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的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综合防治中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虫害的目的。
(一)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又称为法规防治,它是由国家颁布法令,对植物及其产品(特别是种子、苗木、接穗等繁殖材料)进行管理和控制,明令禁止某些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病、虫、草蔓延传播,并采取各种紧急措施,就地消灭。主要任务有3条:①禁止危险性病、虫、杂草随着植物及其产品由国外输入和由国内输出;②把国内局部地区已经发生的危险性病、虫、杂草进行封锁,并采取各种措施,尽快将其消灭;⑧当危险性病、虫、杂草已传人新的地区时,立即采取各种紧急措施,就地彻底消灭。
植物检疫对象的确定,主要依据3个基本条件:①必须是局部地区发生的病、虫、草,一旦具有普遍性,就失去了榆疫的意义;②必须是危险性大,能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的病、虫、草;③必须是通过人为闲素进行远距离传播的病、虫、草。
植物检疫对保护国家或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_f分重要的意义。过去我国有许多危害严重的虫害是南国外传人的。如棉铃虫是从美国传人的;蚕豆象是随着日本侵略军从军粮和马料中传人我国后迅速蔓延的;美国白蛾是近年来新传人我国的,首先在辽宁发现,后又传人山东、陕两等地,已成为威胁我国林业和果树生产的危险性害虫。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随着贸易、交通的发展,人员和物资的交流会越来越频繁,危险性病、虫、草传播的可能性增大,实行植物检疫制度,由国家设立专门的机构,会同海关、铁路、邮政、交通等部门共同实施,是防止疫情扩大蔓延的有效手段。
(二)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在认识和掌握害虫、作物和环境条件i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整个农事操作过程中的各种具体措施,有目的地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而不利于害虫发生的农田环境,达到压低虫源基数、抑制其繁殖或使其生存率下降的目的。
1·选用抗虫或耐虫品种
2·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农作物合理布局可以切断食物链,使某一世代缺少寄主或营养条件不适使害虫发生受到抑制。
3.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播种(播种期、种植密度)、合理修剪、科学管理肥水、中耕等栽培管理措施可直接杀灭或抑制害虫为害。
4.改变害虫生态环境恶化害虫生态环境是控制和消灭害虫的有效措施。我国东砸飞蝗发生严重的地区,通过兴修水利、稳定水位、开垦荒地、扩种水稻等措施,改变了蝗虫发生的环境条件,使蝗患得到控制。稻飞虱发生期,结合水稻栽培技术要求,进行排水晒田,降低田间湿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发生量。
(三)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当前国内外最广泛采用的防治手段。化学防治杀虫快,效果好,使用方便,不受地区和季节性限制,适于大面积机械化防治。常用的杀虫剂种类很多,按化学成分可分为无机杀虫剂和有机杀虫剂。无机杀虫剂(如砷酸钙、砷酸铝、亚砷酸和氟化钠等),由于其残留毒性高、防效较低,目前已较少使用。有机杀虫剂按其来源又分为天然有机杀虫剂和人工合成的有机杀虫剂。天然有机杀虫剂包括植物性(鱼藤、除虫菊、烟草等)和矿物性(如矿物油等)两类,目前开发的品种较少。人工合成的有机杀虫剂种类繁多.按其化学成分又可分为有机氯类杀虫剂、有机磷类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拟除虫菊类杀虫剂、沙蚕毒素杀虫剂和有机氮类杀虫剂等。按作用方式可以将杀虫剂分为触杀剂、胃毒剂、内吸剂、熏蒸剂、忌避剂、拒食剂、引诱剂、不育剂和生长调节剂等。
1.触杀剂触杀剂是指药剂与虫体接触后,通过穿透作用经体壁进入或封闭昆虫的气门,使昆虫中毒或窒息死亡。触杀剂接触到昆虫后便可起到毒杀作用,如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等。现在生产的有机合成杀虫剂大多数是触杀剂或兼具胃毒杀虫作用。
2.胃毒剂 胃毒剂是指药剂随昆虫取食后经肠道吸收进入体内,到达靶标引起虫体中毒死亡。如砷酸铅及砷酸钙是典型的胃毒剂。
3.内吸剂 内吸剂是指农药施到植物上或施于土壤里,被植物体(包括根、茎、叶及种、苗等)吸收,并可传导运输到其他部位,害虫(主要是刺吸式口器害虫)取食后引起中毒死亡。实际上,内吸性杀虫剂的作用方式也是胃毒作用,但内吸作用强调该类药剂具有被植物吸收并在体内传导的性能,因而在使用方法上,如根施、涂茎,可以明显不同于其他药剂。
4.熏蒸剂熏蒸剂是指药剂由液体或固体汽化为气体,以气体状态通过害虫呼吸系统进入体内而引起昆虫中毒死亡,如氯化苦、溴甲烷等。
5.忌避剂忌避剂是指一些农药依靠其物理、化学作用(如颜色、气味等)使害虫忌避或发生转移、潜逃的一一种非杀死保护药剂。如苯甲酸苄酯对恙螨、苯甲酸对蜜蜂有忌避作用。
6.拒食剂拒食剂是指农药被取食后,可影响昆虫的味觉器官,使其厌食、拒食,最后因饥饿、失水而逐渐死亡,或因摄取不足营养而不能正常发育,如杀虫脒和拒食胺等。
7.引诱剂 引诱剂依靠其物理、化学作用(如光、颜色、气味、微波信号等)可将害虫诱聚而利于歼灭,与忌避剂的作用相反,通常包括取食引诱、产卵引诱和性引诱。具有引诱作用的化合物一般与毒剂或其他物理性捕获措施配合使用,杀灭害虫。最常用的取食引诱是蔗糖液。
8.不育剂不育荆是指化合物通过破坏生殖循环系统,形成雄性、雌性或雌雄两性不育,使害虫失去正常繁殖能力,如六磷胺等,但生产上应用很少。
9.生长调节剂生长调节剂是指化合物可阻碍或抑制害虫的正常生长发育,使之失去危害能力,甚至死亡,如灭幼脲。
为了充分发挥药剂的效能,做到安全、经济、高效,要合理使用农药。结合作物生产时间和自然环境,药剂的有效防治范围与作用机制,以及防治对象的种类、发生规律和危害部位的不同,合理选用药剂与剂型,做到对“症”下药。要科学地确定用药量、施药时期、施药次数和间隔天数。尽量减少单一药剂的连续选择,提倡合理混用农药,控制农药使用次数,延缓抗药性的产生。避免药害以及残留污染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的损害,保护农田生态平衡。合理用药还必须与其他综合防治措施配套,充分发挥其他措施的作用,以便有效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使用农药造成的残留污染、有害生物抗药性和再猖獗。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