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 单项选择(合计34道)
1.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根本目的是(D)
A.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
B.动员全民族的一切力量抗战
C.指出抗日战争的艰苦性
D.为人民指明抗战的正确道路
2.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实质上反映了国共两党(D)
A.对日态度的区别
B.战略技术的区别
C.抗战决心的区别
D.阶级属性的区别
3.“七七事变”是全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对此理解最贴切的是(D)
A.中国军队开始抵抗
B.国民政府正式宣战
C.日本旨在侵占全中国
D.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抗战
4.以下对1938年10月前国民党政府抗战的评价,正确的是(C)
A.消极抗战导致大片国土沦丧
B.积极反共导致对日作战不利
C.迟滞了日本军队的侵略进程
D,努力奋战保住大片国土
5.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的中国取得抗战最后胜利的根本途径是(B)
A.国共合作,维护统一战线
B.发动全国人民,实行人民战争路线
C.利用中国的战争正义性,争取外援
D.反对“亡国论”和“速胜论”,坚持抗战
6.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其实质是:(C)
A.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B.克服根据地的经济困难
C.削弱和限制农村封建剥削 D.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7.20世纪30年代,东北三省迅速沦陷敌手的主要原因是(B )
A.日本侵略者蓄谋已久 B.蒋介石执行不抵抗政策
C.中国军队武器落后 D.中国军队战术失当
8.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的根本原因是(B )
A.幻想国际干预,避免事态扩大 B.要集中力量“围剿”红军
C.削弱国内地方军阀的力量 D.害怕日本强大的军事实力
9.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 B )
A.逼迫蒋介石下台 B.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C.推翻国民政府的统治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10.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根本原因是( C)
A.中共的努力工作 B.蒋介石态度的转变
C.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 D.美国对蒋介石施加压力
11.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C )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七七事变爆发 D.南京大屠杀
12.中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全民族抗战经历了多少年(C)
A.六年 B.七年 C.八年 D.九年
13.中共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其主要内容是(D)
A、政府与军队共同努力作战 B、在一切日军占领区都进行抵抗
C、海外华侨业参加抗战 D、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进行抗战
14.国共两党能够合作抗日的最主要原因是(D)
A.国际形势决定 B.国内形势决定
C.阶级利益趋于一致 D.社会主要矛盾决定
15.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的主要原因是(D)
A.英美支持其抗战 B.全国人民要求抗日
C受共产党政策的感召 D.日本扩大侵略威胁其统治
16.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大量焚毁汉文书籍,其目的是( D)
A、用以加强法西斯统治 B、强制推行教育制度改革
C、列日语为必修的国语课 D、妄图以此摧毁东北人民的民族意识
17.抗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大肆进行经济掠夺的直接目的是( D )
A、积累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本 B、实行中日经济提携
C、转嫁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 D、解决战争需要,以战养战
18.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召开后,蒋介石一再强调:“制裁共党活动,就在运用民众力量,党政机关避免直接出面,尤其避免党派斗争之痕迹。”这表明国民政府对共产党( B )
A、哟暖和感阴谋手段打击共产党 B、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决裂
C、借民众力量限制共产党发展 D、既要反共,又要避免舆论谴责
19.下列有关正面战场形势恶化根本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日军集中兵力向正面战场发动进攻 B、国民党的军事装备落后于日军
C、大批国民党军队为保存实力避免与日军作战 D、国民政府推行错误的内外政策
20.我们所说“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反侵略斗争屡败的局面”,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C )
A、以往的反侵略战争都以失败告终 B、中国人民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C、以往的反侵略斗争没有取得一点成就 D、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21.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的目的不同于19世纪末的侵华战争,主要在于(D)
A.满足日本国内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对待 B.排挤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
C.灭亡中国,实现征服世界的野心 D.摆脱经济危机,与美国争夺远东霸权
22.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不久,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这表明蒋介石对卢沟桥事变的态度是(D)
A.加强外交方面的努力 B.准备进行全面抗战
C.不对国联寄予希望 D.仍主张和平解决卢沟桥事变
23.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联成一体,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始于(B)
A.七七事变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C.西安事变 D.苏联对日宣战
24.八路军、新四军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实质是(A)
A.开辟新战场 B.收复失地
C.协助正面战场 D.壮大人民革命力量
25.在抗战初期,毛泽东指出中国抗战的根本出路在于(D)
A.开展游击战争 B.建立抗日根据地
C.国共两党长期合作 D.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
26.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最根本区别是(B)
A.要不要抗战 B.依靠什么力量抗战
C.抗战应走怎样的路 D.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
27.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C)
A、 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
B、 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导致国民党分裂
C、 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
D、 英美注意力集中在欧洲战场
28.全面抗战和片面抗战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B)
A、是否抵抗日本 B、是否依靠人民
C、是否坚持抗战 D、是否合作抗战
29.日本政府曾表示:“国民政府倘能抛弃从来错误政策,另由其他人员从事更生之建树,秩序之维持,则帝国亦不事拒绝。”这段话表明日本(B)
A、改变了灭亡中国的政策
B、侵华策略发生了新的变化
C、向国民政府承认其过去的政策错误
D、主张国民党亲日派与亲英美派讲和
30.1942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的决议》中规定:“在对富农减租减息后,同时需要交租交息,并保障富农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中共作出这一决策的最主要目的是:(B)
A、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
B、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恢复发展农村经济
D、调动农民支援革命的积极性
31.日本侵略者实行奴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D)
A、宣传法西斯主义 B、培养和训练反共人员
C、欺骗舆论,缓和民族矛盾 D、实现其民族同化政策
32.抗战时期,蒋、汪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D)
A、抗战派与投降派的矛盾 B、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
C、爱国力量与汉奸势力的矛盾 D、英美与日本争夺中国的矛盾的反映
3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仍然存在斗争的一面,其根本原因是(C)
A、两党的抗战路线不同 B、两党对日本侵略者认识程度不同
C、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D、国民党是被迫与共产党合作
34.在抗战相持阶段,蒋介石集团始终未放弃抗日的主要原因是:(C)
A美英支持抗日 B日本未改变灭亡中国的方针
C人民反对投降 D中国共产党的反击
多项选择(合计13道)
1. 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BD)
A.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初步形成的标志
B. “八一三”事变加快了形成进程
C. 八路军、新四军的组建是正式形成的标志
D.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有(ABCD)
A具有空前的广泛性 B国共两党采取党外合作的形式
C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成文的共同纲领 D国共双方各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
3.下列关于抗战防御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CD)
A.日本实行速战速决的方针
B.中国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C.抗战的主力在国民党正面战场
D.八路军、新四军严重威胁敌人后方
4.下面关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叙述正确的是:(ABC)
A发生在1937年底 B屠杀平民和被俘士兵30多万人
C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残 D导致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5.1943年1月,美英分别与中国签订新约,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11月,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举行开罗会议。上述史实说明(AD)
A抗日战争为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B美英认识到应该平等对待中国
