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曹魏的政治和经济情况在三国中是比较好的。所以这样,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黄巾大起义主要发生在中原地区,给予豪强地主以沉重的打击,改变了原来的土地高度集中的状况,出现了大量的无主土地,为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重新获得土地准备了条件;二是中原地区开发早,生产发展,比较富庶,人口较多,劳动力和生产经验、技术都比较优越;三是曹操在群雄争斗之时,他为建立他的统治采取了一些有积极意义的政策和措施,比较充分地利用了中原地区的人力和物力,使曹操的统治比较迅速地稳定下来并日益强大。这里主要谈一下曹魏的用人和屯田政策及其实施的情况。
1、“唯才是举”与“九品中正”
曹操以东汉的名义、以献帝为傀儡建立政权,各种主要制度基本上沿用汉制。曹操先后以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司空行车骑将军事、丞相掌大权,先后封魏公、魏王,以邺(ye业,今河北临漳西南)为都城。邺实际是曹操统治时期的政治中心。
曹操的用人政策就是所谓“唯才是举”(《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建安十五年春令),这是用人政策的一大改革。他反对东汉时期的把所谓“门第”、“道德”作为用人的主要标准,而主张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不论品种如何,都可重用。他先后杀掉了不顺从于他的名士孔融、杨修、魏讽等人,撮用了不少庶族平民出身的有才之士。这种用人政策的实施,是对东汉近二百年来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的一次重大打击;也为曹操建立他的强有力的统治集团选拔了不少有用的人才。
曹操死,曹丕称帝,制定了“九品中正制”(亦称“九品官人法”),作为选拔官吏的制度。就是中央一些官吏吏兼任原籍所属郡的“中正”,由他们察访本郡有才能的士人,列为九等,以备选用。选用的原则,“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宋书·恩幸传·论》,这与其父的“唯才是举”政策的精神是一致的。
2、屯田
黄巾起义失败以后,中原地区长期陷入军阀混战的状态。“名都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后汉书·仲长统传》引《昌言·理乱》)。不仅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无着,就是各地军阀也严重缺粮。如“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赢(luo螺)。”(《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曹操的军队还有吃人肉干的(《三国声明·魏书·程昱传》注引《世语》)。
曹操为了解决军粮问题,于公元196年开始在许县屯田。后来又下令在各郡国屯田。屯田分民屯和军屯两种。民屯的屯田民由国家拨给田地,按军事编制。地租率:用官牛的,官得产粮的六分,民得四分。不用官牛的,对分。屯田民有国家组织、`保护,还供给耕牛、种子等,又无徭役苛扰,可以安心生产。史载,建安元年(196年),“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石)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片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建安元年:“始兴屯田”。注引《魏书》)。军屯是以士卒屯田,用“十二分休”制,即每十人中,有八人佃耕,二人巡守。史载,邓艾在淮水流域屯田,用五万人,五里置一营,营六十人,绵亘四百余里,穿渠三百余里,溉田二万顷。每年所收,除众费开支之外,约可积谷五百万斛。“每东南有事,大军出征,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晋书·食货志》)。
曹魏为了军事和经济的需要,先后开凿或整修了许多沟渠陂堰。在今河北地区的,自南而北,有白沟、利漕渠、泉州渠、新河、戾陵堨(e鄂)、车箱渠等。在今河南地区的,有睢阳渠、讨虏渠、贾侯渠等。其他大小陂堰还有很多,不少地方官吏亦重视农业生产和水利兴修。
曹魏的屯田政策和水利事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它的军粮问题,对于遭受长期战乱破坏的中原地区的社会秩序的恢复,对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都起了重大的作用。
责编:刘卓
上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三国的建立
下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蜀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