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复习资料
1.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
2.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
3.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的语言单位
4.词类划分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
5.词的形态可分为两种:一指构形形态、二指构词形态
6.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是虚词
7.疑问代词有任指和虚指两种引申用法
8.叹词和拟声词是两种特殊的实词
9.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
10.助词短语包括“的”字短语,“所”字短语和比况短语等
11.短语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是做句法成分;另一方面是成句
12.短语的功能类型分名词性短语,谓词性短语两种
13.定语可以分为描写性定语和限制性定语两大类
14.独立语从表意作用看有四种:插入语、称呼语、感叹语、拟声语
15.句子的语气类是句类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句子的结构类是句型分为单句、复句两类,单句又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
主谓句包括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四种
非主谓句包括名词性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叹词句、拟声词句(P110)
16.疑问句可以分为四类:是非句、特指句、选择句、正反句
17.主谓谓语句(P119)
18.(P125~129)
连谓句——由连谓短语充当位于或独立成句的句子
兼语句——由兼语短语充当位于或独立成句的句子
双宾句——谓语中心之后先后出现指人和指事物两种宾语的句子
存现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的一种句型
19.就语法分析而言,句子分析可分为句法的分析、语义的分析和语用的分析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为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
分句是结构上类似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法单位
紧缩句是由一般复句取消语音停顿并省去某些词语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复句
词的语法功能主要指词的造句能力和组合能力
20.语气词和叹词的区分
叹词是表示感叹和呼唤、应答的词;预期词常用在句尾表示种种预期,也可以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叹词的独立性很强,常用做感叹语,也可单独成句,是一种特殊的实词
语气词语法特征有二:一是附着性强,只能附着在句子或别的词语后面,起一定的语法作用;二是语气词常常跟语调一起共同表达语气,所以一部分语气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
21.造成歧义的原因(词汇歧义)
多义词例:他走了一个钟头了a.行走b.离开
同义词(口头歧义)例:a.致癌b.治癌(a.导致b.治疗)
向前看b.向钱看
多音字(同形异音词)干的真快(1.4)
结构关系A.动宾/偏正例:A..上午学习文件,下午分组讨论(动宾)
每人发一分学习文件(偏正)
B.出租汽车——倾向性不明显——歧义程度高
叫一辆出租汽车——倾向性明显——歧义程度低[只出租自行车,不出租汽车。(设想特定环境)]
B.联合/偏正学生家长、党员干部/哑巴媳妇
C.同位/偏正
D.主谓/偏正上级指示(动名兼类词)领导题词
写好(补充主谓)
语义关系例:母亲的回忆“母亲”为对象,“回忆”为对母亲施事的动作
“母亲”为施事者,“回忆”为母亲发出的动作
层次不同普通中学教师
22.句子和短语的区别:
句子有语调和语气词,短语没有例:(句子)出太阳了。小张去北京了。
(短语)出太阳小张去北京
句子末尾有较长的停顿,在书面上要以句号、问号、感叹号做为标志,而短语内部没有停顿或只有较段的停顿,后面也不带句号、问号、或感叹号
短语只有语法重音,而句子除了语法重音外,还有强调重音
语法重音:谓语、状语、补语、疑问代词:我明天去北京
短语和词一样是造句的材料,只能在句子中充当某中成分,不能单独使用,而句子是最大的语法单位,可以单独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所以人们通常说句子是独立的,短语非独立
A.宋师傅病了。(句子)B.村里人都知道宋师傅病了(主谓短语)
C.宋师傅病了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村(定语)D.宋师傅病了,全村人都去看望他(句子)
23.程度副词修饰名词[名—形(副+名,即程度副词修饰名词)]
⑴省略动词(主要是省略“有”及相关的名词)
例:①他很个性……她的个性从前就有。
②他很(有)绅士(风度)地点点头。
⑵结构变换
我知道我很罪恶(罪恶很大)
太农民意识了(农民意识太重)
这话太专业了(专业性太强了)
⑶词义偏移真傻瓜=真傻太笨蛋=太笨
⑷词义引申
这么废物,那么饭桶(天然无用)太草包(无能)太流氓(无耻下流)
线条多么维纳斯够速度——快
叫同院那个长的挺姿势的娘们儿买去了
那天她的黑眼睛很青春地亮着(有气息)
非常春天的衣服(艳丽、鲜艳)
长的很中国(省略动词)
23.同形异音、同型同音、兼类区别P57
24.连动词、紧缩句、一般复句的区别(举例说明)P175P125
第一章绪论
一、知识:
1、说出来的话是口语,用笔写下来的是书面语。
2、古汉语包括文言和古白话;现代汉语指当代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3、汉魏以后,出现了一种跟口语比较接近的书面语,如唐宋时代的语录,宋代的平话,元明清的戏曲小说等。
4、古白话或叫早期白话,也有人称之为近代汉语。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儒林外史》都是古白话。
5、现代汉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一是指普通话和方言。
6、汉语的方言大体可以分为官话区和非官话区两类。
7、官话又称北方方言。非官话方言区包括吴语、粤语、湘语、闽语、赣语、客家话。
8、联合国规定的六种语言,除汉语外,还有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9、汉语属声调语言,不同类别的声调能区别意义。
10、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词形变化。
二、简答:
1、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答: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口语和书面语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书面语不过是口语的记录和加工形式。口语和书面语在用词造句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差别。如果从整体上概括这两种语言形式的特点,主要判别在风格方面,口语的特点是“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书面语的特点是“用词精审、结构谨严、逻辑性强”。
3、现代汉语跟英语比较有何特点?
答:(1)汉语属声调语言,不同类别的声调能区别词的意义。(2)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词形变化。(3)汉语语句的修饰语用在中心语的前边,英语的修饰语有的用在中心语之前,有的用在中心语的后边。
4、现代汉语跟古代汉语比较有哪些特点?
答:1)古代汉语有入声字,这些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已经消失,分别归入阴阳上去四声。2)现代汉语比古代汉语有较多的双音词,主要是名词。许多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成了构词语素。3)现代汉语的修饰语比古代汉语复杂。主要反映在书面语上边,如长修饰语、多项并列的修饰语都是“五四”以后出现的。
三、论述题:
1、简述现代汉语的形成过程?
