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第一章 戏剧的起源与分类
第一节 戏剧的起源
一、戏剧源头是:原始巫术(祭祀)仪式,或宗教祭祀活动。
如中国先民们常进行的“八蜡”,“傩”,“雩”等巫术祭祀活动,或者西方的酒神节及其演剧活动,都包含着表演的因子。因为:
(1)表演动作
(2)表演者:尸、祝、巫、觋
二、我国戏剧的早期形态:歌舞、杂技、游戏活动、简单的装扮等活动
如春秋时期的优孟衣冠、汉代的百戏、五代十国时的踏摇娘、唐参军戏。
它们是早期戏剧的原因:
(1)有表演者
(2)有表演动作
(3)有观众
三、我国戏剧成熟的时期是:宋元时期,以杂剧为表现样式。
同以前的源头或早期形态相比,宋元杂剧除了具备“表演者”、“观众”、“表演动作”之外,还具有两个特征:
(1)它的观演关系分化的非常清楚;
(2)它具有明显的“剧”(故事)的特性
所以它是成熟的戏剧(戏曲)
第二节 戏剧的分类
二、分类的方法与类别
(1)根据舞台呈现形式、即其所综合的艺术门类分为:
话剧、歌剧、舞剧、木偶剧
(2)根据戏剧内容的三要素分为:
情节剧、性格剧、观念剧
(3)根据题材不同分类分为:
历史剧、现代剧;农村戏、都市戏等
1、话剧(含诗剧):
(1)综合性:表演艺术 + 语言艺术。
(2)主体结构,是由人体表演与语言为主组成的。
(3)地位:戏剧艺术最主要门类。
(4)名称由来:新剧(文明戏)——话剧;1928年洪深、田汉等提出。
(5)特殊之处:话剧是戏剧种类中“文学性”最强的
2、歌剧:
(1)综合性:表演艺术 + 音乐艺术
(2)话剧与歌剧的不同:
话剧以说话为主,而歌剧以歌唱为主。说话与歌唱的区别就在于夸张、变形的程度不同
3、舞剧:
综合性:表演艺术 + 舞蹈艺术
舞剧演员,不仅口中既无说,也无唱,连形体动作也发生了夸张、变形。
4、木偶剧:
综合性:表演艺术 + 造型艺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偶演出,又叫傀儡戏,西方叫“puppetry” 木偶戏从我国汉代即有,唐宋时繁盛。按照木偶操纵方式的不同分为:托棍木偶;提线木偶;手套木偶。
5、哑剧:
演员表演艺术的单项变体
三、内容三要素与戏剧分类
(1)内容三要素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认为:①悲剧是对行动中的人的模仿;②悲剧包括六个决定其性质的成分:情节、性格、思想、言语、戏景和唱段。
(2)分类:
根据三个要素在剧中所占比重不同,对戏剧进行以下三种划分:
①情节剧:包括传奇剧、佳构剧等
以情节取胜,人物性格塑造、思想传达可能充分,也可能不充分。
②性格剧及心理剧
以塑造、表现人物为主。
在西方,古希腊悲剧中已经有了性格剧的影子,如《俄底浦斯王》(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俄狄浦斯、神谕、斯芬克斯之谜)。文艺复兴之后,人的主体意识逐渐觉醒,人物性格便成为剧作的重心,张扬人性、突出个性。
心理剧是性格剧的发展,是20世纪艺术观念“向内转”的结果。
③观念剧:
细分为问题剧、政治剧、理念剧,以表现思想观念为主。
问题剧(problem play):指19世纪中叶产生在欧洲的一种戏剧类型,
问题剧的根本特征在于“问题意识”,即通过剧作来展示生活中的较为突出的问题。
政治剧(political theatre):以表现政治主张、国家政策、进行宣传鼓动为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政治剧特指20世纪,伴随着左翼运动而兴起的宣传无产阶级革命的剧作。
