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顺序性
(一) 身心发展顺序
指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1、 身体的发展: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
2、 心理的发展: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一般情感到复杂情感。
(二) 教育措施
我们在向年轻一代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着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等顺序逐渐前进。
二、阶段性
(一) 概念
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不同发展阶段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上一阶段的发展水平影响下一阶段发展方向的选择。
(二) 教育措施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
以学生思维发展为例: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初中生:有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高中生:辩证思维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
(1) 感知运动阶段(0-2 岁):物体恒存
(2) 前运算阶段(2-7 岁)
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和上一阶段的儿童相比,思维有了质的飞跃。这一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①出现了语词或其他符号,开始出现表象和形象图式;
②儿童的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而非抽象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③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④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指不能从对方的观点考虑问题,以为每个人看到世界正如他自己所看到的一样
(3) 具体运算阶段(7-12 岁)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正在小学阶段读书,此时的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为:
①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②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
③去自我中心
④具体逻辑思维(例:可根据具体事物判断其大小)
(4) 形式运算阶段(11、12 岁以上)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最大的特点是已经摆脱了具体可感知事物对思维的束缚,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能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相信演绎得到的推论,使认识指向未来。
三、不平衡性
(一) 不平衡性表现的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则更晚。
(二) 教育措施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以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5 岁以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2~3 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期;4~5 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期;学习外语应该从 10 岁以前就开始;学习乐器在 5 岁左右为最佳,9 岁(小学三年级)是道德形成的关键期。
《学记》:“当其可谓之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难成”
四、互补性
(一) 含义
互补性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其次,人的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也具有互补性。
(二) 教育措施
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帮助全体学生,特别是生理或心理技能方面有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起信心,相信他们可以通过某方面的补偿性发展达到一般正常人的水平;其次,要帮助学生学会发挥优势,长善救失,通过自己的精神力量的发展达到身心的协调。五、个别差异性
个体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发展阶段,但是却有发展起止时间有早晚、发展速度有快慢,最终水平和优势领域也不相同。儿童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差异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但更多的结果还是来自环境和教育的差别。而且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还能对遗传素质的优势与不足起到一定发挥与弥补作用。
(二)教育措施
教育工作应该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使每个学生都能迅速地切实地提高。
总结
教育是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并不等于迁就学生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而是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实际出发,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他们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不断提高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由于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的结果而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
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样在智力活动中,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独立活动之间可能有差异,由于教学,而在别人的帮助下消除这种差异,这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第一个发展水平和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课堂练习
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阶段性 D.个体差异性
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
A. 差异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阶段性
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是( )
A.大学阶段 B.高中阶段
C.初中阶段 D.小学阶段
“一刀切”的教学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规律。( )(判断题)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的特点,因此在教育中要抓住关键期加强教育。( )(判断题)
“孟母三迁”的典故体现了影响人发展的哪一种因素?这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有什么作用?运用所学原理,解释下述材料所体现的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墨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也变。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桑代克:人的智慧 80%决定于基因,17%决定于训练,3%决定于偶然机会。
我是一个 9 岁孩子的家长。在孩子 5 岁时,我就开始带孩子去各种特长班上课,以培养和开发孩子的智力。可是,近一段时间,孩子拒绝去特长班上课,在学校也拒绝学习任何新东西,而且性格变得孤僻。我想尽了各种办法,他都不肯再学习。我真不知道怎么办,请帮助我。
这位家长望子成龙的努力为什么适得其反?请从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
1、 这位家长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2、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决定因素。
责编:刘卓
上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人的发展概述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