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解放军文职 > 解放军文职专业 > 图书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 一、信息管理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5-22 19:39:23
 一、信息管理
1.信息
信息是事物发出的信号所包含的内容,是由事物发出的消息、指令、数据等所包含的内容,用以消除不确定性。
信息的基本属性—消除不确定性,共享性是信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主要特性。
信息的特性:普遍性,多样性,可识别性,可加工性,可存储性,可转换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非消耗性,强时效性
信息主要类型包括自然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机器信息。
信息的功能:它是自然世界存在的客观反映,具有消除不确定性的功能,具有组织功能,信息交流时维系社会发展的纽带。
信息的社会作用:信息工作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为决策服务,信息促进知识的增长和积累。
信息资源的分布规律:信息生产者分布规律(洛特卡定律)信息表述规律(齐夫定律)信息的时间分布变化规律(普赖斯指数增长规律)信息的集中与分散分布规律(布拉德福定律:在某一时间范围内,如果将科学期刊按其刊载某学科领域文献的数量,以递减排序,然后将其分为“核心”区和另外几个区,其中每个区刊载该领域文献总量相等,那么各区的期刊数量成1:n:n2:…的关系)
2.知识
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的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概况和如实反映。
知识包括编码信息(显性知识)和非编码知识(隐性知识)
3.文献
文献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四要素:知识、载体、记录手段、符号。情报是面向特殊对象的知识。
文献按载体形式可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音像
机读文献: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多媒体信息记录在磁盘、光盘等介质上,借助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使用的文献类型。
按照文献的性质和功能将文献划为一次、二次、三次文献
零次文献:口语,笔记,实物,日记,会议记录;一次文献:论文,专著,报纸,科技报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等。二次文献有目录、索引、文摘,三次文献有综述、述评、专题报告、可行性报告、数据手册、百科全书、各类教科书等
电子出版物的优点:信息量大、体积小、密度高、节省空间;查阅便捷、快速,精确度高;传播速度快;相对价格便宜;信息资源利用频率高,使用范围广;直观生动,交互性强;缺点:寿命有限,技术依赖性强;存储信息易受干扰,破坏和丢失;版权和盗版问题严重。
文献的主要社会功能:存储和积累社会信息,传递和扩散信息,社会教育,文化传播,娱乐欣赏。它的文化传播功能主要体现在文化整合功能,评价,积淀功能
图书馆起源于保存文献的需要。Library工作的任务就是充分揭示文献的形式信息和内容信息,从而使文献的内容信息得以传播,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学研究的核心要素。文献信息资源工作的终极目标是满足用户对文献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利用。
索引:将有检索意义和特征的检索项摘录出来,并按照计算机可以处理的顺序排列,并指引到文献的检索工具。文摘,摘要,是将论文或专著的内容加以浓缩,以最精炼、最概括的文字报道文献主题、方法和结论。
二、信息检索
信息检索系统的功能:输入、存贮、处理、输出、传输、控制
根据信息存贮和检索设备的不同,信息检索系统分为手工与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
手工信息检索类型:书本式与卡片式检索工具。常用的手工检索工具:全国报刊索引,中国农业文摘,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全国新书目,全国总书目,中国国家书目。
计算机检索系统:硬件+软件,计算机检索类型:计算机单机、联机、光盘与网络信息检索系统。计算机联机检索系统著名的有,DIALOG,ORBIT,BRS,ESA/TRS,STN,OCLC
信息检索语言是人们在加工、存储及检索信息时所使用的标识符号;
信息检索语言分类1)按构成原理,分为表述文献外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语言。表外的有题名语言,著者~号码~。表述内容的有:分类检索语言(分类法),主题检索语言(主题法)
2)按组配方式可分为先组式和后组式语言。先:在文献信息检索前,表达文献信息内容的标识已经事先组配好了的信息检索语言。后组式: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标识,在编制检索语言词表和标引文献时,不预先规定组配关系,在进行检索时用户根据需要,按照组配规则临时组配起来。3)按规范化程度分为规范化语言与自然语言。规范化语言又叫受控语言,是一种有主题词表或分类表控制的检索语言,包括主题语言中的叙词、标题词和分类语言。自然语言:直接从原始信息中抽取出来的未经规范化处理,用以揭示信息主题概念的自由词,如关键词语言。
几种常用的检索语言:1)体系分类检索语言以学科为基础按类分级编排的,是一种直接体现知识分类登记概念的标识系统,一般以代表类目的数字、字母符号作为文献内容的标引符。如中图法,科图法,杜威十进分类法。2)主题检索语言:分规范主题检索语言和非规范~体系与规范主题检索语言是人工检索语言,非规范主题~是自然语言。主题检索语言包括标题词语言(先组式语言,《化学文摘》),叙词语言(后组式),关键词语言,单元词语言3)文献全文语言(自然语言)
信息检索:广义:信息存储于检索全过程;狭义:信息的检索过程。
信息的存储:利用检索语言对文献信息进行标引,形成文献特征标识并输入检索系统,为检索者提供有规律的检索途径。
信息的检索过程就是利用检索语言对检索提问进行标引,形成检索提问标识,再按照存贮所提供的检索途径,将检索提问标识与文献特征标识进行匹配,两标识相符或基本相符则为命中的检索结果。
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工作流程:信息源—输入子系统—处理子系统—存储子系统—传输子系统—输出子系统—控制子系统—用户
检索技术:工具书检索技术(形序排检法,音序~,分类与主题~)计算机检索技术(布尔检索技术,截词~,邻近~,字段~)查检方法技术(追溯法(引文法)、常规法(顺查法,逆查法,抽查法)、循环法(综合法、交替法)。)
信息检索策略:检索课题的分析,检索对象的确定,检索词的选取,检索式的构建,检索结果的处理。检索效果评价,指标:查全率,查准率,漏检率,误检率等
三、图书馆
图书馆是一个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的科研机构。
作用: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提供文化娱乐
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文渊阁、沈阳文朔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
四大书院:白鹿洞,岳麓,应天,嵩阳
数字图书馆:任何利用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获取、存储、发布信息的图书馆和信息机构
图书馆产生的前提,文字与图书,library起源于记录和档案。
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是人类文献的系统收藏性和人类知识的个别检索性,library的基本职能就是收藏典籍,传播知识。(对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进行选择收集;加工整理存储控制与转化;传递和提供使用)图书馆的作用:促进学术研究,社会教育,情报传递
图书馆的职能:系统收藏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典籍,积极传播人类文化科学知识
图书馆工作可以分为信息输入工作,信息输出工作。
图书馆自动化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主体,利用通信技术和高密度存储技术,对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实行程序控制下的自动管理。从信息管理自动化和信息检索自动化展开。自动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发展阶段,图书馆在网上提供全球性、整体化的电子文献信息服务阶段,数字化图书馆阶段。机读目录的推广时图书馆实现自动化的第一步,自动化过度的主要特点是局域网在图书馆的应用
虚拟图书馆的特征: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资源共享化
图书馆联盟的主要基础任务:借阅特许,馆际互借服务,联合目录或资源目录共享,复印优惠,参考咨询服务的协作,传递服务。ICOLC是图书馆联盟国际联合体的简称
图书馆转型的目标就是实现图书馆工作的知识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社会化和现代化。
数字化图书馆资源的不足:非直接可读性,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信息的不安全性
影响馆际互借的文献传递的制约因素:图书馆管理系统标准不一,终端用户界面操作系统不一,管理模块标准不一
