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合着时代的脉动,带着新鲜的气息,《文职方阵》在今天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专为我军文职人员开设的全新专版,在军报历史上尚属首次。专版开设有“文职视界”“战场亲历”“最美身影”“政策解读”“谈文论武”“文职广角”等专栏,用优质内容和创新风格的深度融合,为读者提供视觉、“味觉”俱全的阅读体验。
《文职方阵》致读者——
“文章合为时而著”。改革强军时代画卷,波澜壮阔。书写新历史的墨笔,正蕴势而待、因势而动。
合着时代的脉动,带着新鲜的气息,《文职方阵》今天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专为我军文职人员开设的全新专版,在军报历史上尚属首次。首次的背后,是这样一个生动的现实——自我军文职人员制度实施以来,文职人员队伍茁壮成长,数量规模不断扩大,为部队发展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个专版为广大文职人员量身打造,开设有“文职视界”“战场亲历”“最美身影”“政策解读”“谈文论武”“文职广角”等专栏,用优质内容和创新风格的深度融合,为读者提供视觉、“味觉”俱全的阅读体验。
这将是一个有故事的专版。“事业在军营,岗位在战位。”强军新征程上,广大文职人员与军人一路同行,一路行歌,他们的故事同样精彩。
这将是一个有深度的专版。我们突出指导性,直面问题,紧扣时代,深入挖掘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新气象、新风采、新经验。
这将是一个服务性的专版。我们将努力把专版打造成“文职人员之家”,及时为他们提供“解渴”的政策解读服务,帮助搭建温馨的沟通平台。
简而言之,“记录、阐释、沟通”,这是我们专版的基本定位。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而你我都是历史的主角。
一切都刚刚开始,我们将努力耕耘。
一切都刚刚开始,我们期待您的支持。
大批博士、硕士走进文职人员队伍。国防科技大学去年招聘的文职人员中,有博士学历的高达80%——
梦想舞台引得凤凰来
记者 王握文 董远中
元旦前夕,国防科技大学2016年度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会上传出喜讯:张家奇等4名文职人员顺利通过副高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成为该校首批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文职人员。
“高学历文职人员已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一支重要力量。”据该校领导介绍,近年来,报考应聘来学校工作的文职人员的学历水平和综合素质逐年增长,2016年招聘的文职人员,博士占80%。目前,学校文职人员队伍中,博士、硕士占55%,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占5.7%。
博士夫妻携手而来
在国防科技大学2016年新聘文职人员中,一对博士夫妻格外引人注目——毕业于浙江大学的唐宇和张怡。
博士毕业时,已经结为夫妻的俩人面临着一次重要的人生选择。当了解到军队招聘文职人员时,他俩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国防科技大学。
聘用面试时,唐宇对张怡说:“要是不能同时录用怎么办?”“那就明年再接着考。”张怡回答。幸运的是,两人均以优良素质和突出业绩同时被录用,夫妻双双进军校。
“这里是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和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能成为国防科大的一员,投身国防科技事业,这样的人生有价值。”唐宇说,虽然他们都是广西人,但仍选择到长沙安家立业。
石嵩与刘娟,也是该校文职人员队伍中的一对博士夫妻。
2015年,南京大学博士后石嵩在一次学术交流中,与已应聘到国防科大工作的刘娟相识,刘娟也是一名高才生,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此后,有着共同人生理想的两名年轻人相恋并喜结连理。从妻子那儿,石嵩对文职人员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对国防科大教学科研条件也有了全面的认识。
石嵩做完博士后研究后,谢绝多家单位抛来的“橄榄枝”,如愿应聘成为国防科大的一名文职人员。“我和爱人都觉得,在这里干既有干劲,又很舒心。”他深有感触地说。
与其他从学校毕业应聘到该校的文职人员不同,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的博士韩云鑫,此前已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某研究所工作了3年,凭着优异的业绩被遴选为集团公司的青年拔尖人才。
2015年,他从应聘到该校的校友那里了解到,自己符合报考军队文职人员的条件。韩云鑫儿时从军报国的梦想再一次被唤醒。在同窗校友鼓励下,他放弃原单位的高薪岗位,应聘到国防科大理学院工程物理研究所工作。“感觉在部队工作很光荣,虽然不穿军装,但同样可以为军队建设作贡献,这也算是圆了小时候的军旅梦吧。”韩云鑫说。
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
毕业于中南大学的张家奇,攻读博士期间曾交流到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学习一年。2011年应聘到国防科大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
刚来时,张家奇对军队院校的管理和科研模式不太适应,一度产生了离职的念头。这时,单位领导和同事及时给予热情关心和帮助,工作上给他指方向、压担子,让他牵头承担一项重点课题的研制任务。“虽然我是文职人员,但从领导到同事都没把我当外人,大家都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张家奇说。
融入团队后,张家奇的研究工作渐入佳境。5年来,他先后承担国家级重点课题5项,取得多项技术突破,发表SCI论文4篇,两次被评为学院优秀文职人员。谈起自身成长路,张家奇动情地说:“是学校融洽的团队氛围和良好的科研条件,使我有发挥专业特长的用武之地。”
“这里的舞台特别适合我。”说这话的,是国防科大文职人员刘曲。
2011年,刘曲从中国科学院博士毕业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一度比较迷茫。这时,他听说国防科大理学院正开展汞离子光频标方向的研究,与自己的专业很接近,于是,就应聘到这里工作。
初来乍到,刘曲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当时我没有相关经验,不知从何着手。”刘曲说,好在有研究小组邹宏新副教授的帮助,他们一起讨论确定了研究方向,反复修改项目申请书,来校第一年就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在此后的研究中,刘曲的科研之路多次遭遇困境。邹宏新和研究小组成员帮他分析原因,寻找攻关突破口。经过团队集智攻关,最终实现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建起了离子光频标实验室,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如今,晋升为副研究员的他,已是国家多项重点课题研究的骨干力量。
在国防科大从事军事外语教学的刘源源,是2007年全军首批聘用的文职人员。多年来,她把自己的人生追求融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主讲《大学英语读写》等多门外语课程,先后获学校本科教学优秀奖、湖南省大学英语教学比赛二等奖,荣立三等功一次。去年底,她顺利地晋升为副教授。
建好人才“蓄水池”
一大批高学历文职人员汇聚国防科大,该校为何有如此吸引力?
在国防科大政治部主任刘文军看来,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党委认真落实有关政策精神,将文职人员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兴校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宝贵人才资源,纳入学校人才建设总体规划,坚持与军人干部队伍一同谋划、一同建设、一同保障,确保高水平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
超前谋划布局。该校根据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创新团队人才需求,科学理顺编制岗位配置,细化招聘岗位分类,明确招聘岗位标准,建好人才“蓄水池”,“虚位以待”吸引高学历人才应聘,实现人才与岗位有效对接。
搭建成长舞台。该校制订出台了《教学科研岗位文职人员管理保障暂行办法》等多项配套政策,积极营造文职人员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支持他们在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领域开展创新研究。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博士吴坚,应聘到该校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后,课题组根据其所学专长,帮助支持他成功申请到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吴坚很快在科研中崭露头角,开辟出新的研究方向,在核心期刊发表5篇高水平论文。
优化队伍结构。2013年以来,该校聚焦中心工作,调整优化文职人员队伍结构,促进聘用管理转型升级,将87名高学历文职人员充实到教学科研一线。如今,该校50%的文职人员走上了教学科研岗位,承担着主干课程教学、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课题攻关任务。
责编:杨丽梅
下一篇:我军文职人员在军报上有专版了2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