答:1)从语言学的观点看,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书面语是口语的记录和加工形式。2)汉语的书面语的发展出现了特殊的情况。我国古代的书面语是文言,文言文从周秦时代一直使用到近代“五四”运动时期。文言最初产生时,与当时的口语是比较接近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书面语远离口语的现象。3)到了汉魏时期一种接近当时口语的新的书面语出现了,这就是古白话,(即近代汉语)采用了大量的北方口语。文言和古白话都是书面语言,当代白话即是现代汉语,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2、谈谈你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认识?
答: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新质,淘汰旧质。为了使语言更健康的发展,更好的发挥交际工具的作用,就必须重视规范化工作。现代汉语规范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使规范明确;二是使规范普及。规范的标准就是普通话定义中规定的: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总的规范确定以后,还有许多具体的规范问题需要逐步明确并推广。对规范化要有正确的认识:1)规范本身也是在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2)不规范的不等于是错误的,典范的作家作品中也有特殊用例存在。3)对于新的说法要观察一段时间后决定取舍。
第五章语法
一节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语素怎样组合成各种结构的词,词怎样组合成各种短语,短语或词怎样形成各种句子,小单位用什么手段、方式组成种种大单位,其中都存在着一定的规律。
语法{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上面说的语法事实;另一个指语法学。}
二、语法的性质
跟语音、词汇相比,语法具有更明显的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
〈一〉抽象性:语法是从众多的语法单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或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
〈二〉稳固性:任何事物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在不断发展变化,语法也不例外。
〈三〉民族性: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时也表现在语法上。
三、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
〈一〉语法单位: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
〈二〉句法成分:句法成分是短语和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见书P7页图表。〉
思考和练习:
1.语法里的词法和句法各研究些什么?
2.什么是语法体系?对语法体系的分歧应采取什么态度?
3.谈谈四级语法单位的关系。
4.为什么说研究语法要注意民族特点?
5.分析出下列句子的句法成分:
A.这篇文章批判了历史唯心主义。
B.我们厂试制成功了新产品。
6.举例说明一般的句法成分是如何配对的。
7.举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和稳固性。
第二节词类〈上〉
一、词类的划分
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
二、实词
〈一〉名词: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
1.名词的意义和种类
A.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B.表示时间〈时间名词〉
C.表示处所〈处所名词〉D.表示方位〈方位词〉
2.名词的语法特征
A.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多数能作定语和带定语,不能作补语。
B.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C.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D.表人的名词后面能够加“们”表示群体。不加“们”的名词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
3.时间名词和方位词〈见书P12页图表〉
时间名词较特殊,除了能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外,还经常作状语,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
〈二〉动词
1.动词的意义和种类2。动词的语法特征
3.特殊的动词
A.判断动词“是”B。能愿动词C。趋向动词
〈三〉形容词
1.形容词的意义和种类2.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3.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比较〈见书P17一18页图表〉
〈四〉区别词
1.区别词的意义
2.区别词的语法特征(见书P18~19页例)
〈五〉数词
1.数词的意义和种类A。基数词B。序数词
2.数词的语法特征(见书P20~21页例)
〈六〉量词
1.量词的意义和种类A。物量词B。动量词
2.量词的语法特征(见书P22~23页例)
〈七〉副词
1.副词的意义和种类〈见书P24页例〉
2.副词的语法特征〈见书P26页例〉
〈八〉代词
1.代词的意义和种类〈见书P27页图表〉
2.代词的语法特征(见书P28~30页例)
〈九〉拟声词
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见书P30~31页例)
〈十〉叹词
叹词是表示感叹和呼唤、应答的词(见书P31页例)
三.实词的运用
(一)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见书P32页例)
(二)数词、量词使用不当(见书P33页例)
(三)副词误用(见书P34页例)
(四)代词使用不当(见书P35页例)
思考和练习:
1.讲语法、分析句子的结构不使用词类名称行不行?试举出例句说明划分词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2.实词的运用怎样?举例说明正确的使用方法
第三节词类(下)
一.虚词
虚词有共同的特点:一是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二是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三是不能重叠。
(一)介词(见书P37页例)
(二)连词(见书P38~40例)
(三)助词:助词的作用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
1.结构助词(见书P41页例)
2.动态助词(见书P41~43页例)
3.比况助词(见书P43~45页例)
(四)语气词
语气词常用在句尾表示种种语气,也可以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见书P45页例和P46页图表)
二、虚词的运用
(一)介词的运用
1.对于、对2。关于3。在4。给
5.于6。由于、由(见书P45~52页例)
(二)连词的运用
1.和2。或、或者3。及其4。还是
5.而(见书P53~54页例)
(三)助词的运用
1.“的、地、得”2。“着”3。“了”
三.词类小结
(一)词类的划分(见书P56页图表)
(二)词的兼类和活用(见书P57页例)
思考和练习
1.划分汉语实词、虚词的依据是什么?