理念剧(Idea play):淡化情节,简化性格,以突出一个思想理念为中心。
它虽涉及问题、触及政治,但重心不是宣传、提出问题等,而在于深层的哲学式的思考,
第二章 戏剧的功能
第一节 戏剧的功能
从不同层面看,戏剧有不同的功能,如下:
(1)游戏层面:娱乐(享乐)功能
(2)评价层面:评价功能
(3)教育层面:教育功能、启蒙功能
(4)信息符号层面:交际功能、认识功能、预测功能
(5)心理层面:净化功能、补偿功能
(6)社会层面:社会组织功能、仪式功能、传承功能
第三章 戏剧的特性
本章重点
1、理解:戏剧的文学层面和舞台表演层面的双重性
2、识记并理解:戏剧的特性
(1)文学层面:戏剧的特性是:特定情境内的冲突——集中性、紧张性、曲折性
(2)舞台层面:戏剧的特性:在场的表演——当场性、一次性、距离性
第一节 戏剧的双重属性
一、戏剧的双重属性:文学性、舞台表演性。
戏剧有两个生命,一个存在于文学中,一个存在于舞台上、表演中。所谓的“案头之曲”与“场上之曲”,其实指的就是此。
当剧作只被阅读时,文学>表演,还不能成为严格戏剧;当剧作被呈现于舞台上时,文学=表演,这两个层面同时彰显、不可分割,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戏剧。
二、 历史上关于文学性与舞台性的看法
(1)强调“文学性 > 舞台性”的看法:
俄国的尤﹒伊﹒艾亨瓦尔德《否定剧场》:剧场是艺术的一种虚妄而不正当的样式。
我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也说:独自阅读剧本优于看舞台演出的剧,许多悲剧的伟大杰作读起来比表演出来更好。
(2)强调“舞台性 > 文学性”
残酷戏剧提倡者阿尔托,到质朴戏剧的鼓吹者格洛托夫斯基都比较排斥文学性。
残酷戏剧提倡戏剧摆脱剧本的束缚,力图让戏剧回归到宗教仪式状态,用各种古老的艺术手段和仪式的魔力直击观众心灵。
质朴戏剧强调演员在戏剧表演中的决定作用,其实就是强调舞台表演的重要性。他通过排除法认为 演员与观众才是戏剧的本质。
第二节 文学层面的戏剧特性
一、从文学层面看,戏剧的特性是:特定情境内的冲突。
(1)戏剧是模仿人的行动
(2)只有特定情境的行动才是具有戏剧性的行动,特定情境导致戏剧的产生。(反日常情境即特定情境)
(3)行动不是普通的行动,是有冲突的行动。冲突越强烈,戏剧性就越强。
何为“冲突”?冲突是受欲望、情感、需求等支配的人物之间产生的对立或呼应;
何为“有冲突的行动”则是对立或呼应的人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行动。
(4)有一定长度的、特定情境中的有冲突的行动就形成了戏剧。
二、冲突的种类与特点
1、冲突的种类
①从存在的位置看:内在心理冲突;外在动作冲突
②从方向看:反向冲突;正向冲突
③从大小看:总体冲突;局部冲突
2、冲突(文学层面戏剧性)的特点:
①集中性;②紧张性;③曲折性
①集中性:情节紧凑(起始、中段、结尾紧扣)、最好在1—3小时内演完;人物不宜过多、3、5个主要人物为宜;场面集中、变动不宜过于频繁。
②紧张性:动作要能在观众中引起紧张感。紧张感可以是惊慌、担忧、恐惧、怜悯;也可以是狂欢、激动、活泼等
③曲折性:冲突的构设,常见的有两种:“叠加”;“突转”。突转是观剧心理的需要
第三节 舞台层面的戏剧性
一、舞台层面看,戏剧的特性是:在场的表演。当场性、一次性、距离性
1、当场性
2、一次性(不可重复性)
3.、距离性:
观众——演员——角色
生活——————艺术
距离性在戏剧和影视中的差异:(1)演员的位置差异;(2)观演信息传递差异
第四节 戏剧的定义与特性应用
一、戏剧的本质
1、作为艺术的戏剧:审美的和意识形态的
(1)审美的:人的本质力量与审美;真与审美;善与审美。
