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试题
单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案)的生效时间是(c)。
A 1997年3月 14日 B 1980年1月 1日 C、1997年10月1日 D.1998年1月1日
2.我国《刑法》第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它体现了空间效力原则中的()。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折衷原则
3.我国《刑法》规定在我国领域内的犯罪是指()。
A.受害人居住地在我国领域 B.犯罪人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C.犯罪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D.受害人与犯罪人均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4.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且已在外国受过刑罚处罚的,()。
A.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C.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D.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5.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是指()。
A.外国留学生 B.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外国人 C.外国国家首脑 D.外籍华侨
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制定的根据是()。
A.宪法 B.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和实际情况
C.法律法规 D.宪法和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
7.刑法是关于()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A.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 B.犯罪和刑罚 C.总则和分则 D.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
8.刑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显著特点之一是()。
A.鲜明的阶级性 B.同犯罪做斗争 C.国家强制世 D.阶级专政的工具
9.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方面采取的原则是()。
A.属人原则 B.普遍管辖原则 C.国地原则
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来其他原则 E.保护原则
10.我国测法》关于预备犯、中止犯、未遂犯的处罚规定都体现了()原则。
A.罪刑相当 B.罪刑法定 C.罪责自负 D.主客观相统一
11.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是()。
A.惩罚与改造相结合 B.惩罚和教育相结合
C.惩办与宽大相结合 D.惩罚、教育和改造相结合
12.下列哪一项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
A.禁止习惯法的适用 B.禁止类推制度
C.重法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D.法律的规定必须明确、具体
13.下列财产不属于《刑法》中规定的公民私人所有财产的有()。
A.依法归个人、家庭所用的生产资料 B.公民的房屋、储蓄
C.公民托运局尚未领取的个人物品 D.个人所有的股份、股票、债券
14.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实施犯罪,我国有限制地对犯罪的外国人行使管辖权,其根据的原则是()。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普遍管辖原则 D.保护原则
15.我国《刑法》分则条文多数采取()原则:
A.简单罪状 B.引证罪证 C.叙明罪证 D.空白罪状
16.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以政人员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A.外国旅游者 B.我国大学生的外聘教师
C.外国驻我国大使馆的文化参赞 D.外国在华留学生
17.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基本特征有()。
A.罪过性 B.刑事违法性 C.历史变化性 D.阶级性
18.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最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社会危害性的轻重主要决定于()。
A.行为侵犯的客体 B.行为的手段、结果
C.行为人的情况及其主观因素
D.行为侵害的客体、行为的手段、结果、时间、地点以及行为人的情况和主观因素
19.某甲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缆线,数额不大,构成破坏通讯设备罪。某乙盗窃准备安装的电缆线,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甲乙行为侵害的对象相同,但罪名却不同,原因是()。
A.犯罪对象数额大小不同 B.犯罪对象本身的性质不同
C.犯罪对象可能造成的危害不同 D.犯罪对象所体现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
20.自然人犯罪主体是()。
A.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 B.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
C.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D.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并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
21.我国《刑法》将共同犯罪人分为()。
A.主犯、胁从犯、预备犯、教唆犯 B.首犯、胁从犯、未遂犯、教唆犯
C.主犯、实行犯、帮助犯、从犯 D.主犯、从犯、 胁从犯、教唆犯
22.下列情况中哪些行为可以成立共同犯罪?()。
A.二人以上的人中有的是过失行为 B.二人以上共同过失行为
C.二人以上共同故意行为 D.一人和不满14岁的另一人同时实施某种故意犯罪
23.我国《刑法》中对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处罚原则为()。
A.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B.应当免除处罚
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4.我国《刑法》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处罚原则是()。
A.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D.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25.一切犯罪的必备要件应当是()。
A.犯罪客体已犯罪对象 B.犯罪对象
C.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D.犯罪行为指向的具体标的
26.我国《刑法》对于未遂犯的处罚原则为()。
A.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应当从轻处罚 D.应当减轻处罚
27.出于一个故意或者过失,实施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这种行为在刑法称为()。
A.吸收犯 B.牵连犯 C.想象竞合犯 D.惯犯
28.下列犯罪有犯罪目的的是()。
A.直接放意犯罪 B.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C.间接故意犯罪 D.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29.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
A.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B.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30.高某持刀杀其父,其父受伤尚未死亡,高某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高某的行为属于()。
A.故意杀人未遂 B.故意杀人既遂 C.犯罪中止 D.意外事件
31.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
A.犯罪人的行为 B.危害行为及危害结果
C.犯罪行为的危害结果 D.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及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32.我国《刑法》中危害结果是指危害行为对()。
A.被害人人身造成的损失 B.被害人财物造成的损害
C.社会政治利益造成的损害 D.《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利益所造成的具体侵害事实
33.我国《刑法》中危害行为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A.故意行为和过失行为 B.作为与不作为
C.暴力行为与非暴力行为 D.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
34.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团或者()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A.共同 B.结伙 C.聚众 D.团伙
35在下列情况下,属于无意志和无意识行为的是()。
A.被威胁而实施的危害行为 B.在身体受强制情况下实施的危害行为
C.在被诱骗情况下实施的危害行为 D.在精神受强制情况下实施的危害行为
36.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在刑事责任中的意义是()。
A.体现了主客观相一致的刑事责任原则的主要依据 B.解决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
C.刑事责任的唯一基础 D.追究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
37.刑法理论上把犯罪故意区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区分标准是()。
A.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不同 B.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不同
C.犯罪故意的罪过形式 D.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不同
38.意外事件不认为是犯罪,集中体现了我国刑法的()原则。
A.罪刑法定 B.罪刑相适应 C.主客观相统一 D.罪刑适用平等
39.犯罪的目的只存在于()。
A.直接故意犯罪 B.间接故意犯罪
C.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D.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40.甲欲杀死乙,却误把丙当作乙杀死,对甲()。
A.应按两罪分别处理,对乙是故意杀人未遂,对丙是故意杀人既逐
B.应按故意杀人未遂罪处理,丙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 C.只按一个故意杀人罪处理
D.应按两罪处理,对乙是故意杀人未遂,对丙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41.已经着手实施犯罪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行()行为。
A.犯罪的预备 B.为犯罪创造条件的
C.某一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 D.接近犯罪对象的
42.某甲故意向乙传授犯罪方法,乙没有接受某甲传授的犯罪方法,某甲的行为()。
A.构成犯罪预备 B.构成犯罪未遂 C.构成犯罪既遂 D不构成犯罪
43.美国公民A在我国某县犯强奸罪,情节特别恶劣,造成被害人死亡。对其应适用()。
A.中国刑法 B.美国刑法 C.中国或美国刑法 D.第三国刑法
44.精神病人在()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并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A.无意识或者无法控制 B.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
C.不能辨认或者控制 D.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
45.根据我国《刑法》,不属于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的是()。
A.紧急避险 B.执行上级命令的行为
C.依照法令的行为 D.假想防卫
46.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
A.以从犯或者胁从犯论 B.以主犯论
C.既可能是主犯,也可能是从犯 D.以从犯论
47.犯罪对象不是任何犯罪都不可缺少的。下列犯罪中,没有犯罪对象的犯罪是()。
A.重大责任事故罪 B.故意杀人罪(未遂) C.参加恐怖组织罪 D.侮辱尸体罪
48.构成不作为犯罪的必备条件是()。
A.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义务 B.行为人担任某种特定职务
C.行为人担任某种特定职务而不履行该职务
D.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义务并且能够履行而不履行该特定义务。以致发生或可能发生某种危害结果
49.我国《刑法》中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应该是()。
A.按农历的年、月、日计算 B.按月、按虚岁计算
C.从生日的当天起算是周岁 D.从生日的第二天起算满周岁
50.刑罚特殊预防的目的是()。
A.预防特定的人犯罪 B.预防社会上不稳定分子犯罪
C.预防犯罪分子重新犯罪 D.预防特别危险的人犯罪
51.剥夺政治权利刑罚由()执行。
A.几公安机关 B.人民法院 C.人民检察院 D.地方人民政府
52.下列情节中酌定情节有()。
A.危害行为 B.犯罪的时间、目的、动机、方法
C.犯罪行为人的罪过 D.犯罪行为人的罪过
53.减轻处罚是指()。
A.判处低于法定最低刑的刑罚 B.在法定刑的中线以下判处刑罚
C.判处最轻的法定刑 D.在法定刑内适用最轻的刑种或较短的刑期
54.李某因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在刑罚执行3年后,又发现判决前其还应有一罪应判有期徒刑7年,李某还需要执行的最长刑期为()。
A.7年 B.9年 C.10年 D.12年
55.在数罪并罚的情况下,拘役最高不能超过的期限为()。
A.1年 B.6个月 C.8个月 D.3个月
56.数罪中判处几个死刑或无期徒刑,或最重刑为死刑或无期徒刑的,只执行了一个死刑或无期徒刑。这体现了()。
A.吸收原则 B.相加原则 C.限制加重原则 D.并科原则
57.甲扬言要杀害乙的全家,乙报案后公安人员即尾随迫赶,在通向乙家的公路上,将携带凶器的甲截获。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表示
58.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
A.可以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59.某拖拉机手驾驶满载5人的手扶拖拉机自山上向下驶来,在拐弯处因公路塌陷,拖拉机前轮坠下公路。拖拉机手紧急刹车后受轻伤,5名乘客全部遇难。拖拉机手的行为是()。
A.意外事件 B.避险过当 C.紧急避险 D.交通肇事罪
60.我国《刑法》规定对一切犯罪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
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15周岁
61.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的,()。
A.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62.下列犯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属于复杂客体的犯罪是()。
A.杀人罪 B.盗窃罪 C.走私罪 D.抢劫罪
63.下列犯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属于复杂客体的犯罪是()。
A.贪污罪 B.妨害作罪 C.盗窃罪 D.假冒商标罪
64.只能由不作为形式构成的犯罪是()。
A.遗弃罪 B.盗窃罪 C.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D.侮辱罪、诽谤罪
65.判决宣告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犯罪分子还有漏罪未判,应当对漏罪进行定罪量刑然后按()。
A.先减后并方法并罚 B.先并后减的方法并罚
C.相加方法井罚 D.吸收方法并罚
66.认定犯罪分子不再危害社会,应根据犯罪分子的()。
A.犯罪后果 B.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
C.如实坦白交待 D.犯罪分子的一贯表现
67.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
A.追缴或者责令退赔,没收 B.追缴,没收 C.没收,追缴 D.追缴,没收
68.对被判无期徒刑的罪犯()。
A.不能直接适用假释 B.只能间接运用假释
C.改为有期徒刑后才能适用假释 D.符合假释条件的,可以直接适用假释
69.我国《刑法》中的时效是指()。
A.经过一定期限,对犯罪分子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对判刑的人不再执行刑罚
B.刑法的溯及力 C.刑法的时间效力
D.经过一定期间,对犯罪分子不再追究刑事责任
70.我国《刑法》中时效中断的条件就是在追诉期限内()。
.犯罪分子又犯新罪 B.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
C.犯罪分子又犯故意罪 D.犯罪分子又犯过失罪
71.我国《刑法》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
A.追诉期限延长1倍 B.追诉期限延长2倍
C.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D.追诉时效中断
72.判决以前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先行羁押的,羁押日期与刑期的关系是()。
A.羁押1日抗抵刑期半日 B.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
C.羁押1日折批刑期2日 D.羁押1日不可以折抵刑期
73.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判决或者核准。
A.基层人民法院 B.中级人民法院 C.高级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法院
