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解放军文职 > 解放军文职专业 > 新闻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 新闻理论教程 第一章我国新闻理论发展的现实背景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5-17 19:58:45
新闻理论教程
第一章我国新闻理论发展的现实背景
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众传授事业发展的历史轨迹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1981年开始。标志性事件:①1981前后,提出新闻语言多样化(穆青提出散文化笔法,代替新华体,以求多样化)。
新华体:官方语言。严谨涵盖力强。抽象 表现力不够鲜活。
表面是业务技术问题,实际标志我国大众传媒从单一到多元发展。
②1991年 周末版大潮 (关键词:市场 初级阶段 平民化革命)
③93到94年  《焦点时刻》《焦点访谈》开播
(政治背景)92年10 12日 中国共产党十四次代表大会 江泽民报告:重视传播媒介的舆论监督,使各级国家机关以及工作人员置于舆论监督之下。92年底,新闻媒体注意抓热点,请工人 农民 解放军以及专家 学者就热点问题发表意见,以引导舆论。
(经济背景)92年确定中国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关键词:多样化、规模化、信息需求、环境守望、媒介守望、媒介元功能、第一卖点、社会守望、首要功能)
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朱镕基对焦点访谈的题词)
④97年一月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创立(我国正式批准 最早的报业集团)(关键词:标志着大众媒产业化,驶进了官方认可的快车道 双重属性 经营)
⑤2003.5.1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播出
(关键词:播出背景 党的十六大 新闻信息即时性 规模化)
二 标志性新闻事件的影响及启示——近些年中国新闻传播环境的变化
【新闻传播环境不开放】
1《焦点时刻》《焦点访谈》等(以新闻为“第一卖点”)
2 911事件
3广东非典性肺炎疫情与媒体传播(这以后更开放)
4哥伦比亚事件的新闻信息传递
503年北大清华爆炸案
6对伊拉克战争的报道(更加现场化 开放化)
72008年3.14 拉萨事件 2009年7.5 乌鲁木齐事件
82008 5 12 地震 2010 4 14 玉树地震
9网络普及及新闻环境的开放度
10网络普及以及新闻传播环境的开放度
从功能的单一到功能的多样;从宣传本位到新闻本位的变化;从传者本位到受众本位;从仅仅把新闻事业视为建筑意识形态到承认新闻事业的产业性质并将市场机制到传播领域。
三 新闻的起源【关键词 信息需求】
四 新闻的本源【关键词 事实】
 
 
 
