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解放军文职 > 解放军文职专业 > 汉语言文学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最新整理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5-22 18:06:18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最新整理
1. 语法: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2. 语法意义:语法形式所体现的意义。
3. 语法范畴:语法意义的类。
4. 历时语法: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及其规律。
5. 共时语法: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的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言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6. 个别看法:指对个别看言,语法的研究,既包括研究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也包括研究一种语言中与其他语言不同的语法特点,这类研究的意义在于发现各种语言独特的语法现象。
7. 语法规则:语法规则本身也就是客观存在的语法,即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
8. 普遍语法:指对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的研究,其意义在于发现人类语言中共有的语法机制。
9. 核心语法:又叫小语法,仅指句法结构规则。
10. 外围语法:又叫大语法,它研究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
11. 语法形式:能体现一类意义或有共同性作用的形式都是语法形式,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
12. 语法手段: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它们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就叫做“语法手段”。
13. 递归: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14. 语境:说话时的环境条件,包括特定的场所、对话人和上下文等。
15. 句子: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的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16. 句法范畴:由结构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司法范畴。
17. 句法手段: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叫做句法手段。
18. 句法:语法中主要说明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的部分称为句法,也称造句法。
19. 词法:语法中主要描写词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则的部分称为词法,也称形态学。
20. 词法范畴:由词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词法范畴。
21. 词法手段:通过词的变化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叫做词法手段。
22. 语调:是通过整个句子的音高、音重、停顿等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23. 语序:是通过句法结构中词语的位置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24. 体词性范畴:指名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的意义。
25. 谓词性范畴:指动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的意义。
26. 词类;可以替换出现在词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27. 词组:特定的词类与词类的组合就构成了词组。
28. 向心词组:整个词组功能相当于词组中心语功能的词组,如偏正词组的功能与中心语相同。例:
29. 十分愉快:愉快,就是向心词组。
30. 离心词组:整个词组的功能不等于词组中任何成分的功能。
31. 谓词性词组: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谓词的词组。
32. 体词性词组: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体词的词组。
33. 完全主谓句;主谓词组形成的句子叫完全主谓句。
34. 不完全主谓句;能够补足缺少的成分而构成主谓句的句子就是不完全主谓句。
35. 非主谓句;不具有主谓的结构形式但一般不需要或不能补出成分的句子就是非主谓句。
36. 句组:由几个相对独立意义的句子(包括单句和复句)构成,句中没有特定的连接词,而且中间还有多个较大停顿(书面上分别用几个句末标点符号)的语言片断叫做句组。
37. 复句:由两个成两个以上互不从属的主谓结构组成。表达多个相互关联的较完整的意义,并且中间有较小停顿,或有特定的连接词连接。前后有较大停顿的句子。
38. 多重复句,由几个句子构成,说的是关系密切的一件事,句子之间有相互关联的连接词,末尾只有一个较大的停顿(书面上用一个句末标点符号)的语言片断。
39. 复杂结构单句:包含着从属或降级主谓结构的内部结构复杂的单句叫做复杂结构单句。
40. 直接成分分析法:把复杂词组逐层切分,一直切分到词为止;或者从词开始逐层组合,一直到复杂词组为止的方法叫做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
41. 语义: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是语言的意义。
42. 理性意义:也叫做逻辑意义或指称意义,是对主观世界的认识。
43. 非理性意义:是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的。
44. 4、词汇意义:由语汇形式表达的意义。
45. 语法意义:由语法形式表达的意义。
46. 语境意义: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和知识背景等语境因素的作用下所表达的意义。
47. 词义;指同红血丝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和主观态度以及其他附加色彩。
48. 词的理性意义: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对一定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认识。
49. 词的非理性意义: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反映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等方面的意义,又叫做词义的附加色彩。
50. 词的通俗意义:由于概括深度的差异分出助词的理性意义的一种类型,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性特征的反映。
51. 词的科学意义:由于概括深度的差异分出的词的理性意义的一种类型,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
52. 义项: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
53. 义素:从义项分析中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
54. 义素分析:把词语的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义素的组合,以便说明词义的结构、词义之间的异同以及词义之间的各种关系。
55. 单义词:一类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一类对象,即只有一个义项的词。
56. 多义词: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相互联系的几类对象,即包含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的词。
57. 本义: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最初的那个意义叫本义。
58. 基本义: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的某个时期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
59. 派生义: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直接或间接地从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也叫引申义。
60. 同义词:一种语言或方言中若干以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义的词。
61. 等义词:指包括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附加色彩)在内的词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62. 近义词:指理性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又有细微差别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63. 反义词: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的两个词。
64. 语义场:若干具有共同的类属义素的词语(义项)构成的聚合物。
65. 25、上位词、下位词:语言中有些词所代表事物的范围包括在另一些词所代表事物的范围之内,那么这两部分词之间就具有上下位的关系,其中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大的词叫做上位词,范围小的词叫做下位词。
66. 26.关系意义:词语在组合成句子的时候总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关系意义。
67. 27.语法关系意义:词语在一定的语法结构中形成的关系是语法结构关系,由语法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语法关系意义。
68. 28.语义关系意义:词语在组合过程中产生的语义上的关系是语义结构关系,由语义结构关系赋予的意义就是语义关系意义。
69. 29.语气意义: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就是语气意义。
70. 30.述谓结构:把一个命题进一步分析为由谓词和变元组成的语义结构叫做述谓结构。
71. 31.变元:述谓结构的组成部分,与谓词有直接语义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又称“题元”“项”等。
72. 32.语义角色: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不同的语义关系把变元分出的不同的类型叫做语义角色。
73. 33.语义指向:句子中某个成分发生语义联系的成分就是该成分的语义指向。
74. 34、歧义:指同一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
75. 方言:通常指地域方言,它是全民族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族语言的分支。
76. 亲属语言:是语言分化的产物,凡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若干语言都是亲属语言。
77. 社会方言:一种语言或地域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会群体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被称为“社会方言”。
78. 语系:谱系分类中最大的类,凡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都属于同一语系。
79. 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互相分开,这种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
80. 隐语:某些团伙所创造使用的秘密词语或语句。
81. 共同语: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形式。
82. 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
83. 双语现象: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方言或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言的社会现象。
84. 地域方言: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
85. 语音对应关系:方言之间所具有的、有规律的而非个别的语音之间互相对应的关系。
86. 语言间的亲属关系:亲属语言有共同的来源,这些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作语言间的亲属关系。
87. 借词:也叫外来词,主要指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都来自外语的词。
88. 14、仿译词:意译词的一种,指那些用本民族语言的语素逐一翻译原词语的各个成分,不但把原词语的意义,而且把原词语的内部结构形式也移植过来的那些词。
89. 意译词:词的语音形式和构词方式是本民族语言的,词义来自外语的词。
90. 双语现象:一个社会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它是民族的接触、尤其是民族杂居的产物。
91. 语言转用:指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92. 洋泾浜语:这是汉语对混杂语言的称呼,指母语不同的人在相互交际时所使用的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
93. 克里奥耳语:作用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
94. 双言现象: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方言功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言的社会现象。
95. 语言混合: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可能混合在一起,产生一种与这些语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这种现象就叫做语言混合。
96. 非克里奥耳化:克里奥耳语向基础语言的方向发展,使两种语言越来越接近,甚至使克里奥耳语为基础语言的一种变体的现象和过程被称之为非克里奥耳化。
97. 语言规划: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
98. 24、语言政策:如果语言规划具有法律、法令和政令的形式,就被称作语言政策。
99. 25、语言规范化:指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肯定下来并加以推广,对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且又难以被社会公众接受的成分和用法,则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加以剔除,从而为共同语确定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的标准,并用这些标准去引导人们的语言使用。
100. 民族语言政策:主要指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具体说,就是如何对待少数民族语言、如何规定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政治地位的政策。
a) 谓词
101. 在句义中直接说明话题的成分,相应于在语法中充当谓语的动词或形容词,主要反映动作或情感的变化、性质或情感的变化。
a) 述项
102. 句义中的话题与述题所涉及的对象,相当于语法中充当主语和宾语的名词。
a) 预设
103. 利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双方所共知的常识或根据句子的语境推断出来的信息。
a) 蕴含
104. 两个句子中如果有一个对应的语言单位是上下位概念,这两个句子就是蕴含关系。
a) 语义指向
105. 论结构关系,A应该属于B,但在语义上A指向C.
106. 第四章词汇
a) 词汇
107. 词汇是一个集合概念,指词和词的等价物:固定词组和总汇。词汇有语言的词汇和言语的词汇。
a) 语言词汇
108. 一种语言中全部词和固定词组的总和。如汉语词汇、英语词汇等。
a) 言语词汇
109. 个人运用语言的词汇,它是允许存在偏离语言规范,不同于语言词汇之处的。
a) 词
110. 是词汇中最基本的单位,还是语法分析的基本单位之一。即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意义结合单位。
a) 固定词组
111. 也称固定短语,是指构成成分和结构关系固定,具有完整意义的词组。是句法结构分析中最小的单位。
a) 语素
112. 语言中不能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a) 词根
113. 词的核心部分,体现词的词汇意义的语素。
a) 词缀
114. 指附着在词根之上的语素,它对词义的构成起附加性作用。包括前、中、后三种。
a) 词尾
115. 是附加在词根或后缀之后只表达语法意义的语素。
a) 单纯词
116.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a) 合成词
117.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
a) 复合词
118.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复合构成。
a) 派生词
119. 由词根附加词缀构成,在形态丰富的语言中大量存在,是词的主要构造类型。
a) 联绵词
120. 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有双声、叠韵、非双声叠韵三种类。
a) 叠音词
121. 由两个相同音节重叠而成的单纯词。
a) 重叠词
122. 是由相同的根词想叠构成的。
a) 同音词
123. 两个语音形式相同而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的词。
a) 同形词
124. 两个书写形式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是同形词。
a) 同源词
125. 具有同源关系的(即由一个词分化而产生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同源词。
a) 同根词
126. 含有同一个词根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同根词。
a) 古语词
127. 包括历史词和文言词两类,可以表达特殊的意义或感情色彩、语体色彩。
a) 历史词
128. 指表示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现在已经不存在的事物、现象、行为的词,还包括历史上出现过的神话传说中的事物的名称。
a) 文言词
129. 指古汉语文言著作中的词。
a) 新词
130. 利用原有词素新创造出来的词。随着新事物、新观念的出现,产生的标记这些新事物的词。
a) 方言词
131. 指通行于某些特定地区的词。
a) 社会方言词
132. 指专用于不同行业的词,也称行业语。社会方言词中占很大比重的是术语,其特点是单义性、准确性和严密性。
a) 外来词
133. 从外族语言中连音带义借用来的词。
a) 基本词汇
134. 语言中词汇的核心部分,具有稳定性、全民常用性、能产性等特点。
a) 一般词汇
135. 基本词汇以外的词的总汇构成一般词汇。
a) 熟语
136. 指特殊的、定性化的固定词组构成的语汇系统,包括成语、惯用语、俗语、谚语、歇后语、格言。
a) 成语
137. 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词组,成语一般是四音节的,是汉语最大量使用的熟语。
a) 惯用语
138. 活跃在口语中表达习惯性比喻含义的短小固定词组,其特点是简明生动、通俗有趣。汉语的惯用语多为三音节的词语形式。
a) 谚语
139. 多年流传,包括深刻的社会经验、生产经验的简练形象的语句。
a) 俗语
140. 流传在群众中表达某种客观现象或意义的形象精练的句子叫俗语。
a) 歇后语
141. 一种特殊的熟语形式,由两部分组成,前一半是对形象的表述,类似于谜面,后一半是对这个形象表述的解释和说明,类似于谜底,这两部分之间有间歇,在具体运用中,后一半常常可以不说出来。歇后语形象风趣,在口语和文艺作品中经常使用。歇后语有寓意和谐音两类。
a) 格言
142. 指揭示深刻道理、具有警醒作用的语句,往往来自名人话语或名家作品。
143. 第五章语法
a) 语法
144. 一种语言词法和句法的汇集,它包含词的构词、构形的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
a) 语法学
145. 专门研究语法的科学叫语法学,可包括词法和句法。
a) 词
146. 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音义结合单位。
a) 词组
147. 是实词与实词的有机结合。
a) 句子
148. 运用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表达相对完整思想和某种感情的、具有一定的语调的交际的基本单位。
a) 层次性
149. 短语、句子一层一层套起来组合而成的。词与词在一个层面组成一个简单的短语,这个简单短语又可以和另外的词或者短语在另一个层面结合。
a) 递归性
150. 反复地使用构成句法关系的有限的几种句法规则,不断地进行同功能替换,以构成复杂的短语或句子。
a) 生成性
151. 掌握了有限的语法规则可以生成出无限多的句子。生成句子根据句法结构的模式通过替换来生成无限多的句子,遵守复杂的语义制约规则。同时可以根据语法的递归性生成无限多的句子,或者把替换和低归两种手段结合起来生成出无限多的句子。
a) 语法范畴
152. 把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进一步综合概括所形成的语法意义的类别。语法范畴从狭义上讲只指形态范畴,广义上也包括词类范畴。
a) 语法意义
153. 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表现出来的关系意义、范畴意义或功能意义。
a) 语法手段
154. 对语法形式再概括所得出的类别就是语法手段。也叫语法方式。
a) 形态
155. 一般指词法范围内的语法范畴和语法形式。狭义的形态指构形法,即用一个词的词形变化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一般不改变词汇意义。广义的形态不但指构形法,而且兼指狭义的构词法。
a) 词法
156. 只要指构形法、研究词形变化的规律。
a) 句法
157. 研究词组和句子的模式以及它们的构造与关系。
a) 实词
158. 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意义比较实在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叹词、拟声词。
a) 虚词
159. 一般不充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意义比较空灵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a) 形态
160. 有广狭义之分,狭义的形态指的是构形法,也叫构形形态,即用一个词的词形变化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广义的形态除了包括构形法外,还包括够词法,即在词根的基础上按一定规定创造新词的方法。以上两种又称为内部形态。有人把词序、语词、辅助词等称为外部形态。即研究词的语法范畴和语法形式中心形态。
a) 直接成分分析法
161. 指从句法结构的外部形式特别是隐性形式入手,对句子的直接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的方法。
a) 孤立语
162. 缺乏词形变化,语序和虚词作为主要的语法手段,语序一般比较固定,改变语序往往会改变语法关系。汉语、越南语是孤立语的典型代表。
a) 屈折语
163. “屈折”就是指词的内部语音形式的变化,具有丰富的词形变化,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主要是通过词形变化来体现。拉丁语和梵语是屈折语的主要代表。
a) 黏着语
164. 其特点是没有内部屈折,每一个语素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而每一种语法意义也只能用一个语素形式来表示。黏着语的词根和词尾具有很大的独立性、词尾只是黏着在词根上,土耳其语是黏着语的代表。
a) 多式综合语
165. 是一种特殊的黏着语,以句子为基本单位,离开句子无所谓词,难以分清句子和词。它以一个词根为中心,在其前后加上各种表示词汇意义或语法意义的成分,构成一个整体,有些语素甚至还不到一个音节。由于这种语言的一个句子往往由多个语素编插黏合而成,又叫编插语。印第安语是多式综合语的代表。
a) 语序类型学分类
166. 美国语言学家林伯格提出的语序类型学分类。这一分类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根据语言中的主语(S)、动词(V)、宾语(O)在某一种语言中的基本语序,对语言进行分类。按照基本语序类型,可以把语言分为SVO、SOV、VSO、VSO、VOS、OVS六种。
a) 篇章语法
167. 研究比句子大的语言整体,属于言语语法。
a) 篇章的粘连性
168. 体现在篇章的表层结构上,具体表现为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词汇等手段。
a) 篇章的连贯性
169. 指篇章的语义关联,存在于篇章的底层,是一种语义逻辑的连贯。
a) 重新分析
170. 有些语法结构从表面来看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就是重新分析。
a) 转换分析法
171. 用“变换”和“转换”手法揭示各类句式之间的依存关系(同构关系、同义关系、歧义关系),前者指同义句之间的变换,后者指同一个句子的生成转写过程,即从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的转换。
a) 主位
172. 句子的第一个成分,是整个句子信息的起点和中心议题。
a) 主位推进模式
173. 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句子构成的语篇中,前后句子的主位和述位、述位和述位之间发生某种联系和变化。
174. 第六章文字
a) 文字
175. 标记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
