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在清末新政的激励下,进人20世纪后,近代留学教育蓬勃兴起。首先是在1906年前后形成了规模盛大的留日高潮,其次是在1年美国实行“退款兴学”政策后,留美潮流逐渐兴起。
l.留日教育
甲午战争后,中国的士大夫们认识到日本早期派遣的大量留学生对日本的富强起了重要作用,认为中国必须仿效。鉴于日本路近费省,文字接近,西书已由日本择要翻译等缘由,将日本作为中国派遣留学生的首选国。
到1如}年1月清廷议行新政前,通过各种途径到日本留学的学生已不下二百入。
1901年议行新政后,清政府多次倡导留学,留日学生逐年增多。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后,士人为寻求新的出路,纷纷涌向日本,掀起留日高峰。综合各种文献的记载,估计1901年底在日留学生约280名,1904年约
3000名,1906年达8000名以上,之后人数逐渐减少。
清末留日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普遍较缺乏日语基础和西学知识,到日本后一时很难选定专业,以进人初、中等学校为主。在选修的专业中以法政、武备科占大多数。他们在输人近代西方科技方面整体层次不高,但他们
充实了新式学堂的师资,壮大了实业技术人才的队伍,截译了大量日文西学书籍,较广’泛地传播了资本主义思想观念。特别是以留日学生为骨干形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群体,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变
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7、留学高潮与“庚款兴学”
这一时期因新政的实施,留学教育再掀热潮,以日本和美国为主。
(1)留日教育
(2)“庚款兴学”与留美教育
即由列强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用于在中国兴办教育事业。始于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在山西处理庚子事件善后事宜,提议将山西省应摊派的赔款银50万两用于设立学堂。“教导有用之学,使官商士庶子弟肄习,不再受迷惑”。因此于1902年建立山西大学堂,经费由赔款开支,学校大权由李提摩太掌管,直到辛亥革命后方收回。退还庚款的总倡导者是美国。1908年,美国政府决定将应得的赔款的一半,即1078万多美元“退还”中国,作为派遣留学生赴美之用,并在北京创办了一所留学预备学校,即清华学堂。经费使用由美国派员监督。随后其他列强也退还部分赔款,以这笔资金建立“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用于给在华文化团体开展活动的资助。“庚款兴学”反映了列强在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浪潮下,更加重视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影响渗透的趋向。
2.“庚款兴学’与留美教育
1卯l年《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付各国战争赌款共计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史称“庚子赔款”。1卯8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决定从1909年起,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一部分以“先赔后退”的方式退还给中国,并建议中国政府以所退庚效发展留美教育。美国的这一举动后来被部分相关国家仿拉,这就是所谓的“庚欲兴学”或称“退款兴学”。
为了实施庚款留美计划,中国政府专门拟定了《遣派留美学生办法大纲》,规定在华盛顿设立“游美学生监督处”作为管理中国留美学生的机构,在北京设立“游美学务处”,负责留美学生的考选派遗事宜,并从1909年起实施。
游美学务处在直接选派留美生的同时,又着手筹建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清华学堂于1911年4月29日正式开学,正常情况下招收13岁左右的儿童人学,隔年招收10名女生,其西学教师基本来自美国。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方法、学生生活习惯都仿效美国。
通过“退款兴学”美国达到了“把中国的留学潮流引向奖国”的目的,中国留学生的流向结构从此发生了重大变化。
责编:刘卓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