(2)意识形态的:情感、思想观念、价值观等的特定指向性
2、戏剧的定义:由在场表演的特定情境中的矛盾冲突传达的审美意识形态,它的文学具有集中性、紧张性和曲折性,它的舞台表演具有当场性、一次性和距离性。
第四章 戏剧的构成
导言 四度创作与戏剧的构成元素
一、从人类活动角度看戏剧:“观—演”活动
二、戏剧的四度创作
(1)一度创作:作者的创作
创作主体:作者
创作客体:生活与世界
结晶:剧本或幕表
(2)二度创作:导演的设计策划
创作主体:导演
创作客体:剧本或幕表
结晶:演出的雏形
(3)三度创作:演员的表演
创作主体:演员
创作客体:导演的设计策划(附带剧本)
结晶:呈现于舞台的表演
(4)四度创作:观众的接受
创作主体:观众
创作客体:演员的表演
结晶:观众心目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二、戏剧的构成元素
(1)作者与剧本;(2)导演;
(3)演员; (4)观众;
(5)剧场
三、必要元素:
剧本;演员;观众
四、非必要元素:导演;剧场。可以随机生成、随时变动。
第一节 作者与剧本
一、作者的重要性和剧本写作的特殊性
(1)作家是第一度创作的主体,作家的创作是四度创作的起点或基础。
(2)剧本写作的特殊性:以叙事为主的代言体
高尔基说: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而不用作者的提示。
第三者(他者)的叙述功能被弱化。
二、剧本的构成要素
1、核心要素:情节;结构;人物;语言
(1)情节
①情节的定义:一系列有比较紧密因果关系的事件
②种类:显在情节和潜在情节;核心情节和普通情节。
情节核:情节发展的关键点。情节核具有不固定性,如《西厢记》。
(2)结构:
①定义:情节展开的方式
②种类一:积聚型与铺展型(时空角度)
积聚型:将剧情的时间、空间积聚在特定的范围内进行。通常情况下遵守着“三一律”要求。又称“闭锁式”、“纯戏剧型”结构。
铺展型:情节一段一段地铺展开来,行动在不同时间或空间下展开。又称“开放式”结构。
③种类二:三段、四段、五段式(情节演进过程)
三段式:起始、中段、结尾
四段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五段式:开端、上升、高潮、下落、结局
④开端、发展是营造特定情境的重要步骤;高潮是冲突的集中爆发;结局往往是冲突的和解。
高潮:是冲突(人物间相互作用)最激烈的时候;是冲突合情合理的发展。亚里士多德用“逆转”;阿切尔用“激变”。
(3)人物:
①种类:情节性人物、性格人物、性格兼情节性人物
②性格人物塑造的基本要求:外形+内心;共性+个性。
外形与内心:人物的外形是“内心”支配下的物质外壳;写实的戏剧真实、自然的表现这种关系,而浪漫主义相对夸张、变形的表现这种关系,而戏曲则是程式化的表现这种关系。
内心则是心理的、社会的、道德的因素支配的精神状态。而这种“看不到”精神状态要靠行动来展示,不能过多依靠独白、旁白、角色间的赞扬批评等来展示。
共性与个性:近代以来,戏剧中的典型人物应该是共性+个性完美融合的,个性属于剧中这个人物“独一无二”的特征,共性则是剧中这个人物体现出的一类人的特征。
③注意:现代主义戏剧,出现了忽视人物性格的趋向,着重传达情绪、认知等。
(4)语言:
①从剧本角度看,语言有三种:作家的提示语言;演员讲出的表演语言,对话、独白、旁白;潜台词。
“第四堵墙”的写实戏剧 忌用旁白;而开放性、写意性的戏剧则可以放宽要求,如中国的戏曲等。
潜台词:言下之言、言外之意的那部分语言。如《雷雨》中:
鲁侍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儿 子?