a) 表意文字
176. 通过象征性符号的组合表达词或语素的意义,而不是标记它们声音的一种的文字体系。
a) 表音文字
177. 标记语言声音的,利用一套字母来来标记语言中的音位或音节的文字体系,分为音节文字和音位文字两种。
a) 字母
178. 表音文字或注音文字的最小书写单位。
a) 自源文字
179. 指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其形体、体系是使用该文字的民族独创的。
a) 借源文字
180. 借用或参照其它文字的形体、体系而建立起来的文字。
a) 语言学
181. 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a) 语文学
182. 一门研究古文献和书面语的学问。
a) 历史语言学
183. 主要用历史的方法研究某种语言和短期的和长期的变化规律,对比语言学主要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的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研究语言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变化)。
a) 历史比较语言学
184. 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发现几种语言在历史演变中的对应规律从而确定语言的亲属关系,构拟产生这些亲属语言的原始母语。
a) 描写语言学
185. 是和历史语言学相对,即截取某一历史阶段的语言,对其语音、词汇、语法等结构要素进行观察、描写、分析、研究。
a) 历时语言学
186. 研究语言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变化。
a) 共时语言学
187. 研究语言某一段时期情况的语言学,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
a) 个别语言学
188. 其研究的对象是一种语言,如汉语、英语等。
a) 普通语言学
189. 研究的对象是人类语言,着重从理论上探讨语言的共同特点和一般规律,也叫一般语言学。
a) 语言的语言学
190. 语言的语言学是以“语言”为唯一对象的语言学,指音义结合的词汇语法系统。是一种静态、同质的纯语言学。
a) 言语的语言学
191. 言语的语言学是一种动态的、异质的、涉及方方面面的语言学。
a) 内部语言学(微观语言学)
192. 只对语言系统内部各结构要素进行研究,如:语音学、语义学、词汇学、语法学等。
a) 外部语言学(宏观语言学)
193. 指与语言相关的边缘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等。
a) 对比语言学
194. 就要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的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
a) 微观语言学(内部语言学)
195. 只对语言系统内部各结构要素进行研究,如:语音学、语义学、词汇学、语法学等。
a) 宏观语言学(外部语言学)
196. 指与语言相关的边缘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等。
a) 理论语言学
197. 理论语言侧重研究语言的一般理论,狭义的理论语言学就是普通语言学,广义的理论语言学也可以包括个别语言学的理论部分。
a) 应用语言学
198. 侧重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学科。狭义应用语言学指语言教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广义的应用语言学除语言教学外,还包括词典编纂、文字制定、机器翻译……
a) 结构主义语言学
199. 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认为存在着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使语言学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a) 形式语言学
200. 乔姆斯基创立的转换-生成语法,即转换与生成句子的过程都采用形式化的符号表达。
a) 交叉语言学
201. 语言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互渗透产生的交叉性、边缘性的学科。
a) 语言
202. 实质上是一种符号体系,是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有共时和历时两种状态。
a) 言语
203. 言语是说(写)的过程和结果,是一种行为。
a) 思维
204. 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能力与过程。包括直观动作思维、表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a) 符号
205. 被约定用来指代某种事物的标志,包括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各种符号。
a) 组合关系
206. 符号与符号组成的语言的链条关系是组合关系。
a) 聚合关系
207. 在语言链条的某一环节具有相同作用能互相替代的次符号聚集成类叫聚合关系。
a) 语言的线条性
208. 语言符号只能一个挨着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延伸,形成线性链条,排除同时出现两个符号的可能。
a) 语言的任意性
209. 语言符号的音义之间没有必然和本质的联系,它们之间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a) 语言的层级性
210. 语言系统是一个层级装置,底层是一套音位装置,上层分为语素、词、句子三级。
a) 言语规律
211. 指人们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语言的规律。包括自方、对方、双方所处的语境三要素。
a) 渐变性规律
212. 是指语言结构系统只能按照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逐渐变化。
a) 参差性规律
213. 是指语言结构系统的各个要素发展的速度是不整齐的。
a) 语言的分化
214. 一种语言逐渐分化成几种语言或方言的现象叫语言的分化,如方言与亲属语言的形成。
a) 语言的整化
215. 几种语言或几种语言因素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接近或统一起来的现象叫语言的整化,如民族共同语、民族交际语和国际交际语的形成。
a) 语言的融合
216. 一种语言战胜另一种语言或一种语言被别一种语言吞噬的现象,叫语言的融合。
a) 语言的混合
217. 几种语言系统混合成一种语言的现象叫语言的混合。
218. 第二章语音
a) 语音
219. 由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能载负一定意义的语言的物质外壳。
a) 语音学
220. 研究语音的学科叫语音学。可包括发音语言学、声学语言学、听觉语言学、音系学等。
a) 音高
221. 指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频率快,声音就高,频率慢,声音就低。
a) 音强
222. 指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发音体震动振动的幅度。振幅大,声音就强
a) 音长
223. 指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持续的时间长声音就长,反之则短。
a) 音质
224. 指声音的的个性或特色,也叫音色。
a) 频率
225. 发音体每秒振动的次数,每秒钟振动一次叫一赫兹,频率的快慢决定声音的高低。
a) 振幅
226. 发音体振动的位移幅度,振幅大小同发音受到的外力大小有关,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强弱。
a) 乐音
227. 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保持一种整倍数的比例关系的声音。
a) 噪音
228. 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不存整倍数的比例关系,则呈现杂乱无章的形状,持这种波形的音叫噪音。
a) 共振峰
229. 因共鸣作用而能量变强的频率成分就叫共振峰。
a) 音素
230. 对人类语言一次发音中从音质角度切分出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
a) 国际音标
231. 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公布的一套记音符号。
a) 音位
232. 某种语言或方言在一类发音中从区别意义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形式。
a) 音位变体
233. 属于同一音位的几个音素叫该音位的音位变体。
a) 非音质音位
234. 利用音高、音长、音强等非音质要素构成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如调位、重位、时位等。
a) 音位区别特征
235. 能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叫音位的区别特征。
a) 音位体系
236. 每种语言的音位都是形成体系的。其内容包括该语言的全部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每个音位的全部变体;每个变体出现的条件;各个音位在组合与聚合关系中所表现的规律。
a) 音节
237. 是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是从听觉上能够自然辨别的最小语音单位。
a) 语流音变
238. 语流中一个音由于受到前后音或者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影响而在发音上产生某种变化,包括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等。
a) 句位学
239. 研究句位的学问叫句位学。例如句调位、句重位、句时位、句顿位。
a) 语音规律
240. 语音的历史演变不是杂乱无章的,是有严格规律的,有的甚至可以概括出较为完整的公式。如汉语浊音清化规律等。
241. 第三章语义
a) 语义
242. 用语音形式表现出来的语言和言语的全部内容。分为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
a) 语言意义
243. 语言体系中具有固有的意义,具有概括、多义相对稳定等特点。
a) 言语意义
244. 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人们说的的行为和说的结果所体现出来的具体意义。
a) 义素
245. 对词的某一义项进行分析所得到的最小的语义特征。
a) 义项
246. 一个词往往有几个意义,每个意义就是一个义项。
a) 语义场
247. 以一个共同义素为核心,彼此之间有密切关系的一群词聚合在一起构成的场。
a) 语境
248. 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有狭义语境与广义语境之分,狭义语境是口语的前后语或书面语的上下文,广义语境是语言表达的具体环境,如具体的场合、身份、社会环境等。
a) 词汇意义
249. 以词汇形式(主要指实词)表现出来的语言意义。
a) 概念意义
250. 亦称理性意义,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概括反映,是词义的核心。
a) 语法意义
251. 用语法形式表现出来的意义就是语法意义。可包括范畴义、关系义和功能义三小类。
a) 话题
252. 一个句子的意义中被说明的对象。
a) 述题
253. 一个句子的意义中对某个对象的说明。
i. 历史语言学:主要用历史的方法研究某种语言的短期的和长期的变化规律,如汉语史、英语史。
ii. 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某一时期的相对静止的情况,如现代汉语。
iii. 普通语言学:研究对象是人类语言,着重从理论上探讨语言的共同特点和一般规律,也叫一般语言学。
iv. 语言:是做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v. 言语:就是个人讲话(写作)的行为和结果。
vi. 组合关系:语言符号与符号之间组成的言语链条关系。
vii. 聚合关系:在链条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相同作用的符号聚积成类的关系。
viii. 语言的层级性:语言是一个层级的装置,该装置有两层三级,底层是一套音位的聚合类,有音无义。上层是语素以及语素组合成的词,词组合成的句子三级。
ix. 语言的渐变性:是指语言结构系统只能按照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逐渐地变化,采取渐变的而不是突变的方式。
x. 语言的参差性:是指语言结构系统的各要素发展的速度是不整齐的。非基本词汇及其词义发展最快,语音变化较慢。
xi. 语言的分化: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一种语言逐渐分化为几种语言或方言的现象。
xii. 语言的混合:几种语言系统混合成一种语言的现象。
xiii. 语言的融合:一种言语战胜另一种语言或一种语言被另一种语言吞噬的现象。
xiv. 频率:是发音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它决定声音的高低。
xv. 乐音:基音中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之音存在着整倍数的比例关系时所形成的音会形成有周期性重复的复合波,这种复合波叫乐音。语音中的元音属于元音。
xvi. 音素:人类在一次发音中从音质角度切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xvii. 音位:是具体语言或方言在一类发音中从能否区别词或语素的角度划分或归并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形式。
xviii. 音位变体:可归并为同一个音位的各个音素。
xix. 音位的区别:能够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一般具有二元对立的特点。
xx. 语义:是用语音形式表现出来的语言单位的内容以及语言单位在使用时所表现出来的含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概括反映。
xxi. 义素:是对义项进行分析得到的最小的语义特征。
xxii. 语义场:以一个共同的义素为核心、彼此之间有密切关系的一群词聚集在一起构成语义场。
xxiii. 预设:是指利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双方所共知的常识或根据句子的语境推断出来的信息。
xxiv. 蕴含:两个句子中如果有一个对应的语言单位是上下位概念,这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就是蕴含关系,含有下位概念的句子蕴含含有上位概念的句子。
xxv. 语汇:是一个集合概念,指词和词的等价物——固定词组的总汇。
xxvi. 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
xxvii. 语素:语言中不可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xxviii. 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它决定了词的主要词汇意义。词根是词的结构中心。
xxix. 词辍:指附着在词根之上的语素,它对词义的构成起附加性作用。
xxx. 构词法:词的构成方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指一切新词的构造方法。狭义:指由语素组合成词的方法。
xxxi. 基本词汇:是语言中词汇的核心部分,它和语言中的语法构造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
xxxii. 语法:音义结合的各结构单位之间的组织规则的汇集,它包括词的构形、构词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
xxxiii. 词形范畴:指用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的概括种类。一般包括:性、数、格、时、态、体、式、人称、级等。
xxxiv. 语法范畴:语法意义进一步综合与概括所形成的意义类别。包括词形范畴和词类范畴。
xxxv. 词类范畴:指各种语言中词的语法意义的分类。分为形态标准、意义标准、句法标准。
xxxvi. 语法手段:对语法形式再概括所得出的类别。
xxxvii. 显性意义:指用一定的语法表现出来的各种语法关系。分为陈述关系、修饰关系、支配关系、平行关系、补充关系。
xxxviii. 隐性意义:指隐藏在显性意义后面的各种语法关系,通常表现为施事与动作,动作与受事的关系等。
xxxix. 显性形式:从宏观上看,句法结构外部形式是线条性,我们把它叫显性形式。
xl. 隐性形式:从微观角度看,句法结构的外部形式具有层次性。这种层次性不能从外表一眼看出来,需要我们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地分析。
xli. 文字:是一种标记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它是通过视觉感知的形式来标记语言的。
xlii. 表意文字:是通过象征性符号的组合来表达词或语素的意义的一种文字体系。
xliii. 表音文字:是利用一套字母来拼写语言中的语词的,因而也叫拼音文字。可分为音位文字和音节文字两种。
xliv. 自源文字:是指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文字的形体、体系都是自己独创的。
254. 第一章总论
a) 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255. 答:语言是作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言语就是个人讲话(写作)的行为和结果。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256. ①语言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因而是稳固的,具有相对的静止状态;言语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是自由结合的,具有运动状态。
257. ②语言是个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社会因素是它的本质因素。言语除了具有社会的因素外,还具有个人的因素。
258. ③语言系统的各个结构成分是有限的,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它们说出无限多的句子来。
259. 语言和言语的联系也是紧密的,语言和言语的联系:
260. ①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
261. ②语言来源于言语,又反作用于言语。它对第一性的言语起着积极的、巨大的作用。
a) 如何理解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
262. 答:从语言的起源和消亡两方面去观察。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它来源于集体的劳动。集体劳动的交际,是语言产生的决定因素。决定一种语言是发展还是消亡,唯一的标准就是看这种语言有没有交际价值。有交际价值就是语言,就能存在;没有交际价值的语言,就只能消亡。
a) 如何理解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63. 答:人用来交际的工具,除了语言之外,还有不少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文字;第二类是旗语、灯光语、电报码……;第三类是身势语。文字是在语言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在语言和文字基础上产生的特殊领域的辅助交际工具,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更不能和语言相比。
a) 如何理解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
264. 答:人类语言具有社会性、单位明晰性、任意性、能产性、传授性。动物只是能模仿,具备初级思维的能力,能通人性,但它们仍然学不会人类的语言。实验也表明动物不能掌握人类的语言。所以说,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
a) 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不变性。
265. 答:语言符号音义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本质的联系。什么音和什么义结合完全是任意的、不可论证的,是由不同的社会集团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并不是说我们可以任意地改变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相反,“一个符号在语言集体中确立后,个人是不能对它有任何改变的”,具有强制的不变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不变性是一个矛盾体的两个方面。
a) 举例说明语言系统的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
266. 答:定义:语言符号与符号之间组成的言语链条关系叫组合关系。在链条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相同作用的符号聚积成类的关系叫聚合关系。
267. 区别: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两种不同的关系。组合关系是一种现实在场的、有顺序、可数的横向关系;聚合关系是一种联想的、无顺、不易精确数出来的纵向关系。
268. 联系: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又是两种不可分割的关系。它们互为存在的前提。聚合关系为组合关系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货源”。组合关系又是以聚合关系为基础的。
269. 总结: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可以作为一个纲,语言系统的各外结构单位都可在这个纲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a) 举例说明语言发展的渐变性和参差性。
270. 答:渐变性,就是指语言结构系统只能按照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逐渐地变化,采取渐变的而不是突变的方式。
271. 参差性,是指语言结构系统的各要素发展的速度是不整齐的。非基本词汇及其语义发展得最快,语音变化较慢,最慢是语法。
a) 为什么说抽象思维必须以语言为工具?
272. 答:抽象思维的第一个特性是概括性,靠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概括的,而概念、判断、推理是要靠语言来完成的。抽象思维的第二个特性是社会性。人的抽象思维必须要在社会的交际中才能产生和发展。而抽象思维在社会的交际中也必须要借助语言的形式来进行。
a) 简述语言和思维的区别。
273. 答:①范畴不同。思维属于精神范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属于物质的范畴;
274. ②构成要素不同。语言的构成要素是语音、语义、词汇、语法;抽象思维的构成要素是概念、判断、推理。
275. ③抽象思维的概念、判断、推理和语言的词、句子、三段论、复句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一词多义、一义多词、一判多句、事句多判断等。
276. ④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而抽象思维的形式各民族基本相同。
277. 第二章语音
a) 平时我们听人念书,即使同样的速度也能分出哪个是男,哪个是女;要是听音乐,即使是同样的声调,同样的快慢也能分出哪个是提琴,哪个是黑管。试从语音的物体特性的角度说明这种现象的原因。
278. 答:男女音的区别主要是音高、乐器的区别主要是音质。
a) 什么是音标,国际音标有何优点?
279. 答:记录音素的书写符号叫音标。国际音标的优点有:
280. ①形体简便清晰,易于学记。
281. ②音素与符号一一对应,记音准确。
282. ③符号完备,记音灵活
283. ④全球统一便利。
a) 什么是音位,它与音素有什么区别?
284. 答:音位是具体语言在一类发音中从能否区别词或语素的角度划分或归并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形式。音素是人类语言在一次发音中从音质角度切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85. 音位和音素是迥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286. ①研究音素可以超越具体语言或方言,着重从语音的自然属性上研究;研究音位则必须落实到某种具体语言或方言,不但要从语音的自然属性上,更要从语音的社会属性上研究。
287. ②音素只能从音质角度上切分,音位却可以从语音四要素的任何一个要素上划分与归并。从音质要素上划分与归并的音位叫“音质音位”;从非音质要素上划分与归并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
288. ③音素是一次发音就要分析出来的,音位则往往涉及一类发音。
a) 举例说明划分与归并音位的基本原则。
289. 答:对立原则:一定语言或方言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素,如果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能起区别词或语素的作用,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对立性关系,就可能成为名自独立的不同的音位。
290. 互补原则:如果几个音素是互补的,在正常的情况下从不在同一个语音环境里出现,那么可以划定为一个音位,音素甲出现在某一位置,音素乙就不在那儿出现。这咱现象叫互补分布。
291. 相似原则:如果一类音素是互补分布,而且在语音上相似或相近,那么这些音素就可能归并为同一音位。
a) 举例说明什么是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什么是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292. 答:①有各自出现条件的音位变体叫条件变体。在同一语音环境中可以自由替换的音位变体叫自由变体。
293. ②从音素的音质角度划分与归并出来的音位叫音质音位;利用音高、高长、高强这些非音质要素形成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
a) [p]、[pʻ]、[t]、[tʻ]、[k]、[kʻ]这6个辅音在汉语拼音方案用6个字母表示,在英语和俄语中只用3个字母表示,说说其中的原因。
294. 答:①这六个音素在汉语普通话中是对立的,能区别词和语素,因此,划分为六个独立的音位,所以要用bpdtgk这六个拼音字母表示。
295. ②[p]、[pʻ]互补且语音相似,[t]和[tʻ]、[k]和[kʻ]也互补、相似,所以可以分别归并为三个单位:[p] [t] [k],因此用三个字母表示即可。
a) [i][ɿ][ʅ]这三个音在普通话中到底归为几个音位好?为什么?
