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2.《汉书》开创新的体裁
《汉书》以十志和列传为主干展开多种专史的撰写,为古代学术开辟新领域,对封建社会及历史问题作了积极探讨。在《汉书》中,有些篇章为《汉书》首创。
《刑法志》介绍古代至汉代兵、刑制度的演变,是简明刑法史,法制教科书,为古代刑法专著的滥觞。
《地理志》详述古今地理沿革、汉代行政区划、户籍、风俗、物产。反映了西汉政权结构、大一统规模和因地制宜的统治方针。
《五行志》记载古今自然灾异与人事参验。
《艺文志》开创了史志目录学,对诸子百家作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一部学术简史。
《百官公卿表》记载秦汉官制概貌及沿革,论述各职官的基本职能及其得失,开正史记载职官制度的先河。
3.《汉书》创以文代述的撰史方法
晋傅玄评价《汉书》“述时务,则谨辞章而略事实”(《傅子》),广收文章是《汉书》的特色之一。
品类众多:有诏书、对策、上书、辞赋、书信。
内容丰富:包括政治得失、民族政策、经济措施以及规谏君主、歌功颂德、咏叹身世等。
“以文代述、以文代论、以文代传”是《汉书》的史学方法。
评价:
(1)肯定
反映了时代风气。唐柳宗元说:“汉武帝重儒,文风兴盛,“于是宣于诏策,达于奏议,讽于辞赋,传于歌谣,由高帝迄于哀平王莽之诛,四方之文章盖烂然矣。史臣班孟坚修其书,拔其尤者,充于简册。”(《柳宗直西汉文类序》)
继承《国语》、《战国策》重文辞的传统。宋刘须溪道:“《汉书》精神全在收拾诸诏……在《春秋》《国策》之后,别为辞令之祖。”(刘辰翁《班马异同评》卷35)
作者自己的兴趣
(2)否定:
刘知几《史通》反对《史记》《汉书》采文入史:
“凡所包举,务存恢博,文辞入记,繁复为多。是以贾谊、晁错、董仲舒、东方朔等传,唯上录言,罕逢载事,夫方述一事,得其纪纲,而隔以大篇,分其次序。遂令批阅之者,有所懵然。”
认为司马相如、扬雄的《上林》等赋,“繁华而失实”,“无裨劝奖,有长奸诈,《史》《汉》“皆书诸列传,不其谬乎!”
(三)《汉书》的不足
1.为了宣汉,借用五德终始学说,以汉承尧运协于火德,自然之应,得天统矣,来论证汉代君权神授和王朝得正统。
2.通过谴告说和五行灾异等,宣扬天人感应的神学史观。
3.宣扬人性分为三品的唯心观点。
《汉书古今人表》把伏羲氏到秦二世的历史人物分为上智中人愚人。同时引孔子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话作为理论根据,用这种观点来评论人物,带有人性宿命论的观点。
三、司马迁《史记》与班固《汉书》的异同(班马异同)
第一,《史记》是纪传体通史,《汉书》是纪传体断代史。
“迁、固两体之区别,在历史观念上尤有绝大之意义焉:《史记》以社会全体为史的中枢,故不失为国民的历史;《班书》以下,则以帝室为史的中枢,自是历史乃变为帝王家谱矣。”(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但《汉书》是在通识指导下写成的断代史,书中《刑法》《食货》等志,《匈奴》《西域》等传,都突破汉代的断限,叙述历史的源流,将历史的断面与历史的连续性结合起来。)
第二,《汉书》强调汉朝的正统。
《史记》是”通古今之变”,《汉书》有浓厚的封建正统观,把《史记》的《项羽本纪》、《陈涉世家》贬入列传,把新朝皇帝写为《王莽传》,放在《汉书》之末,这是为了突出刘氏王朝的正统地位。
第三,《史记》圆而神,体例灵活;《汉书》方以智,体例严整。
顾炎武《日知录》:“班孟坚为书,束于成格,而不得变化。”
A.《史记》五帝、夏商周、秦、秦始皇、项羽、西汉诸帝本纪写法不一,体例繁杂。《汉书》改为以帝王为中心的大事记,确立以一帝一纪的基本模式。
B.《汉书》十志,改进《史记》八书,在记述形式和内容上有很多创新,具有严密的组织系统。
C.《汉书》将《史记》的世家并入列传,简化了纪传体。《史记》列传随意命名、年代顺序混杂。《汉书》列传以年代为序;先专传合传,后类传;统一以姓名标目。
第四,班固以封建正宗思想评价司马迁
“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 (《汉书司马迁传》),反映了二者不同的历史观。
所以,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各具特点,迁史不可为定法,固书因迁之体而为一成之义例,遂为后世不祧之宗。(章学诚《文史通义书教下》)
责编:刘卓
上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班固著《汉书》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