②从表演角度看,语言分为:传统戏剧语言、舞台语言
③戏剧语言的基本要求:性格化和冲突化
语言要同人物的性格相配合
语言要有冲突性,即能表现出冲突中的人物的内心情感、情绪、欲望等。
2、其它要素:细节、场面
细节:细节在情节中有着重要作用——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
场面:一幕戏中,正在独白、对话或行动的一个人或一组人,就构成了一个场面。场面主要同重要人物的出场、下场相关。关键场面和高潮场面。
第二节 演员与表演
一、演员应具备的基本表演素质
1、核心:演员表演的核心就是 如何把“我”(演员)变成“他”(角色)。
2、话剧演员基本要求:善于模仿生活(求真的要求),这要求有较强的观察和感悟人生的能力,以及情绪记忆和动作想象力。原因是:
(1)演员与人物不同;演员的经历与剧情不同
(2)快速表现喜怒快乐情绪的需要;
(3)第三度加工的需要。欣赏《茶馆》中童第的表演。
3、戏曲演员具备的基本素质
戏曲演员表现程式(求美需要),这要求扎实的基功;对剧情、人物的深入体认。
原因是:
(1)扎实的基本功是表演程式、达到求美的前提
(2)具有共性的技术性的程式要能够刻画个性的人物、展现不同的剧情。
二、演员与角色
1、演员扮演角色的两种途径:表现和体验
(1)表现(派):扮演角色时,强调理性对情感和形体的控制,反对随心发挥;强调表演技艺的运用。
(2)体验(派):扮演角色时,重视内心体验,要求演员与角色合二为一,允许即兴创作
(3)表现派和体验派的分歧:
表现派狄德罗的理论:放任感情会破坏戏的连贯性;表演要有范本可依,范本演多少次都不变形。体验派理论:主要提出者是英国演员亨利·欧文,演员要动感情,否则无法打动观众;演员如果未能真正把握人物性格,而只是借助某种优美的姿态和智慧、单纯地背诵一下台词,那他的表演将是不真实的。
各自缺点:表现派易流于类型化。而体验派易失去对舞台的控制。20世纪20年代末,田汉领导的南国社有几次表演,曾深陷内心体验而哭得无法下台的情形。
表现和体验应该结合在一起。
三、戏曲演员塑造角色途径:继承并创新程式
戏曲程式本身就是塑造角色的结果,同时又是塑造角色的工具
1. 戏曲具有明显的程式化特性
2. 戏曲程式与角色塑造
首先,戏曲中的角色是由程式塑造的。
其次,程式是固定的,但在塑造角色时可以有加工、丰富、变化,甚至创新。
观看《村官李天成》中的板车舞
3. 总体上看,戏曲比较话剧,演员的表演>角色塑造。
第三节 导演概说
一、导演的出现
1、在西方
(1)古希腊——19世纪初:导演主要由剧作家承担。
(2)19世纪末,导演正式诞生,德国的梅宁根公爵(1826—1914)视为第一个导演。梅宁根剧团旅行演出,将导演制带到了欧洲其它国家。
2、在中国
(3)中国较早的导演是张彭春,而导演负责制正式确立是1923年洪深执导《少奶奶的扇子》和《泼妇》。
(4)戏曲导演的出现则要更晚,是跟随在话剧导演之后的。主要是文人参与导演,如齐如山之于梅兰芳、罗瘿公之于程砚秋等;还有就是话剧导演参与,如张彭春跟随梅兰芳剧团导演。
(5)直到抗战时,导演才摆脱了“演员附庸”的地位。
二、导演的地位和功能
1、导演的地位
主流派认为:剧本是基础、导演是诠释者。如斯坦尼斯拉夫、美国的贝拉斯科和中国的焦菊隐等主张。也有人认为:导演是戏剧核心,无需依附于剧本。如苏联的梅耶荷德、法国的阿尔托、
我们认为:舞台层面的戏剧,导演确实当为核心,而文学层面的戏剧,剧本当为核心。导演必须处理好与剧本的关系。
2、导演的功能:剧本的二度加工者。可将有明显缺陷的剧本加工成优秀的剧本,如焦菊隐改编郭沫若的《蔡文姬》;也可将剧本变的更适合舞台演出,陈鲤庭导演《屈原》;也可以将小说等改编成戏剧。
三、 导演的职责
(1)基本职责是将剧本搬到舞台上去。
(2)组织演出:可能需要助理导演,场记(记录排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导演的处理,留作档案)
(3)挖掘、培养演员