296. 答:归并为一个音位[i]。因为这三个音素是互补分布的:[ʅ]只能出现在[tʂ、tʂ ʻ、ʂ、ʐ]之后,[ɿ]只能出现在[ʦ、ʦ ʻ、s]之后。[i]只能出现在其他声母之后,而且这三个音素在语音上相似,因此归并为一个音位。此外也有归为两个或三个之说。
a) [k、kʻ、x]、[ʦ、ʦ ʻ、s]、[tʂ、tʂʻ、ʂ]和[ʨ、ʨ ʻ、ɕ]这几组音到底分析为几个音位好?为什么?
297. 答:从分布上看,前三组音素同后一组音素是分别互补的;前三级别音素只能同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后一组只能与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但是,后一组音素同前三组中任何一组在语音上均不相似,因此,还是独立出来,所以,这几组音素共划分为12个音位。此外也有归为9个音位的划分,即把[k、kʻ、x]和[ʨ、ʨ ʻ、ɕ]或其他一组归并。
a) 什么是音位的区别特征?它有什么优越性?
298. 答:音位区别特征是能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叫音位的区别特征。音位区别特征的优越性是可以单个或集体地描绘音位,既具体,又深入;既独立,又联系;既客观,又全面。对提示音位聚合类及运用计算机进行言语识别与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a) 什么是音节?它是如何划分的?举例说明音节的音峰和音谷。
299. 答:音节是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是从听觉上能够自然辨别的最小语音单位。①音节是根据发音时喉部肌肉紧张程度划分的,即发音时,肌肉紧张一次就形成了一个音节。②音节紧张的顶点是音峰,音节紧张的最低点,即音节的交界处为音谷。
300. 第三章语义
a) 简述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的区别与联系。
301. 答:语言是作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言语就是个人讲话(写作)的行为和结果。二者的关系犹如工具和工具运用。
302. 他们之间的区别:
303. ①语言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因而是稳固的,具有相对的静止状态;言语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是自由结合的,具有运动状态。
304. ②语言是个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社会因素是它的本质因素。言语除了具有社会的因素外,还具有个人的因素。
305. ③语言系统的各个结构成分是有限的,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它们说出无限多的句子来。
306. 语言和言语的联系也是紧密的。语言和言语的联系:
307. ①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
308. ②语言来源于言语,又反作用于言语。它对第一性的言语起着积极的、巨大的作用。
a) 举例说明词义的特点。
309. 答:①主观性:词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因此,它不可能完全等同于客观事物。
310. ②概括性:词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而不是对客观世界具体、个别的个体认识的结果。
311. ③民族性:词义的民族性首先体现在音义关系上,用什么语音固定什么意义,完全由不同民族约定俗成的;词义的民族性还体现在词的感情义的差别上。
312. ④模糊性:词义所概括的客观事物没有明确的处延。
a) 举例说明词汇意义有哪些类型?
313. 答:①概念义,也称理性意义,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概括反映,是词义的核心。
314. ②感情义。以称感情色彩,指附着于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评价和态度。
315. ③风格义,又称风格色彩和语体色彩,指语言单位在使用时由于交际语境的不同而产生的附加意义,通常表现为口语风格和书面语风格。
316. ④搭配义,由于词的固定组合关系而产生的意义为搭配义。
a) 举例说明言语意义有哪几种类型?
317. 答:①上下文义,指在狭义语境中语言单位所产生的临时、特殊的意义。
318. ②言外之意,在交际中,人们有意利用语境,使语言单位产生的字面意义之外的隐含意义。
319. ③共现义,由于交际中的共现成分的作用使语言单位产生的临时意义。
320. ④主题义,也称焦点义。在一句话中,交际者所要表达的语义重心的意义比较突出,这使是主题义。
a) 举例说明语义场有哪些类型?
321. 答:①同义义场:指由语义特征基本相同的词义构成的语义场。
322. ②反义义场:含有一个对立或相反义素的词义的聚合称为反义义场,也称反义词聚。
323. ③多义义场:指具有派生关系的一个词的各个义项聚合在一起形成的语义场。
324. ④联想义场:把以一个共同义素为核心形成的词义聚合叫联想义场。这个共同的义素代表了这个联想场的上位语义范畴,其下位概念的语义都可以构成一个联想场。
a) 语义三角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325. 答:语义三角理论是指词义、语音、客观事物之间处于一种三足鼎立、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之中。语音和词义之间的关系是表达与被表达的关系;词义和客观事物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语音通过词义才能成为客观事物的符号,去标记客观事物,二者是标记与被标记的关系。
a) 举例说明语境有哪些作用及语义在语境中的变化模式。
326. 答:语言环境简称语境,指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时的具体环境。狭义的语境指一个语言单位出现的前后环境,即上下文。广义的语境指交际的场合及语言交际的背景。
327. 语境的作用:
328. ①使语言意义更明确,消除多义和歧义。
329. ②使词语获得临时的、特定的含义。
330. ③影响词语的感情色彩。在一定的语境中,语言单位的感情义可以发生临时性的变化,由褒义变为贬义或由贬义变为褒义。
331. ④填补、丰富词语的意义。
332. 语义在语境中的变化模式:
333. ①具体义,即具体化。在一定的语境中,语义的内涵变得具体、丰富或增加一些附加意义,由概括的概念变成特指某一具体的个体。
334. ②虚化义,语言单位进入语境后,内涵变得空洞,甚至完全消失。
335. ③反义,语言单位感情的临时改变,可以由褒到贬,也可以由贬到褒。
336. ④转义,语言单位进入语境后,所指对象发生变化,产生字面外的意义。
a) 举例说明怎样区分蕴含和预设。
337. 答:预设:是指利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双方所共知的常识或根据句子的语境推断出来的信息。
338. ①预设决定于人们普遍接受的逻辑规律。
339. ②预设必须是客观真理。
340. ③对句子进行提问或否定不影响预设的正确性。
341. 蕴含:两个句子中如果有一个对应的语言单位是上下位概念,这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就是蕴含关系,含有上位概念的句子蕴含含有上位概念的句子。
a) 举例说明语义历史演变的性质是什么,与语义的共时演变有何不同?
342. 答:①语义历史演变是语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变化,是语义的历时性变化。
343. ②与共时变化的关系:
344. 语义历史演变是语义的系统性变化,不受一时一地特定的语境制约;而语义的共时变化则是在一定语境中发生的个别的不成系统的变化。
345. 语义的历史演变是长久性改变,而语义的共时变化则是临时性的改变。
346. 语义的共时变化是语义历史演变的原因。
a) 举例说明语义演变的原因、途径、结果是什么?
347. 答:原因:
348. ①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
349. ②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
350. ③语言单位内部的矛盾。
351. 途径:总的来说是通过词义的引申,而词义的引申有两个途径:
352. ①比喻:用具体形象的词去比喻与之有联系的抽象事物。
353. ②借代:利用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用表甲事物的词指代快乙事物。
354. 结果:
355. ①扩大:语言单位概括和应用的范围由小变大。
356. 一个意义所指概念的外延扩大。
357. 词义由单一义项扩大为多个义项。
358. ②缩小:语言单位所概括和应用的范围比原来小。
359. ③转移:语言单位的意义由指称一个范围的事物变成指称另一个范围内的事物。
360. 通过比喻或借代等途径而产生的转移。
361. 语言单位感情义的转移。
362. 第四章词汇
a) 举例说明语言词汇的特点。
363. 答:①词汇的系统性。词汇是语言的一个子系统,其内部具有规律。词汇的系统性是潜在的,可以通过词汇单位的聚合体现出来。
364. ②词汇的绝对任意性和相对理据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体现在词汇中,即就词本身看,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不可论证的。任何语言的词汇,特别是意义单一的词,发什么音表示什么意思都是任意的。词汇的相对理据性体现在具体语言语素与语素的组合、词与词的组合是非任意的、可论证的。
365. ③词汇的普遍性与民族性。只要客观事物存在某种概念,就一定会有相应的词来表达它,这对于所有的语言都一样,是词汇的普遍性。民族性是指不同民族反映相同概念的词语往往是不同的,体现在词的音义关系的差别上。词汇的民族性还体现在词语搭配关系和感情色彩上,反映了不同语言词语组合功能和感情义的差异。
366. ④词汇的变化性与稳定性。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回很快地反映到词汇中,使得一些旧词语逐渐从人们口中消失,而很多新词语又不断地在交际以及传播每体中出现,这就是词汇的变化性。同时,词汇的变化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它要受到词汇系统的影响和严格制约,有着极强的稳定性。所谓词汇系统的制约一方面是指很多词语的声音、意义和结构形式一旦形成就基本固定下来,不能随意改变。
a) 怎样区分词和词组?
367. 答:区分词和词组要看一个语言单位是不是最小的独立运用的单位,是,是词;不是,是词组。
368. 如何判断一个单位是不是最小的独立运用单位,要用扩展法判断:如果能扩展,则不是最小的,是词组;如果不能扩展,则是最小的,是词。
369. 扩展法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370. ①扩展后语言单位的意义基本不变;
371. ②扩展后组合关系不变;
372. ③一次扩展后,还可以继续扩展。
a) 举例说明语法构词的类型。
373. 答:语法构词:用语法手段来构成新词,是狭义的构词法。
374. 复合法:两个词根语素以句法关系为手段组合起来。
375. 派生法:词根上附着词缀构成新词。
376. 转化法:词的结构不变而词类功能发生变化的构词方法。
377. 缩略法:把词组简略成词的方法。
378. 第五章语法
a) 谈谈你对形态的认识,你认为汉语有没有语法范畴?同英语等语言比较,汉语的语法范畴有什么特点?
379. 答:汉语的形态问题:
380. ①形态有广狭义之分,狭义的形态指的是构形法,也叫构形形态,即用一个词的词形变化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广义的形态除了包括构形法外,还包括够词法,即在词根的基础上按一定规定创造新词的方法。以上两种又称为内部形态。有人把词序、语词、辅助词等称为外部形态。即研究词的语法范畴和语法形式中心形态。
381. ②汉语有广义的形态,即构词法,汉语的构词通常可有复合法、派生法、缩略法来构词。
382. ③汉语有丰富的外部形态。
383. 汉语的语法范畴问题:
384. ①语法范畴是把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进一步综合概括所形成的语法意义的类别,如词形范畴与词类范畴等。
385. ②汉语除了“体”外基本上没有严格意义的语法范畴即词形范畴,(有一些即使算,也必有条件。如“数”、“级”等),汉语有广义的语法范畴,即词类范畴。
386. ③汉语语法范畴同印欧语比较,其特点是语法范畴没有形态的标志,即没有形式上的标志。
a) 语法的特点是什么?
387. 答:语法一种语言词法和句法的汇集,它包含词的构词、构形的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语法具有如下特点:
388. ①抽象性。语法是存在于数量巨大的词和数量无限的短语和句子中的有限的抽象的结构规则。这些抽象的语法规则存在于人们所说所写的具体的话语中,内化于熟练地掌握该语言的人们的头脑中。从大量的具体语言材料中可以把这些抽象的语法规则抽象概括出来。语法研究不管具体的句子的意义,与反研究具体的词、短语、句子表示各种语义关系的各种不同的结构模式。
389. ②层次性。短语、句子一层一层套起来组合而成的。词与词在一个层面组成一个简单的短语,这个简单短语又可以和另外的词或者短语在另一个层面结合。
390. ③递归性。反复地使用构成句法关系的有限的几种句法规则,不断地进行同功能替换,以构成复杂的短语或句子。
391. ④生成性。掌握了有限的语法规则可以生成出无限多的句子。生成句子根据句法结构的模式通过替换来生成无限多的句子,遵守复杂的语义制约规则。同时可以根据语法的递归性生成无限多的句子,或者把替换和低归两种手段结合起来生成出无限多的句子。
392. ⑤稳固性。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中,语法变化起来是最缓慢的,语法是语言中最稳固的部分。但语法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会发展变化,只是一种新的语法形式的出现一般来说比新词和新的语音形式的出现要慢得多。
393. ⑥民族性和地域性。语法的民族性体现在不同的民族语言在语法上会有一些差别。语法的地域性体现在:有的不同的语言由于处于同一区域,由于长期存在接触关系,原来某些语法上的不同点会趋于相似或者相同,出现一些区域共同特征。有的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由于相距较远,处于不同的地域,或者是由于某些语法特征历时演变的速度不一样,或者有的方言受到其他民族语言语法的影响,语法上会有一些差别。
a) 转换方法与传统的层次分析有什么不同?它的优点是什么?
394. 答:①层次分析法是指从句法结构的外部形式特别是隐性形式入手,对句子的直接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的方法。层次分析法着重分析句法的外部形式;重视层次性,一分为二,层层分析;能区分某些由层次不同引起的歧义。但对一些深层意义有歧义的句子不能分析。如:“鸡不吃了”。
395. 转换分析法是指显性形式即线条性的次序的转化以及显性意义与隐性意义之间即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时间的转换。转换分析法的优点是可以提示显性意义与隐性意义的词、表层与深层之间的转换关系;对计算机运用有重要意义;可以区分由隐性意义不同而产生的歧义。
396. 第六章文字
a) 文字与一般符号有什么不同?
397. 答:文字是标记语言的的书写符号体系,标主忆的是具体的语言单位,而一般符号不管是否具有标准化的形体,都只能表达有限的意义,而不能标记语言单位。
a) 简述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的区别。
398. 答:文字按照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来分类,各种文字可以分为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
399. 表意文字是通过象征性符号的组合表达词或语素的意义,而不是标记它们声音的一种的文字体系。表意文字的特点是字量大、笔画复杂、字形有表示意义的结构成分。
400. 表音文字是标记语言声音的,利用一套字母来来标记语言中的音位或音节的文字体系,分为音节文字和音位文字两种。
a) 指出下列语言的文字采用的是哪种字母?
