7中,应为:尽管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八)病例8:运动员的生命是短暂的。三十而立的豆蔻年华对一般人来说,正是大干事业、生活刚刚开始的时候……
分析:
“三十而立”是出自《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
“豆蔻年华”中,“豆蔻”是植物名,多年生常绿草本。诗人常一红豆蔻的形拟“同心”的花蕊,用来比喻爱情。杜牧《赠别》诗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杜诗中的“豆蔻”是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病例中一个年届三十的男子,用豆蔻年华一词是错误的。因为“三十而立”与“豆蔻年华”两个成语,分别表述两个不同年龄层次,它们之间不能相互作形容词惑附加语使用。“豆蔻年华”专指少女如花妙龄,不是泛称岁月年华。
最近,中央电视台举办青年歌手大奖赛,综合知识考试题中,问古时候“天命”是指什么年龄?“耳顺”是指什么年龄?结果一位女歌手答错了,把耳顺说成八十岁,天命说成七十岁。
其实这两个词是孔子在他的《论语》里说的:意思是说:人到五十岁的时候,已经成熟了,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生活的阅历使他懂得了天命,这里的天命用现代语言是生存的规律。孔子又说,人到了六十岁时,什么话听到耳里都要顺,因为都是快要死的人了,还计较什么?(因为古时候人的寿命短,大都在五六十岁时就要夭折了。于是民间有“人活七十古来稀”一说。)
参考案例: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垂髫――童年。*束发――青少年。*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待年――指女子成年行冠礼,又称“待字”。*弱冠――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艾、知天命――指五十岁。*花甲――指六十。*古稀――指七十岁。*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期颐――指百岁
(九)病例9:全国武术比赛偃旗息鼓,三十名武林名将取得英武称号。
病例10:青允会赛艇大战偃旗息鼓,鄂赣豫青年选手成绩突出。
分析:
“偃旗息鼓”是指放倒军旗,停擂战鼓,表示隐蔽目标,中止战斗。
《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曹操)疑云有伏兵,引去。”这段话意思说赵云大开营门,放倒军旗,停擂战鼓,曹军怕赵军有埋伏,引兵而去――并不是结束战斗。
《旧唐书.裴光庭传》:“突厥受诏,则诸蕃君长必相率而来,虽偃旗息鼓,高枕有余矣!”――此处也没有战争结束之意。
“偃旗息鼓”一词,不是指战争结束,是休军息战的意思,引伸指事情停止进行惑销声匿迹。所以,病例9与病例10中,是表示结束,用该词就显得不对了。偃旗息鼓引申为中止,而不是结束。
(十)病例11:“目前以网络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是泡沫经济吗?今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在创造历史最高记录后,出现大幅下挫,证明人们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
分析:
成语出处――空穴来风――出自《文选.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注曰:“门户孔空,风善从之。”意思是说有木桩(枳,也称枳橘;句,弯曲)的地方,鸟雀就会来筑巢;门户有空隙,就会有风进来。在这里,空,解为间隙,空子,洞;空穴,即洞穴。并非“无穴”。
白居易的《初病风诗》:“朽株难免蠢,空穴易来风。”
正确含义――现在主要以“空穴来风”来比喻流言蜚语乘隙而入,或谓消息、传说事出有因,并非没有根据。
责编:刘卓
上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错别字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