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议程设置研究的第二阶段:导向需要(导致选民去接触媒介内容的个性因素)
• 结论:导向需要对议程 设置效果的影响,受众需求小产生弱效果,需求大产生强效果。
导向需求基于两个因素: 信息对个人的相关性和与已有的消息的不确定程度
为什么一些选民会比别人更关注媒介内容?
• 相关性感知:选民对内容感兴趣的程度,即他感到这一内容与自己的利害相关
• 不确定程度:他对于这些议题的不确定程度
• 提供相关信息的可靠信源的费力程度
3、议程设置研究的第三阶段:第二层议程设置效果阶段—议题议程、属性议程
·议题议程:不同议题的重要性排序
·属性议程:关于同一个议题的不同属性的重要性排序
• 焦点:除了议题之外,还有哪些可以成为议程中的部分?(次议题)
• 意义:突破了议程设置理论的边界,发现媒介不仅告诉我们该想些什么,而且告诉我们该怎样想
·比如,当前中国的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议题议程):1.通货膨胀;2.环境污染;3.社会民生;4.政治改革。在其中,和通货膨胀相关的最重要的属性(属性议程):1.物价;2.利率;3.存款;4.股票
·再比如,“政治领导人”这个议题,可以由很多方面的属性构成:1.诚实和美德;2.个性3.外表;4.语言表达能力;5.教育和家庭;6.智慧。而新闻媒介强调最多的那个属性会成为公众在评价领导人的时候认为最重要的属性(铺垫priming在起作用)
议程设置的第二层面与框架理论(Framing Theory)非常相关
媒介在报道议题的时候所使用的框架会决定受众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第一层面的议程设置 客体(媒介议程)财政政策 → 客体(公众议程)
强制性论据
第二层面的属性议程设置 属性(媒介议程) → 属性(公众议程)
税收改革、平衡预算、
降低国债、银行利率等
影响议程设置的因素(媒介议程→受众议程):议题的强制性;议题的抽象性;时间差;媒介接触;导向需求
4、议程设置研究的第四阶段:议程建构理论
• 意义:从研究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的关系及顺序转向研究什么因素在左右媒介内容?/媒介议程是如何设置的?谁来设置媒介议程?视野更加宏观
在建构媒介议程的过程中,媒介、政府、公众相互影响,决定什么是重要事件
媒介议程建构的过程:
• 报纸突出报道某些事情或活动,并使其引人注目
• 不同种类的议题需要不同种类、不同份量的新闻报道,才能吸引人们的注意。(水门事件是个高门槛问题/非强制性问题,需要广泛报道以吸引公众的注意。)
• 焦点事件的意义建构
• 媒介使用的语言影响到人们对一个议题重要程度的感受
• 媒介将关注焦点与象征性词汇相连,有助于受众采取立场(“找出事实真相的必要”“对政府的信心”等次级象征)
• 知名且可信的人开始谈论某个议题时,议题建构速度会加快。
全方位的“议程设置过程”:政府、公众等 → 媒介议程 → 公众议程 → 政策议程
谁来决定/左右媒介议程?媒介议程从何而来?
• 媒介顺应事件的流程
• 过度报道重要但罕见的事情(比如深圳地震)
• 对总体上不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选择报道其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比如亚运会礼仪小姐)
• 伪事件/制造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比如示威、静坐、公关活动等)
• 事件的总结报道/按具有新闻价值事件的报道方式来描述无新闻价值的事件(比如集中报道十一五期间的成就)
5、议程设置研究的第五阶段:重新深入将受众纳入议程设置研究(--温州动车事故)
议程设置理论在中国媒介现实中的运用
• 宏观:
– 不同媒介形态在议程设置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 党报:政府→媒体(主流)→公众式议程
• 都市报(精英)媒体→公众→政府式议程
• 互联网:公众→(草根)媒体→政府式议程
– 媒介间议程设置:
• 溢散(spill-over effect)�:议程从网络流向报纸
• 共鸣(consonance effects):议程从报纸流向网络
• 断裂:传统媒体的噤声
议程在不断趋于一致还是分散?
• 微观:
– 在不同环境中,如何使一个社区的集体注意力集中在一系列对他们而言十分重要的议程上
• 开放的互联网与半封闭的网络平台
• 超链接:线性链接、In-text链接、Following-text链接
责编:刘卓
上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适度效果论
下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媒介议程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