401. 英语俄语法语
402. 德语日语朝鲜语
403. 保加利亚语波兰语罗马尼亚语
404. 意大利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
405. 维吾尔语
406. 答:采用拉丁字母的语言有:英语、法语、德语、波兰语、罗马尼亚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
407. 采用斯拉夫字母的语言有:俄语、保加利亚语
408. 采用阿拉伯字母的语言有:阿拉伯语、维吾尔语
409. 采用谚文的有朝鲜语。
410. 采用假名和汉字的是的日语。
411.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412. 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413. 答: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遗传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完全是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414. 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
415. 答:(1)符号和语言,“能指”和“所指”。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所指是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而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着的。(4)语言符号的离散特性和线性特性。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而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
416.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417. 答: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有共同的特点,故能聚合归类。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聚合是归类规则,有了组合、聚合关系,便展现出了整个语言平面,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表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地统一,不可分割。
418. 解释“符号”
419. 答: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420. 解释“语言”
421.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422.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423. 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口语和书面语中基本的语言成分也就是基本的语汇和语法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基本一致的。
424.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425.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而含有个人要素或个人杂质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只能属于言语。
426. 解释“普通语言学”
427. 答: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它以一般语言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428. 解释“应用语言学”
429. 答: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
430. 解释“传统语言学”
431. 答: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432. 解释“内部语言”
433. 答:第一,内部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形式;第二,内部语言的交际对象是说话者本人,且没有出声。因此,内部语言是没有说出口的内心的话。
434. 第五章语义
435. 简答语言的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
436. 答:语言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语义也就必然包含这两方面的内容,即一是思想,就是所谓的“理性意义”,二是情感,就是所谓的“非理性意义”。理性意义也叫逻辑意义或指称意义,是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在词语平面上,它是与概念相联系的那一部分语义,在句子平面上它是与判断和推理相联系的那一部分语义。理性意义是语义的基本要素。非理性意义是说话人的主观情绪、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
437. 解释“语义”
438. 答:语义是同语言形式结合在一起的意义,同语言形式的结合是语义的基本特征。
439. 解释“语言意义”
440. 答:语言意义是一般的、稳定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本身表达的意义。
441. 解释“语境意义”
442. 答:语境意义是个别的、临时的意义,是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知识背景等语境音素作用下所表达的意义。
443. 解释“词义”
444. 答:词义是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和主观态度。
445. 解释“词的理性意义”
446. 答: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时,对一定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认识就是词的理性意义。
447. 解释“义素”
448. 答:义素是从义项中分析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
449. 解释“义项”
450. 答: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
451. 简答义素和语素之间的区别
452. 答:义素和语素不是同一个概念,它们是两种性质上根本不同的单位。义素是对一个词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后所得到的最小语义单位;语素则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义素是一种从理论上分析出来的语义单位,就不是一种自然语言的单位,义素不直接与语音相结合。语素不仅有一定的意义而且有一定的读音,是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自然语言的单位。
453. 简答义素和义项之间的关系
454. 答:一个词可以同时有几个理性意义,其中一个意义在语言学上叫一个义项。现代语义学把分析音位的区别特征原理用于词义分析,把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语义特征,这些语义特征就是义素。
455. 简答词的通俗意义和科学意义的区别
456. 答:词的理性意义由于概括深度上的差别而分为两类:一种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之为“通俗意义”;另一种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之为“科学意义”。
457. 简答义素分析的作用
458. 答:义素研究在语义研究和语法研究中被广泛使用,在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义素分析可以清楚间接地说明词义的结构,便于比较词义之间的异同,揭示近义词、反义词等词义关系,有利于词义的研究、学习和掌握。(2)义素分析有助于说明词语组合的语义条件。
459. 解释“单义词”
460. 答:单义词即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一类现象,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
461. 解释“多义词”
462. 答:多义词即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相互关联的几类对象,也就是包含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
463. 解释“本义”
464. 答:多义词的多个义项中,最初的那个意义叫本义。
465. 解释“引申义”
466. 答:由本义直接或间接衍生出来的意义。
467. 解释“同义词”
468. 答:同义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469. 解释“反义词”
470. 答:反义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
471. 解释“上位词、下位词”
472. 答:语言中有些词所代表的范围大,有些词所代表的范围小,如果后者所代表的事物可以完全包容在前者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内,那么它们之间就具有上下位关系。其中所代表的范围大的词叫上位词,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小的词叫下位词。
473. 简答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关系
474. 答: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以一个语音形式来表示多个意义。区别在于:多义词的各个意义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同音词的意义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多义词是一个词兼有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是词义的一种聚合方式,而同音词则是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词,与词义的聚合没有直接的关系。
475. 为什么多义词在交际中一般不会造成歧义
476. 答:一个词虽然可以有几个意义,但在使用中一般不会产生歧义。(1)词语总是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使用的,特定的上下文会使多义词只体现一个意义;(2)人们的言语交际总是在一定环境中发生的,特定的交际环境也可以使多义词只体现一个意义。
477. 简答近义词之间的差别
478. 答:(1)词的理性意义。有的近义词词义所概括反映的对象只是基本相同,但它们所指的范围不完全重合。有的近义词的词义所概括的对象虽然相同,但在强调的重点、方面或达到的程度都有所不同。(2)词的非理性意义,即附加色彩。有些是感情色彩不同;有些是语体色彩不同。
479. 简答语义场的层次性和系统性
480. 答:层次性是语义场的一个显著特点,事物本身的分类是有层次的,因而反映事物类别的语义场也就形成了有层次的结构,若干较小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较大的语义场,若干较大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更大的语义场。系统性也是语义场的一个重要特点。一个语义场就是一个局部的语义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类属义划定的意义领域,被划分为若干块并分配给不同的词语,这些词语以一种互补的方式来对同一意义领域进行反映。系统中某个词语的意义会受到系统中其他词语的制约,系统中某个词义的变化或词语数量的增减,会导致意义领域的重新划分和分配,从而引起系统中其他词义的变化。语义场的系统性的特点反映出语言的词汇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481. 解释“关系意义”
482. 答:词语在组合时都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叫做关系意义,包括语法关系意义和语义关系意义。
483. 解释“语气意义”
484. 答: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意义。
485. 解释“述谓结构”
486. 答:从语义结构上看,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情态包括时态、语态、语气等方面的意义,情态以外的部分即命题。一个命题在语义结构上可进一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组成,谓词一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487. 解释“语义指向”
488. 答:句子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成分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就是这个成分的语义指向。
489. 解释“歧义”
490. 答:歧义是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
491. 解释“变元”
492. 答:变元又称“题元”、“项”等,是与谓词有直接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变元一般都是名词性的词语,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或宾语。
493. 解释“语义角色”
494. 答: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变元分为若干个类型,这种变元的类型一般称之为“语义角色”。常见的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结果、处所等。
495. 解释“蕴含”
496. 答:蕴含是句义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说甲蕴含乙。在一般情况下,蕴含的规律是含有下位概念或局部概念的句义蕴含有上位概念或整体概念的句义,而不是相反。这种蕴含关系通常可以从句子本身的意义推知,而不必以来特殊的背景关系。用公式表示为甲乙。
497. 解释“预设”
498. 答:预设是句义之间的一种关系,预设是就话语本身表达的意义而言的,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蕴含包含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是句子的基本信息;预设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用公式表示为甲乙。
499. 为什么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地位
500. 答:一个述谓结构可以有多少变元以及可以有何种性质的变元,都是由谓词的语义决定的。因为谓词语义规定了述谓结构的内容,从而也就规定了句子的语义框架,有了这个语义框架,在用符合谓词语义要求的变元把这个框架填满,就产生了句子的命题。因此,在述谓结构中,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501. 第六章文字
502. 解释“字符”
503. 答:字符即文字符号,是文字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
504. 解释“他源文字”
505. 答:他源文字是在已有的别的文字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
506. 解释“复合字符”
507. 答:复合字符是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或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再组合而成的字符。
508. 解释“表意文字”
509. 答:表意文字即全部字符都是意符的文字。
510. 解释“意音文字”
511. 答:意音文字即一部分是意符,一部分是音符的文字。
512. 所有的书写符号都是文字吗
513. 答:文字是用来书写某一种语言单位的符号,如果不是用来书写某一种语言单位的符号,即使表示一定意义,也不是文字。如红绿灯不直接与哪个语言单位对应,所以是一种符号,但不是语言符号,因而也不是文字。旗语、莫尔斯电报代码则不同,它们直接代表文字符号,可以说是文字的符号,所以是语言的符号。
514. 什么是文字的作用
515. 答:文字的作用可以从三方面来认识:(1)从交际层次看,文字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克服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扩大和完善了语言的交际功能。(2)从文化遗产和科学知识层次来看,文字是人们积累文化遗产和传播科学知识的媒介。(3)从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看,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516. 现代汉语中的“文字”含有那些义项
517. 答:(1)书写或记录评议的符号,也说“字”或“字母”。如汉字,英文字母。(2)语言的书面形式或书面语,如中文、英文等。(3)文章(多指形式方面)。
518. 解释“楔形文字”
519. 答:楔形文字是公元前4000多年前,苏美尔民族用芦管在泥版上“压印”出来的文字。它们的笔道像一个个楔子,所以后人就叫这种文字为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一种词语文字,同时也是意音文字。
520. 简答“文字的创制”含义
521. 答:文字的创制指现代社会里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特别是政府或语言学家为没有文字的民族创制文字,不涉及历史上各种民族语言的文字的创制过程。
522. 简答文字改革的类型有哪些情况
523. 答:文字改革的类型有三种情况:(1)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只是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2)整个文字类型不变,但是字符类型变了,如1928年土耳其进行的文字改革,几个月内,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新土耳其文全面替代了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旧土耳其文。(3)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都变了。如越南原来使用汉字作为他们的表意文字,现在改用拉丁字母的表音文字。
524. 第七章语言和社会
525. 第一节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1. 语言的起源
b) 研究语言起源问题的目的在于探索人类是怎样在其进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语言,是如何实现从没有语言到能够开口说话的历史性跨越的。
526. 2.研究语言起源问题包含两个不同的问题:
a) 语言产生的条件问题,即语言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b) 人类语言的前身问题,即人类语言是从什么交际手段发展而来的。
527. 3.关于语言的起源,大致可以分为神授说和人创说两种。
528. 4、“神授说”的内容及评价:
a) 概念:认为语言是上帝或神赐予人类的学说。
b) 代表观点:①印度婆罗门教《吠陀》中:语言是神赐予人类的一种特殊能力。②基督教《圣经》中:耶和华创造了亚当,亚当创造了语言。③我国苗族传说:山神创造了人,并传授了语言。
c) 实质:在当时科学文化水平极其低下的条件下,人们无法解释语言这种奇妙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因此只得归之于神的恩赐。
529. 5、“人创说”的内容及评价:
a) 概念:认为语言是人自己创造的,不是上帝或神赐予的。
b) 代表观点:
530. ①摹声说:语言起源于人类对外界各种声音的摹仿。这种观点只能解释摹声词的产生,无法说明人类语言的起源问题。
531. ②社会契约说:语言起源于人们的彼此约定。这种观点注意到了语言的社会属性和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但无法解释没有语言的情况下人们是如何彼此约定的。
532. ③手势说:在人类使用有声语言之前曾经历过-个手势语言的阶段,这种观点无法解释手势语言是如何发展为有声语言的。
533. ④感叹说:人类的有声语言是从抒发感情的各种叫喊声演变来的。这种观点无法解释叹词是如何发展成具有理性意义的其他词语的。
534. ⑤劳动叫喊说:人类的有声语言从人的劳动叫喊声发展而来。这种观点注意到语言起源和劳动的关系,但无法解释劳动号子是如何发展为语言的。
535. (3)实质都是主观思辨的产生,缺乏科学的依据。
536. 6.恩格斯关于语言起源的观点:恩格斯说:“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起产生的……”劳动提出了产生语言的社会需要;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和生理上的条件。劳动也改善了原始人的发音器官,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生理条件。应该说恩格斯对语言起源问题的论述已经相当全面了。
537. 7.与语言起源有关的现代科学研究:
a) 研究的领域涉及动物学、古人类学、心理学等方面,在这些基础上形成了现代对语言起源问题的新认识。
b) 经实验,黑猩猩没有像人类一样的喉头和大脑结构,因此它不能像人一样的说话。
c)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晚期智人已经具备了产生语言的能力。
d) 语言的起源必须具备三方面条件:
538. ①人类的思维能力要发展到一定的水平。
539. ②人类要具备一定的生理条件。
540. ③人类社会有了产生语言的必要。
541. (5)声音不受距离、光线的限制,不妨碍肢体劳作的优点使人类最终选择了有声语言。
542. 8.语言的起源为什么必须具备心理、生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条件:
a) 心理条件:人类的思维能力要发展到一定水平,应该能够对客观世界的事物进行分类和概括,并具有一定的记忆和想象、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心理条件,才有可能产生语言。
b) 生理条件:人类的喉头和口腔声道必须进化到能够发出清晰的声音,才有可能产生有声语言。
c) 社会条件: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到“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具备了这样的社会条件,才有必要产生语言。语言起源的这三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而创造这三个条件的是人类的劳动。
543. 二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544. 从严格意义上说,发展和演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发展是一个从简单到丰富,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演变只是一个单纯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并不一定是从简单到丰富,从低级到高级。
a) 语言的发展演变体现在哪些方面:语言的发展演变在语音、语汇、语义和语法等语言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中缓慢地进行着。
b) 语言演变的例子:
a) 语言演变使英文单词的拼写法和实际读音发生了偏差。
b) 用现代语音读中国古诗,有韵律不合的现象。