第四节短语
一、短语及其分类
短语是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所以又叫词组。它是大于词而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
二、短语的结构类
(一)主谓短语(见书P60页例)(二)动宾短语(见书P60页例)
(三)偏正短语1.定中短语2。状中短语
(四)中补短语(见书P62页例)
(五)联合短语(六)连谓短语(七)兼语短语
(八)同位短语(九)方位短语(十)量词短语
(十一)介词短语(见书P65页例)
(十二)助词短语
1.“的”字短语2。比况短语3“所”字短语
三、短语的功能类
短语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是做句子成分,所有短语都能充当一个更大的短语里的组成成分;另一方面是成句,大部分短语加上句调能独立成句。(见书P68页图表)
四、多义短语
(一)结构关系不同的多义短语
1.层次相同2。上面层次相同,下面层次不同
(二)语义关系不同的多义短语(见书P70页例)
(三)结构和语义关系都不同的多义短语(见书P71页例)
五、短语小结(见书P72~75页例)
思考和练习:
a)试述短语在语法中的重要地位。
b)试举例说明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
第五节句法成分
一.主语谓语
(一)主语的构成材料(见书P77~78页例)
(二)谓语的构成材料(见书P78~79页例)
(三)主语和谓语的意义类型
1.施事主语2。受事主语3。当事主语(见书P62~63页举例)
二.动语宾语
(一)动语的构成材料(见书P82页例)
(二)宾语的构成材料(见书P83页例)
(三)宾语的意义类型
1.受事宾语2。施事宾语3。当事宾语
三.定语
(一)定语的构成材料和意义类别(见书P85~87页例)
(二)定语和助词“的”(见书P87~88页例)
(三)多层定语(见书P88~91页例)
四.状语
(一)状语的构成材料和意义类别
状语不只是由副词充当,还可以由时间名词、能愿动词、形容词(特别是表示状态的形容词)充当;介词短语、量词短语和其他一些短语也可以做状语。(见书P91~93页例)
(二)状语和助词“地”
助词“地”是状语的标志。状语后面加不加“地”的情况很复杂。(见书P93页例)
(三)多层状语
状中短语整体加上状语,就会形成多层状语。(见书P94页例)
五.补语
(一)补语的构成材料和意义类别
1.结果补语2。程度补语3。状态补语
4.趋向补语5。数量补语6。时间、处所补语
7.可能补语(见书P94~99页例)
(二)补语和宾语的顺序
补语和宾语都在动词后面,两个成分同时出现时,就有个排例顺序问题。补语和宾语的位次有三种情况:
1.先补后宾2。先宾后补3。宾在中间
(三)补语和宾语的辩别
划分补语和宾语,可以考虑:
第一、看关系。第二、看成分的词性。
第三、某些表示时间的成分既可能作补语,也可能作宾语,而作宾语时往往可以变换成“把”字句。
(四)补语和状语的位置及表意作用
六.中心语
中心语是偏正(定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
(一)定语中心语(见书P101页例)
(二)状语中心语(见书P102页例)
(三)补语中心语(见书P102页例)
七.独立语
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没有结构关系,不互为句法成分,但又是句意上所必需的成分,这就是独立语。
(一)插入语
插入语的作用是使句子严密化,补足句意,包括说话者对话语的态度,或引起听话者的注意。(见书p102~103页例)
(二)称呼语:用来称呼对方,引起注意。(见书P104页例)
(三)感叹语:表示感情呼声。(见书P104页例)
(四)拟声语:模拟事物的声音,给人以真实感,以加强表达效果。
(见书P104页例)
八.句法成分小结(见书P104~107页例)
思考和练习
了解各种句法成分的构成材料。(从教材里归纳并加以补充,注意指出每个成分经常用什么词语充当,有什么条件地充当)
第六节句子的分类
一、句子分类概说(见书P110页图表)
二、句类
(一)陈述句:叙述或说明事实的具体陈述语调的句子叫陈述句。
(见书P110~112页例)
(二)疑问句:具有疑问语调表示提问的句子叫疑问句。
1.是非问2。特指问3。选择问4。正反问
(见书P112~115页例)
(三)祈使句:要求对方做或不要做某事的句子叫祈使句。
(四)感叹句:带有浓厚的感情的句子叫感叹句。(见书P116页例)
三.句型
(一)主谓句:由主语、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叫主谓句。
1.动词谓语句2。形容词谓语句3。名词谓语句
4.主谓谓语句(见书P117~121页例)
(二)非主谓句: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叫非主谓句。
1.动词性非主谓句2。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3.名词性非主谓句4叹词句5。拟声词句
四.几种动词谓语句
(一)“把”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头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见书P122~124页例)
(二)“被”字句(见书P124~125页例)
(三)连谓句: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叫连谓句。
(见书P125~126页例)
(四)兼语句: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叫兼语句。
(见书P126~127页例)
(五)双语句:谓语中心之后先后出现指人和指事物两种宾语的句子叫双语句。(见书P127~129页例)
(六)存现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的一种句型。句首有处所词语做主语,宾语表示存现的主体。
(见书P129~130页例)
五.变式句和省略句
(一)变式句:变式句也叫倒装句
1.主谓倒置2。定语、状语后置(见书P130页例)
(二)省略句:在一定的语境里,在不至于误解的情况下,说话时往往会省略去一些不言自明的成分。
1.对话省2。因上下文而省(见书P131页例)
六、句子的变换
根据语用的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把甲句变成乙句,这叫句子的变换。
(一)句类之间的变换(见书P132页例)
(二)句型之间的变换(见书P132~134页例)
七、句子分析小结及例解
句子是内涵十分丰富的信息载本,可以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许多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分析。(见书P134~142页例)
思考和练习:分析句型?(主谓句、疑问句等)
第七节常见的句法失误
学习语法,不仅要从正面掌握句子结构的规律,知道句子应当怎样组织,还应该从反面知道句子不应该怎样组织。
一、搭配不当
(一)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见书P145页例)
(二)动语和宾语搭配不当(见书P146页例)
(三)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见书P146~147页例)
(四)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见书P147~148页例)
一.残缺和多余
(一)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2。谓语残缺3。宾语残缺
4.宾语、状语缺少或者不完整
(二)成分多余
1.主语有多余成分2。谓语有多余成分3.宾语有多余成分4。定语多余5.状语多余6。补语多余
三.语序不当
(一)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见书P153页例)
(二)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见书P153~154页例)
(三)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见书P154页例)
(四)多层定语语序不当(见书P154~155页例)
(五)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见书P155页例)
四.句式杂糅
(一)两种说法混杂(见书P155~156页例)
(二)前后牵连(见书P156页例)
思考和练习:
1.找出句子中的动词和宾语是否都能搭配?句子中的残缺或多余的毛病能找出吗?
2.找出句子中的成分搭配不当的错误?
第八节复句
一.概说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见书P159~160页例)
二.复句的类型
(一)联合复句:联合复句又分为并列、顺承、解说、选择、递进五小类。(见书P160~165页例和图表)
1.并列复句2。顺承复句3。解说复句
4.选择复句5。递进复句
(二)偏正复句
偏正复句又分为转折、条件、假设、因果、目的五小类。
1.转折复句2。条件复句3。假设复句
4.因果复句5。目的复句
(见书P165~171页例和图表)
三.多重复句:根据结构层次多少划分,复句可以分为一重复句和多重复句。(见书P172~174页例和图表)
四.紧缩句:紧缩句由复句紧缩而成,是分句间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见书P175页例)
五.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一)分句之间缺乏密切联系(见书P176页例)
(二)结构混乱、层次不清(见书P176~177页例)
(三)关联词语应用错误:关联词语是复句中分句关系的语法标志。一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着用,用在什么位置上,都有一定的规则。
1.关联词语搭配不当(见书P177~178页例)
2.缺少必要的关联词语(见书P178页例)
3.错用关联词语(见书P178~179页例)
4.滥用关联词语(见书P179页例)
5.关联词语位置不对:关联词语在复句中有个位置问题。
(见书P179页例)
思考和练习:
1.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并指出复句内分句间的关系?