演出开始,导演工作告一段落。
四、导演的构思
1、剧目计划,根据剧场的大小而有不同:大剧院剧目计划中,保留剧目占据一部分(如法兰西喜剧院常演莫里哀的戏),然后再选择一些新剧目,要跟剧场负责人反复磋商;小剧场则相对灵活,可以上演新剧目、实验性剧目。
2、剧本选择:是否有戏;剧团条件是否匹配;是否有市场(职业剧团)
(3)编制演出计划(何时排演、何时完成等)
(4)选择演员
(5)确定演出的目的和任务:是将全体工作人员凝聚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常用一句话来概括演出的最高任务,如徐晓钟执导《桑树坪纪事》是“揭露极左的野蛮罪行,唤起全民族的自省意识”;黄佐临执导《霓虹灯下的哨兵》是“冲锋压倒香风”
五、排戏过程与舞台调度
(1)排戏的基本过程:
粗排:走地位、搭架子、舞台大致轮廓和基本格调
细排:对每个演出部分精雕细刻,引导演员进入角色
连排:片段连接起来,并加上灯光、音响、布景、化妆等
合成:彩排,将前面的全部连接组合,导演在观众席上观看整体效果
(2)舞台调度
确定舞台布局,就是根据舞台区域的不同,为布景、演员表演进行大致的安排
舞台的空间划分:9个区。根据表演、人物的重要程度,依次在1、2和3、4区进行。
第六节 剧场与观众
一、剧场简历及其文化功能
1、西方剧场的简单历史
(1)古希腊剧场:露天剧场,圆形表演区、半圆形的观看区、背景与后台区,舞台上有原始的吊车和飞行设备。
(2)古罗马剧场:同古希腊剧场近似,但为半露天剧场。
(3)文艺复兴后的1618年,意大利法尔尼斯剧场开始采用“镜框式舞台”,舞台的台口竖起宽大的矩形台框,使舞台看上去形似镜框,故名 。
2. 中国舞台简单历史
(1)汉时“看棚”:临时搭建的看台,观看百戏演出;
(2)唐时“乐棚”:早期戏曲演出的棚帐。
(3)宋时“瓦舍勾栏”:瓦舍,城市商业游艺区,里面演出场所叫勾栏;
(4)明清时“茶园”“茶楼”:
(5)晚清、民国“戏园”、“戏院”:
(6)现代剧院:镜框式舞台为主。
(7)特殊:民间戏台(庙台),会馆戏台,
3、剧场的文化功能
(1)一定的消解社会等级的作用
进入剧场前,人是分等级、职业、身份的;
进入剧场后,人成为观众,要遵守共同的剧场规则;观众成为一个整体,看戏则是一种“集体经验”。观众要忘掉自己的身份。
(2)文化整合功能
演员与观众的纵向影响:演员影响观众,
观众影响演员,间接影响剧本创作者
观众与观众间的横向影响。
通过“精神共享”的方式实现文化整合
(3)培养公民精神
西方剧场体现出强烈的公民精神。
古希腊、古罗马剧场乃是城市文化中心,公共中心,其戏剧因而具有很强的公民性。
中世纪,公共剧场被摧毁,教堂取代剧场,公民性消失。
文艺复兴后,描写“人”的戏剧和大型公共剧场纷纷建立,如1576年伦敦的“Theatre”剧场、1660年法国的马雷剧场、1689年法兰西喜剧院等。
(4)培养市民休闲文化
中国旧式剧场特有的功能。
唐以前的城市里没有公共剧场,以政治、军事为中心的城市管理严格,主要是一些看棚、乐棚、寺庙进行一些歌舞演出。
宋时,勾栏——公共剧场出现,但被排斥到城市边缘地带,直到清代,戏园子依然在“南城”——外城。
民国时,剧场才进入到城市中心地带。
此外,在学习西方之前,中国剧场主要是休闲娱乐的,带有强烈的市民化色彩。
二、戏剧观众的类型、生成
1、戏剧观众的类型:
(1)以祭祀为目的的观众
(2)以娱乐为目的的观众
(3)以精神陶冶为目的的观众
(4)以求知为目的的观众
(5)以研究为目的的观众
2、戏剧观众的生成:
生活(观看)积累——观看期待——感知和想象——填空、对话与评价
第五章 戏剧的审美类型
悲剧、喜剧产生的情感基础
人类的情感大致有两类:
顺向的情感——欣喜、爱慕、敬仰、愉悦
逆向的情感——悲伤、恐惧、鄙视、愤怒
总括为:悲、喜
因此,形成了悲剧和喜剧的基本类型
第一节 悲剧
一、悲剧美感的生成
