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德育过程的含义
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协调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
二、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
1、德育过程的结构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组成。
2、德育过程的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三、德育规律
(一)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
在德育过程中,它们是相互作用的,道德行为受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调节,同时又影响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其中,道德认识是基础,道德行为是关键。
(二)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发展的
2.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的特点
(1)引导性、目的性、组织性。(2)内容、形式的多样性。(3)对象的有限性。(4)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德育过程的最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转化,最根本韵是受教育者思想内部矛盾的转化。
(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第三节 德育原则、途径和方法
一、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一)导向性原则
它是指在进行德育时,以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为导向,指导学生形成发展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德育原则。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育者做到:
(1)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把德育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
(3)学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我国现行的方针政策、工作总任务和德育总目标的要求。
(二)疏导原则
它是指在进行德育时,教育者以说理疏导的方式,来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以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原则。
(1)坚持正面说理,疏导思想,以理解人。
(2)树立先进典型,利用榜样教育引导学生进步。
(3)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
(4)正面教育要与纪律约束结合起来。
(三)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它是指在进行德育时,把尊重、信任、爱护学生与合理、严格的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1)要尊重、信赖、爱护学生。(2)要根据学校德育任务和学生现有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出合理的、明确具体的、序列化的德育要求。 (3)把尊重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四)教育的一致性与连续性的原则
它是指在进行德育时,使各种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地对学生施加统一的、系统连贯的教育影响的德育原则。
(1)校内各方面的教育影响要协调一致。
(2)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3)要加强德育的计划性。
(五)因材施教原则
它是指在进行德育时,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实际出发,根据其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确定德育内容,选用德育方法和形式来进行针对性教育的德育原则。
(1)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承认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过程性和差异性。
(2)要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和品德现实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切忌采用成人化、一般化的做法。
(3)要从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德育。
二、德育的途径
(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
(4)社会实践活动;(5)校会、周会、晨会和时政学习;(6)班主任工作。
三、德育的方法
(一)说服法
这是主要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说理传道,使学生明晓事理,分清是非,以提高道德认识的方法
(二)榜样示范法
它是以他人的高尚情操、模范行为、优秀事迹等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榜样有教育者、优秀人物、优秀学生等。
运用榜样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树立的榜样要有典型性和示范性。
(2)选定的榜样要真实可靠,具有导向性。
(3)榜样的崇高和伟大要能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4)教育者的形象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 实际锻炼法
它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运用实际锻炼法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坚持严格要求。(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注意检查与评价。
(四)陶冶法
它是只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等。
(1)创设良好的情景,如美观、朴实、整洁的学生、生活环境;团结向上、民主平等的班风、校风;清洁、舒适、雅静的家庭学习、生活必需品环境及民主和睦、文明上进的家风等。
(2)教育者的人格感化。
(3)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4)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
(五)表扬与批评处分法
它是指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
用品德评价法时,应注意如下要求:
(1)要以鼓励、表扬为主,惩罚、批评为辅,切忌体罚、心罚。
(2)要以事实为依据,做到客观、公正。
(3)发扬民主,注重实效。
第四节 德育模式
德育模式是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等的有机组合方式。
(一)认知模式。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后由美国学者柯尔柏格进一步深化的。
(二)体谅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是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
(三)社会模仿模式。由美国的班杜拉创立的。
责编:刘卓
上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德育的概念
下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班级管理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