图书馆网站建设考虑因素:网页内容的丰富完整,系统的稳定,超链接设置,界面友好,版面的设计与质量,网页的维护与更新,下载速度,用户交互能力
数字化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主要由:数字资源建设标准规范,数字图书馆应用服务标准规范,版权保护和权利描述~,面向数字图书馆的电子商务~
目前最具影响力元数据标准是dublin core,它包括主题、题名、作者、出版者、相关责任者、出版日期、对象类型、语言、格式、资源标识符、产权标识符,范围、描述、关联以及来源。元数据是专门用来描述数据特征和属性的数据
传统的图书馆将馆藏划分为完整级,研究级,学习级,基础级,最低级。现代图书馆划分为永久保存级,服务级,镜像级,链接级。
MARC就是机读目录,即Machine-Readable Catalogue,也称机器可读目录,是计算机编目的产品。它是以代码形式和特定格式结构记录在计算机存贮载体上,能够被计算机识别并编辑输出书目信息的目录形式。
CALIS联合目录数据库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Information System)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它以共建共享为宗旨,建立多语种书刊联合目录数据库和联机合作编目、资源共享系统,为全国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书刊文献资源网络公共查询。
图书在版编目(Cataloguing-in-Publication简称CIP)是被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图书编目方式。它是图书出版过程中,由集中编目机构依据一定的标准先行编制出书目数据,并随书印刷在图书的版权页上。在版编目是图书馆编目工作集中化和标准化的产物。它减少了各图书馆编目工作的重复和浪费,提高了编目工作的标准化程度。同时,由于在版编目信息中有此文献的主题标引、分类号及其他信息,因此也为读者检索利用图书提供了便利。
现代出版物的特点:数量大,增长快,类型复杂、形式多样,时效性强,新陈代谢频繁,广泛分散、相互交叉渗透。
现代出版物的类型:按出版物的内容(指导性文件,科学著作,文学艺术,技术性图书,通俗读物,教材,工具书,特种文献资料)按出版形式(印刷品<书籍,小册子,期刊,连续出版物,专题资料,报纸>缩微型<胶片,胶卷,卡片>视听资料,机读型<磁带,磁盘>
藏书的补充方式,购入(订购,选购,邮购,复制)和非购入(呈缴,接收与调拨,征集与交换)
世界三大引文索引:SCI科学引文索引,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A&HCI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
扩检与缩检:扩检①概念的扩大②范围的扩大③增加同义词④年代的扩大。缩检,概念的缩小、范围的限定、年代的减少等。此外,①核心概念的限定②语种的限定③特定期刊的限定。
现代文献的特点:生产数量大,增长快;类型复杂,形式多样;时效性增强;传播速度加快;内容交叉重复;所用的语种在扩大,信息质量在下降
Library的社会职能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
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
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
常用的英文全文数据库有OVID,SDOS, ProQuest Medical Library
一、图书馆服务宣言
图书馆是通向知识之门,它通过系统收集、保存与组织文献信息,实现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功能。现代图书馆秉承对全社会开放的理念,承担实现和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缩小社会信息鸿沟的使命。中国图书馆人经过不懈的追求与努力,逐步确立了对社会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我们的目标是:
1.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知识与信息中心。图书馆以公益性服务为基本原则,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为天职,以读者需求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2.图书馆向读者提供平等服务。各级各类图书馆共同构成图书馆体系,保障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均等地享有图书馆服务。
3.图书馆在服务与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图书馆致力于消除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的困难,为全体读者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务。
4.图书馆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服务。图书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字资源提供能力和使用效率,以服务创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5.图书馆开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各地区、各类型图书馆加强协调与合作,促进全社会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6.图书馆努力促进全民阅读。图书馆为公民终身学习提供保障,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7.图书馆与一切关心图书馆事业的组织和个人真诚合作。图书馆欢迎社会各界通过资助、捐赠、媒体宣传、志愿者活动等各种方式,参与图书馆建设。
绪  论
为什么说每个人都是知识的欠缺者?
为什么说主动获取知识较被动获取知识更有意义?
如何理解图书馆学的宗旨是为人们主动获取知识提供最佳工具与方法?
信息素养:有效地发现自己的信息需求,并据此寻检、判断和组织信息,以及利用、开发信息的能力。
第一章  图书馆学:对象、体系与内容
第一节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
一、国内外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 (代表人物、著作、观点)
第一阶段,图书馆现象与图书馆工作描述阶段,代表性的观点有:
1.“整理说”:施莱廷格
2.“技术说”:艾伯特-莫尔贝希图书馆学体系 、杜威的图书馆学思想
3.“管理说”:帕尼兹、爱德华兹
第二阶段,对图书馆进行整体的宏观考察阶段。
把图书馆视为整体系统来研究并考察其在社会环境中的功能。
1.“社会说”:巴特勒 、杜定友
2.“要素说”:
3.“知识社会学”:卡尔斯泰特
4.阮冈纳赞《图书馆学的五定律》
第三阶段,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交流。
1.“ 交流说”:谢拉、丘巴梁、中国:文献交流说、知识交流说、文献信息交流说
2.“新技术说”:兰开斯特、克劳福特、戈曼
第四阶段,信息资源成为图书馆工作的对象,因而也成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
切尼克
徐引篪、霍国庆
二、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事业及其相关因素
微观对象,是指图书馆的各个组成要素,及作为其工作对象的知识、信息等;
宏观对象,是指图书馆系统、图书馆事业、图书馆与环境的关系。
三、图书馆学的定义
第二节  图书馆学的体系结构
教材:1、普通图书馆学、2、专门图书馆学、3、应用图书馆学、4、比较图书馆学
第三节  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图书馆学研究呈现出两大热点:
一是数字图书馆开发
二是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并由此引发出对一系列相关问题的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从理论和技术两个层面上展开,显现出以下三种发展趋势:
一是理论与技术融合的趋势。
二是跨学科研究的趋势。
三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趋势.
学科前沿性问题的研究:
1、数字图书馆开发研究。2、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3、信息资源共享。4、文献计量学研究。
5、文献类型研究。6、 网络信息计量问题
第二章  图书馆学:性质、方法与趋势
一、关于图书馆学学科性质的几种观点
 1、社会科学2、综合科学3、应用科学4、管理科学5、信息科学
二、图书馆学是一门具有多种属性的学科,在现阶段,它带有较强的社会科学的特性(理由)
第二节  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与研究方法
一、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
(一) 图书馆学的同族学科
同族学科是指相互之间有着“血缘关系”的学科。它们在产生过程中有同源关联,并且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宗旨等方面有部分相同或相似性。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文献学、目录学、档案学的关系是同族关系,它们都是研究与文献信息管理和利用相关的工作
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为何说图书馆学与档案学既紧密相关又互相独立?为什么说文献学与图书馆学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