2.指出复句的各种类型?
第九节句群
一.什么是句群
句群也叫句组,它由前后连贯共同表示一个中心意思的几个句子组成。(见书P182页例)
二.句群的类型:句群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一)并列句群(二)顺承句群(三)解说句群
(四)递进句群(五)选择句群(六)转折句群
(七)因果句群(八)目的句群(九)假设句群
(十)条件句群(见书P182~185页例)
三.多重句群: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句群叫多重句群,又叫复杂句群。(见书P186页例)
四.句群和复句、段落
(一)句群和复句(见书P186~187页例)
(二)句群和段落(见书P187页例)
五.句群运用中常见的错误:句群在运用中的错误是各种各样的,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前后脱节(二)语序不当(三)前后矛盾
(四)答非所问(五)重复多余(见书P188~189页例)
思考和练习:
一、简要说明句群与复句、段落的区别。
二.从某篇文章中选一个自然段,划分出句群,并分析各
句群内部的结构层次和关系。
第十节标点符号
一、标点符号的作用和种类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或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见书P190~192页例和图表)
二、标点符号的用法
(一)句号:表示陈述句未尾的停顿。(见书P192页例)
(二)问号:表示疑问句未尾的停顿。(见书P193页例)
(三)叹号:表示感叹句未尾的停顿。(见书P193~194页例)
(四)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
1.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见书P194页例)
2.用在比较复杂的宾语之前。(见书P194页例)
3.用在句首状语之后,如果需要也可用在主语之后的状语后面。(见书P194页例)
4.用在联合短语之间。(见书P194页例)
5.用在独立语的前面或后面,或前后都用。(见书P195页例)
6.用在倒装的两个句子成分之间。(见书P195页例)
7.用在分句之间。(见书P195页例)
(五)顿号:表示语句内部较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见书P195页例)
(六)分号:主要表示复句中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有分清分句层次的作用(见书P196~197页例)
(七)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后或总括语前的停顿。
1.用在书信、发言稿的开头的称呼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用在“某某说”后面,提示下面是某某的话。
2.用在总括语之前以总结上文。
3.用在总提语之后,让读者注意下文将要分项来说。
4.用在“说、是、证明、例如、如下”等动词之后,表示提起下文。
5.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或分句之后。
6.时、分、秒的分隔符号用冒号。(见书P197~198页例)
(八)引号:表示文中直接引用的话。(见书P198~199页例)
(九)括号:表示文中注释性的话。(见书P199~200页例)
(十)破折号:表示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见书P200~201页例)
(十一)省略号:表示文中省略了的话。(见书P201~202页例)
(十二)着重号:表示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语、句。
(见书P202页例)
(十三)连接号:用来把密切相关的名词连成一个意义整体。
(见书P202~203页例)
(十四)间隔号:表示间隔或分界。(见书P203页例)
(十五)书名号:表示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等名称。
(见书P203页例)
(十六)专名号:表示人名、地名、国名、山名、河流名、机关团体名等,标在字的下边,一般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面。
(见书P203页例)
三、标点符号的活用(见书P203~205页例)
四、标点符号的位置(见书P205~206页例)
思考和练习:
1、简述句末点号同语气的关系。
2、解释下列名段文字中每个标点符号的使用理由。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3
第四章词汇
第一节词汇、词汇单位和词的结构
一、词汇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二、词汇单位
(一)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二)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三)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词语。
(四)略语:是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
1、简称:是较复杂的名称的简化形式。
2、数词略语:对一些习用的联合短语,选择其中各项的共同语素加上短语包含的项数,即构成数词略语。
三、构词类型
词都是由一个或几个语素构成的,构词语素分两种,一种叫词根,另一种叫词缀。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一)单纯词:分单音节、多音节有几类,
1、联绵词
(1)双声的(2)叠韵的(3)其他
2、叠音词
3、音译的外来词
(二)合成词:有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三种方式。
1、复合式:至少要由两个不相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
(1)联合型(2)偏正型(3)补充型(4)动宾型(5)主谓型
2、重叠式:由两个相同的词根相叠构成。
3、附加式:由词根和词缀构成。
(1)前加式(前缀+词根)(2)后加式(词根+后缀)
此外还有一种三音节后加式,由词根和一个叠音后缀组成。
(见书P261~264页例和图表)
思考和练习
一、试述词汇在语言中的地位
二、“他学英语很用功,坚持每天记住15个词汇。”这话对不对?为什么?
三、用“替代法”证明“驼绒”是两个语素,“驼绒”是一个语素。
第二节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一、词义的性质
(一)词义是什么
词义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即词的内容,词的形式是语音。
(二)词义的概括性:一般的词指的都是整类事物或现象。
(三)词义的模糊性:指的是词义的界限有不确定性,它来源于词所指的事物边界不清。
(四)词义的民族性:,同类事物不同的语言用什么词、用几个词来表示可以不同,词义概括的对象范围也可以不同,它体现了词义的民族性。
二、词义的构成
(一)理性义: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叫做理性义,或叫概念义、主要意义。
(二)色彩义:理性义是词义中的主要部分,词还有附属的色彩义,也可称做附属义。(见书P268~272页例)
1、感情色彩2、语体色彩3、形象色彩
三、词义的理解与词的运用
由于词义所指的对象是大千世界中种种复杂的事物、现象等,所以词义的容量是十分复杂而细致的。只有认真深入领会词义的内涵特性,用起来才能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
思考和练习
一、什么是词义?
二、怎样理解词义的概括性?专有名词的词义也有概括性吗?
三、什么叫做词义的模糊性?“书、画、浪、婴儿、钢”有没有模糊性?
四、理性义和色彩义有什么区别?
五、“强人”一词有什么语义色彩?
第三节词义的分解
为了便于认识、说明和掌握词义,必须对它进行分解。
一、义项
(一)什么是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
(二)义项的分类(见书P275~276页例)
(三)单义词和多义词
1、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的词叫单义词。
2、多义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的的词叫多义词。
(四)同音词:是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
二、义素
(一)什么是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
(二)义素分析(见书P278~279页例)
(三)义素分析的运用(见书P279~280页例和图表)
思考和练习
一.从多义词的产生到使用中多义词的排除,看义项同语境的关系
二.利用同音现象可以造成修辞格中的“双关”,试举三例加以说明。
三.什么是义素?义素分析有什么用处?