(1)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认为,悲剧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得情感得到快感(悲剧美感)
(2)欣赏——悲伤的情感波动——疏导、宣泄——转化(慈悲的情怀和奋发的精神)
二、悲剧的基本特征
1、严肃的情调
悲剧诱发观众产生严肃的人生态度和情感状态。如观看《俄底浦斯王》。
2、崇高的境界:
崇高的审美特征:物理空间的“大”、时间的“长”,或精神层次的超越常规
悲剧所描写的人和物是崇高的,或表现出的精神是崇高的。如《赵氏孤儿》。
3. 英雄的气概:
英雄气概体现为“力”与“义”,“力”——体力、毅力、智力、思力,“义”——合乎高尚的道德、人际关系、事物之真理。如《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三、悲剧精神的转化:崇高——悲悯;英雄的气概——普通人的悲惨。如阿瑟﹒米勒《推销员之死》:威利、琳达、比夫、哈皮的家庭悲剧。
第二节 喜剧
一、喜剧美感的生成
欣赏——滑稽和幽默引发了笑——引发了思考与评判——喜剧美感
二、喜剧的基本特征
1、轻松活泼的情调 (不用很严肃)
2、豁达乐观的胸怀 (不用很崇高)
3、追求自由的精神 :悲剧的崇高与英雄气概有时候会成为一种“桎梏”,而局限了人更加自由的思考;笑也是推倒权势、刺破虚伪、挣脱教条的一种力量
三、喜剧的分类
1、讽刺喜剧:常以尖锐泼辣的讽刺和嘲笑揭露和抨击现实生活中的反面事物,从而引起人们的含有讽刺意味的笑。
2、幽默喜剧:讽刺意味不强烈的喜剧
3、轻喜剧:指喜剧味不是很浓但会让你感到温馨,剧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反映当时社会现状的情节和讽刺意味。
第三节 正剧
一、正剧不同于悲喜剧
1、悲喜剧仍然是喜剧
悲喜剧是一种带有深沉的悲剧感的喜剧,是一种叫人笑过之后往深处一想要流泪的喜剧,是一种让人体会到痛感的喜剧。
2、正剧可以有喜剧的因素、也可以有悲剧的因素,但不是悲剧+喜剧
二、正剧的基本特征
1、正剧是更加生活化的戏剧:即正剧所反映的生活更接近于生活本身;常取材于日常生活
2、正剧是题材来源更广阔的戏剧:传统的悲剧常写高于普通人的人和高于日常生活的生活;喜剧常写低于普通人的人和低于日常生活的生活;正剧则常写更接近于普通人的人和接近于普通生活的生活。因而,其题材来源不用太多的筛选,更广阔。
3、正剧是更加人化的戏剧:悲剧的情节常常是精心加工了生活、其人物常常是升华了的人物;喜剧也是精心加工了的生活、且是丑化了的人物;正剧则更接近于“人”本来的样子、生活本来的样子。
三、正剧在戏剧史上的价值:
1、正剧的实践: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戏剧家狄德罗(1713—1784)首先付诸实践的,启蒙主义为了扩大戏剧的视野,丰富戏剧所表现的内容,使戏剧适应新兴市民社会的需要,在审美范畴上作出了突破。狄德罗说:一切精神事物都有中间和两极之分,一切戏剧活动都是精神事物,因此似乎也应该有个中间类型和两个极端类型。
2、正剧的价值:拓展了审美范畴,对于我们认识一大批近现代的戏剧有着重要意义。正剧的勃兴也显示了戏剧、乃至文艺更贴近于生活和普通人。
第六章 戏剧的时空与节奏
第一节 戏剧的时空性及其分类
一、时空与戏剧艺术
1、宇宙是由时空构成的
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刘安《淮南子·齐俗》
2、时空与文艺类型
时间性的艺术:音乐、文学
空间性的艺术:绘画、雕塑
时空性兼重的艺术:戏剧、影视
3、戏剧的时间
物理时间(现实中);戏剧时间(艺术里)
客观时间(人心外);主观时间(人心内)
主观时间与观众的审美习惯有着重要联系,如中西观众对于戏曲舞台上的“圆场”的时间理解就不一样。
4、戏剧中的空间
剧场空间(生活中);戏剧空间(艺术中)
物理空间(人心外);心理空间(人心内)