74.甲蓄谋杀害己。有一天,甲看见乙熬药就偷偷在药中投毒,但乙熬药给牛治病,牛吃药后中毒而死。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既遂负刑事责任 B.犯罪未遂负刑事责任
C.犯罪预备负刑事责任 D.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
75.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是指()。
A.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B.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C.必然因果关系 D.客现行为与主观心理态度之间的关系
76.法条竞合是指()。
A.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 B.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法律条文
C.数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 D.数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法律条文
77.薛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刑7年,刑满释敢后仅一年又犯交通肇事罪,对薛某应()。
A.加重处罚 B.按累犯处理 C.加重或从重处罚 D.不按累犯处理
78.下列危害国家安全罪由特殊主体构成的是()。
A.叛逃罪 B.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
C.投放叛变罪 D.资敌罪
79.危害国家安全罪的主观方面是()。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80.叛逃罪发生在()。
A.中国公民在境外期间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境外履行公务期间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境内履行公务期间 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
81.掌握国家秘密的(c)犯叛逃罪的,从重处罚。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B.中国公民 C.国家工作人员 D.境内的个人
82.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c)并处没收财产。
A.应当 B.必须 C.可以 D不应
83.以下罪行,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的,可以判处死刑(a)。
A.间谍罪 B.煽动分裂国家罪
C.颠覆国家政权罪 D.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
84.李某原系国家安全部门的职工,为牟取个人物质利益,多次向国外某组织泄露重要军事情报,给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李某的行为构成(b)。
A.泄露国家秘密罪 B.为境外非法摄供情报罪
C.间谍罪 D.背叛国家罪
85.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体是(d )。
A.只能是一般主体 B.只能是特殊主体
C.可能是混合主体 D.既可以是一般主体也可以是特殊主体
86.下列犯罪无需是特殊主体的是(d)。
A.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 B.重大责任事故罪
C.丢失枪支不报罪 D.交通肇事罪
87.甲欲杀死仇人乙,在已开的出租车座位下安放了定时炸弹,结果不仅炸死了乙,同时炸死了乘客丙、丁,还炸毁了出租车。甲的行为构成了(c)。
A.破坏交通工具罪 B.故意杀人罪和破坏交通工具罪
C.爆炸罪 D.爆炸罪与破坏交通工具罪
88.伪造货币罪侵犯的对象是(b)。
A.我国的人民币 B.货币
C.我国的人民币、汇票、国库券等 D.人民币、外币
89.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是指未经(a)批准,擅自设立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行为。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工商银行
C.银行 D.财政部
90.过失致人死亡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的主要区别是(d)。
A.行为人的罪过形式不同 B.行为人的主观目的不同 C.行为人的客观方面不同
D.造成的结果不同,致人死亡的是过失致死罪;造成重伤,但未致人死亡的,是过失重伤罪
91.张某因恋爱受挫而产生变态心理,先后用改椎、钢针等物,从背后猛刺行走、骑车女性的臀部,医造成4人重伤。张某的行为构成(b)。
A.以持械刺入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B.故意伤害罪
C.猥亵妇女罪 D.侮辱妇女罪
92.故意伤害致死与间接故意杀人的主要区别是(b)。
A.行为人的犯罪目的不同 B.行为人犯罪故意内容不同
C.行为人打击被害人的部位、手段不同 D.行为人的犯罪动机不同
93.某甲捏造某已受贿5000元,并写成小字报四处散发、张贴,致使某乙名誉受到很大损害。某甲的行为属于(c)。
A.诬告陷害罪 B.侮辱罪 C.诽谤罪 D.报复陷害罪
94.对儿童实行抠模、鸡奸等偎亵行为,从而构成猥亵儿童罪的,还须具备下列条件(c)。
A.必须使用暴力方法 B.必须使用胁迫方法
C.没有方法等方面的限制,只要对儿童进行猥亵行为,就构成犯罪
D.必须是在儿童不同意的情况下
95.关于“绑架罪”,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c)。
A.指违背被害人或其监护人的意志将被害人非法劫持
B.行为上还表现为扣留被绑架人以继续扣留或者加害被绑架人相胁迫,强行满足某种要求
C.构成绑架罪,必须具有勒索财物的目的
D.为索取债务而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非法拘禁罪论处
96.下列行为中;构成非法搜查罪的有(c)。
A.侦查人员在执行搜查任务时,应出示搜查证而未出示
B.侦查人员在执行搜查任务时应当让被搜查人或其家属、邻居或其他见证人在场而求这样做
C.有权搜查的人,未经法定矾关批准,滥用职权,擅自进行搜查
D.侦查人员在执行搜查任务时,搜查妇女的身体没有让女工作人员进行
97.检察院干部牛某,在对一个案件进行审查起诉的过程中,对证人余某暴力追取证言,造成余某重伤。牛某的行为(d)。
A.构成暴力取证罪,致人重伤作为从重处罚的一个情节
B.构成暴力取证罪、故意伤害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C.构成暴力取证罪、过失致人重住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D.只能定故意伤害罪,不能同时定暴力取证罪
98.以下犯罪中不需要以“数额较大”作为划分罪与非罪的必要条件的是(d)。
A.持有、使用假币罪 B.变造货币罪
C.出售、购买假币罪 D.金融机构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
99.下列情形中哪一种不能简单机为信用卡诈骗活动(d)。
A.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 B.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C.冒用他人信用卡 D.使用信用卡透支的
100.下列各类人中,(b)不是商业秘密的权利人。
A.商业秘密的所有人 B.商业秘密的持有人
C.商业秘密所有人许可的商业秘密的使用人
101.甲某为了要男孩而将妻子刚生下的女婴扔进小河里淹死,甲犯有(b)。
A.过失致人死亡罪 B.故意杀人罪 C.遗弃罪 D.虐待罪
102.下列各项不属于侵犯公民民主政利的犯罪的是(a)。
A.诬告陷害罪 B.报复陷害罪
C.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罪 D.破坏选举罪
103.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a),构成挪用单位资金罪。
A.进行营利活动 B.进行非法活动
C.归个人使用 D.归他人使用
104.某国有企业会计李某到银行提取本单位工资,由于银行出纳疏忽大意,多支付给甲3000元。甲回单位后发现多余款额,遂据为己有。甲的行为构成(b)。
A.诈骗罪 B.贪污罪 C.盗窃罪 D.不构成犯罪
105.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b)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手段占有该财物的,以贪污罪论。
A.公共财产 B.国有财产 C.公益财产 D.公有财产
106.单位行贿罪,是指单位为谋取(c)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行为。
A.利益 B.非法利益 C.不正当利益 D.正当利益
107.妨害作证罪侵犯的客体是(c)。
A.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B.证人依法取证
C.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D.社会的正常秩序
108.介绍贿赂罪的犯罪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介绍贿赂行为的,(b)。
A.可不以犯罪论处 B.构成犯罪,但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视情节酌定是否构成犯罪 D.构成犯罪,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09.《刑法》第142条“生产、销售劣药”罪所称的“劣药”是指(d)。
A.根据法院指定机构的认定 B.依据服用该药实际或可能产生的后果认定
C.依据有关部门制定的标准 D.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劣的
110.走私《刑法》第151、152、347条之规定以外的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纳税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15万元的,除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之外,还要共处偷逃应缴纳税额(d)信罚金。
A.三倍以上 B.两倍以上五倍下 C.五倍以上 D.一倍以上五倍以下
111.《刑法》第167条所规定的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的犯罪主体是(b)。
A.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经办的工作人员
B.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C.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董事长、总经理
D.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董事、经理、职工
112.区分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与非罪的界限是(b)。
A.责任人是否为自己谋取利益 B.是否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C.是否为他人谋取不法利益 D.是否与他人通谋或出手间接故意
113.犯罪的未遂是指(d)。
A.未发生危害结果 B.未达到犯罪目的
C.犯罪行为未完全实行 D.未完成某一具体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114.某甲把正在运行中的火车的玻璃和座椅打烂(损失万余元),其行为构成(c)。
A.破坏交通工具罪 B.危害公共安全罪
C.故意毁坏财物罪 D.可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亦可能不构成犯罪
115.下列关于刑事责任表述正确的是(c)。
A.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人犯罪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精神病人对造成的危害结果不承担刑事责任
C.由于不能抗拒或不能预见原因造成损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
D.醉酒的人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
116.敲诈勒索罪侵犯的客体是()。
A.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B.社会管理秩序 C.公民的人身权利 D.A和C
117.对于胁从犯,应当()。
A.比照主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B.按照他的犯罪情节从轻或减轻处罚
C.比照主犯减轻或免除处罚 D.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免除处罚
118.下列有关单位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是()。
A.须以营利为目的 B.社会团体不能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C.单位犯罪实际只是单位负责人犯罪 D.对单位犯罪原则上采取双罚制
119.下列情形中,属于犯罪中止的有()。
A.甲欲杀死乙因被人发现而停止犯罪 B.甲欲抢走乙的提包但发现乙是熟人便打消念头
C.犯罪分子以为条件不适合而停止犯罪 D.甲欲强奸某女而发现其实为男子
120.关于死刑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死刑判决都应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B.死缓并非独立刑罚而只是死刑的执行方法
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D.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的,二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
121.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决定罚金数额。
A.犯罪的性质 B.社会危害程度 C.犯罪情节 D.犯罪人的经济状况
122.侵犯财产罪的对象()。
A.不包括无主物 B.不包括自己所有财产
C.只指有形财物 D.既可是有形财物,也可以是无形财物
123.王某夜人民宅行窃,被主人发现,王某便用木棍将主人打昏,携带赃物逃出后,唯恐主人醒后报案,又返回将主人杀死。王某构成()。
A.抢劫罪 B.杀人罪吸收了抢劫罪,故而只构成杀人罪
C.伤害罪、抢劫罪、杀人罪 D.抢劫罪和杀人罪
124.高某伪造国家机关证件后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对高某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A.伪造证件罪 B.招摇撞骗罪
C.依照牵连犯的处理原则择一重罪论 D.伪造证件罪和招摇撞骗罪
125.某甲系邮电局职员,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获赃款、赃物价值万余元。草甲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 B.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罪
C.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罪 D.不构成犯罪,单位内部给予行政处分
126.我国《刑法》分则按照犯罪所侵犯的(),把犯罪分为10大类。
A.同类客体 B.一般客体 C.直接客体 D.简单客体
127.组织越狱罪从其是否任意形成上划分;属于()。
A.任意共同犯罪 B.一般共同犯罪 C.必要共同犯罪 D.以上均不正确
128.下列行为不是危害国家安全的间谍罪的情形有()。
A.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 B.参加间谍组织的
C.参加学习时从公开渠道收集我国有关经济信息资料以完成博士论文的
D.接受间谍组织代理人任务的
129.以下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主体必须是特殊主体的是()。
A.资敌罪 B.为境外窃取、刺操、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C.叛逃罪 D.投敌叛变罪
130.某公司弄虚作假,公司登记时注册资本为500万元,实际只有50万元资本,并取得了公司登记。该公司构成()。
A.诈骗罪 B.伪造票证罪
C.变造货币罪 D.虚报注册资本罪
131.甲投了医疗保险,为了骗取赔偿金,甲串通在保险公司工作的乙,伪造证明材料,前后共骗取赔偿金7万元,乙()。
A.构成贪污罪 B.单独构成保险诈骗罪
C.职务侵占罪 D.属于保险诈骗罪的共犯
132.包庇罪侵害的客体是()。
A.社会公共秩序 B.公民的人身、财产权利
C.司法机关追诉、制裁犯罪分子的正常活动 D.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133.甲和乙是兄弟,甲抢劫了一妇女的财物后,公安人员将甲作为犯罪嫌疑人进行审查时;主动为甲开脱罪责,并声称,那日甲始终与其在某玩牌,还向公安人员出示了其他人员的假证言。乙行为已构成()。
A.包庇罪 B.伪证罪 C.窝藏罪 D.扰乱司法活动罪
134.张某的儿子于几年前因病死亡。当他听说邻村的一姑娘不久前因病去世后,便想为儿子成一门明亲,于是张某于深夜将姑娘尸体挖出,后与其儿子合葬。张某应被认定为()。
A.盗窃罪 B.侮辱罪 C.侮辱妇女罪 D盗窃尸体罪
135.甲与其妻子乙合谋骗财。甲将己多次“卖给他人为妻,得款后二人便达之夭夭,()。
A.甲、乙均构成诈骗罪 B.甲构成拐卖妇女罪,乙构成卖淫罪
C.甲构成拐卖妇女罪,乙构成重婚罪 D.甲构成诈骗罪,已构成卖淫罪
136.强奸罪的本质特征是()。
A.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 B.强行实施性支行为
C.使用暴力、胁迫手段或者其他手段强行评淫
D.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与妇女发生性交行为
137.我国现行《刑法》所采用的法定刑是()。
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 B.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C.不定期刑 D.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
138.我国《刑法》中的附加刑()。
A.只能独立适用 B.只能附加于主刑适用
C.只有主刑是有拥徒刑以上刑罚的,才可以附加使用
D.既可以附加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
139.司法解住权属于()。
A.最高行政机关 B最高司法机关 C.最高立法机关 D最高军事机关
140.下列犯罪中属于侵犯财产所有权关系的犯罪有()。
A.走私罪 B.挪用特定款物罪 C.强迫卖血罪 D.销赃罪
141.下列犯罪中不能由单位成为犯罪主体的是()。
A.逃汇罪 B.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C.假冒注册商标罪 D.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142.甲系消防队员,一日去执行救火任务,赶到现场时,甲看见火势凶猛,为保护自己的生命,当队长让其与其他队员扑救时,甲谎称头痛离开了现场。甲的行为属于()。
A.紧急避险 B.正当防卫 C.犯罪行为 D.不构成犯罪
143.王某在其仇人连某的马车上安放炸弹,结果不仅炸死了连某和同行的两个人,还炸毁了马车。某甲巨构成()。
A.故意杀人罪 B.破坏交通工具罪 C.爆炸罪 D.爆炸罪与破坏交通工具罪
144.甲从毒品贩子手中购得海洛因sbo克,转手出售时被抓获。经鉴定甲贩卖的梅绍因纯系假货,而甲事先并不知情。甲的行为属于()。
A.走私毒品罪 B.诈骗罪 C.贩卖毒品罪 D.不构成犯罪
145.杀人罪属于()。