第二章新闻定义及其起源、本源
1.属于报道或传播
陆定一《我们对新闻的基本观点》: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2.将新闻归属于事实;
范长江《我们的新闻工作》: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3.将新闻归属于手段
甘惜分: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
4.将新闻归属于信息:
及时公开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当代新闻学》)
宁树藩:经报道或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
评价:1。体现唯物主义,简明扼要,但缺乏对手中的考虑
2.弥补陆氏对受众的不足,价值在80年代慢慢被确认,但应知的标准准来确定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总结:报道是新闻得以传播的方式,信息是新闻的内在实质,真实新鲜闻的根本特点。新闻是新近发生的能引起人们关注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新闻”在近代和现代新闻事业中的三种涵义:
①指“新闻纸”“新闻业”
②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等新闻机构每天发布的信息
③新闻报道体裁
二.新闻的概念
三.关于新闻学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及新闻规律的一门科学
新闻学是新闻事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才发生的
研究对象:人类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
中心议题:客观社会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
支配作用: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广义的新闻学指的是新闻科学,包括三方面:
新闻理论:总结阐述新闻活动的基本规律
新闻史:研究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的发生、发展的历史
新闻业务:研究各种义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
三者关系:
新闻事业史是新闻学研究的基础
新闻理论是新闻学研究的核心
新闻义务是新闻学研究的落脚点
狭义的新闻理论:
方法:个案研究 比较研究 调查研究
新闻实例分析:
1.韩国LG手机爆炸 从多角度全面
2.本周新闻趣事   发展,生活的奇人异事,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3.晚间新闻《洞穴之光》 新闻策划 (贫富差距 独生子女)
第三章  新闻的真实性
 一.新闻真实的内涵
二.新闻为什么要真实
三.新闻真实感与真实性
四.造成新闻真实的主要原因
五.新闻真实的局限性
六.实现新闻真实的基本要求
媒体首先要具备可被传播的资源,追求受众的层次,归根为追求媒体的传播力
所谓媒体传播力实际上指一个媒体通过各种传播方式的组合将信息扩散,导致产生尽可能好的传播效果的能力,它包括传播的信息量、速度与精度,信息以及影响效果、媒体之间竞争的实质是传播力的竞争。
一.本质真实——现象真实
反应的内容合乎逻辑性和内在规律性
整体真实——具体真实
整体真实:总体上每个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具体联系都是真实的,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具体真实:时间地点任务过程原因结果 资料真实
新闻真实应该是:新闻报道的每一个具体因素都实现与其相应的对象的最大限度的符合性以及符合程度。
五大要素:WHAT WHEN WHERE WHO HOW
《试论传媒假事件》陈力丹、周俊
任何传媒在进行新闻传媒的过程中都存在三种真实。社会真实,媒介真实,受众真实。
社会真实指事件的真相,是一种客观事实。传媒真实是传媒所呈现的事件情境作为理想。
受众真实是一种主管真实,是受众对事物的主观认识。
社会真实是传媒进行新闻报道的的对象,是媒介真实的基础。媒介真实则是对社会真实进行选择、过渡和包裹后,由传媒建构的真实,影响着受众真实的形成,某种程度上又是受众真实的基础。
二.真实性与真实感
真实感是指新闻内容在真实的基础上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使人一看(听)就信服。
三.新闻为什么要真实
1.从现实状况来看:历史上存在三次严重的新闻失实:
(1)50年代末大跃进
(2)文化大革命期间
(3)不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
2.从采访写作流程看
采写编等过程要真实
3. 从传播效果来看
4.从媒体的长远发展看:受众数量 广告商 政府监督
四.造成新闻失实的主要原因
1.从报道主体角度看——故意或非故意失实,他因性失实
故意性失实原因:
A政治需要公开作假
B于己不利,隐瞒真情
C宣传典型任意拔高
D屈从压力 写昧心稿
E唯利是图 编造新闻
F粗枝大叶 调查不实
G道听途说 捏造事实
H知识贫乏 导致失实
I 合理想象 添枝加叶
J偷梁换柱 移花接木
2.从新闻作品角度讲——全面片面细节性失实
五.新闻真实的有限性问题
新闻价值取向下的真实
传者:认识能力范围的真实
受者:接受、认识能力范围内的真实
信息源:

六.实现新闻真实的基本要求
1.记者素质——角色意识(关注),责任感
2.实现新闻的有效方法
A.客观性原则 (1)哲学上再现事实的本来含义。
(2)新闻理论 将事实信息与意见信息分清
(3)内容上 要求必有其事客观世界存在客观对象
(4)形式上,再现事实的景象、事态
客观报道原则的出现背景
政党报刊---大众化报刊---通讯社的出现(1835法国哈瓦斯通讯社出现)
B公正(全面性)原则 平衡报道,信息、观点、报道力度、感性素材与理性素材的平衡、叙事只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平衡“
舆论监督节目立足的基础是三需要:客观 真实 平衡
 
 
 
 
 
 
 

第四章 新闻的倾向性
一.什么是新闻的倾向性
定义:1。指新闻工作者或新闻媒介通过新闻传播活动而暴露的自身的价值取向和思想倾向
2.指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或评论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的特定的立场和思想倾向。
三.新闻倾向性 在传播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1.在不同新闻作品中的不同体现
新闻报道-----(隐)用事实说话
评论-------(显)就事实说话
2.在不同环节有不同表现
采:表现在对新闻事实的取舍上
写:表现在对报道的时间和规模上
编:通过技术性处理体现的倾向性
评:通过评论的配置体现倾向性
四.新闻倾向性必然存在
实践依据:事实↘→新闻报道者→ 新闻作品→ 新闻接受者
↘选择如题↘选择制作   ↘选择接受
理论依据:智者的介入
1.新闻是经过报道者认识的评价过的事实,而报道者总是基于特定的立场和思想倾向来认识选择评价社会生活的
2.政党或社会集团
3.受众求解,按自己的倾向
四.倾向性新闻的常见种类:
1.政治倾向
2.指导倾向
3.趣味倾向
五.新闻倾向性与客观性的关系
1.二者内在地包含在新闻之中,相互依存
2.客观性是倾向性的基础 客观性制约倾向性。
六.与倾向性相关的法律规定
 
 
 
 
 
 