c) 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存在语音差异。
545. 4.语汇、语义和语法的发展演变通过古今语言及不同时期语言的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
a) 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日益活跃使词汇日益丰富。
b) 语义的发展演变在词义指称范围的扩大、缩小上表现明显。
c)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语法的发展演变。
546. 5.语言发展演变的原因:
a) 语言依存于社会,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是语言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b) 社会的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
c) 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
d) 社会之间的接触也会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
e) 从根本上讲,语言的存在和发展是受社会制约的,社会交际的需要是语言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但并不意味着一种语言中的每一项具体演变和发展都有其直接的社会根源。有些语言的演变现象要从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去寻找原因。
547. 6.语言发展演变的两大特点:
a) 渐变性:语言中逐步发展演变的,不允许有突飞猛进的变化。
b) 不平衡性: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发展的速度和方向是不一致的。
548. 第二节语言的分化和统一
1. 语言随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549. 举例说明语言分化的产物有哪些:语言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当一个社会集团由于某种原因而分化为几个社会集团时,语言也会出现分化。同时,社会分化程度的深浅也直接决定着语言分化的程度。
a) 语言的分化首先表现为地域方言,即同一种语言的各种地方变体的产生上。地域方言是与社会的半分化状态相适应的。一个统一的社会,由于封建割据,交通阻隔等原因,有时分化为若干半独立的社会单位,它们之间的联系不多,关系疏远,交际减少,但整个社会并没有完全解体。这种社会分化导致语言社会功能的变化,从而引起语言体系中差别的扩大,一种语言分化为不同的方言。如汉语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了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b) 其次,语言的分化表现在有共同历史来源的亲属语言上。一个统一的社会,由于国家的解体、分治等原因,有时分化为几个独立的社会单位。语言便在不同方言的基础上继续分化为几种独立的亲属语言。例如,蒙古帝国瓦解后,原来的蒙古语便分化为许多独立的语言:蒙古语、东乡语、土语、达翰尔语、保安语以及苏联的希里亚特语等。
c) 同一种语言还可因社会的社群分化而呈现出种种特色,这就是社会方言。
550. 语言随社会分化为两种类型:
a) 地域方言和亲属方言。
b) 社会方言。
551. 地域方言和亲属方言:
a) 概念: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的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叫地域方言。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叫亲属方言。
b) 方言的产生是社会的不完全分化和语言的发展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
c) 方言下又可分为次方言、土语。
d) 方言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语汇、语义、语法上也有一些差异。
e) 方言间总会有些共同点,比如语音对应关系涉及的就是成批的词语,因而证明方言间有共同的历史渊源。
f) 亲属语言之间的历史同源关系叫做亲属关系,它的重要标是语音对应现象。
552. 为什么说方言的产生是社会的不完全分化和语言的发展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地域方言是怎样产生的:地域方言是随着社会的分化和语言的发展演变而形成的。
a) 居住和活动的地点分散,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的言语交际频率很低,他们使用的原本相同的语言共同点就会不断减少,不同点将不断增多,久而久之,不同的方言就会形成。
b) 一个疆域较大的封建社会,因生产、贸易不发达,交通、通讯不便利,很难保持完全统一的局面而处于不完全分化状态,这也会促使方言的产生。
c) 大规模的集体迁徙也会形成社会的不完全分化,而使-种语言内部出现方言分歧。
553. 语言的谱系分类:可分为语系、语族、语支、语群四个层次。
554. 世界上的语言按亲属关系可分为九大语系,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使用人数量多的两个语系。
555. 社会方言:
a) 概念:语言或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群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被称之为社会方言。
b) 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在结构系统上不是同的。地域方言有自己独立的语言系统,它们之间的差异可以大到互相不能理解的程度,而社会方言没有独立的语言系统,不会妨碍交际。
c) 造成语言差异的原因:
556. ①阶级和阶级的差别。
557. ②职业的差别。
558. ③年龄的差别。
559. ④性别的差别。
560. ⑤文化程度的差别。
561. ⑥宗教信仰的差别。
a) 从根本上说,社会的社群分化是语言产生社会方言分歧的根源。
562. 二、语言随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563.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原来被割据的社会可以统-起来,几个原来完全独立的社会也会统一为一个社会,社会的统一迫切地要求语言的统一,语言就会随着社会的统一而逐步统一。
564. 语言的统一不能采用消灭现有方言的方法,只能用推广民族共同语逐步取代方言的方式来实现。
565. 通用语:是指作为各方言区之间的交际工具的一种方言。
566. 通用语和共同语的区别:共同语和通用语的性质不同。共同语是-种高级形式,旨在引导方言的发展,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并最后取代方言。
567. 作为一种语言的共同语产生基础的某一方言叫做基础方言。共同语的语音、语汇、语法系统都来自基础方言。基础方言的确定并不由人们的意愿决定,而由客观社会条件决定。
568. 共同语从形成到普及需要一个过程。
569. 一个国家内各民族所共同使用的语言叫国语,它是各民族间的共同语。
570. 为什么推广、普及共同语过程实际上就是逐渐缩小方言差别使语言趋于统一的过程:推广、普及共同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逐渐缩小方言差别使语言趋于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共同语可以在两个方面对方言产生强烈的影响。
a) 引导方言的发展方向,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如新中国建立以来,汉语各方言都出现了明显的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许多方言色彩较浓的语汇已经或正在被普通话语汇所取代。
b) 共同语会逐渐扩大自己的使用范围,而方言的使用范围将随之不断缩小。如我国方言区的许多学校普通话日益普及,正在取代方言而成为教学语言。在许多行业和机关内部,普通话也正在成为工作语言。
c) 同时应该看到,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虽然可以使地域方言的分歧逐渐缩小,但语言的统一通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571. 第三节语言的接触
1. 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
572. 语言成分的借用最常见最突出的是词语的借用。借词也叫外来词,它指的是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573. 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从外语中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即意译词的词义来自外语,而词的语音形式和构词方式都是本族语言的。
574. 仿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造成的词,这种词不仅把原词的词义翻译过来,而且保持了原词的内部构成方式。
575. 汉语在吸收外采词汇方面有什么特点:
a) 不同的语言对借词的接受程度可能有所同。这种接受程度除了社会、文化等因素外,同本族语言自身的结构特点以及人们的语言习惯有很大关系。
b) 由于在汉语中语素、音节、汉字基本是一致的,使得说汉语的人在习惯上认定汉语的每个音节和每个汉字都是有意义的,因而在吸收外来词汇成分时,不习惯只把汉语的音节和汉字当作没有意义的记音符号来使用,也就是不习惯完全借音的形式,而总是喜欢用意译词和仿译词的形式来吸收外来成分。具体表现有:
576. ①音译词被后来的意译词取代。如“电话”取代“德律风”;
577. ②音译时想方设法带上意译成分,例如,音译加义类,如“啤酒”(beer);
578. ③选用与原词意义相关的汉字,如“基因”(gene),等等。
579. 由于社会、文化以及汉语自身的结构特点和人们的语言习惯的关系,汉语对外来词有较大的抗拒性,致使许多汉语外来词都最终向着意译词的方向发展。
580. 在词语的借用过程中,还有可能出现借出去的词再借回来的现象。
581. 借词的历史层次是民族交往和语言接触历史的反映。
582. 借词虽然音义都借自外语,但在语音、语法上一般都要顺应借入语言的结构规则。
583. 除了词语的借用现象外,还有语音和语法的借用。语音的借用包括音位的借用和音位组合形式的借用;语法的借用包括词缀的借用、虚词的借用和语法规则的借用。语音和语法的借用一般不及词语的借用常见,而且这些借用成分在产生之初只在借词的范围内使用,而后才可能逐渐将使用范围扩大到本族语言的词语上。
584. 二、双语现象
585. 如何理解双语现象的含义:
a) 概念:某一语言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
b) 双语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不指个人使用双语的现象。个人双语只是社会双语现象的具体体现。
c) 双语现象和双语制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双语制指一种以法律形式规定两种语言或多种语言并用的制度。从实际看,双语制和一个社会的双语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d) 产生双语现象的社会原因:①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杂居。②外语教育。
2. 语言转用
586. 如何理解语言转用的含义:
a) 语言转用的概念: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和融合而产生的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也叫语言替换。
b) 语言转用不是指两种语言互相渗透,相互融合,最后混合成一种新语言,而是指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
ii. 语言转用的两种形式:
a) 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换用另一种民族的语言。
b) 一个民族的一部分成员换用另一种民族的语言。
iii. 语言转用与哪些社会条件有关:
a) 与民族融合密切相关,但语言的融合并不等于民族的融合。
b) 同数量占优势的民族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的局面,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密切的关系。只有在这种条件下,语言转用才有可能发生。
c) 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哪一方发生语言转用,哪一种语言能够代替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主要取决于语言使用者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上的优势。
587. 4.语言转用是-个从单语到双语,再由双语到单语的相当漫长的过程。语言转用必然会经过一个双语阶段,但双语现象并非都会导致语言的转用。
588. 四、语言混合
589. 概念: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各种语言成分混合在一起产生的交际工具的现象。
590. 语言混合的形式:(1)洋泾浜语。(2)克里奥耳语。
591. 洋泾浜语是如何产生的:
a) 是母语不同的人在相互交往时所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它是在某一外语基础上进行简化,并经过当地语言的适当改造而形成的产物。
b) 特点:①从语言功能上看,只有口头形式没有书面形式;使用范围狭窄,没有人把它作为母语。②从语言系统上看,语音结构经过当地语音系统的改造;语汇成分有限;语法也是不同语言的混合,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程度。
c) 发展前途:①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而消亡。②发展为克里奥耳语。
592. 克里奥耳语:
a) 是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实际上是母语化的洋泾浜语。
b) 克里奥耳语在结构、功能上较洋泾浜语完备,使用范围上也比洋泾浜语宽,因此在得到充分发展后,最终会变得和其他语言同样完备。
c) 非克里奥耳化:克里奥耳语向着基础语言的方向发展,甚至克里奥耳语变为基础语言的一种变体。
593. 第四节语言规划
1. 语言规划
594. 语言规划:
a) 概念: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
b) 主要内容:确定官方语言;确定民族共同语并加以推广;对有方言分歧的民族语言进行规范化;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对已有的文字进行改革;在多民族的国家中制定正确的民族语言政策等。
c) 特点:是对语言的人为干预,同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关系密切。
595. 语言政策:具有法律、法令或政令形式的语言规划。
1. 官方语言的选择
596. 官方语言的选择是语言规划的重要内容。
597. 官方语言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到本国、本民族或本国各民族的长远利益,应该选用国内多数人使用的语言,或者是国内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因而较有影响的民族的语言。也可以同时选用几种语言作为官方语言。
1. 民族共同语的推广和规范化
598. 语言规范化:对语言中产生的变化,既不能一概接受,也不能全盘否定,而是必须对它们作出评价和选择,这就是语言规范化。
599. 语言规范化的目的:向全社会推广一种标准语,消除由种种语言变异造成的分歧混乱现象,保障社会交际的正常进行,维护民族共同语的统一性,使其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600. 语言规范化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和标准:语言规范化应该在认识了解语言发展演变规律的基础上进
601. 行,从语言社会功能的角度去分析各种语言变化的利弊,而且还要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
602. 语言规范化一般不是或主要不是一个强制性的过程,而是一个通过倡导、宣传来引导社会公众自觉遵守的过程。
603. 没有一成不变的规范。
604. 四、民族语言政策
605. 民族语言政策是多民族国家语言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606. 概念:主要是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对待少数民族语言、如何规定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政治地位的政策。
607. 内容:(1)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2)少数民族的语言教育。
608. 第八章语言和心理
609. 简答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610. 答: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中,思维起主导作用,思维决定语言。语言虽然对思维活动有一定影响,但不能无限度地夸大这种影响,语言也不能最终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人类生活所在的客观世界是基本一致的,人类的大脑机制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而思维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主动的认识过程和认识的成果,所以思维的过程和思维的结果也是基本一致的,思维决定语言。
611. 简答语言和抽象思维的关系
612. 答:语言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他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范畴。(1)功能上说,思维和语言有各自的内容和形式,各自功能的外延也不完全等同。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等。而语言的内容是意义,形式是语言的声音和词、词组、句子等。(2)范畴上说,思维要用语言形式来进行,概念和词语、判断与句子、推理和复句等也不完全一一对应。语言是抽象思维最重要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
613. 什么是临界期
614. 答:临界期指,不管是大脑的单侧化,大脑左半球的分区,还是语言的遗传机制,都只是提供人具有语言能力的潜在可能性,但这些潜在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被一定的语言环境激活才可能起作用,否则大脑的语言功能就会失效。
615. 简答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
616. 答: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认识:(1)语言是重要的民族标志,可以体现民族的精神;二是语言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可以反映民族的文化。
617. 第九章语言学的应用
618. 解释“应用语言学”
619. 答:应用语言学指研究语言学应用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620. 解释“第一语言教学”
621. 答:第一语言教学即母语语言教学,通常指在中小学阶段进行的语文教学。
622. 解释“第二语言教学”
623. 答:第二语言教学主要指外语教学,另外还包括双语地区的语言教学和民族语言地区的标准语教学。
624. 解释“中介语现象”
625. 答:中介语现象指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建立的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
626. 解释“语言迁移现象”
627. 答: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会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产生影响,这就是语言迁移现象,其中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
628. 解释“词典”
629. 答:词典是解释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工具书。词典分为:(1)主要结实某个词语所代表的事物的概念知识,即所谓百科知识,这种类型的词典叫做知识词典或百科词典。(2)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本身的意义和用法,也就是词语的语言知识,这种类型的词典叫做语言词典或语文词典。
630. 为什么母语教学既有利于外语教学又干扰外语教学
631. 答:从母语知识可能有利于外语学习这一点看,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就语言的内部知识来说,母语和外语都会有一些相同的现象和规则,外语学习者可以利用原来的基础很快接受外语中类似的语言现象和规则;另一方面就语言的外部知识来说,母语和外语都会反映一些相同的客观事物和思想认识。外语学习者可以利用原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很快理解外语中类似的意义内容和表达方式。从母语对外语的干扰看,也表现在两方面:(1)外语学习中含有对母语的依赖性和语境的破坏性。(2)母语思维和母语文化对外语的干扰。
632. 口语:是指有声的口头语言。
633. 书面语:是文字记录的语言的书面形式。
634. 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相互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这种关系称为聚合关系。
635. 组合关系: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前后两个语言单位,或语言单位与互相关联的语言单位组合而成的整体之间所具有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
636. 内部言语:解释“内部言语”这一术语需要把握两点:第一。它是言语的一种形式;第二,它的交际对象是说话者本人,且没有出声。因而对它的解释是;没有说出口的内心的话。
637. 能指:能指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即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638. 7、所指:所指是语言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
639. 8、符号:符号是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640. 9、普通语言学: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它以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征、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641. 应用语言学: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采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
642. 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643. 结构主义语言学,由索绪尔创立的研究语言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的语言学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