第四节词义的聚合——语义场
一.语义场
(一)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
(二)语义场的层次(见书P283~284页例)
(三)语义场的种类(见书P284~286页例)
1.类属义场2顺序义场3关系义场
二.同义义场和同义词
(一)同义义场: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叫做同义义场,义场中的各个词叫做同义词
(二)同义词的差别
1.理性意义方面的差别2色彩方面的差别3词性方面的差别
(三)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四)同义词的作用(见书P292~295页例)
1可以使语言的表达精确、严密2可以使语体风格鲜明
3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4可以使语气委婉
5同义词连用,可以加强语势,使语意完足
三、反义义场和反义词
(一)反义义场: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词可以构成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
(二)反义义场的类型
1、互补反义义场2极性反义义场
(三)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见书P298~299页例)
(四)反义词的作用(见书P299~300页例)
思考和练习
一、试说明现代汉语颜色义场的层次性。
二、什么是同义词?怎样辨析同义词?
三、什么叫关系义场?试举例加以说明。
第五节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一、语境对解释词义的作用
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一般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又叫社会现实语境)。
二、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一)语境使词义单一化(见书P304页例)
(二)语境使词义具体化(见书P304页例)
(三)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见书P305页例)
(四)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见书P305页例)
思考和练习
一、什么是情景语境?什么是上下文语境?
二、在下面词语中的“球”,那些是指足球的?在后面的括号中填上“对”或“错”
角球( ) 扣球( ) 点球( ) 抽球( )
任意球( ) 三分球( ) 头球( )
第六节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一)基本词汇: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基本词汇,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
1、稳固性 2、能产性 3、全民常用性
(二)一般词汇:语言中基本词汇中以外的词汇是一般词汇.
二.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
(一)古语词:包括一般所说的文言词和历史词,它们来源于古代文言著作.
1、可使语言简洁匀称 2、可以表达庄重严肃的感情色彩
3、可以表达幽默.讽刺等意义
(二)方言词:普通话不断从各方言中吸取有用的成分来丰富自己.
(三)外来词: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
1.音译外来词 2.音意兼译外来词
3.音译加意译外来词 4.字母外来词
三.行业语.隐语
(一)行业语:行业词语是各种行业应用的词语,或者叫"专业词语",其中的术语对发展科学文化事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隐语:隐语是个别社会集团或秘密组织中的一种只有内部人懂的特殊用语.
思考和练习
1什么是基本词汇?它有哪些特点?
第七节熟 语
熟语又叫习用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单位.
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
一.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一).成语的特征
1.意义的整体性 2.结构的凝固性
(二)成语的来源
1.神话寓言 2.历史故事 3.诗文语句4.口头俗语
(三)成语的构造:以“四字格”为基本格式,也有非“四字格”的。
四字格的成语有下列几种最一般的结构:
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补充结构主谓结构
(四)成语的运用
成语言简意赅,如使用得当,可以使言语简洁,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二、惯用语: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
三、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
思考和练习:
一、什么是成语、惯用语、歇后语?它们有什么不同?
二、使用成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六章修辞
第一节:修辞概说
一.什么是修辞
“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第一,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第二,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第三,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通常情况下,总是把修辞理解为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见书P209页例)
二.修辞和语境
同一思想内容可有各式各样的表达方式,可以选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采用哪种表达方式、什么样的语句最好,往往决定于特定的语言环境。(见书P209~210页例)
一.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修辞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究语音、词汇、语法的运用的,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之间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从属关系,它们各是语言学科的一个分支。
(一)修辞同语音的关系(见书P212页例)
(二)修辞同词汇的关系(见书P212页例)
(三)修辞同语法的关系(见书P212~213页例和图表)
二.修辞的作用和学习修辞的目的
修辞在信息时代的作用格外突出:(一)有助于提高说话和写作能力、阅读和欣赏能力;(二)有助于提高语言修养和语言美的水平;(三)有助于社会信息更准确畅通地传递。
修辞的作用也就决定了我们学习修辞的目的。(见书P215页例)
思考和练习:
一.有人说:“修辞就是咬文嚼字,修辞就是雕啄词句、卖弄文字技巧。”
二.结合实例谈谈修辞同语境的关系。
三.修辞同语言三要素有什么关系?明确它们的关系对学习和研究修辞有什么好处?
第二节词语的锤炼
词语的锤炼,古人叫做“炼字”。这是我国传统的修辞艺术。锤炼的目的,在于寻求恰当的词语,既生动贴切又新鲜活泼地表现人或事物,就是说,不仅要求词语用得对,还要求词语用得好。
一、意义的锤炼
意义是词语的内容、词语的灵魂,意义是选好词语的核心问题。不从意义入手选用、锤炼词语,就没有词语的准确、鲜明和生动,也就不可能产生表达上的精当贴切、简洁明晰、幽默风趣和含蓄深厚等效果。
意义的锤炼牵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见书P216页例)
(二)力求准确、妥帖(见书P218页例)
(三)力求配合得当,前后呼应,整体和谐(见书P219页例)
(四)力求色彩鲜明(见书P220页例)
1、词语的感情色彩要鲜明(见书P218页例
2、词语的语体(风格)色彩要鲜明(见书P218页例)
3、词语的形象色彩要鲜明(见书P218页例)
二、声音的锤炼:传情达意要借助完美的语言形式,声情并茂离不开语音的配合。
(一)注意音节整齐匀称(见书P223页例)
(二)注意声调平春相间(见书P224页例)
(三)力求韵脚和谐(见书P225页例)
(四)讲求叠音自然(见书P226页例)
(五)讲求双声叠韵配合(见书P227页例)
思考和练习:
一、词语锤炼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为什么?