(二)交叉关系
教育学、社会学就与图书馆学具有交叉关系。
(三)应用关系
与图书馆学有应用关系的学科很多,如心理学、语言学、传播学、 法学、知识管理、计算机科学等等。
二、研究方法
(一)哲学方法
(二)一般科学方法:1.观察实验法2.逻辑方法 3.系统方法 4.数学方法
(三)专门方法1.图书馆统计法 2.读者(用户)调查法 3.移植法 4.比较法
第三章  图书馆及其社会职能
一、图书馆一词的出现
二、概念:图书馆是社会记忆的外存和选择传递机制。
三、图书馆的构成要素
文献信息资源、用户、工作人员、技术方法、建筑与设备(信息社会对图书馆建筑的要求)
第二节  图书馆的起源与发展
一、图书馆的产生
(一)产生的基本前提—文字的产生、图书文献的出现.
(二)产生的现实条件—社会生活对于保藏图书文献的客观需要、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二、图书馆的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一)发展环境1、社会文化;2、经济(图书馆投资费用率:A. 国家对图书馆一年的投资,平均每个读者享有多少金额。B. 国家对图书馆一年的投资总额占当年国民收入总数的百分比。);
3、政治;4、科学研究与教育;5、交流系统
(二)发展条件
1、一个具有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注重文化修养和自我完善的人口。2、相对稳定、集中的居住环境。3、经济的繁荣。4、政治的稳定和开明。5、科学研究与教育的发展。6、交流手段的改进 。
三、演进历程(复本的定义)
1、第一代图书馆:原始图书馆
特点:
技术支持:镌刻和书写
收藏重点:天然材料制作的文献
工作内容:收藏为主,兼有初步的整理
服务对象:王宫贵族和神职人员
2、第二代图书馆:藏书楼
特点:
技术支持:造纸技术和印刷术
收藏重点:纸本图书
工作内容:除收藏外,还有分类、编目、版本考订等内容
服务对象:少数人
3、第三代图书馆:开放化图书馆
特点:
技术支持:电话、传真、摄影技术、录音技术、静电复印技术
收藏重点:从“图书”扩展为“文献”
工作内容:藏书建设、读者服务
服务对象:所有社会成员
4、第四代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
特点:
技术支持:计算机技术、光盘技术
收藏范围:增加了磁盘、光盘等电子文献
工作内容:重视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的 编制,重视书目数据库的建设、信息服务工作和用户培训工作的开展。
服务对象:冲破部门的限制
5、第五代图书馆:复合型图书馆
特点:
技术支持:最新的信息技术
收藏范围: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
工作重心: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服务对象:到馆读者、有条件利用网络的用户
第三节  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一、搜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
二、社会文献信息流整序的职能
(一)控制社会文献信息流的流向。
社会文献信息无序状态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文献信息数量剧增;2、文献信息类型复杂、形式多样;3、文献信息时效性增强;4、文献信息传播速度加快;5、文献信息内容交叉重复6、文献信息所用语种在扩大,文献信息质量在下降
三、传递文献信息的职能(内涵)
四、开发智力资源,进行社会教育的职能
五、满足社会成员文化欣赏娱乐消遣的职能
第四章  图书馆的类型
第一节图书馆类型划分的意义及标准
一、意义
二、划分图书馆类型的标准
1、国际标准
“ISO2789—1974(E)国际图书馆统计标准”:国家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其他主要的非专门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专门图书馆;公共图书馆。
2、常见的划分标准:
(1)按图书馆的管理体制(隶属关系)划分:文化系统图书馆、教育系统图书馆、科学研究系统图书馆、工会系统图书馆、共青团系统图书馆、军事系统图书馆等。
(2)按馆藏文献范围划分:综合性图书馆、专业性图书馆等。
(3)按用户群划分:儿童图书馆、盲人图书馆、少数民族图书馆等。
(4)按藏书规模划分:大型图书馆、中型图书馆、小型图书馆
(5)兼顾用户信息需求的差异性、图书馆的战略分工、图书馆的社会归属、经费来源等标准: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馆、行业图书馆
第二节  国家图书馆
一、概况
1、类型:1)公共性的中央图书馆2)国会图书馆兼作国家图书馆3)大学图书馆兼作国家图书馆4)科学图书馆兼作国家图书馆5)档案馆类型的国家图书馆
2、定义:负责搜集和保管与图书馆所在国相关的所有文献资料副本的图书馆。它可以发挥法定保存机构的功能。
二、国家图书馆的职能
1.履行国家总书库的职能
呈缴本制度: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要求正式出版单位出版的任何一种新出版物,均应向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指定的图书馆或其他机构,免费缴送一定数量的样本的制度。
2.开展科学信息工作,为科学研究服务
3.国家书目中心
4.全国图书馆事业的推动者
5.成为图书馆国家级的国际交流活动的参加者和组织者
三、著名的国家图书馆
第三节  公共图书馆
一、概况
1、定义
是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
2、特点
藏书具有综合性、用户群体具有包容性、传递综合性的信息、系统结构有线性和非线性
3、类型
按服务范围划分:全国性的、地区性的、专门性的
按规模划分:大型、中型、小型
二、基本目标
1、满足本地区公众的教育需求;2、满足本地区公众的情报需求;3、满足本地区公众的研究需求;4、满足本地区公众的文化需求;5、满足本地区公众的娱乐需求
三、功能
(一)活动:专业技术活动、公共服务活动
(二)功能
1、社区记忆功能;2、信息产品消费功能;3、社区活动中心功能;4、情报中心功能;5、正规教育支撑中心功能;6、自主学习中心功能;7、大众文化资料中心功能;8、研究支撑功能
四、管理体制
中国:文化厅(局)---分管图书馆工作的处---图书馆馆长
第四节  高校图书馆
一、概况
1、定义:隶属于特定高等教育机构,为该机构的教师、学生、科研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服务的机构。
二、用户群体(特点)1、本科生2、研究生3、教师
三、目标、活动
(一)目标
1、学校的教学目标要求图书馆拥有一个丰富的教学参考书及专著馆藏;要求教学参考书具有适量的复本。
2、学校的研究目标要求图书馆全面系统地收集反映最新科研动态的文献类型
(二)活动
1、专业技术活动
2、公共服务活动:文献提供、参考咨询服务、直接的教学支持服务、社区服务
即时文献提供:图书馆从本馆的合作馆或商业化的文献传递机构为用户获取本馆未收藏的文献的服务。
四、主要功能
1、支撑研究过程的功能;2、支撑教学过程的功能;3、实施教学过程的功能;4、支持自主学习过程的功能;5、开展图书馆学研究的功能
五、管理体制
1、 英美高校图书馆:有特定的副校长分管,并在副校长支持下设有图书馆委员会
2、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主管部门是图书馆所在的高等院校,一般有主管教学科研工作的副校长负责
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
思考:谈谈高校图书馆怎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用户?高校图书馆在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中的作用
科学与专业图书馆:由各种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学会、协会、博物馆、商业公司、企业商会或其他组织所支持的图书馆
第五章   图书馆微观工作体系
图书馆工作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信息输入工作,即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组织典藏工作(文献资源建设工作)
一类是信息输出工作,即文献的使用和服务工作,如文献的外借、阅览、文献宣传、阅读辅导、参考咨询、文献检索及方法指导、网络信息导航等,也称用户服务工作(读者服务工作)。
第一节  文献资源建设
文献信息搜集
涉及到为谁选书问题
电子文献类型:
按信息的记录方式划分。包括:文本式;图像式:包括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
按信息媒介的角度:实体型普通电子出版物;虚拟型网络电子出版物。
采访的原则:(1) 电子文献采访与印刷型文献采访相互协调(2)著作者和出版者的权威性(3)获得途径的便捷性、技术支持性 (4) 实现资源共享(5)读者利用情况
采访中存在的问题
二、文献登录(文献登录有两种:即个别登录和总括登录)
三、文献加工整理
(一)文献分类
1、定义:把经过登录的图书文献依照图书分类法,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使每种文献在本馆占有一个适当的位置和号码。
2、作用:
可作为排列组织文献、编制分类目录、各种书目的依据。
可供图书馆工作统计、新书宣传、参考咨询、文献检索工作的使用。
3、分类的依据:
(二)主题标引
定义:是从文献主题,即文献资料研究、论述的对象的主题概念角度来揭示文献的内容。主题标引的方法,也被称作主题法。
主题法有四种类型:标题词法、元词法、叙词法和关键词法。
(三)文献著录
定义:将文献的外部形式特征作最必要的记录。
(四)文献编目
图书馆目录:是从不同角度进行记录,并按照一定的次序编制而成的,用以揭示和报道馆藏文献的工具。
目录的种类
按使用对象划分:公务目录、读者目录
按编制方式划分:分类目录、书名目录、著者目录、主题目录
