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间混套作是人们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对自然群落的模拟。
自然界给人们很多宝贵的启示。自然群落一般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空间的成层性,即不同植物根叶冠占据不同的位置。如成熟的森林具有四个层次,地下没有地上表现明显;在时间上,自然群落具有时间的演替性,通过中这种更迭保持群落的繁荣,如草原四季的变化。人们模拟这些特点,创建了人工群落。它不同于自然群落的地方具有目的性,高效行,可控性。群落中生物之间关系包括了种内和种间关系,导致了群落的复杂性,表现在互补与竞争方面。
互补:群体中两种以上的作物间相互充分地地利用环境资源光,热、水、养、气等生态因子,包括不同抗逆性的植物互为补充地抗御旱、涝、风等自然灾害。如福建农科院发现在水稻浮萍渔立体种植模式中,红萍能够分泌某种物质抑制水稻纹枯病孢子萌发,减少纹枯病发生。
竞争:两个或多个生物争夺同一环境资源。发生在同种个体之间的竞争,称为种内竞争,在单一群体中普遍存在;发生在不同物种个体之间的竞争,称为种间竞争。
如何看待互补与竞争?群落中两者经常存在,竞争不一定对整体产量不利,绝对互补找不到。从竞争强度大小看:混作,间作,套作依次减少,在生产中采取措施“利中取大,害中取小”,可以发挥互补优势,减少竞争。
间、套作复合群体的种间互补与竞争关系及其效益,具体地表现在:
(一)空间上的互补与竞争
间套作复合群体在空间上的互补与竞争,主要表现在光与CO2等方面。
1、 作物群体内光分布的基本规律
了解光在群体中分布的基本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是建立合理复合群体的重要基础。
据日本人门司和佐伯(1953)研究,太阳辐射通过植物群体时,其强度逐层削减。基本上遵守Beer一Lambert定律。以群体消光系数表示:
ln(I/I0)=-KL或I=I0e-KL
式中:I表示F层的水平光照强度;I0表示群体顶部所接受的光强;K为消光系数;F为群体自上而下的累积叶面积指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T=e-K可称透光系数,即F为1时的I/I0,K愈大T愈小,表示对通风透光的影响愈大,一般作物群体的K值大多在0.7左右,T值大多在0.5左右,即每通过叶面积指数1,光强约减弱一半。
此公式说明,太阳辐射进入作物群体后,其强度呈指数函数递减。即叶的层数按算术级数增加,而光的透过率则按几何级数减小。
叶的空间分布与角度是影响K值大小的重要方面。其中叶与茎之间的夹角大小,与遮荫面积有密切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S=Asina
式中S为遮荫面积,A为叶面积,a为茎叶之间的夹角。当叶呈水平时,a成90度,sin90o=1,即遮荫面积等于叶面积,遮荫最重。如果叶较倾斜,则a<90”,sina<1。当叶近直立,a近于0时,则sina也近于0。所以一般叶倾斜角大的群体比叶倾斜角小的K值小,光合量多,适宜的叶面积指数也大。依据门司和佐伯的计算,水平叶与垂直叶接受光量的比值为0.44:1。Pendetom(1968)得出,较高密度(59000株/公顷,LAl=4)下,玉米直立叶比水平叶增产41%。
除了叶的倾斜角度外,太阳高度角对群体光分布也有重要影响,而这种影响与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及叶的倾斜角密不可分。当太阳高度角较大时,近直立叶单位面积所受光强较近水平叶相应降低,而群体受光叶面积最大,并且叶直立还能使叶面反射出来的光折向群体内部,使更多叶片处于中等光强下;而叶近水平则情况相反,而且反射光都折向群体外而损失。增加处于中等光照下的叶片数,比少量叶片处于强光。可更有效地利用光能。因为各种作物在光强大于补偿点并一直到光饱和点范围内,虽然叶片光合随光强而增强,最初近乎成直线关系,但超过一定范围后,光合强度则逐步减缓,光能利用率降低。表明随光强的增加,光合并不成比例地增强。据北京农业大学测定(1976),玉米净光合率在300001x时已升到最大光强(900001x)时的75%,而光强由30000上升到900001x时,净光合只继续增加25%。但是,当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少到30o时,水平叶则具有最大的光照叶面积。
为了使太阳光在群体内合理分布,人们正在探讨研究理想的群体结构。认为理想的光分布与叶群结构是,适当大的叶面积,密植下的叶倾斜状况最好是上直下平,呈伞状结构,群体内光分布上下较为均匀,经过叶群结构的调整使强光变为中等光等等。要达到这些理想状态,除了从育种栽培方面改进株型、叶角与叶面积指数外,间、混、套作是达到这种目标的可能途径之一。
责编:刘卓
下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空间上的互补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