A.行为犯 B.结果犯 C.危险犯 D.状态犯
146.个人贪污公款数额在5 000元以上不满10 000元,犯罪以后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的,()。
A.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B.应当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 D.应当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
147.我国《刑祛》规定的犯罪地标准采用的是()。
A.行为说 B.结果说 C.行为与结果择一说 D.行为与结果双重具备说
148.犯罪对象不是任何犯罪都不可缺少的。下列犯罪中没有犯罪对象的犯罪是()。
A.重大责任事故罪 B.故意伤害罪 C.脱逃罪 D.交通肇事罪
149.甲进入已家住宅行窃,窃得财物总价值为10,000万,恰好遇乙返家发现甲,甲杀乙灭口。甲的行为属于()。
A.转化犯 B.牵连犯 C.继续犯 D.想象竞会犯
150.张某开着一辆偷来的汽油罐车向正在驶来的一列火车冲去。李某见状,用步枪将张某击毙,油车翻下路边为中爆炸烧毁。李某的行为是()。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防卫过当 D.避险过当
151.人口贩子离某以介绍工作为名将女青年于某拐骗家中,并欲以5,000元卖给一农民为妻。是夜于某得知被骗,遂用菜刀将借宿于该农民家的人口贩子高某砍死,于某的行为是()。
A.紧急避险 B.假想防卫 C.防卫不适时 D.正当防卫
152.甲进行诋毁社会主义制度的宣传煽动结果无人响应。甲在被捕后自称是犯罪未遂,但法院认定是既遂。因为这种犯罪属于()。
A.结果犯 B.危险犯 C.行为犯
153.对于预备犯()。
A.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可以比照未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C.应当免除或减轻处罚 D.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154.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对()负刑事责任。
A.自身的犯罪行为 B.犯罪集团的一切犯罪活动 C.犯罪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
155.我国《刑法》上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
A.犯罪行为的个数 B.行为人犯罪意思的个数 C.犯罪构成的个数
156.疏忽大意的过失杀人同意外事件中造成他人死亡的情况,相区别的关键是()。
A.犯罪的罪过形式不同 B.犯罪的行为方式不同
C.行为人的意志因素不同 D.主观上有无罪过不同
157.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着手实行犯罪 B.犯罪结果未发生的原因
C.距离实现犯罪意图的远近 D.犯罪未完成的原因
158.甲欲杀死乙,向乙连砍数刀后,见乙倒地后没有再动,以为乙已死,遂逃离现场,乙被人及时抢救未死。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实行终了的未遂
C.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D.不能犯未遂
159.小偷打开了财务室的保险柜,但柜中空无分文。小偷的行为()。
A.是对象不能犯未遂 B.是盗窃既遂 C.不构成犯罪 D.是工具不能犯未遂
160.甲与乙有仇,欲寻机报复。一日甲知乙一人在家,便携匕首前往。途中遇联防队员巡逻,甲深感害怕,折返家中。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161.甲从铁路上偷走10根铁轨,恰好被巡逻人员及时发现,才避免一场火车颠覆事故。甲的行为是()。
A.盗窃罪的既遂 B.盗窃罪的未遂 C.破坏交通设施罪的未遂 D.破坏交通设施罪的既遂
162.数罪并罚中“限制加重原则”是指()。
A.重刑吸收轻刑 B.将所犯数罪分别宣告的刑罚合并执行
C.以数罪中最重的刑罚为基础在总和刑期以下决定执行的刑罚
D.一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在总和刑以下处罚
163.以造成严重后果作为构成犯罪条件的犯罪是()。
A.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B.投敌叛变罪
C.伪造货币罪 D.重大责任事故罪
164.甲、乙、丙3人共同去盗窃。甲负责望风,乙负责人室窃取财物,丙负责提运赃物。甲乙丙3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A.复杂共同犯罪 B.简单共同犯罪 C.必要共同犯罪 D.集团犯罪
165.寻衅滋事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
A.社会管理秩序 B.人身安全 C.公共秩序 D.妇女的名誉、人格
166.下列不属于不作为犯罪所要求的特定义务的是()。
A.法律的义务 B.道德义务
C.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 D.自己先行行为带来的义务
167.剥夺政治权利独立适用时,其刑期为()。
A.1年以上5年以下 B.1年以上3年以下 C.3年以上10年以下 D.5年以上10以下
168.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时,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
A.1年以上5年以下 B.3年以上5年以下 C.1年以上10年以下 D.3年以上10年以下
169.张某盗窃价值 15 000元的财物后逃到外地,因害怕从重处罚,就向原居住地公安机关寄了一封信,如实地交待了自己的罪行和赃物隐匿地点,张某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逮捕。张某的行为属于()。
A.立功表现 B.自首 C.坦白
170下列犯罪中同时包含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的有()。
A.放火罪 B.抗税罪 C.故意杀人罪 D.受贿罪
171.公司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抽逃出资金额()罚金。
A.3年以下, 10%以下 B.3年以下, 20%以下
C.5年以下, 10%以下 D.5年以下, 20%以下
172.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人员()可适用死刑。
A.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 B.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173.下列犯罪存在犯罪动机的是()。
A.直接故意犯罪 B.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C.间接故意犯罪 D.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174.被判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
A.原判刑期的1/2 B.5年 C.10年 D.15年
175.下列犯罪中不可能由单位构戒的有()。
A.偷税罪 B.逃避追缴欠税罪 C.抗税罪 D.骗取出口退税罪
176.在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中造成被运送入重伤、死亡的,处()有期徒刑。
A.3年以上 B.5年以上 C.7年以上 D.10以上
177.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而仍卖淫、嫖娼的,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井处罚金。
A.3年以下 B.5年以下 C.7年 D.10年以下
178.资敌罪是指()。
A.给国内外敌人提供武器、军用物资 B.给敌人盗窃提供情报
C.给敌人提供经费 D.帮助敌人搞破坏
179.犯罪分子甲企图实施爆炸行为,乙积极支持并帮助其弄来炸药10千克,使甲得以实施了破坏某重要车间的犯罪。某乙的行为构成()。
A.颠覆国家政权罪 B.资敌罪
C.爆炸罪共犯 D.独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
180.何某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何某自1988年1月1日被羁押,判决自1988年7月1日生效。何的政治权利应当在()内被剥夺。
A.1990年7月 1日至1993年6月30日 B.1988年7月 1日至1993年12月31日
C.1988年7月 1日至1992年12月31日 D.1988年1月 1日至1992年12月31日
181.某城市青年赵某;在战争期间,为逃避服兵役,在参加体检前,砍伤自己的腿。其行为()。
A.构成故意伤害罪 B.构成战时自伤罪 C.构成脱逃罪 D.构成战时逃避服役罪
182.甲、乙、丙三人都为在押犯人。三人经过策划,杀伤了看守人员,越狱逃跑,在准备偷越边境时被抓获。甲、乙、丙三人构成()。
A.组织越狱罪 B.脱逃罪 C.杀人、伤人罪 D.组织越狱罪和杀人、伤人罪
183.某甲多次向特务机关写挂钩信,出谋献策预谋推翻入民政府,建立反动政权。某甲的行为构成()。
A.分裂国家罪 B.颠覆国家政权罪 C.特务罪 D.背叛国家罪
184.破坏交通工具罪侵犯的客体是()。
A.人身权利 B.公共安全 C.交通运输安全 D生产作业安全
185.某出租车司机于某,在某厂区内送客因开车速度太快,撞死一厂内女职工。于某的行为构成()。
A.交通肇事罪 B.重大罪任事故罪 C.故意杀人罪 D.过失致人死亡罪
186.李某因诈骗巨款.欲劫持飞机飞往台湾,以逃避法律制裁,结果劫机未遂被捕。李某的行为构成()。
A.背叛国家罪 B.破坏交通工具罪 C.劫持航空器罪
187.孙某为军内在编职工,他利用在军服仓库值班之机,监守自盗,窃得军服数百套,价值5,000元,其行为构成()。
A.盗窃罪 B.贪污罪 C.盗窃军用物资罪 D.职务侵占罪
188.某汽车制造厂电工张某,自恃技术熟练,在检修电路时不按规定操作,造成电路着火,使部分设备被烧毁,损失4万元。被告人的行为构成()。
A.失火罪 B.放火罪 C.玩忽职守罪 D.重大责任事故罪
189.王某为表现自己的英勇行为,将造纸厂内一造纸原料草垛点燃后再去救火,但火势蔓延无法控制。王某虽奋力扑救,但仍造成损失20余万元,自己也被烧伤。王某的行为是()。
A.放火罪 B.失火罪 C.毁坏财物罪
190.高价出售伪造的免税进口高档商品提货单,骗取他人巨款的,构成()。
A.走私罪 B.诈骗罪 C.非法经营罪 D.伪造有价证券罪
191.某甲出于营利目的非法为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税额累计共1万多元。对某甲的行为应当()。
A.按照偷税罪共同犯罪处罚 B.按照非法经营罪追究刑事责任
C.按照虚开值税专用发票追究刑事责任 D.不构成犯罪,可给予行政处理
192.李某假借捐赠之名进口小汽车两辆,在国内市场出售牟利。李某的行为构成()。
A.非法经营罪 B.逃汇罪 C.走私普通货物品罪 D.诈骗罪
193.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手段,欺骗税务机关,“退回税款”,数额较大的,应以()论处。
A.偷税罪 B.诈骗罪 C.抗税罪 D.贪污罪
194.某甲过失致乙重伤。几日后,某乙由于伤势过重,治疗无效死亡。某甲应定()。
A.过失致人死亡罪 B.过失重致人死亡罪 C.过失伤害致死罪 D.过失重伤致死罪
195.甲、乙两人相勾结,将8岁男孩丙劫至某破房子内,然后写信告知其父,要求拿22万元现金,方可将小孩要回,否则将丙杀害。甲和乙的行为构成()。
A.拐骗儿童罪 B.绑架罪 C.敲诈勒索罪 D.抢劫罪
196.引诱、容留妇女卖淫罪侵犯的客体是()。
A.妇女的人身自由 B.妇女的性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C.社会管理秩序 D.社会主义的婚姻家庭制度
197.张某强迫本村1名13岁女学生向吴某卖淫。吴某不知该女为幼女便与之发生了性关系,事后给该女200元钱。对张某应以()论处。
A.奸淫幼女罪共犯 B.强迫卖淫罪
C.奸淫幼女罪的间接实行犯 D.强奸罪
198.被告胡某决意与其妻离婚,但找不到合适理由,于是公然经常在亲友面前辱骂嘲笑其妻贬低其人格,使其妻不堪忍受,服毒自杀。被告的行为构成()。
A.诽谤罪 B.虐待罪 C.侮辱妇女罪 D.侮辱罪
199.收买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强行与之发生性关系的,依照《刑法》关于()罪的规定处罚。
A.故意伤害罪 B.妨害公务罪 C.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 D.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
201.某企业出纳甲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单位公款10000元去经商,因经营不善,一个月后归还单位6000元,另4000元再也无力归还,对于甲的行为()。
A.应定挪用公款罪从重处罚 B.应分别定挪用公款罪和贪污罪,实行数罪并罚
C.应定贪污罪从重处罚 D.不以犯罪论处给予行政处理
202.业务员黄某为了开展业务方便,挪用自己经手的公款4万多元给某部门领导。其行为已构成()。
A.行贿罪 B.挪用公款罪 C.不构成犯罪 D.挪用公款罪和行贿罪
203.刘某在3日内分别以 3000元、 3500元、 4000元向某建筑公司的营业员、科长、副经理行贿。刘某的行为是()。
A.继续犯 B.连续犯 C.持续犯 D.想象竞合犯
204.甲到一酒店,见无顾客且老板为一女士,便产生歹意,来老板不备,将其关入厕所内,然后打开钱柜抢走现金4000元。某甲的行为构成了()。
A.盗窃罪 B.诈骗罪 C.抢夺罪 D.抢劫罪
205.利用签订假合同骗取他人预付款,供自己经营牟利,赢利后归还预付款的行为,属于()。
A.诈骗罪 B.民事侵权行为 C.投机倒把行为 D.合同诈骗罪
206.引起意外事件的“不能预见的原因”是指()。
A.行为人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 B.行为人没有预见也不可能预见
C.行为人可能预见但无力避免
207.下列犯罪中不属于侵犯财产罪的是()。
A.盗窃罪 B.赌博罪 C.抢劫罪 D.侵占罪
208.传授犯罪方法罪属于()。
A.危害公共安全罪 B.教唆犯罪 C.扰乱公共秩序罪 D.妨害司法罪
209.制造、贩卖、运输毒品是指制造、贩卖、运输()、海洛因、吗啡或其他毒品的行为。
A.砒霜 B.氰化钾 C.敌敌畏 D.鸦片
210.下列行为构成赌博罪的有()。
A.招引他人赌博以此取乐的 B.以赌博作为谋生手段的
C.出于情面为赌徒提供工具的 D.打麻将为助兴而小量输赢的
211.盗掘古墓葬后,从古墓葬中大量窃取珍贵文物的,应当()。
A.按照盗窃罪追究刑事责任 B.按照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罪处理
C.按照盗掘古墓葬罪处罚 D.按照盗掘古墓葬罪和盗窃罪实行数罪并罚
212.妨害婚姻家庭这类犯罪的客观行为表现方式是()。
A.作为 B.不作为 C.有的是作为有的是不作为
213.遗弃罪的主观方面是()。
A.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过失自信的过失 D.故意和过失
214.顾某长期打骂、冻饿、凌辱其妻张某。一次,顾借故毒打张致其轻伤,对顾应以()论处。
A.虐待罪 B.故意伤害罪 C.虐待罪和故意伤害罪 D.遗弃罪
215.公民王某犯有杀人罪,被判处无其徒刑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剥夺政治权利包括剥夺()。
A.继承权 B.婚姻自主权 C.出版权 D.恋爱权
216.丁某虐待其8岁继子达3年之久。某日丁又因琐事痛打孩子,并用铁丝将其右手刺穿。丁某的行为构成()。
A虐待罪 B.虐待致人重伤罪 C.故意伤害罪 D.过失致人重伤罪
217.军人违反职责罪区别《刑法》分则规定的其他各类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A.现役军人犯罪 B.危害国家军事利益 C.危害国家安全 D.过失致人重伤罪
218.某酒厂厂长余其组织本厂职工,在本厂生产的劣质酒的酒瓶上贴上他人已经注册的名牌商标,造成被假冒商标的厂家信誉大跌,市场萎缩,使该名牌酒厂濒临破产。余某的行为已构成()。
A.非法经营罪 B.假冒商标罪 C.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
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219.李某故意放火烧毁自己保险的房屋后,向保险公司谎称房屋失火,骗利保险金10万元。李某的行为构成()。
A.保险诈骗罪 B.诈骗罪
C.诈骗罪与保险诈骗罪的想象竞合,应从一重处断 D.保险诈骗罪、放火罪
220.张某在回家途中,遇到行走的苗某(女)。张某拍苗肩膀说“走,我们睡觉去(指发生性关系)”。苗某推开张某骂道:“低不要脸,我晓得你是谁,我要告你。”张某随即走开,未再纠缠。张某的行为属于()。
A.强奸中止 B.猥亵妇女罪 C.不构成犯罪 D.侮辱妇女罪
221.甲厂欠乙厂货款50万元,乙厂屡次讨要未果,于是乙厂趁甲厂厂长来乙厂办事的机会;将其扣留关在乙厂保卫科里,并要求甲厂还钱然后放人,关押达30天之久并且有殴打、侮辱行为。这种行为应认定为()。
A.不构成犯罪,因为索取债务而实施上述行为,不认为是非法拘禁行为
B.构成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侮辱罪,应实行数罪并罚
C.构成非法拘禁罪,殴打、侮辱行为不应单独定罪,应作为从重处罚的情节
D.构成非法拘禁罪、但殴打、侮辱行为应分别不同的情况做不同的处理:一般性的,尚不
能单独树成犯罪的殴打、侮辱,应做为从重处罚的情节;如果出于其他目的,已达到犯
罪的程度,应单独定罪与非法拘禁实行并罚
222.某市地税局税务人员赵某,在对一家企业核定税额时,接受该企业经理田多次宴请并收受高级手表、电器等价值共计约10万元人民币,赵某明知此企业不符合减、免税的条件,却增做决定,给予甲某的企业减、免税33万元。赵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
A.赵某滥用职权,假公济私,为不具备减免税条件的单位减免税,给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应定为税务人员对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
B.赵某作为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擅自超越权限为不符合条件的单位办理免税;情节严重,已构成了褴用职权罪
C.赵某作为国家工作人员与偷税、漏税的犯罪分子相勾结,不征或少征税款,构成偷税罪的共犯。
D.赵某利用征税这一职务上的便利,收受应纳税人的财物,少征税款,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已构成受贿罪、村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应实行数罪并罚
223.某海关关员李某,在审验出口退税、提供规凭证工作中疏忽大意,严重不负责任,在他人骗测并未出口的货物报单上加盖了海关验迄章,致使犯罪分子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行为得逞,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对李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
A.李某作为海关工作人员,在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的工作中徇私舞势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应据刑法规定,依照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B.李某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国象税款大量流失的结果,但其在主观上不是出于故意,所以,应以玩忽职守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C.李某的行为已构成了玩忽职守罪、税务舞弊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D.李荣的行为尚未构成犯罪
224.1993年7月,某部副参谋长杨某,因其司机与地方公路收费人员发生口角后被打,遂调动一个连部队将该公路收及姑捣毁。杨某的行为构成。()。
A.指使部属违反职责罪 B.滥用职权罪 C.聚众打砸抢罪 D.违反军纪的行为