二、从词语锤炼的角度谈谈文字中一些词语的修辞效果。
第三节句式的选择
说话、写文章时,要有“一样话,百样说”的意识,要讲求句
子的变换方法,要训练选择不同句式的能力。)(见书P229~230页例
一、长句和短句
长句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短句则相反,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包括复句中的分句)。(见书P230页例)
1、把长句的附加成分抽出来,变为复句里的分句,或者单独成句(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见书P232页例)
2、把复杂的联合短语拆开,重复跟联合短语直接相配的成分,形成排比并列句式。(见书P233页例)
二、整句和散句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相反,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见书P215页例)
三、主动句和被动句
一件事情里既有施事又有受事,表达时可以用施事作主语的主动句式,也可以用受事作主语的被动句式。在什么情况下用主动句,在什么情况下用被动句,同陈述的对象和语境有密切关系。
1、强调受事,而施事不需要说出,或不愿说出,或无从说出时,就要用被动句。(见书P235页例)
2、在特定的上下文里,为了使前后分句的主语保持一致,为了使叙述的重点突出,语意连贯,语气流畅,也宜用被动句。(见书P235页例)
四、肯定句和否定句
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见书P236~237页例)
五、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现代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基本上是一致的,它们所使用的句式大体上也是相同的。但是从句式使用的经常性来看,口语和书面语仍然存在着差别。因此,我们可以把口语里经常出现而在书面语里较少出现的句式,叫做口语句式;把书面语里经常出现而在口语里较少出现的句式,叫做书面语句式。
1、口语句式结构比较简单、松散,多用短句;书面语句式结构比较复杂、严谨,较多使用长句。(见书P238页例)
2、口语句式要求简炼,关联词语用得少些或不用;书面语句式因为要求严密的逻辑性,关联词语用得较多。(见书P238页例)
3、书面语比较讲究语言规范,注意句子的加工,有时沿用一些文言句式。(见书P239页例)
思考和练习:
一、句式选择的总的原则是什么?
二、从适当的例子谈谈句式选择的作用。
第四节辞格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
(一)比喻的基本类型
比喻主要可分三类:明喻、暗喻、借喻。
1、明喻:构成方式是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如、似、仿、佛、忧如、有如、一般、像······似的”等一类的喻词。(见书P241页例)
2、暗喻:又叫“隐喻”,本体和喻体也都有出现,但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见书P241页例)
3、借喻:不出现本体,或不在本句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见书P241页例和图表)
(二)比喻的灵活用法
比喻有各种灵活用法,根据喻词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三类。
1、没有喻词的比喻
为了适应某种话语的结构,虽然本体、喻体都出现,却可以不用喻词。(见书P243页例)
2、程度不等的比喻(强喻)
本体和喻体有共同的特征,为了突出本体的这一特征,特别强调喻体的程度不如或超过本体。(见书P243页例)
3、否定方式的比喻(反喻)
本体事物不具有喻体事物某方面的特性。它是以反托正,相反相成。通过联想,从被否定的喻体事物的反面去领会本体事物的特征。喻词常用“不是”或“不像”。(见书P244页例)
(二)运用比喻要注意的问题
1、喻体必须是常见的、易懂的。比喻是用喻体说明本体的,如果喻体不是读者常见熟知的,就达不到比喻的目的。(见书P245页例)
2、比喻要贴切。(见书P245页例)
3、要注意思想感情。(见书P245页例)
4、要注意区分比喻和非比喻,譬如比喻和比较形式上相同,而实质上是不同的。(见书P245页例)
二、比拟
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辞格叫比拟。被比拟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比拟的事物称为“拟体”。(见书P246页例)
(一)比拟的基本类型
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
1、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见书P246页例)
2、拟物:把“人”当做“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乙物写。(见书P246页例)
(二)运用比拟要注意的问题
1、运用比拟必须是自已真实感情的流露,而感情又必须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气氛。只有对所描写的客观事物具有真情实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见书P248页例)
2、用来比拟的人和物在性格、形态、动作等方面应该有相似或相近之点,才能把物写得像真正的人一般,或把人写得像真正的物一样(见书P248页例)。
三、借代
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
(一)借代的基本类型
借代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1、特征、标志代本体:用借体(人或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见书P248页例)
2、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充当借体来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见书P249页例)
3、具体代抽象:用具体事物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见书P249页例)
4、部分代整体:用事物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代替本体事物。(见书P249页例)
5、结果代原因:用某事情所产生的结果代替本体事物。(见书P250页例)
(二)运用借代要注意的问题
1、借体与本体的关系密切,在上下文里,作者应有所交代,使读者看到借体时,能明白本体是什么。
2、无论运用哪一种借代,其借体一定要能代表本体,其作用才明显突出,如用“帆”代“船”等。
3、借体在语境中带有褒贬色彩。
一、拈连
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这种辞格叫拈连,又叫“顺拈”。
(一)拈连的基本类型:拈连可分为全式拈连和略式拈连两类。
1、全式拈连
甲乙两事物都出现,拈连词语不可少。它像锁链一样,使前后拈连在一起。(见书P249页例)
2、略式拈连
甲事物省略,或甲事物中的拈连词语省略,乙事物必须出现,借助上下文,省略的内容还是清楚的。
(二)运用拈连要注意的问题
1、拈连要贴切自然。不能单纯注意字面上的联系,主要应从内容方面考虑,才能“拈”得自然,“连”得贴切。(见书P249页例)
2、拈连要注意甲乙两事物在语义上必须有内在联系。(见书P249页例)
五、夸张
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辞格叫夸张。
运用夸张的目的在于:
(1)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2)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一)夸张的基本类型
夸张可分为扩大、缩小、超前三类。
1、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见书P253页例)
2、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见书P254页例)
3、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见书P254页例)
(二)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
1、运用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否则不能给人以真实感。
2、运用夸张要明确、显豁,不能又像夸张,又像真实。
3、夸张的表现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辞格,运用时要注意表意上的一致性,防止互相抵触。
思考和练习
1.形式上带有“像、好像、同、如同”一类词的,有的是明喻,有的不是。是与不是的根据是什么?举例说明。
