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五大名窑
明代宣德年间学者吕震在其《宣德鼎彝普》一书中道:“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其柴、汝、官、哥、钧、定中并选得二十有九种”,是为最早提及“五大名窑”的历史记载。北宋乃陶瓷盛世,其工艺和烧制水平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和提高,无论在瓷器的造型上,还是在施釉和制作工艺上,乃至在驾驭炉火的烧制技术上均在入宋后达到了制瓷技术的最高水平,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五大名窑曾先后都有过烧造贡御瓷器的辉煌历史和荣耀,深为宋帝王及主管大臣们激赏和褒奖,一时身价百倍,成为当时一系列窑口的代表,可谓有着非同凡响的身份。
汝窑
宋汝窑莲花碗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为“五大名窑”之首,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窑址在今河南汝州。汝瓷造型古朴典雅,胎薄釉润,似玉非玉。典型特征是:“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以天青色为上品,宋徽宗赞曰:“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造型有碗,盘,炉,洗,樽,香逑,瓶等。据宋《清波杂志》载“汝窑宫中禁烧,内以玛瑙为秞,唯供御检退,方可出卖,近尤难得。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深爱汝瓷,并题字: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
钧窑
宋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钧瓷是为宋代五大名瓷之一,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变幻而著称。钧瓷之名,得之于禹州历史上曾经是我国第一个奴隶王朝——夏朝的都城,大禹之子启曾在这里的钧台宴会天下诸侯,举行盛大的开国典礼。由此而得名的钧瓷,它始于唐,盛于宋,又经历了元、明、清直到今天,在这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始终闪耀着绚丽夺目的光彩,为世人所青睐,特别是宋代以来,钧瓷一直被皇家定为御用珍品,只能皇家使用,不许民间收藏,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之盛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钧瓷其观赏价值之高,艺术魅力之大,征服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
官窑
宋官窑三弦贯耳瓶
官瓷是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创建于我国北宋宣和年间,烧制符合国仪之用的庄重礼器,窑址在今河南开封,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乃宋徽宗按照自己的设计、亲自创制和主持烧制的巅峰之瓷,其不仅是我国陶瓷史上第一个由朝廷投资兴建的“国有”窑口,也是第一个被皇帝个人垄断的瓷器种类。宋顾文荐《负暄杂录》关于“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的记载,皇家专用。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北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
哥窑
宋哥窑青釉鱼耳炉
哥窑,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据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的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
定窑
宋定窑白釉孩儿枕
定窑为民窑。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