按文献类型划分:图书目录、期刊目录
按文种划分:中文目录、西文目录、俄文目录
按现代化程度:传统目录、机读目录
网络环境、市场经济对编目工作的影响
(1)网络环境下,编目数据的资源共享成为现实
资源共享:图书馆的一种工作方式,即图书馆的全部或部分功能为许多图书馆所共享,而图书馆的功能可以分为文献采集、加工、存贮、流通服务等。
(2)市场环境下,编目工作已出现业务外包。
(3)数字化前提下,信息产品大多包含书目数据检索功能。
四、文献组织
(一)馆藏文献布局(二)文献排列 (三)文献保护
第二节  用户服务工作
一、用户发展  二、用户研究   三、流通推广   四、宣传辅导   五、参考咨询
六、文献检索:一是检索系统的建立和检索工具的组织与积累;一是根据具体课题的需要,利用检索工具,查找出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
七、网络信息导航服务:把常用数据库的网址或相关主题的网上资料汇集起来,或者为用户查询网络资源提供各种咨询服务。
八、用户教育与培训
信息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拓展
网络环境下的馆际互借服务
互动式多媒体用户教育
学习服务
新型网络信息服务
个性化定制服务:是按用户要求制定特殊用户界面的技术,是为用户个人收集和组织数字化资源提供的一种工具。
第四节  图书馆自动化
一、图书馆自动化的概念
(一)定义:是指以计算机为主体,利用通信技术和高密度存贮技术,对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采访、编目、流通阅览、信息检索、图书馆管理等)实行程序控制下的自动管理。
(二)构成
    1.自动处理数据 2.输入、输出的标准化3.业务管理自动化 4.文献信息数字化
    5.文献信息传播网络化
三、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
    图书馆应用计算机主要是进行书目数据自动化和图书馆事务处理两个方面。对图书馆工作进行系统分析,一般可将图书馆工作这个大系统划分为以下几个基本子系统:① 文献采访子系统;② 文献编目子系统;③ 联机检索子系统;④ 流通子系统;⑤ 连续出版物管理子系统;⑥ 图书馆管理信息子系统
第六章  图书馆现代化
第一节  虚拟图书馆
一、虚拟图书馆的概念
虚拟图书馆:是以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存储和网络化传递为基础的虚拟化图书馆镜像。
二、虚拟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关系
1.传统图书馆及其馆藏是虚拟图书馆存在的基础。
2.虚拟图书馆的出现,对传统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协调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
3.使传统图书馆有了丰富的的信息资源保障,拓展了广阔的服务空间
4.为传统图书馆提供了新的管理和服务机制
三、虚拟图书馆的特征
1、资源虚拟化;2、信息资源数字化3信息传递网络化4、存取自由化5、信息资源共享化
四、虚拟图书馆的模式
1.结构模式:由网络和通信系统、信息资源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管理中心和安全管理系统组成。2.服务模式:用户论证、信息合法传递、计算和结算、营销概念和系统
五、虚拟图书馆的机制——1.分散与集中机制。2.资源配置机制。3.数据存储与管理机制。
七、虚拟图书馆信息搜集、组织方式
第二节  数字图书馆
三、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概念
1.电子图书馆          2.虚拟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比较
四、数字图书馆的特点与功能
(一)特点:1、以数字化信息资源为基础。 2、以网络化传递为手段。3、以多种信息技术为支撑。
(二)功能
1、信息的获取与创建2、信息的存储与管理3、信息的检索与查询4、信息的发布与传播5、信息安全与权限管理
五、数字图书馆的实现的条件
(一)技术层面
1、海量信息的储存2、高速宽带网络3、新型的应用系统4、统一的标准规范5、关键技术
(二)非技术层面
1、经济方面,有资源可获得性问题2、社会文化方面有观念、心理、习惯问题3、管理方面,有管理体制、作业流程、法规制度等问题4、人员方面,主要是要有适应数字图书馆运行管理和服务的新型的数字图书馆员。
六、与传统图书馆的比较
1、馆藏状况:从实体馆藏到虚拟馆藏
虚拟馆藏:借助计算机系统、通信网络搜集获取,经组织整理可供利用的保存在馆外的网络信息资源
2、工作中心:从图书馆到用户
3、 读者服务:借阅从独占到共享,咨询由“前台”转向“幕后”
4、图书馆员:从中介服务到信息专家
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的继承和发扬
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弥补的关系。
数字图书馆仅是图书馆在网络时代的代表形态之一。
数字图书馆不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七、数字图书馆建设
(一)建设状况
(二)国内数字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整体规划,分工协作不足2、标准规范建设与应用推广机制尚未建立3、知识产权成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瓶颈之一4、建设经费不足5、技术问题是关键
第七章图书馆馆藏文献数字化与知识产权问题
第一节  图书馆馆藏文献数字化
馆藏文献数字化:指把馆藏中原先用传统介质形式存储的文献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存储设备中的电、磁、光电信号的信息,并实现对转换后的信息的计算机管理、网络传输和数字化存取。
图书馆馆藏文献数字化的意义:
1.有利于保护馆藏文献2.有利于提高文献的利用率3.有利于图书馆和用户的研究工作。4.有利于图书馆的科学管理。5.馆藏文献数字化便于图书馆开展有偿服务,提高图书馆的经济效益。
三、图书馆馆藏文献数字化的基本技术
馆藏文献的数字化技术:把存在于馆藏文献中原始的声音、文字、图像等信息,使用间断的电磁脉冲(用0和1代表)来获取、存储、处理和传递的技术。
1.录入技术2.扫描技术3.压缩技术4.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5.音视频捕捉技术。
四、文献数字化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第二节  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问题
数字图书馆的版权侵权责任风险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简述数据库的类型及其法律适用。
数字图书馆用户界面的设计至少获得权利人哪些权利的授权?
简述版权的技术保护措施。
哪些情况属于数字图书馆中的版权例外?
什么是馆藏文献数字化、馆藏文献的数字化技术、著作权集体管理、 信息网络传播权
第八章  信息社会中的图书馆
信息社会,图书馆读者服务发生了哪些变化(服务的特点)?
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和组织机构管理模式。
运行机制和体制模式。
复合图书馆的优势。
复合图书馆的具体形态。
图书馆工作基础知识
1.基本概念
1.1定义
图书馆: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书刊资料,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的文化科学教育机构。
工会图书馆:工会组织组织的群众文化事业。是向职工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职工学习政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
1.2 图书馆的构成要素
图书馆的构成,主要包括文献信息资源、用户、工作人员、技术方法、建筑与设备等基本要素。
1.3工会图书馆基础工作
图书采集工作,图书标引、编目工作,藏书组织管理,连续出版物工作,读者服务工作。
2.文献资源建设工作
2.1定义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文献资源(藏书):图书馆收集、整理、保存并为读者利用的所有文献。
文献资源建设(藏书建设):图书馆藏书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2.2文献资源建设的原则
实用性原则:图书是否有用,一般依靠采集人员的预测。预测的准确性取决于选书的针对性。
发展与剔除原则:为使图书馆藏书不断发展,保持活力,在补充新书的同时,必须注意剔除旧书。
分工协调原则:各个工会图书馆之间相互分工协调,统一规划藏书体系结构,在保障各级读者基本阅读需要的基础上,分别有所侧重,使各馆分别形成不同的藏书特色。
2.3藏书补充方法
购入:  预订、选购、邮购
             非购入:调拨、捐赠
2.4认识与鉴别图书的要素
图书的著作者、出版社
图书的出版特征(时间、版次、价格、多卷书、副题名)
图书的构成部分及所载信息
图书在版编目(CIP)
2.5入藏图书的验收
验收图书是图书到馆后对实物进行检查核对的具体工作。
验收的内容包括数量检验与质量检验。
将到馆的新书和销售单位所开的单据进行核对,要核对品种、册数、单价、金额等项。
检查新书是否有全套书缺册、重册现象,是否有缺页、破损等现象。
2.6 入藏图书的登记
图书登记是图书馆图书资料固定资产的详实记录,为藏书清点、剔除、注销等藏书管理过程提供依据。它反映了馆藏动态,为藏书结构、藏书体系的分析研究提供依据。图书登记包括总括登记与个别登记。总括登记是根据每批入藏图书的验收凭据,按图书的类别类型所进行的登记。个别登记是对入藏图书的每册(件)逐一进行的登记记录着每册(件)图书文献的收藏情况。可作为清点图书、核对资产的依据。
总括登记簿
个别登记簿
登记号 书名 著者 出版社 出版年 ISBN 价格 索取号 卷页 总括
登记号 注销
情况
          