225.某快艇部队战士胡某乘部队海上训练之机持枪劫持一艘快巨逃往某外国。胡某的行为构成了()。
A.投敌叛变罪 B.军人叛逃罪 C.劫持船只罪 D.自动投敌罪
226.甲系某部战士,1996年5月17日晚乘与哨兵打招呼之机抢夺哨兵枪支跑出营区。甲的行为构成()。
A.抢夺枪支罪 B.抢夺武器装备罪 C.抢夺罪 D.不构成犯罪
一、单项选择题
1.C 参见《刑法》第452条 2.C 参见《刑法》第8条。保护原则是指以保护本国为标准,凡侵害本国国家或者公民利益的,无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无论犯罪地在本国领域内还是在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国刑法 3. C 参见《刑法》第6条第3款 4.C 参见《刑法》第10条 5.C 6.D 参见《刑法》第1条 7.D 8.B 9.D 参见《刑法》第6、7、8、9条 10.A 11.C 12.C 参见《刑法》第12条 13.C 参见《刑法》第92条
14.D 15.C 16.C 参见《刑法》第11条 17.B 参见《刑法》第13条 18.D 19.D 20.D 21.D 参见《刑法》第26、 27、 28、 25 22.C 参见《刑法》第25条 23.B 参见《刑法》第24条第2款 24.A 参见《刑法》第19条 25.A 26.A 参见《刑法》第23条第2款 27.C 28.A 29.A 参见《刑法》第17条第3款 30.B 参见《刑法》第24条 31.D 32.D 33.B 34.C 35.B 36.B 37.B 38.C
39.A 40.C 41.C 42.C 传授犯罪方法罪属于行为犯 43.A 参见《刑法》第6条44.D 参见《刑法》第18条第1款 45.D 46.C 47.C 48.D 49.D 50.C
51.A 52.B 53.A 参见《刑法》第63条第1款 54.B 参见《刑法》第70条 55.A 参见《刑法》第70条 56.A 57.A 参见《刑法》第22条第1款 58.C 参见《刑法》第20条 59.A 参见《刑法》第16条
60.B 参见《刑法》第17条 61.A 参见《刑法》第17条 62.D 63.A 64.A 65.B 参见《刑法》第70条 66.B 参见《刑法》第72条 67.A 参见《刑法》第64条 68.D 参见《刑法》第81条 69.D 70.A 参见《刑法》第89条第2款 71.C 参见《刑法》第88条 72.C 参见《刑法》第41条 73.C 参见《刑法》第48条 74.B 75.B 76.B 77.D 参见《刑法》第65条 78.A 参见《刑法》第109条 79.A 80.D 参见《刑法》第109条第1款 81.C 参见《刑法》第109条第2款 82.C 参见《刑法》第113条第2款 83.A 参见《刑法》第113条第1款 84.B 参见《刑法》第111条 85.D 86.D 参见《刑法》第133条 87.C 甲行为构成牵连犯,把炸弹装在出租车上,侵害公共安全。 88.B 参见《刑法》第170条 89.A 参见《刑法》第174条 90.D 参见《刑法》第233、 235条 91.B 参见《刑法》第234条
92.B 93.C 参见《刑法》第246条 94.C 参见《刑法》第237条第2款 95.C 参见《刑法》第238、 239条 96.C 参见《刑法》第245条 97.D 参见《刑法》第247条 98.D 参见《刑法》第171、 172. 173条 99.D 参见《刑法》第196条 100.B 参见《刑法》第219条第4款 101.B 参见例法》第232条 102.A 参见《刑法》第243条
103.A 参见《刑法》第272条 104.B 参见《刑法》第382条 105.B 参见《刑法》第382条第2款 106.C 参见《刑法》第393条 107.C 108.B 参见《刑法》第392条第2款
109.D 参见《刑法》第142条 110.D 参见《刑法》第153条 111.B 参见《刑法》第167条 112.B 113.D 114.C 参见《刑法》第275条 115.C 参见《刑法》第16、 17、 18条 116.D 117.D 参见《刑法》第28条 118.D 参见《刑法》第31条 119.B 参见《刑法》第24条 120.B 参见《刑法》第48条 121.C 参见《刑法》第52条 122.D
123.D 参见《刑法》第232、 263条 124.C 125.A 参见《刑法》第253条第2款 126.A 127.C 128.C 参见《刑法》第110条 129.C 参见《刑法》第109条 130.D 参见《刑法》第158条 131.D 参见《刑法》第198条 132.C 133.B 134.D 参见《刑法》第302条 135.A 参见《刑法》第266条 136.D 参见《刑法》第236条 137.B
138.D 参见《刑法》第34条 139.B 140.B 参见《刑法》第273条 141.D 参见《刑法》第395条第1款 142.C 参见《刑法》第21条第3款 143.A 王某行为构成牵连犯,择一罪从重处理 144.C 参见《刑法》第347条。某甲的行为属于对象不能犯未遂 145.B 146.A 参见《刑法》第386条 147.C 参见《刑法》第6条第3款 148.C 参见《刑法》第316条第1款 149.A 150.A 参见《刑法》第20条 151.C 参见《刑法》第20条。防卫不适时,指对于尚未开始已经结束的侵害行为,实行了谓指对于尚未开始或已经结束的侵害行为,实行了所谓的“防卫” 152.C 153.D 参见《刑法》第22条第2款 154.C 参见《刑法》第26条 155.C 156.D 157.D 158.B 实行了的未遂,指犯罪分子已将实现犯罪意图的全部行为实行终了,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则没有得逞159.A 160.A 参见《刑法》第22条 161.D 参见《刑法》第119条第1款 162.C 参见《刑法》第69条 163.D 参见《刑法》第134条 164.A 165.C 166.B 167.A 参见《刑法》第55条 168.D 参见《刑法》第57条第2款 169.B 170.B 171.C 参见《刑法》第159条 172.C 参见《刑法》第49条 173.A 174.C 参见《刑法》第78条 175.C 176.C 177.B 参见《刑法》第360条第1款 178.A 参见《刑法》第112条
179.C 参见《刑法》第114条 180.C 参见《刑法》第58条第1款 181.D 参见《刑法》第376条 182.A 183.B 参见《刑法》第105条第1款 184.C 185.A 参见《刑法》第105条第1款 186.C 187.C 参见《刑法》第438条 188.D 参见《刑法》第134条
189.B 190.B 参见《刑法》第266条 191.C 参见《刑法》第205条 192.C 193.B 参见《刑法》第266条 194.A 参见《刑法》第233条 195.B 参见《刑法》第239条196.C 197.B 参见《刑法》第385条第2项 198.D 参见《刑法》第246条 199.C 200.C 参见《刑法》第426条 201.A 202.D 参见《刑法》第384、389条 203.B 连续犯,是指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数次实施犯罪行为而触犯同种罪名的犯罪
204.D 参见《刑法》第236条 205.B 206.B 207.B 208.C 209.D 210.B 参见《刑法》第236条 211.C 参见《刑法》第328条第4项 212.C 213.A 214.A 参见《刑法》第260条 215.C 216.C 参见《刑法》第234条 217.B 参见《刑法》第420条 218.B 参见《刑法》第213条 219.A 220.C 221.C 参见《刑法》第238条 222.D 223.B 224.A 参见《刑法》第427条 225.B 参见《刑法》第430条 226.B 参见《刑法》第438条
多选题集
1.我国《刑法》中的基本原则有()。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罪刑相适应原则 D.罪责自负和惩办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2.我国《刑法》规定的刑事管辖权原则有()。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保护原则 D.普遍管辖原则
3.下列犯罪应适用我国《刑法》的有()。
A. 在外国上空飞行的我国飞机内犯罪行为
B. 犯罪行为在我国境内但结果发生在国外的
C.犯罪行为在国外坦犯罪结果发生在我国驻内
D.在行驶于外国的我国国际列车上犯罪
4.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公民犯罪但有以下情况的,可以不适用我国《刑法》()。
A.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 B.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
C.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D.按照我国《刑法》规定其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5.罪刑法定的原则要求()。
A.犯罪和刑罚都应由法律明文规定 B.在法律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不可以适用类推
C.在法律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可以适用类推 D.定罪量刑都必须以刑法条文为依据
6.我国司法机关对下列选项中的哪些犯罪享有管辖权()。
A.在我国领域内的犯罪,且法律对该犯罪没有特别规定
B.发生在行使或停泊于境外的我国交通工具内的犯罪
C.我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罪
D.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按刑法规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但是,按照其所在国的刑事法律不受处罚
7.下列哪些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我国《刑法》()。
A.中国公民 B.在我驻外使馆工作的外国公民
C.中国国家工作人员 D.中国军人
8.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情况适用我国刑法的有()。
A.在我国军用船舶上犯罪 B.在我国民用船舶上犯罪
C.在我国民用飞机上犯罪 D.在我国军用飞机上犯罪
9.世界各国对刑法的空间效力所采用的原则有()。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折衷原则
10.我国刑罚同其他法律强制方法相比较,有以下显著特点()。
A.必须依法适用 B.严厉程度不同 C.适用对象不同 D.适用机关不同
11.刑罚对犯罪人的功能表现为()。
A.惩罚功能 B.威慑功能 C.改造功能 D.教育功能
12.刑罚的目的是()。
A.全面预防 B.一般预防 C.特殊预防 D.部分预防
13.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地包括()。
A.犯罪行为地 B.犯罪结果地 C.罪犯住所地 D.罪犯被捕地
14.刑罚对受害人的功能表现为()。
A.社会保障功能 B.安抚功能 C.教育功能 D.补偿功能
15.犯罪相成的要件有()。
A.犯罪客体 B.犯罪主体 C.犯罪客观方面 D.犯罪主观方面
16.量刑的酌定情节有()等。
A.犯罪的动机、手段 B.立功 C.犯罪的一贯表现
D.犯罪造成的损害结果及犯罪后的态度
17.量刑的法定情节有()。
A.从轻或从重处罚 B.减轻处罚 C.加重处罚 D.免予处罚
18.刑法中所称公共财产是指以下财产()。
A.用于扶贫的专款、用于其他公益事业的专项基金 B.铁路运输中的私营企业的产品
C.集体所有企业的财产 D.合伙企业的财产
19.结合犯具有以下特征()。
A. 所结合的数罪,必须是刑法上明文规定的独立犯罪行为
B. 数个罪名不是相同的故意犯罪
C. 数个罪名由另一个法律条文加以规定成为新罪
D.数个罪名在新罪名中失去原有的独立性
E.结合而成的新罪在实质上成为一罪
20.刑法上时效种类可分为()。
A.时效延长 B.时效中断 C.追诉时效 D.行刑时效
21.犯罪的对象是指()。
A.犯罪行为所侵犯或直接指向的具体的人 B.犯罪行为所侵犯或直接指向的具体的物
C.犯罪行为触犯的罪名 D.犯罪行为所侵犯或直接指向的信息
22.我国《刑法》中规定的限制行为能力人是()。
A.醉酒的人 B.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
C.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 D.发病期间的间歇性精神病人
23.一般累犯的构成要件是()。
A.后罪发生的时间必须是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3年以内
B.后罪发生的时间必须是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以内
C.前罪和后罪都必须是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
D.前罪和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
24.单位犯罪,对单位着处罚金,并对()着处刑罚。
A.主管人员 B.直接负责的主管 C.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D.责任人员
25.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A.抢劫罪 B.故意杀人罪 C.贩卖毒品罪 D.拐卖妇女、儿童罪
26.我国《刑法》规定可以适用缓刑的有()。
A.危害国家安全罪 B.主犯 C.惯犯 D.累犯
27.甲与乙共谋盗窃了一住户的现金 6 000元甲、乙各分得赃款3 000元。甲和乙的行为属于()。
A.简单共同犯罪 B.任意共同犯罪 C.事先有通谋的共同犯罪 D.一般共同犯罪
28.数行为而在处理时作为一罪的情况有()。
A.继续犯 B.结合犯 C.牵连犯 D.连续犯
29.张某仇恨李某。某日张某误将碱面当毒药投入李某的水杯中,李某喝后安然无恙。张某的行为属于()。
A.意外事件 B.对象错误 C.手段错误 D.故意犯罪
30.下列哪几种情况的假释犯,应依法撤销假释()。
A.假释期内又犯新罪的 B.不按规定向监督机关报告自己活动情况的
C.擅自迁往外地居住的 D.发现还有其他罪行没判决的
31.我国《刑法》规定,剥夺政治权利包括()。
A.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B.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C.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D.选举权和被选举政
32.下列情形中属于犯罪分子自首成立条件的是()。
A.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B.自动投案 C.有真诚悔罪表现 D.认罪态度好
33.我国《刑法》规定,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的计算方法是()。
A.从犯罪之日起计算 B.从犯罪既逐之日起计算
C.犯罪行为有连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D.从犯罪结果发生之日起计算
34.刑事责任年龄计算应当是指()。
A.实足年龄 B.从生日的当天起才认为已满周岁
C.从生日的第二天起才认为已满周岁 D.按农历计算的标准
35.直接故意表现为行为人明知其行为有引起某种危害结果的()。
A.必然性 B.可能性 C.已然性 D.偶然性
36.犯罪既遂的形态有()。
A.行为犯 B.危险犯 C.结果犯 D.结果加重犯
37.拘役和有期徒刑的区别有()。
A.适用对象不同 B.执行场所不同 C.待遇不同 D.法律后果不同
38.构成犯罪预备的预备犯具有以下特征()。
A.必须具有犯罪预备行为 B.必须是刚着手实施犯罪
C.必须具有犯罪预备的目的 D.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施犯罪
39.下列选项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的是()。
A.企业 B.机关 C.事业单位 D.公司
40.下列犯罪中属于继续犯的犯罪有()。
A.非法拘禁罪 B.重婚罪 C.遗弃罪 D.盗窃罪
41.下列选项中应对自己的行为负刑事责任的是()。
A.尚未完全丧失辨认自己行为能力的 B.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的
C.尚未完全丧失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 D.病理性醉酒的
42.李某与孙某有仇恨,某日李某见孙某手持匕首朝自已走来,于是随手抬起一根木棒猛击孙某头部,打成重伤,后来才发现孙某拿的是一把玩具匕首。李某的行为属于()。
A.防卫过当 B.故意犯罪 C.过失犯罪 D.假想防卫
43.下列犯罪中,犯罪的时间或地点是犯罪构成必要要件的犯罪有()。
A.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B.非法狩猎罪 C.强奸罪 D.资敌罪
44.我国《刑法》中必要共同犯罪主要有()。
A.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 B.聚众淫乱罪 C.组织越狱罪 D.重婚罪
45.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犯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B.从犯是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
C.对于从犯,可以比照主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D.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46.继续犯的构成条件是()。
A.出于一个故意,实施了一个行为,持续侵害一个客体
B.出于一个故意,连续实行数个犯罪行为,侵犯一个客体
C.犯罪结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继续状态
D.犯罪行为在相当长时间内处于继续状态
47.我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人分为()。
A.主犯 B.从犯 C.胁从犯 D.教唆犯
48.下列情况不适用于紧急避险()。
A.来自精神病人的侵袭 B.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避免本人危险
C.来自自然力的伤害 D.损害另一合法权益并非是排除危险的唯一方法
49.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停止形态有()。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50.按照犯罪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层次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
A.犯罪的双重客体 B.犯罪的单一客体
C.犯罪的直接客体 D.犯罪的同类客体 E.犯罪的一般客体
51.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可以是()。
A.疏忽大意过失 B.过于自信过失 C.间接故意 D.直接放意
52.属于犯罪客观要件中的选择要件的有()。
A.物质性的特定的危害结果 B.危害行为
C.特定的时间和地点 D.特定的方法
53.决定犯罪社会危害性轻重大小的因素有()。
A.犯罪行为所侵犯的客体 B.犯罪行为的手段、后果及时间、地点
C.犯罪人的罪过动机、目的 D.犯罪后的态度
54.下列犯罪中属于危险犯的有()。
A.放火罪 B.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
C.非法采集、供应血液,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罪 D.逃避动植物检疫罪
55.下列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有()。
A.防卫不适时 B.防卫挑拨 C.假想防卫 D.互殴
56.犯罪故意的特征可作如下表述()。
A.明知危害结果可能发生,希望这一结果发生
B.明知危害结果必然发生,希望这一结果发生
C.明知危害结果可能发生,放任这一结果发生
D.明知危害结果必然发生,放任这一结果发生
57.下列情况哪些是主犯()。
A.组织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 B.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
