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概念
(一) 课程词源
“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时期。
孔颖达为《诗经》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句作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
宋代朱熹在《论学》中也多处使用“课程”概念,“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中国古代课程大多指“学程”而非“教程”,即学业及其进程。
(二) 课程概念我国的课程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我们所研究的课程是广义的,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广义课程主要涉及:
1.是某一类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智、体等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2.不仅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3.课程兼有计划、途径、标准的含义。不仅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设置的程序和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三) 对课程的不同观点
(1) 课程即教学科目。
(2) 课程即知识。
(3) 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4) 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5) 课程即学习经验。
(6) 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7) 课程即社会改造。
二、课程类型
(一) 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按课程的设计形式或固有属性
1、 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是按各种不同的学科划分门类,并按照知识的逻辑体系加以设计的课程。学科课程是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课程类型。学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掌握人类积累的文化精华。
学科课程的优点在于,它比较强调每一学科的逻辑组织;其缺点在于,它较少考虑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而把每一门学科看成是与其他学科互不关联的实体。
2、 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它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活动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
活动课程的多种含义:
(1) 如果强调以儿童活动为中心,则称“活动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
(2) 如果强调以儿童生活为中心,则称“生活课程”;
(3) 如果强调以改造儿童经验为目的,则称“经验课程”或“经验本位课程”;
(4) 如果强调以设计教学为方法,则称“设计课程”;
(5) 如果强调无固定教材,则称“随机课程”。
(二)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按课程内容的学科综合程度或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1、 分科课程
分科课程又叫学科课程,它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的安排他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强调各门课程各自的逻辑体系。
2、 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是指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而为一的课程形态。
针对分科课程精细的学科化倾向,力图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日益综合化的需要。
(三)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
1、 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是指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法定性地要求全体学生或某一学科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种类。具有强制性。
2、 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是指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里法定的,学生可以按照一定规则自由的选择学习的课程种类。
(四)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
1、 显性课程
显性课程也成正规课程,指学校所开设的所有课程,或者说在课程表上应该体现的课程。
显著特点是计划性。
2、 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也叫潜在课程,无形课程或隐蔽课程,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具体学习环境中所获得的“计划外”的知识、观念、情感等,不是课程计划中所预期的东西。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角度划分,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责编:刘卓
上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师生关系概念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