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外戚宦官专权时期,察举制度被破坏,贿赂公行,造成官场黑暗,权门请托,人选滥杂,时谚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抱朴子》外篇《审举》)。选举制度的混乱,使得一些开明官僚及太学生、郡国生徒不能按正常渠道晋升或步入政治舞台,再加外戚宦官遍插党羽,政治极端腐朽,更使他们感到自己前途渺茫。同时,他们也为彼此起的农民起义所震惊,开始对东汉王朝的命运感到忧虑。当时,太学生已达3万多人,各郡国生徒也很多,这些人在仕进无门又缺乏政治力量作后盾的情况下,便与官僚士大夫联合起来,反对外戚宦官专权,要求改革政治、惩治腐败,维护东汉王朝的统治。
反对外戚宦官的官僚和大学生以封建纲常的卫道者自居,以清流自命,对外戚宦官及其依附人物进行猛烈攻击,称为“清议”。一方面他们指责外戚宦官及其党羽的罪恶,一方面运用职权直接惩办那些贪脏枉法的外戚宦官党羽。东汉后期,在官僚中品评人物的清议之风盛行,反宦官对外戚的官僚和太学生利用这一风习,相互标榜,激扬名声,品核公卿,裁量国政。当时太学生中以郭林宗(泰)、贾伟节(彪)为首领,与官僚李膺、陈蕃、王畅等联合,互相称许,颂扬说“天下楷模李元礼(李膺),不畏强御陈仲举(陈蕃),天下俊秀王叔茂(王畅)”(《后汉书·党锢列传》),并推举“八俊”、“八及”等官僚中的有德之士,树立自己的领袖与外戚宦官相对抗。
在斗争的初期阶段,地主阶级中的一部分开明官僚为稳定东汉政权,提出抑制外戚,打击宦官,权归皇帝的主张。如汉顺帝时大司农李固建议“权去外戚、政归国家”,“罢退宦官,去其政权”(《后汉书·李固传》),结果被外戚梁冀害死。之后,外戚宦官把持朝政,操纵一切,政治更加败坏,官僚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外戚宦官的斗争也更加激烈。
汉桓帝诛灭梁氏,宦官权势甚嚣尘上,激起朝廷内外官僚和士人的愤怒,出现了大官僚李膺、陈蕃为首领,并有太学和生郡国生徒参加的反宦官斗争。宦官张让的弟弟张朔为野王令,贪残王道,畏罪躲在张让家中,司隶校尉李膺派人到张让家中搜出处死。
公元166年,又捕杀宦官勾结的卜者张成之子。宦官集团乘机控告李膺等人,说他们交结生徒,“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后汉书·党锢列传》)。汉桓帝按宦官意图,收执李膺等“党人”200余人,第二年赦免归乡,终身禁锢,不得做官。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第一次“党锢”事件。李膺等虽遭压制,但却获得了社会上广泛的同情。
时隔不久,桓帝死,灵帝立。窦武出任大将军,他决定重用阵蕃等豪族官僚,重新任用李膺等人,并密谋诛杀宦官。但因事机泄露,公元169年宦官曹节、王甫先发制人,发动政变,窦武兵败自杀,宦官再度得势,重又逮捕“党人”,杀死李膺、前司空虞放、太仆杜密、太尉椽范滂等100余人,其他因仇怨陷害相牵连以至于死、徙、废、禁者六七百人。公元176年,下诏规定,凡是“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兄子弟及五服内的亲属,都一律免官禁锢,这就是第二次“党锢”。这次党锢继续了十几年,直到184年黄巾大起义后,东汉政府才宣布赦免“党人”,起用他们去镇压农民军。
“党人”与外戚宦官的斗争,虽然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也没有提出有效地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办法,但他们主张惩办贪脏枉法,反对残暴统治,还是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外戚宦官轮流专权及“党锢之争”,进一步造成了东汉政治的混乱与黑暗,政治腐朽,土地兼并,人民陷于水深火热的灾难之中。
责编:刘卓
下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土地兼并严重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