C.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 D.在聚众性共同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58.共同犯罪行为的表现形式有()。
A.双方或多方均是故意的行为 B.双方或多方均是共同作为
C.双方或多方均是共同作为 D.一方是作为,另一方是不作为
59.下列犯罪中,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的有()。
A.脱逃罪 B.伪证罪 C.包庇罪 D.虐待罪
60.下列情况不属于犯罪中止的情况有()。
A.盗窃他人财物之后,又返还财产的
B.犯罪分子自以为能将犯罪进行到底部自动停止犯罪,但客观上该犯罪不可能进行到底
C.犯罪分子认为条件不适合而停止犯罪 D.主动停止犯罪预备行为
E.客观上有可能将犯罪进行到底,而犯罪人误以为不能进行到底而被迫中断犯罪
61.我国《刑法》规定,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的()。
A.防卫过当 B.避险过当 C.行贿人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 D.胁从犯
62.按照《刑法》规定,既可以从轻处罚,又可减轻处罚的情形有()。
A.教唆他人犯罪,但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的
B.中止犯罪 C.防卫过当 D.犯罪未遂
63.以犯罪行为实际上能否构成既遂为标准.可以将犯罪未遂划分为()。
A.实行终了的未遂 B.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C.能犯未遂 D.不能犯未遂
64.犯罪集团与事前通谋的一般共同犯罪的区别是()。
A.前者有较严密的组织.首要分子领导、指挥普通成员,有较为固定的组织分工;后者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分工不固定
B.前者有相对的稳定性;后者较为松散
C.前者有较严密的行动计划,犯罪手段复杂;后者则不具备这些特点
D.前者逃避法律制裁的能力较强;后者则相对较弱
65.下列哪些情节属于可以兔除或减轻处罚的情节?()。
A.在中国领域外犯中国《刑法》规定之罪,在外国已受过刑罚处罚的
B.中止犯 C.胁从犯 D.介绍贿赂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介绍贿赂行
66.结合犯与结果加重犯的区别是()。
A.结果加重犯本身就是一罪;结合犯则是由数个独立的犯罪结合成一罪
B.结合犯是数个故意罪的结合,而结果加重犯的本罪是故意罪.本罪所致的加重结果则是出于过失
C.结合犯有犯罪预备、未遂、中止;结果加重犯只有既遂
D.结合犯内部的数罪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而结果加重犯的基本犯罪行为与加重结果之间有
67.必须发生一定的犯罪结果才成立犯罪既遂的有()。
A.盗窃罪 B.抗税罪 C.传授犯罪方法罪 D.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68.医生刘某因疏忽大意给病人开错了药.护士因疏忽把原应20小时服一次的药以每2小时一次让病人服用结果病人因药物中毒而死。甲和乙的行为()。
A.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B.构成重大医疗事故罪
C.构成共同犯罪 D.均应负刑事责任
69.缓刑的适用条件是()。
A.必须有自首情节 B.必须是针对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C.罪犯必须有悔罪的表现 D.对罪犯不关押也不致再危害社会
70.犯罪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的犯罪有( )。
A.非法拘禁罪 B.报复陷害罪 C.非法搜查罪 D.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
71.某国公民季某曾在国外多次进行贩毒活动并被其所在国通缉。季菜在我国境内借旅游之名进行贩毒被我公安机关逮捕,季菜以非我国公民为由提出抗议,依据我国《刑法》可以对季某采取以下措施()。
A.遣送回国 B.由我国司法机关审判 C.立即驱逐出境
D.通报其所属国家进行引渡
72.行为人只要实行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行为,即使犯罪结果没有发生,也构成犯罪既遂的有()。
A.破坏交通设施罪 B.侮辱罪
C.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 D.诬告陷害罪
73.我国《刑法》规定,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有()。
A.侵占罪 B.诽谤罪 C.虐待罪 D.遗弃罪
74.服刑的罪犯,有()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
A.阻止他入重大犯罪活动的 B.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C.检举狱内外重大昭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D.对国家和社会有重大贡献的
75.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不适用数罪并罚的情况有()。
A.犯罪行为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继续状态的犯罪
B.以一个故意或过失,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
C.出于数个故意,多次实施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
D.以某一犯罪为目的,而其犯罪方法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
76.我国《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对()。实行报复陷害的构成犯罪。
A.控告人 B.举报人 C.申诉人 D.批评人
77.我国《刑法》规定可以构成伪证罪主体的人员有()。
A.证人 B.鉴定人 C.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D.被害人
78.我国《刑法》规定,应当从重处罚的情节有()。
A.主犯 B.累犯 C.教唆不满18岁的人犯罪的教唆犯 D.劳改犯刑满释放后又犯罪的
79.防卫的不适时包括()。
A.事前防卫 B.事后防卫 C.防卫过当 D.假想防卫
80.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它包括()。
A.故意 B.过失 C.意外事件 D.动机
81.犯罪集团的特征有()。
A.人数较多,至少3人以上 B.具有一定的组织性
C.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D.有明确的犯罪目的
82.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有()。
A.危险的来源不同 B.行为针对的对象不同 C.对实施行为的条件要求不同
D.对损害程度的限度不同 E.对行为主体的要求不完全相同
83.下列情况中属于胁从犯的有()。
A.在他人以暴力强制下被迫参加犯罪的分子 B.在他人以精神威胁下被迫参加犯罪的
C.被诱骗参加犯罪的 D.在身体被强制的情况下实施危害行为的
84.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
A.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 B.个人所有财产的全部
C.家属所有的财产 D.家属应有的财产
85.我国《刑法》规定,假释的考验期是()。
A.拘役的考验期为没有执行完毕刑期的2倍
B.有期徒刑的考验期为10年
C.有期徒刑的考验期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
D.无期徒刑的考验期为10年
86.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罚金的方式有()。
A.单处罚金 B.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C.并处罚金 D.无力缴纳时,应服劳役
87.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缴纳罚金的方量有()。
A.以拘役代替罚金 B.一次或分期缴纳 C.减少或者免除缴纳 D.强制缴纳
88.减刑适用于被判处()的犯罪分子。
A.管制 B.拘役 C.有期徒刑 D.无期徒刑
89.下列行为中属于犯罪预备的有()。
A.调查被害人行踪 B.在犯罪地点守候被害人到来
C.筹集犯罪资金 D.练习犯罪技能
E.共同犯罪人之间策划犯罪方案
90.我国《刑法》规定,减刑必须有一定限度,这就是说犯罪分子经过一次或者几次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要做到()。
A.判处管制、拘役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1/3
B.判处有期徒刑的不能高于原判刑期的1/2
C.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1/2
D.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15年
E.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10年
91.我国《刑法》对不同的刑种,采取了不同的数罪并罚原则。对判处()的,采取吸收原则。
A.死刑 B.无期徒刑 C.有期徒刑 D.拘役 E.管制
92.下列行为属于无意识和元意志的行动,因而不可能构成犯罪的有()。
A.人在睡梦中的举动 B.人在精神错乱状态下的举动
C.人在精神受到强制情况下的行为 D.人在身体受到强制情况下的行功
E.人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举动
93.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有以下几种情况()。
A.单独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或者主刑是拘役、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1年以上5年以下
B.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的期限相等
C.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减为1年以上5年以下
D.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E.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相应改为3年以上10年以下
94.罪状可以分为()。
A.简单罪状 B.叙明罪状 C.引证罪状 D.空白罪状
95.我国《刑法》中第6条第1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这里的“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主要是指()。
A.刑法关于事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B.刑法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特别规定
C.刑法关于在外国已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减轻处罚的规定
D.刑法公布后,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
96.不作为犯罪要求的特定义务是指()。
A.道德义务 B.社会义务 D.职业上或职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
E.由行为人先行的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权益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义务
97.引起意外事件的原因是()。
A.行为人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 B.行为人没有预见也不可能预见
C.行为人已经预见,但不可抗拒的原因 D.行为人已经预见的原因
98.行为人在法律上认识的错误;主要包括()。
A.行为人的行为依照法律并不构成犯罪,行为人误认为构成了犯罪
B.假想的不犯罪 C.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发生了错误理解
D.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罪名上和刑罚的轻重上的误解
99.无期徒刑与有期徒刑的区别有()。
A.期限不同 B.严厉程度不同 C.适用对象不同
D.无期徒刑不存在刑期拆抵问题,有期徒刑有刑或折抵问题
100.我国《刑法》规定的非刑罚处理方法包括()。
A.训诫 B.责令具结悔过 C.陪礼道歉 D.赔偿损失 E.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分
101.假释与缓刑有下列相同点()。
A.适用对象 B.适用根据 C.有考验期 D.可被撤销
102.我国《刑法》通过列举犯罪所侵犯的客体,揭示了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各个方面的表现,概括起来表现在()。
A.危害人民民主专政的政体 B.侵犯国有财产或着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C.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D.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103.下列行为中起从犯作用的是()。
A.指示犯罪目标 B.提供犯罪工具 C.排除犯罪障碍 D.窥察被害人行迹
104.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关系是指()。
A.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基础 B.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
C.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具体化 D.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
105.犯罪概念回答的问题是()。
A.什么是犯罪 B.犯罪是怎样成立的
C.犯罪有哪些基本属性 D.犯罪成立需要具备哪些法定要件
106.在一次地震后,监狱监舍及围墙全部倒塌,地震震坏河堤后,河水淹没了附近的农村。在这次自然灾害过去后,有关部门决定对下列哪些罪犯予以减刑()。
A.参与抢洪救灾表现突出的 B.没有逃跑的
C.制止多人逃亡的 D.积极抢救狱警和其他狱犯脱离危险的
107.罪刑相适应原则是指()。
A.刑罚的性质与犯罪性质相适应 B.刑罚的轻重与犯罪轻重相适应
C.罪刊相称 D.罚当其罪
108.具体犯罪侵犯的社会关系是()。
A.单一客体 B.一般客体 C.直接客体 D.同类客体 E.复杂客体
109.下列选择项中()是构成过失犯罪的必备要件。
A.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结果 B.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C.行为人应当或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D.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因素是希望或放任
110.下列情况属于结果加重犯的是( )。
A.非法拘禁地人致人重伤、死亡 B.盗窃他人财物导致被害人自杀
C.抢劫致人重伤死亡 D.刑讯逼供致人伤残、死亡
111.我国《刑法》规定的追诉期限是()。
A.法定最高刑不满5年,经过5年 B.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的,经过10年
C.法定最高刑10年以上的,经过15年 D.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
E.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112.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下列哪些权利()。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示威、游行自由的权利
C.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D.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113.甲带邻居家4岁幼童出外游玩,甲只顾自己玩耍,未仔细看护幼童,结果被一司机违章驾车撞死、某甲的行为()。
A.不属犯罪,因为小孩是被汽车司机撞死,与某甲无关
A. 应属犯罪,要负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
B. 不属犯罪,某由非该协重的父母,对幼童无看护义务
D.应属犯罪、某甲有保证该幼童安全的义务,由于疏忽而没有履行,应负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事责任
114.甲、乙、丙三人共谋要给丁一点教训,揍丁一顿。到了家后,丙在门外放风,甲、乙进屋后,犯意发生转化,意欲除掉了,遂将丁打死。对此案应认定()。
A.甲、乙、丙共同犯有故意伤害罪 B.甲、乙、丙共同犯有故意杀人罪
C.甲、乙犯有共同故意杀人罪 D.丙犯有故意伤害罪 E.丙不构成犯罪
115.下列犯罪属于特殊主体的有()。
A.非法制造枪支罪 B.重大飞行事故罪 C.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 D.丢失枪支不报罪
116.自首要求犯罪分子有自动投案的行为。自动投案包括以下情况()。
A.犯罪事实或犯罪分子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已被发觉,但犯罪分子尚未受到讯问,未被施以强制措施时自动投案的
B.犯罪分子的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查询,教育后自动投案的
C.犯罪后逃跑,在通缉、追捕过程中自行投案的
D.犯罪分子确已准备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经查证属实的
117.下列犯罪中属于侵犯财产所有权关系的犯罪有()。
A.走私罪 B.盗窃罪 C.诈骗罪 D.销赃罪
118.下列选项中哪些行为不属于紧急避险()。
A.李某驾车行驶中刹车突然失灵,前方即将通过闹市,为避免重大恶性伤亡事件发生,李某将车撞向正停在路边的货车,致使车上的货物被震碎,损失近万元
B.轮船失事,船长迅速乘救生艇率先逃生
C.甲唆使自己豢养的狼狗咬乙,乙顺手操起地上木棍打死恶狗
D.轮船刚驶离港口,遭遇暴风,船长为避免轮船倾覆,下令把船上货物抛入海中
119.下列行为不构成正当防卫的有()。
A.某便衣民警带领联防人员夜间巡逻,见一卡车停在路旁,车上无人,遂上前查看。该车司机疑有人偷车便持棍打向民警。民警误认坏人袭击,开枪将司机打死
B.甲乙二人争吵,后各抄刀,丙将两人劝开,在劝说甲时,乙突然一刀刺向甲,造成重伤
C.甲的邻居乙是精神病人。甲发现乙持刀追逐其8岁小女儿,为使女儿免遭不测,随手操起一根铁棍将乙打成重伤
D.甲骑车不慎撞着行人乙;乙上前对甲拳打脚踢,致甲鼻口流血,然后扬长而去
120.下列选项中,哪些犯罪必须以特定的方法实施才能构成()。
A.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B.非法狩猎罪
C.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D.非法占用耕地罪
121.下列犯罪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是()。
A.叛逃罪 B.非法生产、销售间谍专用器材罪
C.武装叛乱、暴乱罪 D.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
122.有以下行为的,构成分裂国家罪,应承担刑事责任()。
A.煽动分裂国家的 B.组织分裂国家的犯罪集团的
C.策划破坏国家统一的示威活动的 D.在分裂国家的活动中烧杀抢掠