          
          
          
          
藏书注销登记表
下列图书共     册,原价共     元,因               应予注销
序号 原登录号 书名 著者 原价 类别 册数 备注
       
       
批准人签字           经办人签字                   年     月     日
3.图书分类标引工作
3.1定义
图书分类就是根据图书的学科属性或其他特征,将图书馆藏书一一揭示出来,并分门别类地将它们系统地组织起来的一种手段。分类的目的是编制分类目录、组织分类排架和       进行文献分类统计。
3.2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简称《中图法》,已普遍应用于全国各类型的图书馆,国内主要大型书目、检索刊物、机读数据库等都著录《中图法》分类号。目前应用第四版。《中国法》主要由类目表、注释和说明、标记符号、索引几部分构成。其中类目表由基本部类、基本大类、简表、详表、复分表几部分构成。
《中图法》分五个基本部类,22个大类。这22个大类的分类号用22个英文字母表示,各分类序列是: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A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哲学—————————————B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 语言、文字
                                        I 文学
                                        J 艺术
                                        K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N 自然科学总论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球
                                        Q 生物科学
                                        R 医药、卫生
                                        S 农业科学
                                        T 工业技术
TB 一般工业技术
TD 矿业工程
TE 石油、天然气工业
                                              TF 冶金工业
TG 金属学、金属工艺
TH 机械、仪表工艺
TJ 武器工业
TK 动力工程
TL 原子能技术
TM 电工技术
TN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技术
TQ 化学工业 0 一般性问题
TS 轻工业、手工业
TU 建筑科学
TV 水利工程
U 交通运输
                                        V 航空、航天
                                        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Z  综合性图书
这22各大类又区分若干小类,层层隶属,逐级细分。小类用阿拉伯字表示,即在字母后用数字表示细分的类目。
简表由基本大类进一步区分而成的类目组成。一般来说,基本大类是分类表的第一级类目,由基本大类区分而得到的类目是第二级类目,再加以区分则得到第三级类目。详表是在简表的基础上,按照类目之间的关系,再将其详细展开构成的分类表。是我们进行分类标引工作的依据。复分表是由共同性的子目构成,单独编制,供有关类目进一步区分时共同使用的表,又称辅助表或附表。《中图法》编制了通用复分表和专类复分表,还采用了仿照复分和冒号组配编号法。通用复分表分为总论复分表、世界地区表、中国地区表、国际时代表、中国时代表、世界种族与民族表、中国民族表、通用时间地点表。专类复分表是附在某一个类当中,专供这个类的有关类目共同使用的表,专类复分表并不适合所有类目,它是供特定类使用的。
注释和说明是图书分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分类人员正确理解图书分类法,明确类目的含义,保证文献资料归类的准确性。《中图法》的说明分为编制说明和使用说明两种。编制说明包括了:编制原则、体系结构、编号制度、标记符号等方面的问题;使用说明则阐述了各大类的结构原理、一般分类规则和特殊分类规则等。注释是对类名的补充说明。主要用以解释类目的内容范围,指明类目之间的关系,规定了类目的细分方法及某一类的特殊分类规则。
所谓标记符号,是指分类法中用以表示某一类目的代号,或称分类号。《中图法》的编号方法是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结合的混合号码。字母的顺序表示22个基本大类,在字母后面用数字表示子类目的划分。数字采用小数制,用0-9作为标记,以数值大小来排列类目的先后次序。当一个类号的数字超过三位时,规定从左至右每三位数字与后一位之间注一个小圆点”.”,称为间隔符号。
《中图法》的辅助符号包括:
“a”推荐符号:主要用于组织目录时在有关各类突出反映马列经典作家的著作。
“-”总论复分号:只能在使用总论复分表时用。排架或排目录时,带有”-”总论复分号的,应排在这一类同级号码”0”之前。
“:”组配复分号:使用时用”:”将两个主类号连接起来。
“/”起止符号:表示号码所表示类目范围。
“()”国家区分号
“=“时代区分号
“[ ]”交替类目符号
《中图法》标记符号的排列是,一般类号的排列采用由左至右逐位对比的方法进列,先比较字母部分, 字母部分按字母固有的次序排列;再比较数字部分,类号中的阿拉伯数字依小数制排列;类号的末位标记有推荐符号”a”的排在该类的最前面;类号中如涉及多种辅助符号的使用,一般按一、()、”“、=、<>、+、:的次序排列。
3.3  图书分类前的准备工作
了解图书馆规模、任务对象
确定图书分类的使用本:根据本馆的藏书情况、检索需求、读者类型等等,对选用的标准图书分类法的一些类目进行适当调整所形成的适合本馆使用的规范化本子,简称使用本。
图书分类法使用本的调整:调整和规定各类的详略程度。包括了细化类目、集中类目、增设类目、修改类目和注释说明等。
确定分类工作细则:分类工作程序及每项程序的要求;确定使用本的原则和方法;一些特殊体例文献的分类处理原则;分类工作的质量要求及考核验收方法。
准备必要的工具书
3.4  文献分类标引工作步骤
查重:也称查复本,是文献分类的首要工作。就是查明将要分类的文献在本馆以前是否已有收藏并且分编过。查重的目的是为了杜绝复本书重复分类,给号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出现。可作为复本处理的情况有:与原书完全相同;同一版本的各次印刷本;虽称重版、再版,但内容与原书无异;出版年、出版社与原书不同,但内容相同;装订册数与原书不同,但内容相同;装帧不同,但内容相同。
内容分析:是对文献资料的内容、组成部份浏览后,对其主题性质进行判断的过程。
归类:是根据文献资料的学科本质属性,在本馆的使用本上找到其所属的相应具体类目的过程。
给书次号:当一书被归入某一类目后,可将该类的类号用铅笔写在书名页的角上。给号时,一定要以本馆的使用本和分类表的具体规定为准。
校验审核
3.5文献分类规则
文献分类规则分基本原则,一般规则和特殊规则三部份。
3.5.1基本原则指贯穿整个分类标引工作的中心规则。包括(1)文献分类标引必须以文献所反映的学科属性为主要标准,只有当主要标准不适用或无法采用时才以辅助标准来类分文献。(2)文献应分入最切合内容、最能体现其用途的类目中。(3)文献分类要体现分类法的系统性、等级性和逻辑性。(4)文献分类时要分清总论专论,并要恰如其分地分入专指类目。(5)类分文献时不能只凭书名进行标引。
3.5.2对于单主题文献资料而言,一般性规则包括(1)一般单主题的文献,按文献的学科内容性质归类。(2)从不同学科和不同方面来研究同一主题的文献,依据所研究的学科性质归类。(3)论述同一主题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方面的书,如果论述的方面是属于同一学科的同一类列,则归入其上位类;如果属于不同学科则要按书中所要说明的主要方面的学科归类。(4)凡从几门学科来综合论述一个主题的书,则按论述该主题的主要学科归类。
对于多主题文献资料而言,一般性规则包括(1)从属关系:一般应入其上位类,但如果重点是讲较小主题的书,则按较小主题的性质归类。(2)并列关系:按其篇幅多的、重点的或在前的主题归类。如果几个并列主题同属于一个上位类,则归入其所属上位类。(3)因果关系:按结果的方面归类。但如果论述一个主题产生多方面结果的则依产生原因的主题归类。(4)影响关系:按被影响的主题归类,但论及一个主题在各方面的影响则依发生影响的主题归类。(5)应用关系:按应用到的主题归类,但综合论述一个主题在各方面应用的书则按该主题的学科性质归类。(6)比较关系:按著者所要论述的主题归类。
3.5.3特殊体例文献归类的一般规则:
(1)丛书分为分散分类标引和集中分类标引。所谓分散分类标引,是以丛书中的每一种书的主题所属的学科进行分类标引。所谓集中分类标引,是以整套丛书的中心主题所属学科标引,再加上总论复分表中的号码”—51”。对于普及性的、难度浅的宜采用集中分类标引;学科性、技术性强的丛书,则采用分散分类标引;为某一个问题编制的丛书采用集中分类标引。
