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念:
本课旨在通过引发兴趣——感知——探讨——辩论——改编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参与意识,体现新课标“在实践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创作音乐,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思想。通过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良好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不仅得到知识,更得到学习能力,从而为学生文化判断力、审美观的提高奠定基础。
教学目的:
1. 通过欣赏《原始狩猎图》、《梅花三弄》《江河水》《火把节之夜》《夜深沉》等民乐作品,培养学生对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族器乐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审美能力。
2. 通过对民乐的研究,使学生初步了解民乐得特点,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判断力。
3、能背唱出《梅花三弄》的音乐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
1. 通过欣赏《梅花三弄》、《江河水》、《夜深沉》培养学生对明月的理解能力。
2. 通过课堂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创作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音响、图片、影视素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案导学 2、播放女子十二乐坊--------学生了解民族乐器。
二、新课展开
1、《原始狩猎图》
(1)介绍骨笛,是我们的祖先用鸟兽的骨骼制作的笛子,用来模仿鸟鸣声。
河南舞阳县贾湖出土了16只完整的骨笛,有五孔、六孔、七孔和八孔之分,距今约有8000多年的历史,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早2000多年,现代音乐家能用此骨笛吹奏《小白菜》。
骨笛有竖吹和横吹两种
河南舞阳骨笛(约8000多年)——竖吹
浙江余姚骨笛(约7000多年)——横吹
内蒙红山文化骨笛(约5500年)——竖吹欣赏《原始狩猎图》
(2).初听《原始狩猎图》,感受音乐塑造的远古人狩猎的场景
(3).乐曲介绍
《原始狩猎图》由钱兆熹作曲,浙江省歌舞剧院民乐队演奏。这是一首用仿制骨笛领奏,乐队和人声协奏的乐曲。它按今人的思维,模拟了原始人狩猎的情景。
(4).师生讨论:远古人是如何狩猎的?
(5).体会狩猎成功后人们的呼声,并分辨骨笛、埙的音色。
(学生讨论骨笛的声音特点,用语言表述)
(6).用身边的物品模仿吹奏出这种声音.(钢笔筒等)
2、《梅花三弄》
(1)创设情境
方法:从视觉艺术入手(梅、兰、竹、菊图),引导学生踊跃发言。
梅花象征坚毅;兰花象征高洁;竹子象征刚直;菊花象征傲岸。
(2)、完整欣赏
方法:欣赏前提出相关问题,激发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欣赏音乐。
问题1:“梅花”主题何时出现?
问题2:“三弄”为何意?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