123.收买以下人员进行武装叛乱或暴乱的,应从重处罚()。
A.武装部队人员 B.人民警察 C.民兵 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124.下列行为中属于间谍行为的有()。
A.参加间谍组织 B为境外机构窃取、刺探国家秘密
C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 D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
125.叛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A.叛逃境外 B.参加间谍组织
C.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 D.在境外叛逃
126.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指在()中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A.国家权力机关 B.国家行政机关 C.国家审判机关 D.国家检察机关
127.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要特征是()。
A.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 B.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C.侵犯的客体是厂矿等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安全
D.客观上表现为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
E.主观上出于过失
128.破坏交通设施罪的主要特征是()。
A.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安全 B.犯罪主体是交通运输部门的工作人员
C.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D.客观上实施了破坏交通设施的行为
E.主观上出自故意
129.下列犯罪中哪些以发生严重的物质性危害结果作为罪与非罪的标准()。
A.交通肇事罪 B.重大责任事故罪 C.破坏交通工具罪 D.劫持船只、汽车罪
130.下列选项中,哪些行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或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A.边某承包水塘养鱼,为防止他人偷鱼,在水塘四周架设电网,晚上通电,白天关电。某小学生傍晚下水塘游泳,触电身亡
B.樊某购买工业酒精兑制白酒出售,致3人中毒呕吐,其中1人死亡
C.高某为报复公安人员,某晚,高某听到有摩托车开往行政拘留所的声音后迅速用8号铁丝系在公路两边的树上,民警甲和乙执行完任务回经孩处时,被铁丝勒伤致摩托车失控造成用死亡,乙重伤,且有行人两被铁丝拌倒摔伤而致残
D.司机甲在半山腰对客车检修后上车重新起动,当其踩离合器时,因刹车失灵,车突然下滑10余米,甲惊慌失措,闪身跳车,客车失控滑行100余米后翻车,致14人死亡,8人受伤
131.下列行为构成医疗事故罪的是()。
A.医生于某因急于下班,对患者丁某未作认真检查即说没有问题,让了某回家休息,造成了某病情恶化导致双耳失聪
B.药剂师李某在配药时心不在焉,错将应当给赵某的药给了王某,幸亏当时被孙某发现,否则将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C.护士赵某在护理病人时,因接听一个长达40分钟的电话,造成危重病人严重缺氧,虽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但已成为植物人
D.个体医生马某在给甲拔牙时,使用的钳子未经消毒,造成甲创口感染而引起败血症,6个月后死亡
132.下列行为中,属于《刑法》第114条规定的“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有()。
A.故意造成电线短路引起火灾 B.私自架设电网致人伤亡
C.在人群密集处驾驶汽车横冲直撞致多人死伤 D.破坏煤气管路引起爆炸
133.下列情况中,不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是()。
A.破坏正在制造或修理中的交通工具 B.破坏已制造完工尚未交付使用的交通工具
C.破坏交通工具的重要装置或零部件,制造隐患,足以使其具有发生倾覆或毁坏的危险
D.彻底毁坏交通工具的备用部件,使其无法使用
134.下列行为中,不构成放火罪的有()。
A. 放火烧毁自己的财物,没有危及公共安全
B. 为杀死某人,夜里放火焚烧其在瓜田里的看瓜小棚
C.在居民楼中盗窃后,为了毁灭罪证,纵火焚烧现场
C. 放火焚烧工厂露天仓库的物资,点燃物资后离开现场,适逢大雨火被浇灭;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135.破坏交通工具罪中破坏航空器的犯罪行为与劫持航空器的区别有()。
A.犯罪目的不同。前者是意图使航空器倾覆毁坏;后者意图实际控制航空器,如强迫航空器改变飞行路线、着陆地点等
B.犯罪手段不同、前者是破坏、毁坏;后者是用暴力、胁迫、麻醉等方法
C.犯罪对象不同。前者是针对航空器的本身;后者则往往针对航空器上的人员
D.犯罪时间不同。前者在航空器“正在使用中”,包括停机待用时;后者发生在航空器正在飞行中
136.破坏交通工具罪中破坏航空器的犯罪行为与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的区别有()。
A.犯罪对象不同、前者为航空器本身;后者为航空器上的人员,包括机组人员、乘客和其他人员
B.犯罪时间不同。前者为交通工具正在使用中,包括停机持用时;后者只能发生在航空器正在飞行中
C.犯罪手段不同。后者要求行为人必须实施了“暴力”行为,且足以危及飞行安全;前者不一定使用“暴力”行为
D.犯罪主体不同。前者是一般主体;后者是特
殊主体
137.以下哪些行为是《刑法》第147条规定的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罪()。
A.生产假农药、兽药、化肥的 B.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的 C.农药、兽药、化肥、种子中掺假的
D.以不合格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冒充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的
138.属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规定的犯罪行为的是()。
A.将白酒兑水进行销售 B.用工业酒精加工白酒
C.明知是毒酒仍进行销售 D.将土块掺入大米中进行销售
139.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是指下列行为()。
A.为他人虚开 B.为自己虚开 C.让他人为自己虚开 D.介绍他人虚开
140.下列行为构成走私罪的有()。
A.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缴应缴税额,擅自将特定减税、免税进口的货物、物品,在境内
B.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出口的珍贵文物出境的
C.在内海、领海运输、收购、贩卖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物品的
D.直接向走私非法收购走私进口的货物、物品数额较大的
141.甲私淫秽录像带后,又多次在国内组织播放淫秽录像带。甲的行为构成()。
A.传播淫的物品罪 B.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
C.走私淫秽物品罪 D.组织淫秽表演罪
142.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假报出口的欺骗方法,骗取税款,并且骗取税款超过了所缴纳的税款,构成()。
A.偷税款 B.骗取出口退税款罪 C.诈骗罪 D.贪污罪
143.明知是下列选项中哪些性质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实施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的行为即构成洗钱罪()。
A.毒口犯罪 B.走私犯罪 C.金融诈骗犯罪 D.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
144.下列哪些行为可以构成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
A.伪造公司、企业债券 B.伪造信用卡
C.伪造、变造委托收款凭证 D.伪造、变造股票
145.下列选项中哪些行为可以构成侵犯著作权罪()。
A.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 B.复制发行他人作品用于教学的
C.剽窃他人作品的 D.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
146.下列行为构成私罪的有()。
A.宋某入境时被海关人员查出其随身携带伪造的货币3万美元
B.刘某听说王某私进口了一批VCD影碟机,即以20万元的低价向其购买了500台在市场上出售
C.港某系独资企业老板,因欠他人巨额债务,私自将免税购买的2辆进口轿国以市场价160万元充抵债务
D.周某邀集两个朋友携带非法购买的枪支,乘船到公海上接运走私的物品
147.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下列哪些行为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为亲友非法牟利罪()。
A.将本单位的盈利业务交由自己的亲友进行经营的
B.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商品的
C.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销售商品的
D.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不合格商品的
148.下列哪些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
A.单独或者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连续买卖,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的
B.与他入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交易,影响证券交易量的
C.以自己为交易对象,进行不转移证券所有权的自买自卖,影响证券价格或者交易量的
D.编造并传播虚假信息或者伪造、变造、销毁交易记录,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的
149.下列选项中,哪些行为可以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A.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 B.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
C.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D.恶意透支的
150.下列选项中,哪些行为不能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
A.在同一种商品中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B.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近似的商标
C.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D.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
151.下列情形中,哪些构成侵占罪()。
A.甲在马路上捡到一个钱包,打开一看,见里面有1000多元人民币,遂据为己有
B.旅客离开宾馆,把装有数万元现金的密码箱遗忘在房间中。服务员发现后藏起来私吞。后来旅客回来寻找,服务员怕被告发查获,主动交还
C.某人在饭店吃饭,离开时把手提电话遗忘,店主藏匿。失主回来寻找,店主说谎,拒不交出
D.甲出差,走前把彩电放邻居家托其保管,邻居把彩电变卖将款私吞。甲回家,邻居称彩电被盗无法归还
152.下列哪些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非法经营罪()。
A.未经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准,经营香烟的 B.未经国家盐业主管部门许可,经营食用盐的 C.对所经营的商品进行虚假宣传的
D.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商业信誉的
153.下列哪几种行为构成受贿罪()。
A.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
B.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非法收受请托人财物,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C.利用自己的地位所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或收受请托人财物
D.利用自己的职权所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
154.下列选项中,哪些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
A.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B.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
C.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
D.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155.下列选项关于伪造货币罪的犯罪构成要件的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A.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但只限于自然人,不包括单位 B.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
C.犯罪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 D.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伪造货币的行为
156.犯()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
A.盗窃 B.敲诈勒索罪 C.诈骗 D.抢夺
157.下列行为属洗钱罪中的洗钱行为的是()。
A.提供资金帐户的 B.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的
C.协助将资产转换为金融票据的 D.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
158.侵犯商业秘密罪在客观上表现为()。
A.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B.违反约定,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
C.明知允许其使用的商业秘密是采取盗窃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而不向有关机关报案,反而获取或使用他人商业秘密的
D.披露、使用为公众知悉的有实用性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的
159.下列哪些行为可以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A.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缴应缴纳税额,擅自将保税货物在境内销售牟利的
B.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国家禁止进口的珍稀植物制品的
C.没有合法证明在国内收购国家限制进出口货物物品,以供出口,数额较大的
D.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缴应缴税额,擅自将特定减免税货物、物品在境内销售牟利的
160.下列选项中哪些盗窃行为并不以盗窃罪论处,而是按其他犯罪定罪量刑()。
A.盗窃他人财物,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 B.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 C.盗窃珍贵文物的
D.盗窃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
161.下列选项中,哪些行为必须“数额较大”的才能构成犯罪()。
A.抢夺公私财物 B.挪用特定款物 C.敲诈勒索公私财物 D.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
162.采取各种隐瞒或欺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额的行为,具备下列何种条件的才构成偷税罪()。
A.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
B.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5%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
C.因偷税被给予过一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
D.因偷税被给予过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
163.下列选项中,哪些犯罪是以“利用职务之便”为其成立条件的()。
A.挪用公款罪 B.贪污罪 C.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 D.挪用单位资金罪
164.对生产、销售假药罪进行处罚的情节有以下几个透进层次()。
A.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 B.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
C.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 D.致人死亡或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
165.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以下哪些行为若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构成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
A.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的 B.没有交付用以出资的货币、实物
C.未转移其用于出资的财产产权的 D.对主管部门隐瞒其在公司的具体股份和出资份额的
166.在以下公布的文件中隐瞒重要事实或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构成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
A.招股说明书 B.财务会计报告 C.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 D.认股书
167.丰收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管理不善,致使公司负责累累。为摆脱困境,该公司决定采取向社会发行新股的方式筹集急需的资金,为此,董事长和总经理越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编造股东大会决议,指示财务部门伪造公司近三年来年年赢利的有关文件和材料,骗取了有关部门的许可,向社会发行了上千万元的新股。本案中应对以下哪些人追究刑事责任()?