第四章 新闻价值
一新闻价值理论产生的背景
1.新闻价值理论产生的前提:【事实、无限性、传播渠道 有限性】
2.大众化报刊时期的商业运作的客观要求【政党报刊 大众化报刊】
3.理论界定的逐步清晰:以美国的新闻价值变化为例
4.新闻价值理论在我国:
最早是由徐宝璜从美国,邵飘萍从日本引进的。
徐在《新闻学》中指出:同一新闻 其价值之间不同,已发生及登载的时间成反比例。
二.新闻的价值及其要素
1.概念的提出:1922年沃尔特。李普曼在《舆论学》中首次提出
2.概念:事实所包含的是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综合
要素:及时性 接近性 显著性 重要性 趣味性
时效性:包括时间性和新鲜性
新鲜性主要表现在内容 视角 切入点 形状 主题等方面
注意:时间性不明显 用及时性补救
重要性:【多数人 社会意义】
三.新闻价值的相对性
1.新的事实,新的信息的数量与质量,是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动而变动的
2.由于受众不同,其新闻价值的高低也不同
五.1新闻价值的实现
发现新闻价值—进行新闻制作---编辑认同修改---受众接收或接受
3.影响新闻价值的因素
新闻控制者:新闻法规和新闻政策
新闻的传播者:综合素质
新闻传播媒介: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
新闻接受者:文化知识水平和接收理解能力
六.新闻的价值最大化
1.最大化方式:横向拓展 纵向延伸
2.追求新闻价值最大化的基本思维方式:
A发散式思维(辐射性思维)
B收敛思维 产生必须以发散思维为前提,是纯理性的思维
新闻报道如何在传播中实现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统一
1.基本原则:
含有群众关心的欲知、未知、应知的信息和新闻传播者思想主张的新闻材料
提供满足受众需要的最新信息
传播管理者和控制着的思想、立场
尊重(新闻规律—新闻价值)(宣传规律—宣传价值)
2.把握好新闻报道的度 浓度 时间度 温度 密度
3.选择新闻的标准
A规律性标准 新闻价值标准技术性标准(纸质媒体 电子媒体)
B规范性标准(法律标准 政策标准 道德标准)
C纪律标准 新闻报道的五大禁区 国家机密 商业机密 司法程序 个人隐私 妇女儿童权益
新闻价值概念辨析
新闻价值源(素质说)
新闻价值观(标准说)
新闻价值实现(功能说)
新闻价值就是新闻影响读者并通过读者影响社会的功能
 
 
 
第五章 新闻敏感
一.什么是新闻敏感
1.又称新闻鼻。既善于捕捉反映生活中的变化和潜在变化的能力,将其制作成新闻并加以传播的能力
2.一种新闻素养。指记者对事实中新闻价值的发现和判断能力---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是否构成新闻的能力,是记者重要的专业素质。
内涵
A政治敏感
B对受众需求社会热点的判断能力
C对现象和本质 一般与典型的敏锐判断能力
D预见事物发展趋势的能力
E见微知著的能力
二.如何培养新闻敏感
1.敏于日期
2.深入了解社会现状及其联系
3.吃透两层 【领导层 受众层 参照系】
A 建设和及时更新“参照系”
B把握时代精神
C把握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
D了解新闻报道的进程
4关注其他媒体
5保持旺盛的好奇心
三.新闻工作者新闻敏感的具体表现
1.敏锐感知和发现客观事物的变动 尤其是对客观事物细致的变动要有高度的新闻感觉
2.迅速准确判断各种新闻线索的价值,特别是看似无关紧要的线索 信息 能科学确定若干新闻线索采访安排
3.要有必要地新闻超前意识,预测可能发生的事
4.准确分析判断当前形势,应该抓哪些新闻特别是非事件性新闻,面临新闻契机应如何进行新闻报道策划。
5.迅速准确地判断掌握新闻事实同各个社会信息的关系具有哪些新意或个性特点
6.迅速准确地判断掌握的新闻事实或问题,是否为广大受众所关注,关注点在哪,某一情况或经验是否具有普遍性和指导性
7迅速准确地判断即时采写新闻报道将会有什么社会效果,是否进行连续报道或系列报道。
8迅速准确一个新闻事件当中若干事实新闻价值的大小并能正确排序。