644. 四、分析题
645. 下列下划线上的词,哪些属于语言学术中的“语言”,哪些属于“言语”?
a) 这部作品的语言很美。
b) 言语无味,面目可憎。
c) 社科院语言研究所。
d) 亚洲语言研究所。
e) 须向人民学习语言。
f) 言语必须接近民众。
b) 言语(2)言语(3)语言(4)语言(5)言语(6)言语
646. 下列句中下划线上的词,哪些是“语言”,哪些是“言语”,哪些是其他说法的代名词?
a) 杨朔散文的语言真美。
b) 你真不会说话。
c) 他会说好几国的话。
d) 熟了,也就没有共同语言了。
e) 用得着我的时候,你就言语一声。
f) 写工人,就要用工人的语言。
g) 是语言学中的言语。确切地说,是写出来的话和运用语言的结果。
h) 属于言语。因为它是运用语言的动作或行为。
i) 指的是语言。每一个国家几乎都有一种公认的、约定俗成的交际工具——语言。
j) 既非语言也非言语,而是观点、话题的代名词。
k) 言语,意思是“告诉”。
l) 言语,即符合工人身份及文化水平的话语。
i. 语汇
1. 单项选择题
647. 语汇包括词、语、某个专业范围的词语汇集。
648. 各种语言的语汇能表示大量共同的概念是因为语汇具有普遍性。
649. 旧词的消失与新词的产生反映了语汇的活跃性。
a) 有些词的音和义之间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这反映了语汇的理据性。
650. 汉语语汇中不包括语素。
651. 6.“尚且”属于汉语古语词:“目击”不属于汉语古语词:“瘪三”属于汉语方言词。
652. 7.“花、草、虫、鱼”这组词属于汉语的基本语汇:“千古、间苗、雷达”属于一般语汇。
653. 汉语中特有的而且是最大量使用的熟语形式是成语,如来自历史事件的成语“指鹿为马”。
654. 9、外来词“俱乐部”属于音译兼意译。
655. 在“邯郸学步、名牌大学、敲竹杠、春运”这几个语言单位中,不属于“语”的是“名牌大学”。
656. 11.“天下乌鸦一般黑”属于谚语中的俗语(俗话)。
657. 12.“雨伞”属于语素:“光”是不定位语素:“天(天地)”属于实义语素。
658. 复合词的类型有:陈述式如“口吃”;偏正式如“狂热”;支配式如“丢脸”;补充式如“改善”;并列式“动静”等。
659. 14、“犹豫”属于单纯词:“芒果”是复合词;reader(读者)属于派生词:“者”不是词。
660. 在“前景、大衣、带走、香槟”这几个语言单位中,“带走”是词组。
661. 复合词“纲要”中,语素与语素的组合关系的模式为并列式。
662. 合成词“收割机”中包括的所有词根语素的是收、割、机。
663. 汉语中特有的复合同是补充式复合词。
1. 多项选择题
664. 关于语言系统结构要素的组成,现代语言学提出的一种有别于传统语言学的观点认为组成语言系统的要素是语音、语义、语法。
665. 对语言结构系统的“四分”包括语音、语汇、语义、语法。
666. 按照传统的语言学的观点,组成语言结构系统的要素有语音、语汇、语法。
667. 下列语言单位属于“英语语汇”的有:(1)book(书)(2)WTO(“世界贸易组织”简称)(3)hang by a hair(危在旦夕)(4)no pains,no gains(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668. 5.“大、守株待兔、敲竹杠、情人眼里出西施”等语言单位都属于“现代汉语浯汇”。
669. 6.“梵阿铃、扑克、逻辑”属于外来词:“香槟酒、卡车”属于音译兼意译词。
670. 7.“说、笑、行、走、赤、橙、黄”属于基本语汇:“沙丁、尼龙、真空、清音”属于一般语汇。
671. 关于谚语,说法正确的是: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有的反映生产和生活经验,有深刻的寓意;有的反映某种客观现象,但不一定有深刻的道理。
672. 专用语汇包括:科技术语、行业语、隐语、阶级习惯语,禁忌语等。
673. 成语、歇后语属于汉语特有的固定词组形式:“枕边风、捅马蜂窝、跑龙套”属于惯用语。
674. 11.“词”和“语”的共同特点是:都是语汇单位、形式固定、意义凝固、能独立使用。
675. 12.“元音”一词属于合成词、一般语汇、专用语汇。
676. 13.“了、一、儿、第、初、者、子、化、员”都是定位语素。
677. 14.“电话、走、书、灯、大、民、迹”都是实义语素。
678. 15.“沙发、巧克力、坦克、扑克、玻璃、萝卜、妯娌、杜鹃”都是由一个语素直接构词的。
679. 16.下列单位全是词的是:菜、采、蔡、猜、坐、睡、豆、电。
680. 17.“老虎、老鹰、老鼠”属前缀式派生词:“bandage(绷带)、satisfy(使满意)”属后缀式派生词。
681. 重叠词“星星、刚刚”属于“名词性重叠词”。
682. 下列词中全是重叠构词的是:爸爸、姐姐、渐渐、常常、干干净净、看看听听。
683. 20.“看戏、唱戏、金笔、跑掉、小碗儿、大声、不去、很大”都是词组。
684. 下列全都是由复合构词方式构成的词是:黑板、铁路、人参、下岗、部件、丢脸、梦游、汉语。
685. 下列全是由附加构词方式构成的词是:锤子、花儿、黑乎乎、绿化、党性、作者、老鹰、老虎。
686. 下列属于英语中的词尾的是:-s(表复数)、-er(表比较)、-ing(进行时)、-ed(过去式)。
1. 指出下列复合词的构词方式
687. 解放、地震、司令、火热、捐躯、新闻、多少、老人、
688. 自爱、好歹、明显、证明、人口、性急、布鞋、道路。
689. 偏正式:火热、新闻、老人、明星、布鞋。陈述式:地震、自爱、性急。
690. 并列式:解放、多少、好歹、道路。支配式:司令、捐躯。补充式:证明、人口。
1. 名词解释题〖可作选择题〗
691. 词: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692. 基本语汇:语汇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具有三大特点:产生历史长、使用范围广、构词能力强。
693. 一般语汇:语汇中除去基本语汇以外的那一部分,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新造词等。
694. 惯用语;指表达习惯性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多为三个字。
695. 成语:汉语特有的而且最大量使用的熟语形式,一般四个字。
696. 谚语;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
697. 歇后语:汉语的一种特殊熟语形式,指一种短小风趣,生动形象的语句,由两部分组成,一般只说上半句,下半句略去,利用谐音或比喻双关来表达某种意义。
698.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699. 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
700. 10、通用语汇:全社会都普遍使用的词语。
701. 11、专用语汇:只在某些领域或一部分人中使用的词语。
702. 12、变性成词:指语素转变词性而成为另一类词。即某些成词语素在语法功能上本来只是动词性的或形容词性的,但在形成词的时候,却同时形成了两种词性的词。
703. 变形成词:是把原本合成词中的不成词语素变为成词语素再形成词,包括逆序成词和简缩成词两种。
704. 14、复合构词:词根语素加上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构成复合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主要有四种:陈述式、偏正式、支配式、并列式。
705. 15、附加构词:词根语素加上词缀语素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附加式合成词,即“派生词”。构成派生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词缀语素是不成词、粘着、定位和虚义的语素。按照词缀在词中的位置,派生词可分为三种:前缀式,后缀式、中缀式。
706. 16、重叠构词:词根语素通过重叠形式而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重叠式合成词,即重叠词。汉语的重叠词包括几种情况:一是名词性重叠词,如“奶奶、哥哥、妞妞”等;二是副词性重叠词,如“刚刚、往往、偏偏”等;三是多重重叠词,如“老老实实、大大方方、亮亮堂堂”等。汉语中的“猩猩、蛐蛐”等不是重叠词,只是单纯词中的叠音词,因为它们的意义不能再分解,本身只是一个语素。重叠词重叠以后既不增加语法意义,也不改变重叠词本身的词类。
707. 17.语素: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
708. 18.离合词:中间可以插入某些成分的词。
709. 19、词组词:可以进行较大扩展的词。
710. 五、分析题
711. 用图解方式分析合成词“图书馆”“超现实主义”的结构。图书馆超现实主义
712. 分析下列词语中各有几个语素,并把它们指出来:
a) 旗袍(2)光秃秃(3)哗啦(4)徘徊(5)体育馆(6)狮子(7)巧克力
b) 两个(旗+袍)(2)两个(光+秃秃)(3)一个(哗啦)(4)一个(徘徊)(5)三个(体+育+馆)
c) 两个(狮+子)(7)一个(巧克力)
713. 指出下列名词中的词根、词缀、词尾:
a) 爱因斯坦(2)智能(3)垫子(4)孟子(5)老鼠(6)老人(7)石头(8)脏里叭卿
b) 词根(爱因斯坦)(2)词根(智)+词根(能)(3)词根(垫)十词缀(子)
c) 词根(孟)+词根(子)(5)词缀(老)+词根(鼠)(6)词根(老)+词根(人)
714. (7)词根(石)+词缀(头)(8)词根(脏)+词缀(里叭唧)
715. 4、分析下列合成同的组合关系:
a) 口吃(2)陌生化(3)狂热(4)丢脸(5)动静(6)改善
b) 陈述式(2)并列式(陌生)+派生式(化)(3)偏正式(4)支配式(5)并列式(6)补充式
716. 第四章语法
1. 单项选择题
717. 1.“想出来了”可包含“思考出(一个结果)”和“想要(从某处)出来”两个意思,在语音表达上这两个意思的方法分别是:“出来”分别轻读和重读。
718. 在“差点挨打/差点没挨打、差点感冒/差点没感冒、差点考上/差点没考上”的说法中所表达的意义不一样的是:差点考上/差点没考上。
719. 在“说话的场所、运用的辞格、对话人、上下文”中,“运用的辞格”不属于语境的内容。
720. 语法是一种简明的规则,重复使用有限的几条规则就能管住大量的现象,因为语法规则具有递归性。
721. 语法是一种有效的规则,规则一旦形成就不大可能随意增加或废止,这是因为语法规则具有稳定性。
722. 语法是一种概括的规则,只需处理一类一类现象而不必去管一个一个具体的词语和句子,因为语法规则具有抽象性。
723. 语法是一种有解释力的规则,即语法规则环环相扣,规则与规则之间具有或制约或补充的关系,这是因为语法规则具有系统性。
724. 关于词的特点,“词不一定非得有实在的意义”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725. 词组和句子的本质区别是词组不能用于交际,句子可以用于交际。
726. 根据语法单位的功能,可把各种语法单位分为三级。
727. 11、把语法分为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是结构语法学。
728. 所谓“小语法”指的是核心语法;所谓“大语法”指的是外围语法。
729. 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又可称为计算机语法。
730. 英语中定语和状语出现的位置,都是既可以出现在中心语之前,也可以出现在中心语之后。
731. 英语的“good”(好,原级)——“better”(好,比较级)运用的语法手段是异根。
732. 以语法单位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是语序。
733. 词根语素保持不变,用增减替换词尾或词缀来造成词形变化的方法叫附加。
734. 由词的语法形式所反映的事物在数量上的特征,用语法学术语来表示,叫数。
735. 英语的“tooth[tu:θ]”(牙齿,单数)——“teeth[ti:θ]”(牙齿,复数)运用的语法手段是内部屈折。
736. 英语的:“book”(书、单数)——“books”(书,复数)运用的语法手段是附加。
737. 相对于词形变化的词的原形形式叫做零形式。
738. 关于汉语中的“研究”和“研究研究”,说法正确的是:这是一个词的两种形式,后者增加了一定的语法意义。
739. 在“把钢笔丢了”“钢笔坏了”“买一只钢笔”“这钢笔好用”这四个词组中,“钢笔”属于“无定”的是:“买一只钢笔”。
740. 用词形变化表示名词与其他词的语法结构关系的范畴是格。
741. 用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行为发生的时间与说话时间的关系的范畴是时。
742. 用词形变化表现的行为动作进行的状况的范畴是体。
743. 由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动词所表示动作与主语间的施受关系的范畴是态。
744. 28.“主语”和“宾格”是某些语言中名词和代词所具有的语法童义。
745. 语序是一种语法手段。
746. 30.“单数”“复数”是某些语言中名词所具有的语法意义。
747. 31.从所包含成分的性质和数量看,最大的一种语法单位是句组。
748. 32.“我认为他的观点不对”这个句子属于复杂结构单句。
749. 主从关系复句指前是转折复句:“如果投有你,我就输了”的复句类型是假设复句。
750. 34.“学校派我来听课”的句子类型是兼语句:“那支笔我送给小丁了”的句子类型是话题句。
751. 35.“妈妈和***同事”属于联合词组:“接待过上海的同志”属于述宾词组。
752. 复句中表达一定意义的,前后有较小停顿的、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语言单位叫做分句。
753. 37.“只要刻苦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两个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为条件关系。
754. 38.句子“我们厂一个戴安全帽的都没有”可切分为5个层次。
755. 根据句子的用途和语气分出的句子类别称为句子的功能类。
756. 40.“饭我吃完了”变换为“我把饭吃完了”所用的变换形式是添加和移位。
757. 非主谓句中由一个单词直接构成的句子叫做独词句。
758. 42.“舒舒服服睡它一觉”的正确切分是:舒舒服服睡它一觉
759. 汉语的词类划分比较适用于分布标准。
760. 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各种语言内部最复杂的词类是动词。
761. 45.“你听过吗?”属于完全主谓句:“非常生气”属于状中偏正词组。
762. 46.动宾词组“踢足球”的语义关系为“动词+受事”:“的”字词组属于“体词性词组”。
763. 47.英语句子“He is reading the book”(他正在读书)所属的句型为SVO.
764. 48.从所包含成分的性质和数量看,最大的一种语法单位是句组。
765. 二、多项选择题
766. 句组可以包括:句群、语段、篇章。
767. 下列各组语法单位中,存在组成关系的是:语素和语素组、词和词组、句子和句组。
768. 下列各组语法单位中,存在质变关系的是:语素和词、词和句子、词组和句子。
769. 关于词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词组能够独立使用、词组肯定要比词大、词组和词的功能相同、一个词组中还可以包含若干个词组。
770. 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的定义和说明应该具备的特点有:推导性、可验证性。
771. 6、比起印欧语,在汉语语法中占据更大分量的语法问题包括:语序、虚词、结构。
772. 有些语言,动宾结构的语序是宾语在动词的前面。属于这种情况的语言有:日语、朝鲜语、维吾尔语。
773. 古英语的数范畴包括单数、双数、复数。
774. 汉语中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状况的方法是:“动词+了”表示完成、“动词+着”表示持续、“动词+过”表示经历、“动词+起来”表示开始、“动词+下去”表示动作继续。
775. 英语的虚词中,属于“辅助词”的是:冠词、助动词。
776. 在德、英、俄、汉、藏语中,属于综合性语言的是:德语,俄语。
777. 与句法范畴相对应的语法手段有:语类选择、虚词、语序。
778. 下列英语中的词形变化属于“异根”的是:go/went(走)、is/was(是),I/me(我)。
779. 重叠可以产生的语法意义的类型有:逐个、尝试、短时、程度增加。
780. 汉语用来表达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是:虚词、语序、语调。
781. 英语中“plays”(玩)中的“-s”在词中所表达的语法意义是:单数、第三人称、现在时。
782. 综合手段指:词的轻重音、内部屈折、附加、异根等。
783. 分析手段指:语类选择、虚词、语调、语序等。
784. 主从关系的复句包含的复句意义关系类型有:条件关系、因果关系、让步关系。
785. 联合关系的复句包含的复句的意义关系类型有:递进关系、选择关系、连贯关系。
786. 复句最重要的标志是:句中有停顿、句中有关联词。
787. 22、“后天清明、我很高兴”属于主谓词组。
788. 23.“喜欢鲜花、看电视、割麦子、驾驶飞机”属于动宾词组。
789. 24.“先进工作者、非常困难、默默地离去、很好”属于偏正词组。
790. 25.“蒸汽机车、卖衣服的、房间里”属于体词性词组。
791. 26.“她性格内向、爸爸带来的、经济繁荣、李刚出来了”属于离心词组。
792. 27.“用肥皂(洗脸)、对你(说)”属于介词词组。
793. 28.“能源交通、说和做、调查研究、陡峭而险峻”属于联合词组。
794. 词组的层次分析可使用的图形有:括号分析图、正树形分析图、倒树形分析图。
795. 30.“当然、多漂亮的花、刮风了”属于非主谓句。
796. 三、名词解释题〖可转化为选择题〗
797. 语法: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798. 语法意义:语法形式所体现的意义。
799. 语法范畴:语法意义的类。
800. 历时语法: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及其规律。
801. 共时语法: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的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言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802. 个别看法:指对个别看言,语法的研究,既包括研究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也包括研究一种语言中与其他语言不同的语法特点,这类研究的意义在于发现各种语言独特的语法现象。
803. 语法规则:语法规则本身也就是客观存在的语法,即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
804. 普遍语法:指对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的研究,其意义在于发现人类语言中共有的语法机制。
805. 核心语法:又叫小语法,仅指句法结构规则。
806. 外围语法:又叫大语法,它研究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
807. 语法形式:能体现一类意义或有共同性作用的形式都是语法形式,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
808. 语法手段: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它们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就叫做“语法手段”。
809. 递归: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810. 语境:说话时的环境条件,包括特定的场所、对话人和上下文等。
811. 句子: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的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812. 句法范畴:由结构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司法范畴。
813. 句法手段: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叫做句法手段。
814. 句法:语法中主要说明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的部分称为句法,也称造句法。
815. 词法:语法中主要描写词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则的部分称为词法,也称形态学。
816. 词法范畴:由词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词法范畴。
817. 词法手段:通过词的变化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叫做词法手段。
818. 语调:是通过整个句子的音高、音重、停顿等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819. 语序:是通过句法结构中词语的位置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820. 体词性范畴:指名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的意义。
821. 谓词性范畴:指动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的意义。
822. 词类;可以替换出现在词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823. 词组:特定的词类与词类的组合就构成了词组。
824. 向心词组:整个词组功能相当于词组中心语功能的词组,如偏正词组的功能与中心语相同。例:十分愉快:愉快,就是向心词组。
825. 离心词组:整个词组的功能不等于词组中任何成分的功能。
826. 谓词性词组: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谓词的词组。
827. 体词性词组: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体词的词组。
828. 完全主谓句;主谓词组形成的句子叫完全主谓句。
829. 不完全主谓句;能够补足缺少的成分而构成主谓句的句子就是不完全主谓句。
830. 非主谓句;不具有主谓的结构形式但一般不需要或不能补出成分的句子就是非主谓句。
831. 句组:由几个相对独立意义的句子(包括单句和复句)构成,句中没有特定的连接词,而且中间还有多个较大停顿(书面上分别用几个句末标点符号)的语言片断叫做句组。
832. 复句:由两个成两个以上互不从属的主谓结构组成。表达多个相互关联的较完整的意义,并且中间有较小停顿,或有特定的连接词连接。前后有较大停顿的句子。
833. 多重复句,由几个句子构成,说的是关系密切的一件事,句子之间有相互关联的连接词,末尾只有一个较大的停顿(书面上用一个句末标点符号)的语言片断。
834. 复杂结构单句:包含着从属或降级主谓结构的内部结构复杂的单句叫做复杂结构单句。
835. 直接成分分析法:把复杂词组逐层切分,一直切分到词为止;或者从词开始逐层组合,一直到复杂词组为止的方法叫做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
836. 四、分析题(分析下列句子是否有不合语法的情况,如果有,请指明错误的地方并改正)
837. 我打算毕业大学以后结婚一个中国姑娘。
838. (1)“大学”“中国姑娘”不能放在动词“毕业”“结婚”后面作宾语,而应把“毕业大学以后”改为“在大学毕业以后”作状语;在“中国姑娘”前加介词“跟(和、与、同)”放在动词前状语的位置上。
a) 我打算在大学毕业以后跟一个中国姑娘结婚。
839. 今年,这个品牌的空调销售,由于质量可靠,价格合理,一直保持着良好销售势头。
a) 句子主谓搭配不当。“保持着良好销售势头”的主语应为“空调”而不是“空调销售”。
b) 今年,这个品牌的空谓,由于质量可靠,价格合理,一直保持着良好销售势头。
840. 会上,代表们针对一些热点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841. (1)“广泛”应该修饰“交换”而充当状语,不应该充当定语。
a) 会上,代表们针对一些热点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842. 我把酒喝醉了。
843. (1)“把”字句中动补词组中的补语必须用来陈述“把”字后面的名词,而句中的“醉”在语义上是指向主语“我”的。
a) 我喝醉了酒。
844. There is three book in the bag.(书包里有三本书)。
845. “is”应改为表复数的“are”,“book”也应该变成复数形式“books”。
846. The rain prevented me from to go there.(这场雨使我不能去那里)。
a) 应把“go”不定式形式“to go”改为现在分词形式“from going”。
b) The rain prevented me from going there.