A.公司董事长 B.公司总经理 C.财务部门主管
D.打印有关文件的总经理秘书 E.主要编造假帐的会计师
168.甲让乙去偷摩托国,并答应代为销售。乙偷了一辆入成新的摩托国让甲卖得赃款4000元。甲的行为()。
A.构成窝赃罪 B.构成盗窃罪共犯
C.构成盗窃罪和窝赃罪应数罪并罚 D.不构成窝赃罪
169.以下各罪以使用暴力作为构成犯罪的必备要件的有()。
A.危及飞行安全罪 B.劫持船只、汽车罪 C.破坏电讯设备罪 D.劫持航空器罪
170.在公司、企业进行清算时,有以下行为中的(),严重损害债权人或其他人利益的,构戒妨害清算罪。
A.伪造资产负债表 B.对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 C.不配合有关部门对清算的监督
D.在债务清偿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 E.隐匿财产
171.有下列情形之一,骗取保险金的,是保险诈骗行为()。
A.虚构保险标的 B.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原因或夸大损失程度的
C.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的 D.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疾病的
172.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承担资产评估、()等职责的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的,均为犯罪。
A.验资 B.法律服务 C.验证 D.审计
173.已构成犯罪,并有下列()行为的,应从重处罚。
A.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 B.武装掩护走私的
C.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拘禁他人的 D.索贿的
174.下列行为可以是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客观表现形式()。
A.拐骗 B.贩卖 C.绑架 D.中转
175.奸淫幼女罪的特征是()。
A.被害幼女的年龄不满14周岁
B.无论行为人采取什么手段,也不问幼女是否同意,只要与幼女发生性行为,即可构成
C.双方生殖器官接触,即为奸淫幼女既遂 D.主观上行为人明知被害人为幼女
176.有拐卖妇女、儿童的下列行为之一且情节特别严重的,法定最高刑可处死刑()。
A.拐卖妇女、儿童2人以上的 B.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
C.将妇女、儿童实往境外的 D.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
177.犯罪主体只能是司法工作人员犯罪有()。
A.刑讯逼供罪 B.报复陷害罪 C.私放在押人员罪 D.虐待被监管人罪
178.某公司经理余某指示会计吴某以滥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少开营业税发票的方法将当年的帐面的所得额减少,以达到少交企业所得税的目的。吴某怕担责任,予以拒绝,余某于是路吴某开除,致使吴某精神失常。对余某定罪不正确的有()。
A.报复陷害罪 B.偷税罪 C.打击报复会计人员罪 D.滥用职权罪
179.侮辱罪与诽谤罪的区别主要是()。
A.犯罪主体不同 B.犯罪客体不同
C.实施手段不同:诽谤只能用口头或文字进行,不能使用暴力;而侮辱可以是用口头、文字和暴力手段实施
D.实施方式不同:诽镑要求捏造事实并公然散布;侮辱则不要求有此类行为
180.张某在管制执行期间,他的下列哪些行为违反了管制期间应当遵守的规定()。
A.与他人合作写了一本散文集,使用化名出版
B.悄悄回四川老家为母亲办理丧事
C.家中经常去人,来去匆匆非常可疑,且从未报告
D.每天买一摞报纸回家,不知在干什么
181.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具有下列哪些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A.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又以暴力方法抗拒检查
B.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又造成被运送人死亡
C.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又强奸被运送人
D.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又拐卖被运送人
182.下列选项中哪些情况不实行数罪并罚()。
A.某犯罪分子为诈骗某军警机关的枪支、弹药、伪造了公文、证件,在诈骗枪支、弹药后又予以私藏
B.甲夜间对一排住房撬锁;一连盗了三户人家,在每家都盗得不少价值不菲的物品
C.甲欲杀乙,向乙开枪,甲打死了乙,还使乙旁边的丙胸部被击穿致其受重伤
D.甲抢劫他人财物后,被害人扬言认识他,要告发。甲怕罪行败露,随即把被害人杀死
183.犯抢劫罪,具备下列何种情形时,可以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A.抢劫财物数额较大的 B.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C.抢劫军用物资或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D.在公共场所抢劫的
184.因犯何种毒品犯罪被判过刑,又犯哪些毒品犯罪,应从重处罚()。
A.走私制毒物品罪 B.非法持有毒品罪
C.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D.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
185.聚众斗殴具有下列哪些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应当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A.持械来众斗殴 B.多次聚众斗殴
C.在运动场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 D.事前约定在偏僻处聚众斗殴
186.余某犯罪后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对余依法应如何量刑()。
A.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如果犯罪较轻,应当免除处罚 D.如果犯罪较轻,可以免除处罚
187.赵某因伤害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刑满释放后第4年又因盗窃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在此情况下,下列哪些做法对吴某不能适用()。
A.假释 B.减刑 C.缓刑 D.暂予监外执行
188.季某以5000元从人贩子手中买妇女李某为妻,李某不从,季某将其锁在屋中2天2夜,第3天,季某见李某已睡着,即进屋欲与李某发生性关系,李某惊醒后极力反抗,终因气力不支被季某奸淫。季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A.强奸罪 B.非法拘禁罪 C.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 D.侮辱妇女罪
189.赵某于某日酒后驾车,将在马路上玩耍的小孩胡某撞倒。赵某下车后看到战已被压断了下肢,看到四局无人,赵某上车后遂又用车将胡压死,然后狂奔而去。赵某的行为构成()。
A.重大责任事故罪 B.故意杀人罪 C.交通肇事罪 D.故意伤害罪
190.被告人边某于某日下午将过路女青年苏某的背包抢走。当苏某追赶索要时,边某抓住苏某的头发进行殴打,将其摔倒在地,抢走金项链一条、人民币380元,并对苏某进行猥亵。被告人边某又于次日两次将过路女青年截住,抓住头发,拳击面部,抢走金戒指两枚,并对女青年进行猥亵。被告人边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A.抢夺罪 B.盗窃罪 C.抢劫罪 D.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
191.高某与其五个儿子近两三年以来在村中称王称霸,为非作歹,号称“高门一将五虎”。1997年底以来,高氏父子在邻村大力发展其组织。于 1998年6月10日,在高家进行的一次有其所有成员参加的活动会上,村长朱某对高某的行为进行了指责、批评,并劝其停止活动,高某气急败坏,下令手不苟某将活活打死,高某和苟某的行为构成了何罪()。
A.故意杀人罪 B.录衅滋事罪 C.聚人扰乱公共秩序罪
D.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192.下列选项中,哪些情形只以一罪论处而不实行数罪并罚()。
A.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 B.刑讯逼供致人重伤、死亡的
C.将妇女强奸后迫使其卖淫的 D.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时,对被组织人进行伤害、强奸的
193.下列关于间谍罪与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区别,表述错误的为()。
A.前者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后者为特殊主体
B.前者的犯罪主体只能由外国人构成,而后者的犯罪主体办能由中国公民构成
C.前者侵害的客体为国家安全,而后者侵害的客体为社会管理秩序
D.后者必须是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个人提供情报,而前者则不必要求是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个人提供情报
194.下列关于交通肇事罪与其他罪区分正确的选项为()。
A.阿莱用小汽车在公路上撞死了情敌阿金,莱的行为应定故意杀人罪,而不能定为交通肇事罪
B.樊某因提干受挫,遂驾车在大街上横冲直撞,造成8人死亡,12人重伤,樊某的行为构成了故意杀人罪而不是交通肇事罪
C.司机户某在施工场地卸货倒车时,将一聋哑装卸工人压死,户某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而不是交通肇事罪
D.司机钱某在高速公路上驾车行驶时,因疲劳过度将车驶出高速路,将正在人行道上行走的李某撞死,钱共的行为应认定为交通肇事罪,而不是过先致人死亡罪
195.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法定特征有()。
A.以暴力、威胁等为手段 B.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C.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残害群众 D.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
196.对国旗、国徽在公众切合故意有以下哪些行为者构成侮辱国旗国徽罪()。
A.焚烧 B.毁损 C.徐划 D.玷污
197.以()方式阻止证人作证或指使他人作伪证的,是《刑法》第307条规定的妨害作证罪。
A.暴力 B.威胁 C.哀求 D.贿买
198.以下哪些针对已被司法机关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情节严重的,构成妨害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罪()。
A.隐藏 B.转移 C.使用 D.变卖 E.故意毁损
199.以下行为哪些是《刑法》规定的破坏矿产资源的犯罪行为()。
A.未取得采矿证擅自采矿的 B.擅入国家规划矿区、他入矿区范围采矿的
C.擅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采矿的 D.擅采国家实行保护的特定矿种的
E.采取破坏性开采方法开采的
200.甲在自然保护区内挖了一个陷并准备捕杀大熊猫,结果一上山采药老汉跌入致死,甲的行为构成()。
A.意外事件 B.过失致人死亡罪 C.间接故意杀人罪 D.非法狩猎罪
201.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且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犯罪()。
A.种植罂粟五百株以上的 B.种植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较大的
C.经公安机关处理后又种植的 D.抗拒铲除的
202.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和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的区别()。
A.前者是一般主体;后者是特殊主体
B.前者侧重于危害具体的军事活动和秩序;后者侧重于危害部队内部的军事活动和秩序
C.犯罪的客体完全不同
D.犯罪对象不尽相同。前者的对象是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现役军人;后者的犯罪对象是正在执行职务的军事指挥人员或值班、值勤人员
203.宋某盗窃某部队正在使用的交换机上的零件,卖后得款1000元,造成该交换机停止工作近12个小时。宋某的行为()。
A.只构成破坏军事通信罪 B.同时构成盗窃罪和破坏军事通信罪
C.属于牵连犯,从一重罪处断 D.属于想象党合犯,从一重罪处断
204.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和诈骗罪的区别表现为()。
A.主观方面不同。前者追求的非法利益,不仅限于财物,还包括各种非物质利益;后者的犯罪目的仅限于非法占有公私财物
B.客观方面不同。前者表现为冒充军人进行诈骗活动;后者表现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诈手段
C.数额要求不同。诈骗罪只有数额较大才构成犯罪;而前者则无数额的要求
D.主体不同。前者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后者的主体为特殊主体
205.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的区别在于()。
A.侵犯的客体不同 B.侵犯的对象不同
C.客观方面不同。前者表现为利用职务之便侵吞、盗窃、骗取或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后者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合法持有的公司、企业的财物非法占为已有
D.犯罪主体不同。前者是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后者是公司、企业的职工
206.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的区别在于()。
