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
文学活动
文本只有经过传播、消费与接受活动,才能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文学作品的价值才得以真正实现,文学活动才能真正完成。
文学的接受过程:发生阶段 发展阶段 高潮阶段
第一节 文学接受的发生
读者进入阅读之前或过程中的心理指向。
一、期待视野 P324
是指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在心理上往往会有即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据此来阅读文本;这种心理图式即为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的层次: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
期待视野的形成
1. 个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2. 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
3. 特定的生理机制
二、接受动机(重点)——举例说明
1. 审美动机:娱乐层面的享受
2. 求知动机:知识层面的增长
3. 受教动机:道德层面的启迪
4. 批评动机:研究层面的探讨
5. 借鉴动机:学习层面的分析
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有审美动机、求知动机、受教动机、批评动机、借鉴动机。
审美动机,即人们寻常所说的怡情悦性的娱乐动机;
求知动机,即人们力图通过文学作品,发现历史的规律、社会的本质,熟悉人类的某种生活状态,了解有关知识的动机;
受教动机,即人们力图通过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感情,得到人生启迪、道德化育、精神鼓舞的动机;
批评动机,即为了从事文学研究、文学批评而接受的动机;
借鉴动机,即为了学习借鉴他人,提高自己创作水平而接受的动机。
三、接受心境(了解)
读者开始阅读之时的心理状态。
1. 接受心境的含义 P328
影响阅读的情绪状态;欣悦、抑郁、虚静。
2. 接受心境对阅读效果的影响
1)“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苏东坡
2)阅读境界
四、隐含读者(了解)
1. 隐含读者的含义 P329
2. 决定隐含读者存在的因素
1)创作动机
2)作家的选材
3)文本内涵
第二节 文学接受的发展
文学接受的发展是指作品的具体阅读阶段。
第一文本 第二文本
一、填空与对话 P331
1. 英伽登:“不定点”
2. 伊瑟尔:“召唤结构”
3. 伽达默尔:“对话”
说话者 话语系统 受话者
张先《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二、还原与异变
第二文本是读者再创造的结果,是流动的。
(一)异变 P333
作品形象、情感、思想观念
(二)异变的原因
政治观念、文化观念、文化视野
个人经验、欣赏能力
三、理解与误解
(一)正解与误解 P335
第一文本——第二文本
正解————误解
符合作者本意 不符合作者本意
(二)正误与反误
正误————反误
文本客观上显示 主观的穿凿附会
第三节 文学接受的高潮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审美心理状态。
一、共鸣的含义 P339
是指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际遇所打动,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二、共鸣产生的原因
思想观念、情感经验、意志愿望
二、净化
(一)净化的含义: P341
是指读者通过阅读作品而达到的一种“杂念去除,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效果;它是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标志。
(二)净化作用的主要表现
1.某种情绪得到宣泄
2.情感净化、维持心理平衡
三、领悟与余味(了解)
(一)领悟的含义 P342
(二)余味的含义 P343
孔子闻邵乐,“三月不知肉味”。
“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诗之至”。
作业
期待视野、净化、共鸣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