(2)多卷书不管是否收藏完整,一般都应采用集中分类标引,就是按多卷书总主题所属的学科来标引。
(3)工具书的分类标引:凡属综合性的,入Z综合性图书的有关类目;凡是专科性的,按其学科内容入有关各学科,并用总论复分表分;凡检索性工具书,无论综合性的还是专科性的,一律集中于”Z综合性图书”类,然后可用组配符号组合。个别馆如愿分别归入有关各学科也可以,但必须用总论复分表区分。语言工具书:①用本种语言、文字注释本种语言文字的字典、词典,一般入本种语言的”字典、词典”类。本种语言的专门词典入本种语言的语音、方言、词汇等类。②两种外语对照的词典入前一种外语,必要时可在后一种语言类作互见标引。③汉语和外语对照的词典均入外语,必要时可在汉语的词典类作互见标引。
4.  文献编目工作
4.1定义
文献编目是根据一定的标准与规则,对馆藏文献的内容及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记录、编制成各类款目,并将各类款目按一定原则与方法排列组成各种目录的过程,它包括文献著录、目录组织和制定目录制度等工作内容。
文献著录,简称著录,是指按照一定规则分析、选择、记录文献信息的过程。著录的依据是全国情报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图书馆学会推荐使用的”《中国文献编目规则》”。该规则由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编撰小组编。
文献著录标准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以制定、修订著录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二是指全面贯彻执行著录标准的过程。著录标准化是提高著录质量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推进集中编目和合作编目的发展,是实现计算机编目的基础。计算机不具备人的理解力,它只能接受完全符合标准的信息。不遵守标准,就会造成机读目录编排、输出混乱,以致无法检索。著录标准化便于馆际互借工作的开展,保证了馆际之间文献信息交流的准确性。
4.2文献编目工作的流程
编目工作包括三方面基本内容,即著录、标引、目录组织。图书经过分类、编目后,须进行技术加工才能送入书库流通。其内容包括:盖馆藏章(位置在题名页正下方、暗页(各馆自定)下方)、打登录号(位置在题名页馆藏章下方、暗页正下方)、印刷卡片、书袋卡、粘贴书标(书标下沿线距离书根2.5cm或3cm处。分类号在上,书次号在下)及书袋卡等。其工作程序如下:
(1)经分编后待加工图书
(2)按分类号或登记号顺序排列
(3)刻写或打印书标、目录卡片、书袋卡
(4)粘贴书标
(5)粘贴书卡袋并插入书袋卡
(6)排列公务目录,读者目录卡片仍随书
(7)清点、校对
(8)图书送交各流通部门。
4.3对图书的认识与分析
普通图书”主要指以印刷方式单本刊行的出版物,包括专著本、多卷本、丛书等。不包括非现代装帖形式的古籍、连续出版物以及各种非书资料”。一本普通图书通常由若干部分构成,其中书名、序、跋、导言、目次、正文、内容提要等主要反映图书的内容特征,是分类、主题标引的信息源;凡例、附录、索引则是揭示图书内容的工具;其余部分大多是显示图书的外形特征,是著录的主要依据,也即主要的信息源。现将主要部分简介如下:
(1) 书衣:也称封皮,是指图书封面外的部分,用于保护图书,也起一定宣传作用。
(2) 封面:主要记载图书的书名、责任者名称等。
(3) 书脊:图书封面与封底的连接处。
(4) 半书名页:位于书名页的前边或后边,通常记载图书的简要书名、丛书名等。
(5) 题名页:是提示图书书目信息最多的部分。包括正书名、书名说明、责任者名称和责任方式、版本说明、丛编说明、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使用对象等。是著录时的主要信息源之一。
(6) 版权页:通常位于书名页之后,是图书著录的主要信息源之一。
(7) 题词页。
(8) 序跋。
(9) 导言。
(10) 目次。
(11) 正文。
(12) 附录。
4.4普通图书著录规则
4.4.1著录项目
为了全面的揭示图书内容和形式特征,《普通图书著录规则》对款目的著录项目作了明确规定。著录项目按其不同的性质和职能分为文献特征著录项目和图书馆业务注记项目两大部分。
文献特征著录项目包括:
⑴题名与责任者项:包括正书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并列书名、其他书名信息和责任说明。
⑵版本项:包括版次及其他版本形式、与本版有关的责任说明。
⑶文献特殊细节项:该项仅用于著录连续出版物的卷、期、年、月或标识,地图资料的比例尺、投影法说明和坐标说明等,以及其他文献的特殊记载。
⑷出版、发行项:包括出版地或发行地,出版者或发行者,出版年或发行年,印刷地、印刷者、印刷年。
⑸载体形态项:包括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图及其他形态细节、尺寸、附件。
⑹丛编项:包括丛书正书名、丛书并列书名、丛书其他书名信息、丛书责任说明、丛书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丛书编号、分丛书。
⑺附注项。
⑻标准编号与获得方式:包括标准书号、装帧方式、获得、附加说明。
以上8个著录项目都是明确规定的,是相对稳定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是由于各种类型的图书各有自身的特点,各个图书馆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因此,在不违反规定的前提下,在著录时可以相应的增减著录项目。
图书馆业务注记是在规定的著录项目以外,为了便于开展各项编目工作,提高编目效率而在款目上所做的一些记载。一般包括索书号、财产登记号、注销登记、根查等。索书号一般著录在款目的左上角;财产登记号著录在公务目录款目的左边中间或背面;注销登记是当藏书剔除或丢失时需在款目上注销,可在财产登记号处注销或在款目背面注明注销详细情况;根查内容包括所著录文献一共编制了几张款目,排入哪种目录,文献入藏在哪里等,著录在公务目录的背面。
4.4.2标识符号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规定,在各著录项目和著录单元之前冠以标识符号。标识符号从形式上与标点符号类似,但并不是联结语法关系的标点,而只是具有某种特定标识作用的符号,是著录内容的一种表达语言,主要有:
(1)项目标识符”•—”用于除题名与责任者说明项外的各项之前,回行时,不应省略该标识符。但各项目另起段落著录时,可以省略(”•”字占一格,”—”字占一格,不能分开移行)。
(2)方括号”〔 〕”用于一般文献类型标识,取自信息源之外的著录信息。
(3)等号” = “用于并列题名、并列责任者说明、并列版本说明、丛编并列题名、连续出版物卷期或年月的第二标识系统、识别题名之前。
(4)冒号”:”用于其他题名信息、出版者(发行者、印刷者)、图、丛编其他题名出处、获得方式之前。
(5)斜线” /”用于第一责任说明、本版第一责任说明、丛编第一责任说明之前。
(6)分号”;”用于其他责任说明、其他出版地(发行地)、尺寸,丛编或分编编号、连续出版物的后继标识系统,属于同一责任者的第二、第三个无总题名文献的题名之前。
(7)逗号”,”用于有从属标识的从属题名,责任方式相同的第二、第三个责任者,附加版本说明,出版年(发行年、印刷年),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交替题名,分段页码的第二、第三段页码之前。
(8)圆点”• “用于从属标识或无从属标识的从属题名,属于不同责任者的第二、第三段无总题名文献的题名、分丛编题名之前。
(9)加号” + “用于载体形态项的附件之前。
(10)圆括号”( )”用于丛编项、印刷事项、载体形态项的补充说明、标准编号与获得方式项的补充说明、连续出版物卷、期、年、月或其他标识项的年月标识。
(11)乘号” × “用于载体形态项的文献宽度或厚度尺寸之前。
(12)省略号”……”用于标识省略的著录内容。
(13)问号”?”用于不能确定的著录内容,例如推测著录的出版地、出版年等,并与方括号”〔 〕”结合使用。
(14)连字符” - “用于年代、卷期等起讫连接。
(15)引号”“““用于引用内容。
(16)双斜线” //”用于分析著录中析出文献与其所在整套(本)文献之间。
使用标识符时需注意的事项:
(1)除”•—”占两个字外(”•”占一格,”—”占一格),其他符号占一格,在它们前后均不再空格。
(2)书名与责任者说明项以外的各个项目回行时,和各个项目的各单元回行时,均不应省略标识符。其标识符可置于前一行末,或后一行首。
(3)在卡片款目著录时,通常采用段落符号式,其每一段落开头的项目前都可以省略”•—”。
(4)凡重复著录的项目和单元,其标识符应重复使用,但其重复著录的项目属于项目中的第一个单元时,则应按著录项目标识符的有关规定标识。
  (5)不进行著录的项目或单元,其标识符应连同项目或单元一并省略。
(6)题名中如有标点符号应保留,其结尾带有标点时,著录项目标识符仍按规定添加。当书名中联结语法关系的符号与著录项目标识符有矛盾时,应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删改联结语法的符号。
4.4.3著录格式
著录格式是款目内容的各个著录项目在载体上的排列顺序及其表述方式。格式主要通过段落及标识符体现出来。按款目载体形式可分为卡片式目录、书本式目录、机读目录。
           