2.句子进行比较,说明比喻和比拟的区别在哪里。
3.举例说明拈连和比拟的区别。
4.运用比喻、比拟、夸张辞格,以“人与自然”为题写一篇300---400字的短文。
第五节辞格(二)
一、双关: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辞格叫双关。
(一)双关的基本类型
就是构成的条件看,双关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类。
1、谐音双关: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使词语或句子语义双关见书P256~257页例)。
2、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语境中形成双关。比起谐音双关来,语义双关更为常用。见书P257~258页例)
(二)运用双关要注意的问题
1、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都是一语关顾表里两层含意,其中蕴含着的不直接说出来的含意是表意所在,既要含而不露,又要使人体会得到,寻味得出,不能造成误会或歧义。
2、要注意双关内容的思想性,不要单纯追求风趣和含蓄。用双关构成歇后语时,尤应注意体现思想积极、健康。
二、仿词
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这种辞格叫仿词。仿词是仿拟形式之一。
(一)仿词的基本类型
仿词可分为音仿和义仿两类。
1、音仿:换用音同或音近的语素仿造新词语。(见书P254页例)
2、义仿:换用反义或类义语素仿造新词语。(见书P254页例)
(三)运用仿词要注意的问题
1、仿词都是临时创造的,它的特定含义一定要清楚明白,特别是当被仿的词不出现时。单用仿词要加引号,使人一目了然。
2、仿词只须词语的结构形式相同,而文字和意义均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一定要有创新性
三、反语
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辞格叫反语,也叫“倒反”、“反话”。
(一)反语的基本类型
反语可分为以正当反和以反当正两类。
1、以正当反:用正面的语句去表达反面的意思。(见书P260页例)
2、以反当正:用反面的语句去表达正面的意思(见书P261页例)。
(二)运用反语要注意的问题
1、反语有对待敌人的,有对待同盟者的,也有对待自已队伍的,要区别对待,必须防止滥用(见书P261页例)。
2、运用反语应该力求鲜明,切忌含混。(见书P261页例)。
四、婉曲
婉曲可分为婉言和曲语两类。
1、婉言:不直接说出本意,故意换一种含蓄的说法。(见书P262页例)。
2、曲语:不直接说出本意,而是通过描述与本意相关的事物来烘托本意。(见书P262~263页例)。
(三)运用婉曲要注意的问题
1、婉曲话语,妙在含蓄委婉,而意在言外。(见书P263页例)
2、婉曲的真正含义一定要让人悟得出,理解得了,最终得露出“庐山真面目”,不能使人误解或产生歧义。(见书P263页例)
思考和练习
一、双关的修辞作用是什么?从你读过的诗文里选出两个运用双关的例子,分析一下它们的修辞效果。
二、运用反语应力求明显,切忌含混。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试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三、举例说明婉曲和反语、双关的区别。
第六节辞格(三)
一、对偶
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辞格叫对偶。
(一)对偶的基本种类
对偶就上联和下联在意义上的联系可大致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类。
1、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在内容上是相互补充的,以并列关系的复句为表现形式。(见书P265页例)
2、反对:上下联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和矛盾对立关系,借正反对照、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本质。(见书P265页例)
3、串对:上下联内容从事物的发展过程或因果、条件、假设等方面相关联,两联连接成复句,一顺而下,也叫“”流水对。(见书P266页例)
(二)运用对偶要注意的问题
对偶是汉语所独有的辞格,最能体现汉语的民族特点,早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广泛使用。中国古代的骈体文、律诗应用对偶最多,对仗工整,节奏鲜明,音调铿锵,上口悦耳。这种对仗规定很严,不仅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实虚各自相对,而且平仄也要协调,这是严格的对偶。而现代诗文使用对偶,为了适应内容的需要,冲破了上面的一些限制,只要字数相等、结构大致相同、声韵基本协调就可以了。
二、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内容和语势增强,这种辞格叫排比。(见书P266~267页例)
(一)排比的基本类型
排比可分为句子排比和句子成分排比两类。
1、句子排比:从句子结构上看,单句和复句(其中包括分句)都可以构成排比。(见书P267页例)
2、句法成分排比:各种句法成分都可以排比。(见书P268页例)
(二)运用排比要注意的问题
1、排比的突出作用在于能突出文意的重心,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气势,因此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
2、排比有的是多项全举;有的是在多项之中举其要者,留有弦外之音,启发读者深思。后一种排比,句尾用省略号。
3、准确地使用提示语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见书P268页例)
三、层递
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递升或递降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这种辞格叫层递。
(一)层递的基本类型
层递分为递升和递降两类。
1、递升:按照事物的发展,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去排列。(见书P269页例)
2、递降:按照事物的变化,由大到小,由多到少,由高到低······去排列。(见书P270页例)
(二)运用层递要注意的问题
层递的运用必须使事物按步步推进的逻辑关系依次排列。语言一环扣一环,一步紧一步;人们的认识层层深入,印象逐渐深化。
层递和排比有明显的区别。(见书P270页例)
四、顶真
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这种辞格叫顶真,也叫联珠。(见书P270~271页例)
顶真的修辞作用是:(见书P271~272页例)
五、回环
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用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这种辞格叫回环。回环可使语句整齐匀称,能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使语意精辟警策。
思考和练习
一、排比的修辞效果是什么?了解排比的结构形式对写作有什么好处?
二、举例说明顶真和回环的区别。
三、自拟文题,在对偶、层递、回环、排比、双关、拈连、仿词、反语中,选用四种不同辞格写一段300至400字的短文。
第七节辞格(四)
一、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也叫对照。
(一)对比的基本类型
对比可以分成两体对比和一体两面对比两类。
1、两体对比:
把两种根本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大得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等等。(见书P274~275页例)
2、一体两面对比:
把同一事物的正反两方面放在一起来说,能把事理说得更透彻、更全面。(见书P275~276页例)
(二)运用对比要注意的问题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确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对比和对偶不同:(见书P276页例)
二、映衬
为了突出主体事物,用类似的或相反的、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的辞格叫映衬,也叫“衬托”。
(一)映衬的基本类型
映衬可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1、正衬:就是利用同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作陪衬。(见书P276页例)
2、反衬:就是从反面衬托,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见书P276页例)