847. 用直接成分分析法从大到小分析词组:需要多吃一点;只写了两行字;泼了他一身脏水
848. 需要多吃一点只写了两行字泼了他一身脏水
849. 分析多重复句,并说明每个层次的复句关系。
a) 虽然官兵死伤的人数要多得多,但是因为农民军的数量有限,又不可能得到补充,这次战斗对他们的实力是一个严重打击。(2)车摇慢了,线抽快了,线就会断头;车摇快了,线抽慢了,毛卷,棉条就会拧成绳,线就会打成结。
a) 虽然官兵死伤的人数要多得多,但是因为农民军的数量有限,又不可能得到补充,这次战斗对他们的实力是一个严重打击。
b) 车摇慢了,线抽快了,线就会断头;车摇快了,线抽慢了,毛卷,棉条就会拧成绳,线就会打成结。
850. 指出下列词组的类型:
a) 对中国人的屠杀(2)生活了二十多年(3)经济收入(4)谈得很愉快(5)朴素而别致(6)在墙上(7)买了票的(8)吃面条(9)门开了(10)个人电脑(11)悄悄地进来(12)抬出去(13)洗干净了(14)策划并组织(15)用毛笔(16)一些(17)他买来的(18)微型汽车
b) 偏正词组(2)动补词组(3)偏正词组(4)动补词组(5)联合词组(6)介词词组(7)“的”字词组(8)动宾词组(9)主谓词组(10)偏正词组(11)偏正词组(12)动补词组(13)动补词组(14)联合词组(15)介词词组(16)数量词组(17)“的”字词组(18)偏正词组
851.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词组:
a) 请来一位女学生(2)学写作可真不容易
852. 第五章语义
1. 单项选择题
853. 1.“桌子我都擦干净了”中的“擦”,受事为桌子。
854. 2.“四季名称、器物名称、数字、度量单位”中,词义具有模糊性的词语是“四季名称”。
855. 汉语“伯母、婶娘、姑母、姨母、舅母”在英语中统称为“aunt”,这种现象反映了语义的民族性。
856. 模糊现象往往出现在语义所指范围的边缘区域。
857. 词义反映的对象没有明确的界限,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这反映了语义的模糊性。
858. 语义的基本要素是理性意义。
859. 在“钱包、壁垒、裤子、高峰”这几个词中,义项不含非理性意义的是“钱包”。
860. 在“伯父、弟弟、哥哥、姐姐”中,具有[+同胞][+女性][+年长]义素的词是“姐姐”。
861. 义素分析最关键的一步是提取共同义素和不同义素。
862. 义素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对比法。
863. 义素分析中用来对比的一组词语应该是指称对象的类属相同。
864. 在“壁灯、吊灯、路灯、油灯”中,具有[+用于照明][-用电]义素的词是油灯。
865. 13.“成立、结果、联合”是没有感情色彩的中性词。
866. 理性意义是词义的基本和核心部分。
867. 在词、语素、义素和词组中,不属于音义结合的单位是义素。
868. 说明或掌握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时所用的基本单位是义项。
869. 语言系统中的子系统中,系统性较低的是词汇系统。
870. 汉语同义词“枯萎”和“干巴”具有不同的形象色彩。
871. 语义场最重要的特点是系统性。
872. 20.“杜鲁门——杜绝”中的“杜”属于同音关系:“热气——热饭”中的“热”属于多义关系。
873. 21.“快乐——悲伤”属于相对反义词:“战争——和平”属于绝对反义词。
874. 近义词“恐吓”和“吓唬”,意义上的差别主要在于语体色彩。
875. 23.“堡垒”属于多义词:“天气凉了”和“汤太热,把它凉一凉”中的“凉”属于多义关系。
876. 24.“他不再偷钱了”的预设是:他以前偷过钱。
877. 25.“拍电报”所包含的语法关系意义是涉及:“开汽车”所包含的语义关系意义是“动作”与“工具”。
878. 26.语句“连他也不认识”,因语义结构不同而造成歧义。
879. 27.“同学们热烈地欢迎新老师”,“热烈”在语义指向上指向同学们。
880. 28.“出租婚纱”带有的歧义属于语法结构歧义。
881. 29.“我去肉铺买肉”是一个复合述谓结构。
882. 作为一个述谓结构变元的修饰或限定性成分的述谓结构叫做降级述谓结构。
883. 充当其他谓词变元的述谓结构叫做从属述谓结构。
884. 述谓结构中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是谓词。
885. 二、多项选择题
i. 使得反映同一类对象的词义在不同的语言中经历不同的多义化过程的民族特点包括:生活环境、劳动条件、风俗习惯、历史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
ii. 语汇形式包括:实词、固定短语等。
iii. 非理性意义反映的是:说话人的主观情感、说话人的态度、语休风格等。
886. 理性意义也可以叫做:逻辑意义、指称意义。
887. 词语“教唆、启发、启示、教导、处心积虑”中,带有贬义色彩的是:教唆、处心积虑。
888. 6.(走)大路、(走)亲戚;穿(制服)、(制服)敌人;(地道)的中国菜。挖(地道);国民(经济)、(经济)作物;(生)火,(生)西瓜等词,其中在具体词组中用了一个词的不同义项的是(走)大路、(走)亲戚;国民(经济),(经济)作物。
889. 在“唱歌、令尊、阁下、令爱、地道”中,带有书面语色彩的词是:令尊、阁下、令爱。
890. 8、词的非理性意义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
891. 在“启发、说、教室、引诱、慢”等词中,属于中性词的是:说、教室、慢。
892. 干扰——骚扰、辞世——一命呜呼,这两组词的区别在于感情色彩。
893. 骆驼、牛是“牲畜”的下位词。
894. 周游列国——周围、周旋——周期、周到——周全,属于多义现象。
895. 好——坏、爱——恨、深——浅,属于相对反义词。
896. 一刻钟与刻木头、刻日完成与—刻钟、刻图章与刻日完成、刻苦与刻舟求剑,属于纯粹同音关系。
897. 近义词的差别可以表现在:理性意义、搭配习惯、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等方面。
898. 女声与女生、周记与周济、刚才与钢材,属于同音词。
899. 17、“孙悟空偷吃了蟠桃”蕴含的句义有:他偷吃了水果;他偷吃了东西。
900. 18.歧义以语言符号序列的同形为前提条件,关于“同形”说法正确的是:(1)口头上要求音位及其组合形式相同,韵律特征也相同。(2)书面上要求书写符号及其排列形式相同。(3)口头同形和书面同形并不总是一致的。(4)口头同形的,书面不一定同形。(5)书面同形的,口头不—定同形。
901. 19.“小王和他父亲将要去美国”所包含的语法关系意义有:陈述、涉及、修饰或限定、平等。
902. 小王的裤边破了——小王的裤子破了;他背了一首《静夜思》——他背了一首诗;我是他的老师——他是我的学生;小李住在我家楼上——我家住在小李家楼下,这几个句子都具有蕴含关系。
903. 具有预设关系的句子有:孔令辉又获得了冠军——孔令辉以前获得过冠军;我的手机是诺基亚牌的——我有手机。
904. 22.“活不干了;我不说了;老师说过了;他不知道;妈妈去买菜”,句子中线性序列存在两种语义关系的是:我不说了;老师说过了。
905. 三、名词解释题〖可转化为选择题〗
906. 语义: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是语言的意义。
907. 理性意义:也叫做逻辑意义或指称意义,是对主观世界的认识。
908. 非理性意义:是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的。
909. 4、词汇意义:由语汇形式表达的意义。
910. 语法意义:由语法形式表达的意义。
911. 语境意义: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和知识背景等语境因素的作用下所表达的意义。
912. 词义;指同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和主观态度以及其他附加色彩。
913. 词的理性意义: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对一定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认识。
914. 词的非理性意义: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反映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等方面的意义,又叫做词义的附加色彩。
915. 词的通俗意义:由于概括深度的差异分出助词的理性意义的一种类型,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性特征的反映。
916. 词的科学意义:由于概括深度的差异分出的词的理性意义的一种类型,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
917. 义项: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
918. 义素:从义项分析中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
919. 义素分析:把词语的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义素的组合,以便说明词义的结构、词义之间的异同以及词义之间的各种关系。
920. 单义词:一类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一类对象,即只有一个义项的词。
921. 多义词: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相互联系的几类对象,即包含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的词。
922. 本义: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最初的那个意义叫本义。
923. 基本义: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的某个时期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
924. 派生义: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直接或间接地从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也叫引申义。
925. 同义词:一种语言或方言中若干以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义的词。
926. 等义词:指包括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附加色彩)在内的词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927. 近义词:指理性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又有细微差别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928. 反义词: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的两个词。
929. 语义场:若干具有共同的类属义素的词语(义项)构成的聚合物。
930. 25、上位词、下位词:语言中有些词所代表事物的范围包括在另一些词所代表事物的范围之内,那么这两部分词之间就具有上下位的关系,其中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大的词叫做上位词,范围小的词叫做下位词。
931. 26.关系意义:词语在组合成句子的时候总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关系意义。
932. 27.语法关系意义:词语在一定的语法结构中形成的关系是语法结构关系,由语法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语法关系意义。
933. 28.语义关系意义:词语在组合过程中产生的语义上的关系是语义结构关系,由语义结构关系赋予的意义就是语义关系意义。
934. 29.语气意义: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就是语气意义。
935. 30.述谓结构:把一个命题进一步分析为由谓词和变元组成的语义结构叫做述谓结构。
936. 31.变元:述谓结构的组成部分,与谓词有直接语义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又称“题元”“项”等。
937. 语义角色: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不同的语义关系把变元分出的不同的类型叫做语义角色。
938. 语义指向:句子中某个成分发生语义联系的成分就是该成分的语义指向。
939. 34、歧义:指同一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
940. 四、分析题
941. 对下面各组词进行义素分析:
a) 父亲母亲伯父叔父姑妈舅父姨妈
942. [亲属] [直系] [父系] [年长(以父亲为标准)] [男性]
943. 父亲++++
944. 母亲++??
945. 伯父+-+++
946. 叔父+-+-+
947. 姑妈+-++??
948. 舅父+??+
949. 姨妈+??-
a) 听说读写
950. [与语言有关的动作] [用耳] [用口] [用眼] [用手] [发出/接收]
951. 听++????
952. 说+-+--+
953. 读+-+-+??
954. 写+??+-++
955. 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两组词:
a) 椅子凳子沙发
956. [人工制作] [家具] [用作座位] [可卧] [有靠背] [一人坐]
957. 椅子+++-++
958. 凳子+++??+
959. 沙发++++++
a) 看瞧盯瞪
960. [用眼] [短暂] [视线凝聚] [用力]
961. 看+???
962. 瞧++??
963. 盯+-+-
964. 瞪++++
965. 分析下列语句的歧义,并指明歧义的类型。
966. 煮花生米小店关门了检查的人还没有到
967. 煮花生米:(1)有歧义。(2)可理解为动宾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属组合歧义中的语法结构歧义。
968. 小店关门了:(1)有歧义。(2)“关门”可指营业时间已过,也可指歇业,属于词汇歧义中的同形异义。检查的人还没有到:(1)有歧义。(2)“检查”和“人”之间可以是动作和施事的关系,意思是“检查别人的人”,也可以是动作和受事的关系,理解为“接受检查的人”,属于组合歧义中的语义结构歧义。
969. 第六章文字
1. 单项选择题
970. 希腊文属于全音位文字:阿拉伯文属于辅音文字;日文中的假名属于音节文字。
i. 文字起源于图画;文字的最基本单位是字符。
971. 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音还是语义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
972. 假借字的特点是直接表音、间接表意。
973. 现代语言之间产生影响主要是通过书面语。
974. 越南语现在的表音文字系统使用的字母是拉丁字母。
975. 闪含语系的语言,如腓尼基语最初采用的文字类型是辅音音位文字。
976. 藏语所采用的文字系统是音位文字。
977. 世界上一直到今天仍在继续使用的自源文字只有汉字。
978. 今天看到的甲骨文和金文出现的年代是商代。
979. 腓尼基人创造辅音文字借用的文字是古埃及文字。
980. 最早使用音位文字的人是希腊人。
981. 用某些已有的字的复合图形来表示属于行为动作的词语,传统文字学称这类字为会意字。
982. 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合体字中的独体字称为偏旁。
983. 最早的辅音文字出现的时间大约为公元前13世纪。
984. 最早使用辅音文字的是腓尼基人。
985. 17.1945年后,书写朝鲜语的文字系统使用的字母是谚文字母。
986. 18.1928年,土耳其进行的文字改革属于整个文字的类型不变,字符的类型变了。
987. 19.“文字的创制”是指现代社会里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
988. 20.1956年我国推行的汉字简化方案从文字改革的角度看应属于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对个别字符进行调整。
989.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为许多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语言创制了使用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其中一直在使用这种文字的民族有佤族、傈傈族。
990. 二、多项选择题
991. 在“sh、火、付、人、机”组合中,属于复合字型的是sh、付、机。
992. 在字符“f、止、江,符、竹”中,属于单纯字符的是f、止、竹。
993. 字符“羊、马、人、木、口”都属于意符。
994. 至今还没有发现的文字类型有语素文字、表意文字。
995. 文字的字符大体上可以归纳为音符、意符、记号这几大类。
996. 古埃及文字、古汉字、苏美尔文字、玛雅文字都属于自源文字。
997. 已知的自源文字都是意音文字、词语文字。
998. 英文属于音位文字、他源文字。
999. 不属于普遍通行的规范字体的汉字字体有行书、草书。
1000. 自源文字最初的表意字符包括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
1001. 楔形文字属于意音文字、词语文字。
1002. 世界上保存下来的比较完整的三种最古老的文字是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中国的甲骨文字。
1003. 三、名词解释题〖可转化为选择题〗
1004. 文字: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1005. 字符:就是文字符号,是文字的最基本的单位,也就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
1006. 意符:文字系统中跟文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
1007. 音符:文字系统中跟文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语音上有联系的字符。
1008. 记号:文字系统中跟文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字符。
1009. 自源文字: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
1010. 他源文字:在已有的别的文字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
1011. 单纯字符:不能再分解为更小字符的字符。
1012. 复合字符: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的字符。
1013. 词语文字: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都只跟语言中的词语相联系的文字。
1014. 语素文字:全部或绝大字符都只跟语言中的语素相联系的文字。
1015. 音节文字:全部字符都只跟语言单位中的音节相联系的文字。
1016. 音位文字:就是全音位文字,是指既有代表辅音音位的字符,也有代表元音音位的字符的文字。
1017. 辅音文字:即辅音音位文字,指全部字符只跟辅音音位相联系的文字。
1018. 表意文字:全部字符都是意符的文字。
1019. 表音文字:全部字符都是音符的文字。
1020. 意音文字:部分字符是意符,一部分字符是音符的文字。
1021. 假借字:假借字已有的同音或音近的表意字符用来表音的表音字符。
1022. 楔形文字:公元前4000多年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出一种高度象形的古苏美尔文字,后来由于他们用芦管在泥板上压印出来的字的笔道像一个个的“楔字”,后人把这种文字称为“楔形文字”。
1023. 象形字:有些字的字形是简化了的实物的图形,传统文字学称为象形字。
1024. 会意字:用某些已有的字的复合图形来表示属于行为动作的词语,传统文字学称这类字为会意字。
1025. 独体字: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单纯字符称为独体字。
1026. 23、合体字: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复合字符称为合体字。
1027. 偏旁: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合体字中的独体字称为偏旁。
1028. 形旁: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合体字中表意的偏旁称为形旁。
1029. 声旁: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合体字中表音的偏旁称为声旁。
1030. 六书:传统汉字文字学对汉字的形体和造字方法进行概括后得出的六种条例,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1031. 第七章语言和社会
1. 单项选择题
1032. 在社会变动较大或政治斗争激烈的时期,语言的词汇可能产生急剧的变化。
1033. 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普通话。
1034. 造成现代汉语中出现主句在前,从句在后的复句形式的原因是汉语受印欧语言的影响。
1035. 关于语言的起源,一种观点认为,原始人类起初没有语言,后来为了相互交际,就通过彼此的约定,规定事物的名称,这样就产生了语言。人们把这种学说称为社会契约说。
1036.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特点。
1037. 语汇是语言系统各个部分中发展速度最快的。
1038. 关于人类语言的前身,有人主张人类的有声语言是从抒发情感的各种叫喊演变而来的。人们把这种学说称为感叹说。
1039. 恩格斯认为,语言起源于劳动。
1040. 我国的国语是汉语。
1041. 美国英语是一种英语的地域变体。
1042. 在一种语言内部划分方言,最主要的依据是语音。
1043. 地域方言是社会不完全分化的产物。
1044. 我国古代的雅言、通言和后来的官话是当时的通用语。
1045. 多斯岗方言成为意大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主要是因为文化的原因。
1046. 意大利共同语的标准音是佛罗伦斯语音。
1047. 双语现象不属于语言分化的结果;双语阶段是语言转用的必经阶段。
1048. 在啤酒、剑桥、卡通、酒吧这几个词中,属于半音译半意译的是剑桥。
1049. 在青霉素、盘尼西林、机关枪、演绎这几个词中,属于音义全借的外来词是盘尼西林。
1050. 盘尼西林、尼龙、香槟、电话这几个词中,属于意译词的是电话。
1051. 在马力、新西兰、哈达、卡车这几个词中,属于仿译词的是马力。
1052. 21、在沙发、芭蕾舞、干部、足球这几个词中,属于音译词的是沙发。
1053. 我国北魏时期实现语言转用的少数民族是鲜卑族。
1054. 国外语言学家把洋泾浜语称为皮琴语。
1055. 我国1985年修订并公布的关于语音规范化的文件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1056. 实施语言规划的主体是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
1057. 社会对语言主观的有意识的影响是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作出的管理、调节和改进。
1058. 二、多项选择题
1059. 因语言中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造成的语言演变现象有:(1)汉语的构词模式由单音节词为主变为以双音节词为主。(2)没有声调的古藏语发展为现在的有声调的藏语拉萨方言和康方言。
1060. 推动语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
a) 社会的进步。
b) 社会的分化。
c) 社会的统一。
d) 国家之间的接触。
e) 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
1061. 现代汉语比起古代汉语来所具有的特点有:
a) 语汇大大丰富了。
b) 主语省略的现象大大减少了。
c) 书面语中的句子更长了。
d) 句式更加多样化了。
e) 修饰成分特别是复杂的修饰成分用得更多了。
1062. 除语言系统内部各组成都分的发展演变外,语言发展演变还表现为:
a) 一种语言内部分化出不同的方言。
b) 方言成为不同的语言。
1063. (3)-种语言消除方言分歧走向统一。
a) 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
1064. 社会统一在语言上的表现是:民族共同语的形成、语言的转用。
1065. 中国古代的人们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际,往往选择一种方言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它们当时叫:雅言、通语、官话。
1066. 壮语、苗语,维吾尔语、傣语、日语中,属于汉藏语系的是:壮语、苗语、傣语。
1067. 俄语、法语、英语、意大利语、德语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是:英语、德语。
1068. 汉语方言的差别可以表现在:
a) 音位系统不同。
b) 声调数量不同。
c) 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方言里的称呼不同。
d) 名词和量词的结合特点不同。
e) 语序不同。
1069. 语言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从而产生了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亲属语言。
1070. 汉语从梵语中借入的词有:夜叉、罗汉、塔。
1071. 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过程中发生语言转用的少数民族有羌族、契丹族。
1072. 民族融合过程中,一种语言能够代替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的决定因素包括语言使用者在经济上的优势、文化发展水平上的优势、人口数量上的优势。
1073. 在奥委会、足联、电灯、克隆、苏维埃这几个词中,属于借词的是克隆、苏维埃。
1074. 三、名词解释题〖可转化为选择题〗
1075. 方言:通常指地域方言,它是全民族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族语言的分支。
1076. 亲属语言:是语言分化的产物,凡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若干语言都是亲属语言。
1077. 社会方言:一种语言或地域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会群体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被称为“社会方言”。
1078. 语系:谱系分类中最大的类,凡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都属于同一语系。
1079. 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互相分开,这种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
1080. 隐语:某些团伙所创造使用的秘密词语或语句。
1081. 共同语: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形式。
1082. 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
1083. 双语现象: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方言或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言的社会现象。
1084. 地域方言: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
1085. 语音对应关系:方言之间所具有的、有规律的而非个别的语音之间互相对应的关系。
1086. 语言间的亲属关系:亲属语言有共同的来源,这些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作语言间的亲属关系。
1087. 借词:也叫外来词,主要指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都来自外语的词。
1088. 14、仿译词:意译词的一种,指那些用本民族语言的语素逐一翻译原词语的各个成分,不但把原词语的意义,而且把原词语的内部结构形式也移植过来的那些词。
1089. 意译词:词的语音形式和构词方式是本民族语言的,词义来自外语的词。
1090. 双语现象:一个社会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它是民族的接触、尤其是民族杂居的产物。
1091. 语言转用:指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1092. 洋泾浜语:这是汉语对混杂语言的称呼,指母语不同的人在相互交际时所使用的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
1093. 克里奥耳语:作用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
1094. 双言现象: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方言功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言的社会现象。
1095. 语言混合: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可能混合在一起,产生一种与这些语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这种现象就叫做语言混合。
1096. 非克里奥耳化:克里奥耳语向基础语言的方向发展,使两种语言越来越接近,甚至使克里奥耳语为基础语言的一种变体的现象和过程被称之为非克里奥耳化。