书名或责任者或主题
               
正书名=并列书名:其他书名信息/第一责任者;其他责任
   索书号   说明.—版次及其他版本形式/与本版有关的责任说明.—出版
            发行地:出版发行者,出版发行年(印刷地:印刷者,印刷
            年)
              页数或卷(册)数:图;尺寸+附件.—(丛书名/丛书责任
            说明,丛书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编号;丛书编号)
              附注
              国际标准书号(装帧):获得方式
              
              Ⅰ.书名   Ⅱ.责任者  Ⅲ.主题   Ⅳ.分类号
卡片目录
正书名=并列书名:其他书名信息/第一责任者;其
他责任说明.—版次及其他版本形式/与本版有关的责
任说明.—出版发行地:出版发行者,出版发行年(
印刷地:印刷者,印刷年).—页数或卷(册)数:
图;尺寸+附件.—(丛书名/丛书责任说明,丛书国际
标准连续出版编号;丛书编号).—附注.— 国际标准
书号(装帧):获得方式
                                   书本式目录
4.4.4著录详简级次
由于图书馆的类型不同、规模不同,著录项目有主要项目和选择项目之分,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著录详简程度。著录详简级次分为:简要级次、基本级次和详细级次。凡款目仅著录主要项目的称为简要级次,或称为第一著录级次。凡款目除著录主要项目外,还著录部分选择项目的  称为基本级次,也称第二著录级次。凡款目著录主要项目和全部选择项目的称为详细级次,也称第三著录级次。
著录详简级次以主要项目和选择项目为区分依据。主要项目:题名与责任说明项的正题名、第一责任说明;版本项的版本说明;文献特殊细节;出版发行项的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载体形态项的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尺寸、附件;丛编项的丛编正题名、丛编编号、分丛编名,文献标准编号。选择项目:并列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其他题名信息、其他责任说明;印刷地、印刷者、印刷日期;丛编并列题名、丛编其他题名信息、丛编责任说明、丛编ISSN;附注项;装帧、获得方式、附加说明。
4.4.5图书著录信息源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一章《总则》中规定:著录信息源是文献本身。文献本身信息不足,可参考其他信息源。
主要信息源:普通图书的主要信息源为书名页和版权页。大部分图书只有一个书名页,上面通常有书名、著者、出版地、出版日期等。它概括一本书的主要特征,提供比较完备的著录信息。版权页:又称版本记录页。是出版社为使读者了解该书的出版情况而印刷在图书正文前或后的版本记录。有书名、著者、出版地、出版日期、印刷者、版次、印次、开本、印张、印数、书号、价格等。无书名页和版权页,依次根据封面、书脊、序言、后记、出版说明等处著录。
规定信息源:普通图书各个著录项目的规定信息源如下表;文献信息源不足的,可参考其他信息源,非文献本身的著录信息置于方括号”[ ]”内,并在附注项说明。
著录项目 著录信息源
书名与责任说明项 书名页或代书名页、版权页、封面、序言、后记
版本项 版权页、书名页
出版发行项 版权页、书名页
载体形态项 整部图书
丛书项 版权页、书名页或其他记载
附注项 任何信息源
标准书号及有关记载项 任何信息源
同一著录信息在图书各处出现差异,应根据上面表格中的各个规定信息源作出选择,并在附注项说明。多卷(册)图书应根据第一卷(册)信息源著录;第一卷(册)未入藏,应根据其他卷(册)著录,并在附注项说明”据第***卷(册)著录”;无法确定的,应根据信息员最充分的卷(册)著录。
4.4.6著录用文字
    为保证文献著录能正确的描述文献的形态和内容特征,使目录发挥最大的作用,《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对著录用文字作了统一规定:
   (1)著录用文字必须规范化,是指文献著录所使用的文字必须采用国家正式公布的规范用字,不能自行简化或自行规定代用字。
(2)题名与责任说明项、版本项、出版发行项、载体形态项、丛书项等一般用图书本身的文字著录;但表示版次、出版发行年、载体形态项内的卷(册)数、页数及其他数量、尺寸、价格等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
(3)被著录文献文字中出现错字、漏字等,应照录,同时将正确文字著录于其后方括号”[ ]”内,并在附注项说明。
(4)各少数民族文字图书著录,应遵循兄弟民族文字书写规则。
4.5普通图书的著录
4.5.1题名与责任者项的著录
单纯书名的著录。单纯书名就是指书名前后没有任何附加文字的书名。著录注意事项: ① 书名文字全部照录:书名中的标点、符号、数字、汉语拼音字母及外文字母均照录。②正书名中附有卷(册)数、章回数以及戏剧幕数时,著录于书名后,与正书名空一格。③书名前含”重订、新编、袖珍、插图、图解、增订、钦定、笔注”等的,应照录。④书名前冠有责任者的姓名时,要区分是书名的组成部分,还是责任者冠于书名前,前者应于书名照录,后者不予著录。⑤一种图书由于版本不同,有两个交替使用的不同书名或者一种图书在封面、书名页、书脊等处书名有差异时,要以新版本书名或书名页的书名著录,将别名或差异书名著录于附注项。
交替书名的著录。著录要求:当一本书在书名页上标有两个交替使用的不同书名,著录时,交替书名按原题排列顺序照录,两个书名之间用”,又名,”连接。当有三个以上的交替书名时,第三个以上的交替书名著录在辅助项上。
并列书名的著录。著录要求:在一本书的书名页上出现两种以上相互对照的语言文字,这些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图书性质、内容、用途应是一致的,在著录并列书名时,应按其原题顺序著录,并在并列书名间用”=“标识。
合订书名的著录。合订书名指同种图书由几部著作合订,没有共同的书名,合订书名的责任者可能为同一人,也可能不是。著录时要把握书名与责任者的对应关系。著录要求:①同一责任者的两部著作合订,依次著录两个书名,中间用”;”标识。②不同责任者的两部著作合订,依次分别著录两部著作名称和相对应的责任者,然后两部著作之间用”·”标识。③不属于同一著者的合订著作有三部或以上,著录第一个书名和责任者,其他著录在附注项。
副书名以说明书名文字的著录。一般副书名是解释或从属于正书名的另一书名,又称解释书名,它与正书名关系密切,在书名页中列在正书名之后。著录要求:著录于正书名之后,其前用”:”标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副书名时,照录,在他们中间用”,”连接。
4.5.2责任者项著录
著录注意事项:①责任者项的著录内容具有两个或以上,一般按书名页记载顺序著录。经过注释、改编、修订的著作,先著录原著者,再著录注释、改编、修订者;但文艺作品改变体裁的,以改编者为第一责任者。②翻译作品先著录原著者,再著录翻译者。原著者无从查考的,以译者为第一责任者。转译的作品,只著录原著者和汉文翻译者。③歌曲先著录作词者,再著录作曲者。④同一责任说明的不同责任者不超过3个的,照录,中间用”,”隔开,超过3个,只著录第一个。⑤机关团体集体创作的著作,一般以团体名称著录,但在机关团体下有个人责任者姓名时,以个人姓名著录。⑥中国古代,清以前的,需在姓名前加朝代名称,加”()”“,解放以前的加”(民国)”。⑦外国责任者按原题如实著录,其前加国别,用”()”。有外文姓名时,著录于中文译名后,用”=“表示。⑧僧人的著作,前加”(释)”。⑨责任者前的出身、籍贯、单位、职位、职称、头衔等不著录。⑩没有责任者的,根据不同情况著录。如在图书其他部分中找;经考证的,加 “ []” ,在附注项说明;同一出版社出版的,用 “本社编”。
责任者的著作方式一般按原书著录,如原书没有,则有以下类型选定:著、编、主编、编著、改编、译、编译、绘、绘编、校订、注等。
4.5.3版本项著录
著录注意事项:①图书排版的次数叫版次。第一版可不著录,其他各版均著录。版本中有“增订版、修订版”等,均照录。②版本形式指图书制版类型,常见的有铅印、胶印、影印、复印、油印等,除了铅印和胶印外,其他形式均著录。③与本版有关的责任者指著录图书版本(2版以上)的编辑者、审定者等参与该版再创作的责任者,著录时不超过四个。
4.5.4出版发行项著录
出版发行项是对图书的编印、制作、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等方面的记载。
出版发行地著录注意事项:①以出版发行工作机构所在地为准,并用地名全称,图书中所载出版发行地有误时,应照录,但要将正确地名著录其后,并加“[ ]”或在附注项说明。②地名相同的不同出版地,可在出版地后加“[ ]”注明国别或地区名称。③图书出现两个出版地,在第二出版地前用“;”标识。④出版地处于推测,在地名后加“?”,无法推测具体城市,可取国名或省名,完全无法推测,则以“出版社不详”字样著录。以上推测均置于“[ ]”内。⑤出版发行者名称已反映出出版地地址,为避免混淆,出版地照录,不省略。
出版发行者著录注意事项:①一般以出版机构为准,不著录出版机构的代表人;无出版者时用发行者或经销者代替。②出版者除国内知名又易于识别的出版发行者可简称外,其他均用全称著录,但可省略表示其不同责任的”出版”,”发行”等字样。③如出版者为著者,可用”著者”、”编者”、”译者”等简略著录。④图书具有两个出版发行者时,应同时著录,在第二个出版者前用”:”标识,具有三个及其以上时,只著录第一个,后加”…”。⑤图书没有明确出版者,又无法考查时,应著录”出版者不详”字样,并加”[ ]”。⑥图书出现两个出版地、两个出版者时,先著录第一个出版地、出版者,后著录第二个出版地、出版者,在第二个出版地与出版者之前用”;”连接。
出版发行年著录注意事项:①出版发行年按原题的纪年著录,可省略”年”字样。如非公元纪年,应在其后著录公元纪年,并加”[ ]”。②分卷(册)图书多层次著录,需要著录最初及最后出版年,并用连接符号”—”表示。但多卷(册)未出版齐全,一般著录第一卷出版年,后加连接符”—”,待出齐后再著录最后出版年。③图书出版年记载有误,仍需照录,并将考查所得的正确年份著录其后,并加”[ ]”或在附注项说明。④图书没有出版发行年或印刷年,可推测著录,用[?]标识。
一般没有出版发行资料,可用印刷地、印刷者、印刷年代替;即有出版资料又有印刷资料的,必要时,可将印刷地、印刷者、印刷年著录于出版发行年之后,并加”()”。一般不用。
4.5.5载体形态项
页数或(卷册)数著录注意事项:①页数一般包括正文页数或正文前后的其他页数。如果正文页数是与正文前后其他页数单独编码,则正文前后的页数可从略。页数均按单面编码计算。②分多册装帧的图书,如果各分册的页数连续编码时,先著录总册数,再著录页数,并将页数置于”()”内;各分册单独编号时,则著录总册数。③单独著录的多卷(册)图书,如分卷(册)页数连贯编号,著录其起讫页码。④以图片为主的散页图片,页数以”张、幅、帧”计算。⑤散页未装订图书,除著录页数外,需标明函数于页数之后,并加”()”。⑥页数有误,应著录更正后的页数,加”[ ]”;书中未载页数,要统计全书页数著录,加”[ ]”,难于统计则著录为”1册”。
图著录注意事项:①图的类型:冠图、插图、附图。根据不同情况,具体著录为”照片、肖像、插图、折图、彩图等。②书中的插图一般不用著录,但如果离开图会影响到图书的内容理解,应著录。一般情况下,有编号的插图一定要著录。③一图书主要由图组成,或书名已明确为图,如“图解、画册、图册”等,不重复著录。
尺寸著录注意事项:以封面的高、宽为准,一般的版权页上均有。通常只著录高度。
附件指与图书内容有直接关系,而又分离与该书之外的附加材料。①附件与图书的主要部分必须结合使用并一起入藏的,著录于载体形态项末尾,其前加“+”标识。②附件具有自己的题名,可脱离图书单独使用,分散著录,但在各自附注项均须相互注明。③附件具有自己的题名,又连续出版发行者,应与图书的主要部分一起作多层次著录。④凡著录于载体形态项末尾的附件,其本身的特征可按一般著录方法适当加以描述,但需将著录内容置于“()”内。
4.5.6丛书项著录
4.5.7附注项著录
是对著录正文的补充说明,依其各项目的自然顺序著录。
4.5.8国际标准书号与获得方式项著录
即ISBN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的英文缩写,是国际上通用的图书编号形式,具有使众多图书个别化的作用。它具有唯一性的特点。它的组织形式是:(冠号)组号—出版社号—书序号—校验码。图书的装帧著录在ISBN号后,用“()”。平装书不著录装帧形式。其他按原书装帧形式著录。获得方式指该书的发行形式,一般在原书中有记载,如售价多少,赠送、交换等,需如实著录。如以外币定价,按外币价格著录,并标明币制符号。非卖品图书按原书记载著录:如“非卖品、赠阅”等。
4.5.9排检项著录
排检项作为各种检索点的依据和根查,用于制作书名标目、责任者标目、主题标目、分类标目的内容。排检项的四个著录单元分别以罗马数字Ⅰ、Ⅱ、Ⅲ、Ⅳ标识。
4.6藏书的组织管理
藏书布局:指将馆藏图书区分为各种书库。
藏书排架:分为内容排架法与形式排架法。其中内容排架法又分为分类排架法(最常用)与专题排架法。形式排架法又分为字顺排架法、固定排架法、登录号排架法。索书号(排架号)=分类号+书次号(辅助区分号)。书次号分为著者号(四角号码、拼音)、种次号、年代号。
藏书清点:清理核对馆藏图书的实际情况。
藏书保护:防火、防潮、治菌、治虫鼠。
5. 连续出版物工作
5.1定义
印刷或非印刷形式的出版物,以连续分册形式发行,常印有数码或年月标志,并且计划无限期连续发行。包括期刊、报纸、年刊等。
5.2期刊报纸的组织管理
期刊报纸的采集与登记:期刊的发行渠道有邮局发行、新华书店发行、各期刊编辑出版机构自办发行。正式发行的期刊,均有”中国标准刊号”,由”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组成。期刊工作流程分为:采访、验收、登到、盖章编号、现刊阅览、下架配套、装订、分类、编目。
 