(二)运用映衬要注意的问题
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有别,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让人家一看便清楚;不要喧宾夺主,冲淡被陪衬的事物。
衬托与对比不同:(见书P278页例)
三、反复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种辞格叫反复。
(一)反复的基本类型
反复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类。
1、连续反复:是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出现。(见书P274~275页例)
2、间隔反复:是相同词语或句子的间隔出现,即有别的词语或句子隔开。(见书P274~275页例)
(二)运用反复要注意的问题
反复具有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的修辞效果。因此,它被运用于各种文体中。(见书P280页例)
四、设问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辞格叫设问。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见书P280~282页例)
五、反问
反问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又叫“激问”。但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见书P280~282页例)
六、通感
叙事状物时运用词语,使不相通的感官感觉相互沟通起来的辞格叫通感,也叫“移觉”。(见书P283~285页例)
七、警策
使某些语句语简言奇,含意深刻并富有哲理性的辞格叫警策,也叫“精警”或“警句”。
(一)警策的基本类型
警策可分为主宾重复判断、表意相反相成和看似无关、实则紧密相连三类。
1、主宾重复判断:用判断词“是”使主语和宾语重复,突出强调了语意。(见书P285页例)
2、表意相反相成:从表面上看互相对立,从突质上说互相联系,矛盾统一,表意深刻。(见书P285~286页例)
3、看似无关,实则紧密相连:表面上好像没有联系,实际寓意深刻,联系紧密。(见书P286页例)
(二)运用警策要注意的问题
警策的运用要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力求言简意奇。它常借助于比喻等方法来表达。(见书P286~287页例)
思考和练习
举例说明反复与重复的区别。
什么是设问?设问和一般的疑问句有什么不同?试从形式和效果上加以比较说明。
什么是警策?就你熟悉的作品举出三个例句来。
第七节辞格的综合运用
常见的辞格远不止上面21种,如为了避免语句平板单调,把本可写成整句的句式特意写得长短错落,这种辞格叫错综;为了有力地说明问题而借用现成的话,这种辞格叫引用;再如把原来适用于甲事物的描写性词语移于乙事物以求表达新鲜有趣,这种辞格叫移就,等等。
有时在一句或一段话里,同时使用几种辞格,这就是多种辞格综合运用,辞格综合运用可以收到几重修辞效果。综合运用常见的有连用、兼用、套用三种基本类型。
一、辞格的连用
辞格的连用是指在一般文字中的接连使用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
可分为同类辞格连用和异类辞格连用两种形式。(见书P288~289页例)
二、辞格的兼用
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也叫“兼格”。(见书P289~290页例)
三、辞格的套用
辞格的套用是指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它辞格,分层组合,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见书P290~291页例)
思考和练习
一、辞格的综合运用形式有哪些?它们的修辞效果是什么?试举几个综合运用的例子,分析它们的类型和表达效果。
二、试以“我心中的长城”为内容,运用辞格连用、兼用、套用的形式写一段400字左右的短文。
三、有人把连用、兼用、套用的综合运用形式叫“混用”你有什么看法?
第八节修辞中常出现的问题
由于各种原因,修辞在具体的运用中也会出现下面的一些问题。
一、韵律配合不协调
1、音节不匀称(见书P293页例)
2、平仄不相间(见书P293页例)
3、押韵不和谐(见书P294页例)
二、词语选用不精当
1、词语表意不确切(见书P294页例)
2、词语的感情色彩不相宜(见书P295页例)
1、3、词语的语体色彩不相称(见书P286页例)
三、句子表意不畅达
(一)句式选择不恰当:汉语的句式有多种,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可以灵活选用。所谓句式选择不当,主要是指同义句子式选用不当。
1、单句和复句方面的(见书P296页例)
2、常式句和变式句方面的(见书P297页例)
3、长句子和短句方面的(见书P297页例)
4、散句和整句方面的(见书P297页例)
(二)句子不简练
1、语意重复2、词语堆砌
(三)句子表达不连贯
1、分句之间脱节(见书P298页例)
2、句子之间脱节(见书P286页例)
四、辞格运用不恰当
由于各种原因,有些辞格在运用当中常会出现错误。这些辞格主要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仿词、对偶、排比、顶真、映衬、设问等。
思考和练习
一、句子在声音配合上有不和谐的地方,请改正过来,并说明理由。
二、比较文章,从音节方面谈谈为什么修改。
三、改正各句中所用辞格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第十节语体
语体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文体式,它是修辞规律的间接体现者。语体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交际目的不同,语体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
一、公文语体
公文语体也称事务语体,它是适应事务交往目的而形成的运用全民族语言特点的体系。(见书P286页例)
(一)公文语体使用的词语
公文有一套自已专用的词语(固定的习惯用语),以适应交际的需要。
1、多用专用词语、文言词语
2、多用“的”字短语、介词短语和联合短语
(二)公文语体使用的句式(见书P308页例)
(三)公文语体的修辞方式(见书P308页例)
二、科技语体
科技语体是适应科学技术的内容、范围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运用全民族语言特点的体系。
(一)专门科技语体使用的词语
1、大量运用专业术语(见书P309页例)
专门科技语体大量运用术语,因为术语表意单一而精确,这是科技语体在运用语言上的一大特色。
2、不断吸取外来词和国际通用词(见书P309页例)
(二)专门科技语体使用的句式(见书P310页例)
(三)专门科技语体的修辞运用特点(见书P310页例)
三、政论语体
政论语体也称宣传鼓动语体,是适应社会政治生活领域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运用全民族语言特点的体系。
政论语体在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
(一)政论语体使用的词语
1、具有广泛性:政论内容所涉及的领域很多,因而在词语的运用上也很广泛。首先是较多地运用政治性词语,也可运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褒贬词语,还可运用文言词语和熟语,等等。
2、不断吸收新词语:政论语体具有宣传鼓动功能,因此对社会的发展变化有极大的敏感性,新生事物不断出现,新的词语也就不断产生。
(二)政论语体使用的句式(见书P311页例)
与文艺语体相比,政论语体在句类的选择上较多运用陈述句、祈使句;从句型上看,主要运用主谓句,还较多运用复句,而多重复句用得更多。
(三)政论语体使用的修辞方式(见书P311页例)
政论语体经常运用谚语、歇后语、俚俗语等,在句式选择方面,长句、短句并用;在辞格运用方面是有限制,有选择的,它较多运用比喻、比拟、借代、设问、排比、对偶等。
四、文艺语体
文艺语体也称艺术语体,它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在运用语言的声音、意义、色彩和结构等方面,文艺语体努力追求艺术化,给人以美的教育和享受。
(一)文艺语体的语言特征
1、形象性:文艺创作运用的是形象思维,所以文艺作品的语言必须是形象的,带有描绘色彩。(见书P312页例)
2、情感性:文艺语体常常广泛地运用各种表情手段,抒发感情,引人共鸣(见书P313页例)
(二)文艺语体的类型
文艺语体可分为散文体、韵文体和戏剧体三类,它们各具特点。
1、散文体:指小说、散文和特写等用的语体。(见书P313页例)
2、韵文体:包括诗歌、词曲和快板等。(见书P314页例)
3、戏剧体:指话剧、歌剧和地方戏等用的文体(见书P315页例)
思考和练习
一、什么是语体?
二、公文语体和政论语体各有哪些特点?举例说明。
三、文艺语体有几种类型?
四、说明文艺语体、科技语体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