A.侵犯对象不尽相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款和公物;而后者仅限于公款
B.犯罪手段不同
C.侵犯对象的最后归属不同。前者占为己有;后者仅是被非法挪用,一般都将其归还国家或者集体
D.犯罪主体不尽相同
207.私放在押人员罪,私放的对象是下列哪些人员()。
A.在押的犯罪嫌疑人 B.正在劳动改造的罪犯
C.在押的刑事案件被告人 D.正在被劳动教养的人
208.徇私枉法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
A.对明知是无罪的人使他受刑事追诉 B.过失地使有罪的犯罪分子逃避法律的制裁
C.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作枉法裁判的 D.对明知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其受到追诉
209.动植物检疫机关的检疫人员严重不负责任()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构成动植物检疫失职罪。
A.对应当检疫的检疫物不检疫 B.延误检疫出证
C.错误出证 D.检疫报告丢失
210.破坏军婚罪在客观上表现为()。
A.与现役军人配偶登记结婚 B.与现役军人配偶形成事实婚姻
C.与现役军人配偶同居 D.强奸现役军人妻子
211.抢劫罪中的客观方面,使用“其他方法”抢劫,主要是指下列方法()。
A.用酒灌醉被害人实施抢劫 B.用药物麻醉被害人实施抢劫
C.以立即实施暴力相威胁,对被害人实行精神强制的 D.来被害人不备,公然夺取的
212.犯盗窃罪,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判处死刑的。()。
A.盗窃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的情节 B.盗窃金融机构财物,数额特别巨大的 C.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 D.教唆未成年人盗窃的
213.下列关于诈骗罪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骗取手段通常是捏造客观上不存在的事实,由此骗取被害人的信任
B.行为人还可能在部分事实的基础上夸大渲染,扩大事实行骗
C.行为人也可能对受害人掩盖事实,使之陷入错误
D.受害人通常表现为“自愿”地交付财物
214.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侵入()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
A.国家事务 B.经济信息 C.国防建设 D.尖端科学技术领域
215.廖某系我国核基地一名高级工程师,在出国进修期间接受境外间谍机构任务,回国后多次从计算中窃取国家核技术秘密送交国外,后被国家安全机关查获。廖某的行为构成()。
A.间谍罪 B.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C.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D.泄露国家秘密罪
216.关于泄露国家秘密罪,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A.本罪主观上只能是故意 B.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在客观上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构成犯罪
C.非国家工作人员犯本罪的,应根据其情节轻重,适用本罪法定刑进行处罚
D.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应依间谍罪处罚,不适用本罪
217.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故意包庇明知是有罪的人,使之不受追诉,情节严重可以构成犯罪。实践中,“故意包庇”的行为主要有()。
A.故意违背真实真相,违法变更强制措施
B.虽采取强制措施,但实际放任不管,致使有罪的人逃避刑事追究
C.司法机关专业技术人员在办案中故意提供虚假材料和意见,严重影响追诉活动的
D.故意包庇使之下不受追诉的犯罪事实,既可以是全部犯罪事实,也可以是部分犯罪事实和情节
218.惯窃犯甲教唆某企业保管员乙在值班时充当内线潜入仓库。甲盗得大批国家财物,销赃后分了一小部分赃款给乙。甲、乙的行为性质是()。
A.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乙的行为构成贪污罪 B.两人的行为构成窃盗共同犯罪 C.甲是盗窃罪的主犯,乙是盗窃罪的从犯 D.两人的行为构成贪污共同犯罪
219.某村村民次某,见同时另一村民钱某承包村中的虾塘,收入颇丰,心生嫉恨。恰好村里也有一些人患“红眼病”,他们纠集起来,由次某带领,利用夜晚,炸毁虾塘,哄抢了2个虾塘中即将上市的成虾,钱某制目不住,把被次某打伤。事后清点,造成损失3万元。次某的行为应认定为()。
A.已构成抢劫罪,且具有聚众抢劫情节,应从重处罚 B.已构成了聚众哄抢罪
C.已构成了破坏生产经营罪 D.已构成了故意毁坏财物罪
E.次某在聚众哄抢中, 起骨干带头作用,是聚众哄抢罪的主犯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参见《刑法》第3、4、5 条 2.ABCD 参见《刑法》第6、7、8、9条 3.ABC 参见《刑法》第6条 4.BC 参见《刑法》第8条 5.ABD 参见《刑法》第3条 6.AC 参见《刑法》第6、7、8条 7.ACD 参见《刑法》第7条 8.ABCD 参见《刑法》第 6条第2款
9.ABCD 10.BCD 11.ABCD 12.BC 13.AB 参见《刑法》第6条第3款 14.BD
15.ABCD 16.ACD B项属于法定情节 17.ABD 我国新刑法中没有规定加重处罚情节18.ABC 参见《刑法》第91条 19.ABCDE 20.CD 21.ABD 22.BC 参见《刑法》第18、19条 23.BCD 参见《刑法》第65条第1款 24.BC 参见《刑法》第31条 25.ABC 参见《刑法》第17条 26.ABC 参见《刑法》第72、 74条 27.ABCD 28.CD 29.CD 张某的行为属于手段不能犯未遂 30.ABCD 参见《刑法》第84、85、 86条 31.ABCD 参见《刑法》第54条 32.AB 参见《刑法》第67条 33.AC 参见《刑法》第89条 34.AC
35.AB 直接故意的认识程度包括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必然性与可能性两种 36.ABCD 37.ABCD 38.ACD 参见《刑法》第22条 39.ABCD 参见《刑法》第30条 40.ABC 继续犯也称持续犯,指犯罪行为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继续状态的犯罪 41.ABC 参见《刑法》第 18条。 D项属于精神病人 42.CD 参见《刑法》第20条。假想防卫是指对实际并不存在而只是臆想中的所谓“不法侵害”实行防卫行为,以致造成地人损害 43.ABD 参见《刑法》第340、342、112条。注意D项只能发生于战时 44.ABC 45.ABD 46.ACD 47.ABCD 参见《刑法》第26、27、28、29条 48.BD 参见《刑法》第21条 49.ABCD 50.CDE 51.ABC 防卫过当在主观上不可能出于直接故意 52.ACD 53.ABC D项反映的是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险性即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54.ABC 55.ABCD 56.ABC D项错误,明知危害结果必然发生的情况下便不可能产生放任的心理态度 57.ABCD 参见《刑法》第26条
58.ABCD 59.ABD 参见《刑法》第260. 305、 310、 316条0 60.ACE 参见《刑法》第24条 61.ABD 参见《刑激第20、 21、 28、 390条 62.AD 参见《刑法》第20、 23、 24、 29条 63.CD 64.ABCD 65.A 66.ABCD 67.AD 参见《刑法》第 153、 202、 264、 295条 68.BD 参见《刑法》第25、 335条 69.BCD 参见《刑法》第72条 70.BD 参见《刑法》第238、 245、 254、 251条 71.BD 季某所犯的罪属于国际犯罪。对于国际犯罪,实行或起诉或引渡原则 72.ABD 参见《刑法》第119、 124、 243、 246条。注意C项属结果犯 73.ABC 参见《刑法》第243、 246、 260、 261条74.ABCD 参见《刑法》第78条 75.ABC AB项分别属于继续犯、想象意合犯。C项属于同种数罪。D项属于牵连犯。注意我国刑法中规定了并罚的牵连犯 76.ABCD 参见《刑法》第254条。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第308条有专门规定 77.AB 参见《刑法》第305条
78.BC 参见《刑法》第29、 65条 79.AB 80.AB 81.ABCD 参见《刑法》第26条第2款 82.ABCDE 83.AB 参见《刑法》第28条 84.AB 85.CD 参见《刑法》第83条
86.ABC 87.BCD 参见《刑法》第93条 88.ABCD 参见《刑法》第78条 89.ABCDE 参见《刑法》第22条 90.CE 参见《刑法》第78条 91.AB 参见《刑法》第69条 92.ABDE
93.ABDE 参见《刑法》第55、 56、57条 94.ABCD 95.ABD 参见《刑法》第6条 96.CDE 97.BC 98.ABD 99.ABCD 100.ABCDE 参见《刑法》第 36、37条
101.CD 102.ABCD 103.ABCD 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
104.BD 105.AC 106.ACD 参见《刑法》第78条 107.ABCD 108.ACE 109.AC 参见《刑法》第15条 110.AC 参见《刑法》第 238、 247、 263条。D项属于转化犯,即行为性质由刑讯逼供转化为故意伤害 111.ABCDE 参见《刑法》第87条 112.ABCD 参见《刑法》第54条 113.BD 甲的作为义务来源于其带幼童外出游玩的先行行为 114.CD 丙没有共同杀人的故意 115.BCD 参见《刑法》第 125、 129、 131、132条 116.ABCD 参见《刑法》第67条 117.BC 118.BC 参见《刑法》第21条。 C项可视为正当防卫
119.ABD 参见《刑法》第20条 120.BC 参见《刑法》第341条第2款和第340条 121.AC 参见《刑法》第104、 109、 120、 283条 122.BCD 参见《刑法》第 103条。 A项构成煽动分裂国家罪 123.ABCD 参见《刑法》第104条第2款 124.ACD 参见《刑法》第 110、 111条。B项构成第111条所规定的犯罪 125.AD 参见《刑法》第109条 126.ABCD 127.ACDE 参见《刑法》第134条 128.ACDE 参见《刑法》第117条 129.AB 130.ACD
131.ACD 参见《刑法》第335条 132.BC 参见《刑法》第114、119条。A项构成放罪,D项构成破坏易燃爆设备罪 133.ABD 134.AB 参见《刑法》第114、115案第1款 135.ABCD 参见《刑法》第116、121条 136.ABC 参见《刑法》第116、 123条 137.ABD 参见《刑法》第147条 138.BC 参见《刑法》第144条 139.ABCD 参见《刑法》第205条第4款 140.ABCD 参见《刑法》第 151条第2款、第154、155条 141.BC 参见《刑法》第 152、 364、 365条 142.AB 参见《刑法》第204条第2款 143.ABD 参见《刑法》第191条 144.BC 参见《刑法》第177条 145.AD 参见《刑法》第217条 146.ABD 参见《刑法》第151、154、155条 147.ABCD 参见《刑法》第166条 148.ABC 参见《刑法》第182条 149.ACD 参见《刑法》第196条 150.BCD 参见《刑法》第213条 151.CD 参见《刑法》第270条 152.AB 参见《刑法》第225条 153.ABCD 参见《刑法》第 385、388条 154.ACD 参见《刑法》第293条。 B项构成员众斗殴罪 155.ABCD 参见《刑法》第170条 156.ACD 参见《刑法》第269条 157.ABCD 参见《刑法》第191条 158.ABC 参见《刑法》第219条 159.ACD 参见《刑法》第154、 155条 160.AD 参见《刑法》第 196、 219、 264、 269条 161.ACD 参见《刑法》第164、 267、 273、274条 162.AD 参见《刑法》第201条 163.ABD 参见《刑法》第251、272、 382、384条 164.BCD 参见《刑法》第141条 165.ABC 参见《刑法》第159条 166.ACD 参见《刑法》第160、 161条 167、ABCE 参见《刑法》第160条 168.BD 甲、乙的行为属于事前有通谋的共同犯罪 169.ABD 170.ABDE 参见《刑法》第162条 171.ABCD 参见《刑法》第198条
172.ABCD 参见《刑法》第229条 173.ABCD 参见《刑法》第157、238、384、386条
174.ABCD 参见《刑法》第240条第2款 175.ABCD 参见《刑法》第236条 176.BCD 参见《刑法》第240条 177.ACD 参见《刑法》第247、248、254、400条 178.ABD 参见《刑法》第255条 179.CD 180.ABC 参见《刑法》第39条 181.CD 参见《刑法》第321条
182.ABC A、B、 C项分别属于牵连犯、连续犯、想象竞合犯。D项属于两个独立的不同的犯罪
183.BC 参见《刑法》第263条 184.BC 参见《刑法》第356条 185.ABC 参见《刑法》第292条 186.BD 参见《刑法》第67条 187.AC 参见《刑法》第74、 81条 188.ABC 参见《刑法》第241条 189.BC 参见《刑法》第133、 232条 190.CD 191.AD 192.BC 参见《刑法》第157、247、 321、 358条 193.ABC 参见《刑法》第110、111条
194.AD B项行为是用其他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项是重大责任事故罪 195.ABCD 参见《刑法》第294条 196.ABCD 参见《刑法》第299条 197.ABD 参见《刑法》第307条
198.ABDE 参见《刑法》第314条 199.ABCDE 参见《刑法》第343条 200.BD 参见《刑法》第233、341条 201.ABCD 参见《刑法》第351条 202.ABD 参见《刑法》第368、426条 203.BD 参见《刑法》第264、360条 204.ABC 参见《刑法》第266、372条 205.ABD
206.ABCD 参见《刑法》第382、 384条 207.ABC 参见《刑法》第400条 208.ACD 参见《刑法》第399条209.ABC 参见《刑法》第 413条 210.ABC 参见《刑法》第259条 211.AB 212.BC 参见《刑法》第264条 213.ABCD 214.ACD 参见《刑法》第285条
215.AC 参见《刑法》第110条 216.BC 参见《刑法》第398条 217.ABCD 218.BC
219.BE 参见《刑法》第268条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