1097. 语言规划: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
1098. 24、语言政策:如果语言规划具有法律、法令和政令的形式,就被称作语言政策。
1099. 25、语言规范化:指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肯定下来并加以推广,对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且又难以被社会公众接受的成分和用法,则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加以剔除,从而为共同语确定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的标准,并用这些标准去引导人们的语言使用。
1100. 民族语言政策:主要指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具体说,就是如何对待少数民族语言、如何规定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政治地位的政策。
1101. 第八章语言和心理
1. 单项选择题
1102. 关于语言和思维是否相互对应,较为正确的观点是:语言不是抽象思维的唯一工具。
1103. 关于语言和思维哪个是主导,错误的观点是:语言决定思维。
1104. 关于先有语言还是先有思维,比较合理的看法是:思维先于语言发生。
1105. 确定事物的性质或事物间关系的思维形式是判断。
1106. 语言思维指的是抽象思维。
1107. 观察儿童语言获得过程的最主要线索是语法能力的发展。
1108. 人脑中掌管语言和抽象思维活动的部位是大脑左半球。
1109. 跟人类语言关系最重要的人体器官是脑器官。
1110. 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对语言的影响最明显地表现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性。
1111. 语言和思维最根本的区别是:思维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则有民族特点。
1112. 体现语言对人的思维活动所具有的作用最明显的是语言与认识活动的关系。
1. 多项选择题
1113. 广义的感性思维包括直观思维、表象思维。
1114. 属于发散思维的心理现象有感情、意志、美感、文化意识和文艺创作中的形象思维。
1115. 为证明“思维先于语言产生和脱离语言而存在”提供证据的科学研究有:(1)人类的系统发生学。(2)人类的个体发生学。(3)从丧失语言或思维能力的病理现象来推测语言和思维的产生过程。(4)从先天聋哑人的思维状况来推测语言和思维的产生过程。
1116. 人类具有语言能力的大脑构造的独特性包括:(1)大脑单侧化现象。(2)大脑左半球分区。(3)大脑语言遗传机制。(4)大脑语言功能的临界期。
1117. 5、儿童的语言能力的表现形式有:(1)听的能力。(2)说的能力。(3)语音能力。(4)语义能力。(5)语法能力。
1118. 三、名词解释题〖可转化为选择题〗
1119. 思维:狭义的思维指人们认识现实世界的过程;广义的思维既包括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也包括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思维结果。
1120. 语言思维:必须使用语言进行的思维活动,即抽象思维。
1121. 非语言思维:抽象思维以外的思维活动。
1122. 心理语言学:研究语言的心理机制和相关表现的学科。
1123. 感性思维:狭义的感性思维指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事物的活动,这是一种直观思维;广义的感性思维除直观思维外也包括唤起表象并在想象中对表象加工改造的活动,即表象思维。
1124. 直观思维: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事物的活动叫直观思维。
1125. 表象思维:唤起表象并在想象中对表象加工改造的活动。
1126. 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复杂逻辑形式进行的思维活动。
1127. 发散思维:随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产生的综合心理活动。
1128. 形象思维:文化意识和艺术创作中的思维活动。
1129. 语言学习:通过有意识的教或学的形式来掌握一种语言的过程。
1130. 语言获得:通过非有意识的教或学的形式来掌握一种语言的过程。
1131. 第九章语言学的应用
1. 单项选择题
b) 最广义的应用语言学是指语言学在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中的应用。
c) 传统上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是指语言教学。
1132. 外国的传统的语言学研究的分支学科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语汇学。
a) 中国传统的语言学研究的分支学科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1133. 母语语言教学初步的任务是让已经具备一定语言能力的人继续学好语言。
1134. 6、掌握母语的一般途径是获得为主,学习为辅。
1135. 有利于培养学习较强的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和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外语教学方法是翻译法。
1136. 掌握外语的一般途径是学习为主,获得为辅。
1137. 机器翻译的四个层级中,目前在翻译技术上已经能够达到的最高层级是单词平面。
1138. 基本上仍处于“实验室”阶段的研究项目有机器翻译。
1139. 最早的信息处理研究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机器翻译研究。
1140. 二、多项选择题
1141. 广义的词典释义包括:(1)说明词的构造形式和形态变化。(2)说明词的词类和兼类。(3)说明词的历史来源和使用范围。(4)说明词与其他词的搭配。(5)说明词的习惯用法和比喻用法。
1142. 在我国,汉语语言教学的任务包括:(1)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和阅读能力。(2)培养、提高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3)推广和使用普通话。(4)实行简化汉字。(5)纯洁语言、健康文明地使用语言。
1143. 3.《语言学百科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词源》《形容词用法词典》《北京地名词典》中,属于语文词典的是:《现代汉语词典》《词源》《形容词用法词典》。
1144. 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在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攻方向是机器翻译、人机对话、人工智能。
1145. 语言学知识在信息处理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的成果包括:(1)汉字编码和汉字处理。(2)文体检索和数据统计。(3)语料库和语料分析。(4)语音实验和语音的识别与合成。(5)文本的自动校对和摘要。
1146. 三、名词解释题〖可转化为选择题〗
1147. 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应用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1148. 第一语言教学;即母语教学。
1149. 第二语言教学:即外语教学。
1150. 中介语: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建立的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的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
1151. 语言迁移:是指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产生的影响。
1152. 语文教学:母语的语言教学,是指完成了语言获得,即能够顺利地听和说一种语言后进行的更高层次语言教学活动。
1153. 知识词典: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所代表的事物的概念知识、即所谓百科知识的词典,也叫百科词典。
1154. 语言词典:也叫语文词典,主要解释某词语本身的意义和用法,即词语的语言知识的词典。
1155. 语言信息处理:用计算机传送、接受,甚至理解、表达自然语言的各种信息的技术叫语言信息处理。
1156. 语料库语言学:倾向于把经过概率统计得出的知识作为计算机需要的知识的信息处理研究是基于经验的信息处理研究,与此相关的语言学研究叫做语料库语言学,或称为工程语言学。
1157. 语音合成:就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的发音器官的动作并发出类似的声音。
1158. 语音识别:就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的听觉器官的反映接受语言信号并作出回应动作或给予语言答复。
1159.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1. 识记内容。
b) 口语: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
c) 书面语:文字出现以后,语言的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
d) 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e) 能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f) 所指:也就是“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所指的意义内容。
g) 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
h) 组合关系:组合关系体现为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也体现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i)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j) 普通语言学: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
k) 理论语言学:把研究某种具体语言的语言学称为汉语语言学或英语语言学等等,把侧重理论探讨的称为理论语言学。
l) 应用语言学:把侧重语言学理论和成果的实际应用。
m) 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n) 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可以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至于我国内常说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法”,往往只是指在国外影响较大并且我国语言学界比较熟悉的美国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那只是当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个流派,并不等于受索绪尔影响的整个结构主义语言学。
1. 领会内容(不用识记,大体知道即可)
o) 言语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1160. 答:人要说话所需要的因素:生活经历、社会环境、当前处理的问题、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哲学问题、逻辑问题。
1161. 人要接受语言所需要的因素:组织与分析的能力、心理、生理问题;发音、听音的器官和神经网络及机制和能力;复杂的生理和物理问题。总之一句话,言语交际是通过许多因素对语言进行编码和解码的过程,言者编码,听者解码。“码”即所谓的言语。
a) 书面语和口语的主要差别。
1162. 答:书面语比口语多了一些成分,是那些口语所特有的面部表情、手势和体态,还有口气和语调用书面的文字语言来描述出来的成分,也就是书面语补上的某些省略以后影响理解的成分。用二者的一致性来分析可以用公式理解:口语的基本语言成分=书面语的基本语言成分+用书面描写的口语非语言成分。
a) 书面语的产生具有重大的社会历史意义。
1163. 答:书面语克服了人和人之间进行交际、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限制,极大地加快了人类社会经验和知识积累的速度和传播的范围,从而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的步伐。
a) 语言和种族的关系。
1164. 答: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根本原因是: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是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完全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a) 语言与各个领域的社会活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语言学必须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才能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1165. 答:语言客观存在形式是极其多样化的,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需要,去研究客观存在的语言的各个不同的方面。要形成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首先要有明确的研究对象,然后才有可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那样才能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如果研究对象长期不确定、不明确,或者研究对象太杂,范围太宽,研究就不可能深入,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
a)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1166.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因此也可以说“语言”是一个抽象的实体,是从言语活动中抽象出来的全社会约定俗成的一个均质的系统。“语言”就有内在一致的规律,而“言语”则很难找到内在一致的规律。
1167. 语言=言语活动-言语,言语带着个人性,语言带着社会性。
a) 任何符号,包括语言符号都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
1168. 答:无法把语言符号的声音实体和所表示的意义分开;声音离开了意义就不再是语音的声音,意义离开了声音也就不再是语言的意义,而且声音和所表示的意义一旦分开,语言符号也就不存在了。语言的形式和意义是语言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a) 语言符号的强制性。
1169. 答:语言符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是不能任意改变的,因为如果个人可以任意改变,那就互相听不懂了,也就从根本上丧失柴交际工具的作用。
a) 语言符号的可变性
1170. 答:一方面在口耳相授的过程中细微的偏离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时间的推移,细微的偏离积累成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人口的增加,居住条件的改变,民族的形成,国家的出现,书面语的产生、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内部的阶层和行业等等的分化,都必然会引起语言在功能上的分化和发展。
a) 语言是一个系统
1171. 答:语言是一个人和人之间表达思想感情的符号系统,而人的思想感情是非常复杂的,因此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语言系统也必然是非常复杂的。由语音系统、语汇系统、语法系统、语义系统等子系统组成。是各种不同的语言符号根据严密的组织规律分层次组织起来的,不同单位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系统”
a) 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系统性不平衡。
1172. 答: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系统性是有明显差异的,其中语音系统的系统性最强,几乎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步。语法子系统的系统性也很强,但比语音系统稍差一些。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去进行语言的发音、时态的变换等等。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均有这样的规律。
a) 语言系统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自主性。
1173. 答:系统性还表现为相对的封闭性,整个语言系统是在封闭状态下运转的,在一般情况下不依赖外界因素的支撑,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相对的封闭性也就不成其为一个系统。
a) 语言系统的层次性
1174. 答:语言的出层次性是就整个语言系统和各个子系统而言。语言的层次性是就整个语言系统和各个子系统而言,都是分层次的,不是单一层次的,而且有上位层次、下位层次之分。大小依次为:语速—词—短语—句子,句子是最小的交际单位,,句子和句子可以组合成语篇,语篇是最大的交际单位。
a) 组合关系的含义
1175. 答:组合关系体现为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也体现在部分和部分,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上。
a) 聚合关系的含义
1176. 答: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
a)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1177. 答:聚合关系是在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在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体现为聚合关系的线性序列。
a) 普通语言学的含义和主要研究领域。
1178. 答:普通语言学研究领域包括的内容有:语言的定义,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和社会的关系,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本体的语音、语法、语汇、语义和文字的一般规律,不同的语言结构系统的共性和特性等等。
a) 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和主要研究领域
1179. 答: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任何一门应用语言学都有自己的理论,都是依据一定的语言学理论结合具体应用领域的需要而形成的,是主要性质。主要研究领域:
i. 最早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
ii. 实验语音学,是现代通讯领域应用语音学的理论和成果改进通讯质量和效能的体现。
iii. 计算机的广泛翻译、自然语言理解等等结合语言学的理论和成果,形成的新的应用语言学。
iv. 也可用来侦破刑事案件。
b) 古代哲学家对语言的研究、古代的语言本体研究
1180. 答:不论中外,古代哲学家都把对语言的哲学思辩作为语言研究的重点。印度人、希腊人已经对语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奠定了后世语法研究的基础;中国人则对语义、文字、音韵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这些都是对语言本体的研究,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真正的语言学研究。
a)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
1181. 答:产生的几个阶段:
i. 从16世纪到18世纪,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西方一些学者懂得的语言和了解的语言大大增多。
1182. 2)17世纪和18世纪不少人纷纷搜集和编纂多语种的对照词表,有人发现欧亚两洲语言有明显相似之处,并开始加以比较研究,后来语言学吸收近代生理学和声学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科学的语音学,并运用其的理论和方法发现语言之间严格的语音对应规律。
1183. 3)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学科终于建立起来了。
a) 普通语言学的产生
1184. 答:由于语言学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对更多的语言的认识,就有可能产生关于“语言”的一般理论或者说普遍理论,这就是现在的“普通语言学”。
a) 索绪尔的主要贡献
1185. 答:主要贡献在于从语言本体的角度界定了“语言,明确地限定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重点,使语言学脱离了早期什么都研究,什么都难以深入的缺陷,走上了研究对象相对单纯,因而有可能逐步形成本学科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的现代科学的道路。
a) 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语言学新学派的产生
1186. 答:由于过分强调语言的“自主性”,企图摆脱语言跟人和社会之间客观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在不同程度上忽视语义研究,也就越来越显露出自己的局限性,因此,就兴起了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
a) 语言学和文学的关系
1187. 答: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长期以来是语言学的研究素材。诗律学、修辞学、文章学更是跟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分不开的。在基础科段,语言和文学还是不分家的。
a) 语言学在历史学和考古学中的应用
1188. 答:中国甲骨文和金文的辨认全靠汉代语言学家许慎给我们留下了一部《说文解字》,而甲骨文和金文的解读则大大促进了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古埃及的文字没人能认读,后来语言学家解读了在一块石碑上刻下的这种文字和古希腊文对照的铭文,才解开了古埃及文字之谜,美洲玛雅文字的解读则揭开了欧洲人来美洲以前印第安人历史的神秘面纱。
a) 语言学研究在语言规划中的作用。
1189. 答:确定官方语言和教学语言,民族语言规范化,发展中国家同样需要补课。
a) 语言学研究与计算机科学。
1190. 答:信息处理说到底是对语言文字资料的处理。一方面是现有的语言学研究成果还远远不能满足这方面的要求。
1191. 三、思考内容
i. 什么是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
ii. 为什么说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跟语言学家研究的语言不完全是一模一样的。
iii. 应该如何理解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1192. 答:口语是语言的第一种客观存在形式,而书面语是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任何一种书面语又都只能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或迟或早的总是要随着口语的演变而演变。古往今来只有极少数语言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了相应的书面语,大多数语言只有口语,并不存在书面语。
a) 为什么说语言虽然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但并不是最可靠的标志。
1193. 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因此语言就成了民族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民族又突破了语言作为标志的现象,这样看来,尽管“语言”是最直观,最容易识别的民族标志,但事实上还不是最可靠的标志,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由此产生的民族认同感”也许是维系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因素,因而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准。
a) 为什么不能单凭“相互理解程度”来区分语言和方言。
1194. 答:1)“相互理解程度”是西方一些语言学家所采用的区分“语言”和“方言”的唯一标准,即他们认为:相互不能理解的是不同的语言。同时主张:相互能理解的各个方言从属于同一民族语言,使用同一语言的人属于同一民族,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属于不同的民族。其实,这种通过识别“语言”和“方言”,从而识别“民族”的惯例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单凭“相互理解程度”,也就是依据语言结构差异的程度,来确定身份未定的“话”是属于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还是不同的“语言”,从而确定有关的社会群体是一个民族还是不同的“民族”,这种方法是把复杂的问题过于简单化了,而且很可能会在政治上引起严重的后果,即可能会把本属于同一民族但通话有困难的群体所使用的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当作不同的“语言”,从而认为这些社会群体是不同的民族。
1195. 2)客观上,在有些地区,分属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居民使用的语言差别很小,甚至是一模一样的“话”,按照“相互理解程度”的理论,这些居民说的“话”应为一种语言,因而他们也应属于一个民族。这样推论与客观事实是不相符的。
1196. 3)实际上,按照“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并参考社会政治因素来区分“语言”和“方言”才是正确和可行的处理方式。
a) 区分语言和言语有什么意义
1197. 答:区别语言和言语是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所必须的,区别语言和言语可以纯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并把对象限制在一个内部一致的出均植系统的范围内,而使语言学回到本体研究部分,从而提高语言学研究的科学性。
a) 应该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1198. 答:“符号”有一个根本特性,那就是任何符号都是约定俗成的,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
a) 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形特征对语言系统的结构特点有什么重大意义。
1199. 答: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形特征使语言系统的组合单位的成员之间,整个语流的各个部分之间就都有可能形成各种关系,产生各种相互影响。线形特征使离散的语言符号有可能组合成大小不等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连续的语流。
a) 为什么尽管语言是客观存在的,可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却存在着不同的理论、学说和观点。
1200. 答:1)对语言的观察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目的不同、依据的理论不同、使用的方法不同、依据的素材不同等因素会造成语言学存在着不同的理论。
1201. 2)即使以上都相同,但由于时代的不同,整个社会的科学发展水平不同,个人的学术水平和学术态度等等主观因素不同,结论也就不可能完全相同。
1202. 3)客观语言是浑然一体的,并和参与交际的各方、周围的社会环境等等是分不开的。语言学家要根据不同的需要运用现有的研究手段对研究现象加以切割分析,然后再进行综合。
1203. 4)作为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并永远处于发展演变的过程之中。

责编:刘卓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