 
 
 
 
 
 

期刊登记
 
 
 
 
 

报纸登记
6. 读者服务工作
6.1定义
读者服务工作是直接面对读者的一项工作,是图书馆利用各种形式直接满足读者需要的服务活动,包括外借服务(个人外借、集体外借、预约借书、馆际互借)、阅览服务、宣传与导读服务、复制服务、咨询服务和定题跟踪。读者服务工作是衡量图书馆工作质量的尺度,是联系图书馆与读者的窗口(桥梁纽带),是图书馆工作的重心,其机构设置及情报服务,标志着图书馆的发展水平。
6.2  读者发展工作
读者登记:把流动分散的社会读者转变为稳定、有组织的图书馆读者。主要是领取借书证。要求申请人凭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正确填写登记卡。
验证:借书证发放后,经过一年要进行验证,确保读者登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清理借阅帐目,保证馆藏图书不被丢失。
6.3  图书流通工作的管理
借阅规则的制定
读者档案管理
图书借阅记录管理      
统计分析工作(读者统计、借书处统计、阅览室统计)
开放时间
读者服务的统计指标
藏书利用率:读者借阅总册数/馆藏总数×100%
读者借阅率:读者借阅册次/实际借阅读者数×100%
图书保障率:藏书总册数/读者总人数×100%
图书利用率:文献流通数/馆藏文献数×100%
图书流通率:某库或某室在一定时间内读者借阅文献总数/某库或某室藏书总数×100%
图书拒借率:未借到的文献总数/读者所要借的文献总数×100%
6.4图书馆基本情况年报
总藏量:图书、报刊、视听文献、古籍、其他(手稿和48页以下的小册子等)
当年购买的报刊种类
书架单层总长度
累计发放有效借书证数
总流通人次
书刊文献外借人次
 
 

责编:刘卓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