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一生共创作38个剧本,两部长诗、154首十四行诗集以及若干不同题材的短诗,人们称他为“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莎士比亚作品:
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亨利五世》、《理查三世》
喜剧:《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皆大欢喜》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及(《奥塞罗》《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四大悲剧)
基本情节:《哈姆雷特》是一部五幕悲剧。故事讲述了正在德国威登堡大学读书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回国为父奔丧,却发现叔父克劳狄斯已经登基成为新王,并与母亲结婚。一天夜里,父亲的鬼魂出现,告诉哈姆雷特自己是被克劳狄斯毒死的,并要求儿子复仇。哈姆雷特震惊悲痛,发誓复仇,同时决定在采取行动前用装疯迷惑对手,保护自己。克劳狄斯不断派人试探,都被哈姆雷特识破。哈姆雷特用戏中戏证实了鬼魂的话,但在克劳狄斯祈祷时却没有动手;一次他在与母亲谈话时,将偷听的大臣波洛涅斯当成克劳狄斯误杀。克劳狄斯派哈姆雷特出使英国,准备假英国国王之手除掉他,结果,奸计被哈姆雷特识破。此时,哈姆雷特的情人奥菲利娅因种种变故,精神受打击失常,溺水身亡。克劳狄斯一计不成,又挑起波洛涅斯的儿子,奥菲利娅的哥哥雷欧提斯对哈姆雷特的仇恨,怂恿他们决斗,并在剑上涂毒,酒里下药, 要置哈姆雷特于死地。最后哈姆雷特被雷欧提斯的毒剑刺中;雷欧提斯也被毒剑所伤致死,王后则误喝毒酒而死。哈姆雷特临死时,将奸王克劳狄斯刺死。
主要人物:哈姆雷特-丹麦王子。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内涵,性格忧郁,延宕。
克劳狄斯-丹麦现任国王,哈姆雷特的叔父。阴险奸诈、残暴狠毒。
奥菲利娅-波洛涅斯的女儿,哈姆雷特的情人。单纯,天真、温柔可爱,不谙世事。
波洛涅斯-克劳狄斯的御前大臣。通晓世事,趋炎附势、圆滑、迂腐、自私
雷欧提斯-波洛涅斯儿子、奥菲利娅的哥哥。感性冲动、莽撞
奥斯里克-宫廷大臣。阿谀逢迎、见风使舵
霍拉旭-哈姆雷特的好朋友。忠厚诚实、机敏聪明、支持正义。
4、 主题:悲剧《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它通过古代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真实反映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现实,对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第五幕第二场发生的地点在什么地方:城堡中的厅堂。
5、分析《哈姆莱特》这篇文章的艺术特点?
1、莎士比亚善于在内外两重的矛盾冲突中,在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中,展示人物性格,塑造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哈姆莱特与克劳狄的斗争,构成剧中主人公所处的外部冲突;与此同时,他还进行着激烈的内心矛盾冲突。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进。
2、为了更好地塑哈姆莱特的形象,剧本充分发挥了独白和旁白的作用。每当剧情和人物性格发展的关键时刻,剧本都安排独白或旁白来表现主人公的思想矛盾,表现他的思考,他的认识,他的自责,他的怀疑。
6、 悲剧原因:哈姆雷特自身的心理弱点,也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7、 形象塑造手法:首先,塑造一个性格复杂的,发展变化的形象。其次,在发展中,内外双重矛盾过程中展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演变过程,用独白和旁白表现人物的思想矛盾,表现思考、认识与自责、怀疑。
分析哈姆莱特这个人物形象的人文主义内涵:1、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的一个王子,他是一个人文主义形象,这和他在"威登堡大学"里所受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2、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他像一个思想家那样地思考许多哲学问题,却找不到答案。于是他要为父报仇,可是他内心又是矛盾,因为他想的不光只是为父报仇,而是扭转整个乾坤。在这样艰巨的任务面前,他想要行动也行动不起来。
性格过于内向、审慎及单枪匹马的处境,使他感到犹豫,造成他行动上的延宕。因此最后只能是与敌人同归于尽。4、他的悲剧既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存性格弱点的主观原因。所以,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进步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文学家的世界观和思想武器,核心是对“人”的肯定,强调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围绕这个核心,人文主义的内涵大致包括:(1)用人权反对神权。人文主义者热情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和力量。(2)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人文主义者肯定个人情感、欲望的合理性,反对禁欲主义。(3)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人文主义者把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当成了最重要的两大任务。(4)在政治上,人文主义主张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主张民族统一。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