第六章 新闻自由
一新闻自由的提出及其历史发展
西方不同时期内涵不同
1.西方新闻自由的提出及其历史发展
(1)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主要传播观念
新闻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西塞罗——主张集权主义观点
普罗多德 塔西陀——主张自由主义观点
(2)新闻自由口号的提出
17世纪40年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开放政治民主化的行程
1644年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
(3)新闻自由主义进入实践表现之一
——自由主义新闻被列入宪法条文
(4)西方新闻自由的含义
天赋的政治权利 “知”的权利和自由;人有理性和辨别力,“观念的自由市场”,真理在思想的公开竞争中自我矫正,不受政府干预的独立企业,自由经济原则,社会和公众的信任支持度,寻求真理。
(5)衡量新闻自由的思想标准
1951年 国际新闻学会
采访自由 传递和报道自由 出版发行自由 批评自由
二.新闻自由的相对性与具体性
1.新闻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不是绝对的,抽象的,世界各国都会因国情、历史发展的不同而不同
2.新闻自由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不是亘古不变的
3.新闻自由始终伴随着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行使新闻自由权利的最基本前提是
尊重他人权利,保证他人自由不受侵犯;考虑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为促进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根本制度服务,受国家法律的约束和所属组织纪律的限制
三.新闻自由与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
1.社会控制的必然性
社会的利益集团,思想观点,文化传统等对新闻事业所施加的影响。目的在意约束和限制新闻传播活动,最终使传播内容更符合控制者的利益。控制新闻事业也就控制了新闻自由。
2.统治阶级及其政党对新闻事业的宏观控制
A法律控制 B政策和纪律控制 C新闻来源地控制 D制度的控制和人事的控制
3.对新闻事业的经济控制
微观层面 谁来制定法律法规政策-----统治阶层
以什么为基础====依赖资本(新闻事业 新闻传播)
对新闻事业经济控制主要表现在:
A产业所有权的控制
B广告的控制
4对新闻事业的民族文化的控制
A发扬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尊严
B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和传统习惯
四.资产 教材P129
五.社会主义新闻自由 P133
 
 
第七章 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一.定义
指新闻事业对人类,对社会生活所发挥的作用,及新闻事业满足社会需要的效能。
二.功能
(一)报道自由(最基本最主要)
1.原因
(1)个体生存与发展的需求——外部世界 宏观了解 微观把握
(2)建立规范化人际关系的需求
(3)实现社会有效协调的需求
党、政府和人民群众 不同利益群体
三.引导舆论
1.舆论:社会生活中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基本相近的人们或社会集团对某一事态的大体相同的看法
2.舆论的特点 A群体性   看法公开 广泛普遍
B倾向性 议论评价
C多样性
D特殊的精神力量和道义力量
3舆论的类型
国家舆论:集中体现同志阶级的意志,愿望和要求,是按统治阶级意志对社会实践有效管理的控制力量,具有较高权威性和较强影响力。
阶级舆论:是由有共同经济权益和政治地位的社会成员,基于共同的礼遇要求所产生的共同的意见。阶级舆论通常以政党舆论的形式表现出来,政党是阶级舆论的组织者和表达者
公众舆论:最普遍最常见的舆论类型,是社会大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一事态的一种初步的直接的反映。内容广泛,大胆活跃,是未经组织自发形式的舆论,有时带有某种程度的偏激和盲目,极具影响力。
4.舆论的即便——谣言
一种凭空捏造的没有事实根据的负向舆论。
5.社会舆论的形成 六个阶段A问题的发生B舆论领袖的发现C意见的产生和传播D相关EFG
6.舆论的引导
A通过传播的控制 事实信息 意见信息
B通过对象的控制 舆论领袖
C通过问题的控制 转移热点
7.为什么说导向性是新闻价值的属性
A从传播者的功利目的看:为自己利益说话
B从新闻自身看 取向性 针对性 思想性
C从传播学理论看 守望者 有效有益有序
D从历史传统看
8.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引导舆论的主要目的(新闻事业反映舆论的双重性)
从阶级本质看:阶级代言人 表达反映阶级、政党舆论
从社会属性看:公益性 表达反映公众舆论
充分反映民意并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和信任,是新闻事业引导舆论成败的关键。
A.使国家健康有序发展
B.扫除舆论障碍,引导公众舆论走向正确方向
9.如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首位
方法:正确 策略 艺术 深度 力度
时势:审时度势 因势利导
针对性
四.传播知识
1.新闻媒介进行知识传播的特点
范围广 层次多 知识新 选择性强 形式灵活
2新闻媒介进行知识传播的要求
真实准确 有科学性 通俗易懂 有思想性
五.提供娱乐
多层次 多品种 多样式 雅俗共赏
文化观念的传播、意识形态的渗透、社会责任感
把关人 过滤器 寓教于乐
七刊登广告
如何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的关系
“二为方针”【社会效应放首位】
严格执法 刊播时间 广告走私 审查管理
 
 
第八章 舆论监督
主要问题

责编:刘卓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