戏剧空间是演员和观众合作的结果。
二、戏剧中时空类型
1、写实的时空,又称固定的时空。
2、写意的时空,又称流动的时空。
3、两种时空的区别与优缺点
(1)这两者在舞台上展现依靠的手段不同,前者依靠布景、道具、服装、其他舞台设施;后者则依靠演员表演。
(2)这两者在塑造空间时艺术手法不同:前者是逼真性手法来掩盖戏剧的“假定性”,后者直接用假定性手法来表现假定性。两者各有优缺点:
(3)写实的时空优点:能够快速引导观众进入时空,时空相对固定、具体;缺点:时空无法流动;特殊时空无法处理。
写意的时空优点:时空流动性强,各种时空都可以处理;缺点:时空由于需要观众想象加工,其具体性不很稳定。
第二节 时空与戏剧创造
一、影视对写实戏剧时空观念的挤压
近代以来,摄影、摄像和机械复制技术的发展,使得影视在“写实”——逼真的表现生活发面更优于戏剧,所以,以逼真表现生活为重心的写实性戏剧受到了极大挤压。
影视在表现逼真地表现时空方面的优点(1)自由度上有优点(电影可以剪贴、任意组合时空)(2)角度上有优点(影视可以展现无限多个时空角度)(3)清晰度、广度上有优点(影视可以利用镜头的拉近与推远)总之,影视可以无限伸缩、扭曲、组合、切换时空
二、戏剧中的时空趋于多样
首先,传统的追求逼真性的写实戏剧依然存在。
其次,写实戏剧在时空处理上也吸收了一些写意手法。
第三,写意戏剧在时空处理上的手法受到重视,但也注意吸收写实手法。如中国戏曲
第四,完全打破时空、错乱时空的戏剧得到发展,如荒诞派戏剧、拼贴式戏剧。
第三节 戏剧节奏
一、戏剧节奏的定义:戏剧的时间、空间、情绪等对比与变化。
二、不同戏剧因素与节奏:
(1)时间的节奏:时间的转换与快慢的对比
(2)空间的节奏:空间的转换与大小的对比
(3)情绪的节奏:情绪(审美)转换的对比
(4)表演的节奏:表演动作转换的对比
第八章 编剧基础
第一节 剧本的基本构架
一、剧本的组成部分
1. 标题。常见标题命名的方法:
(1)以故事发生的时间为标题,如《仲夏夜之梦》;
(2)以故事发生的关键空间(地点)为标题,如《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桑树坪纪事》;
(3)以整体性动作为标题,如《关云长单刀赴会》、《智取威虎山》;
(4)以结构情节的中心物为标题,如《桃花扇》、《金钗记》、《集结号》、《雷雨》;
(5)以主要人物为标题,如《屈原》《哈姆雷特》、《麦克白》。
2. 人物表:按照人物的重要性分列,简单介绍其年龄、身份、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3. 主干:
序言(可以没有,可以少量加画外音)、内容、尾声(可以没有,可以加少量画外音)
场景1:时间、地点、天气(环境)、舞台布置
对话:有动作、表情则加括弧标注;如果是影视剧本,可以加入自己所要强调的镜头设置的提示。
第二节 剧本编写遵循的基本要求
一、有冲突:情节、对话、表演都要有动作性
二、有思想:通过剧情和人物传达出较为深邃的对社会、人生的洞察与思考。
三、有形象性或哲理:要塑造出鲜明、生动、丰满的人物;或者表达出一个哲理。
四、有节奏:时空、审美情感等要有对比变化。
第四节 情节编排的基本要求与练习
一、情节编排的基本要求:
1、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1)来源于生活
(2)高于生活:更有冲突——更集中、更曲折
2、情节的发展要符合人物自身性格、身份
(1)情节要符合人物身份
(2)情节要符合人物性格
3、情节的发展要与主题的展示密切结合
4、情节贵在符合生活的真实或情感的真实。
(1)符合生活的真实;(2)符合情感的真实
责编:刘卓
上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戏剧分类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