C中国已经成为与美英平起平坐的大国
D中华民族的抗战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6.20世纪30年代,英、美对蒋介石有时支持其抗日,有时劝降,其目的是——( BCD )
A削弱中国革命力量 B避免日军南下太平洋
C维护英、美在华利益 D推动日军进攻苏联
7.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这场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是由于( ABCD )
A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凝聚力 B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
C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全民族抗战和持久抗战的方针
D世界反法西斯各国的同情和支援 E中国是大国、强国,日本是小国、弱国
8.下列对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组织会战的表述正确的是( ABD )
A、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B、说明国民党初期抗战态度比较积极
C、会战迫使日本停止了 进攻 D、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日本的气焰
9.下列对抗战中两个战场的形成与相互关系的分析,正确的是( ACD )
A、 国共双方分别指挥各自军队在正面和敌后同日军交战
B、 敌后战场一直是抗战的主战场
C、 两个战场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
D、 两个战场共同组成全民族的抗战
10.抗战初期敌后游击战争的作用有(AC)
A配合了正面作战 B抗击了侵华日军的主力
C对日军后方构成战略威胁 D彻底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11.1937年2月,中共致电国民党,保证"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及军事委员会指导",这表明(BCD)
A中共放弃了对特区和红军的领导权 B中共抛弃了与国民党敌对政策
C中共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 D中共以让步换取与国民党重新合作
12.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是(ABC)
A日本侵略军战线太长 B抗日根据地有力牵制敌军
C中国人民抗日力量尚末充分发展 D英美主张接受“近卫声明”
13.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始终存在的原因在于(ABCD)
A日本始终坚持灭亡中国的方针
B中共与妥协投降行为坚决斗争
C蒋介石反共但又不敢彻底破裂
D英美等反对统一战线破裂
二、 简答题(合计10道)
1.简述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答: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和在中国部分地区的殖民统治,犯下了空前严重的罪行,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首先,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其次,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再次,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 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 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 000多亿美元。
2.如何评价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抗战?
答: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对日军进行了较为积极的抵抗,先后组织淞沪、太原、徐州、武汉四次会战。国民党正面战场是当时抗日的主战场,其军队是抗日的主力。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具有重要的意义,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牵制了日军的主力,客观上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也鼓舞了全国人民,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
由于国民党推行片面抗战路线,从战略战术上只是消极防御,不敢主动寻机歼敌,往往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因而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失利,丧失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3.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抗战失败的原因。
答:客观原因:敌强我弱。日本军队武器精良,蓄谋已久,国民党军备落后。
主观原因:国民党实行由政府及其军队包办的片面抗战路线,失去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4.抗战初期日军的进攻特点及原因
答:(1)特点:速战速决。
(2)原因:日本是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具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其军事力量优于中国。
(3)破产的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形成了一个空前的全国军民抗战的高潮;国民党组织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抵抗,粉碎了三个月灭亡中国速战速决的计划;共产党配合作战,牵制了日军的进攻。
5.简述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答: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之际,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全国各党派、各界同胞、各军队都应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捐弃前嫌,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瓦窑堡会议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即将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6.简述洛川会议制定的全民族抗战路线
答: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为此,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并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
7.简述中国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
答:随着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中国抗日战争逐渐形成战略上互相配合的两个战场,一个是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一个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主担负的敌后战场。
8.简述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答: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正确处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在党内反对阶级投降主义,在党外反对民族投降主义;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也就是既统一,又独立。为此,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力量;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共产党已经取得的阵地并发展这些阵地, 以动员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质上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这“是把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引向胜利之途的中心一环”。
9.简述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
答: 加强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提出,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
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
10.简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答: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不仅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而且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完成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和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总之,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最大的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曾经作出了伟大的努力。
四、论述题(合计11道)
1.试论述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答:(1)九一八事变与东北的沦陷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成为天皇制的军国主义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控制本国政权,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对外大肆侵略扩张。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制定《基于对华根本方针的当前政策纲领》,提出要把“满蒙”从中国本土彻底分割出去,并决心为之诉诸武力。
1929年10月,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了摆脱危机,日本军国主义者决心实施其既定的侵华政策。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阶段由此开始
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华北事变。
(2)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当夜,驻丰台日军一个中队在卢沟桥以北举行军事演习。日军诡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炮轰宛平城,攻击卢沟桥。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
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由于遭到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在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日军被迫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随着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重大转折,中国敌后战场开始实行局部反攻。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直接对日作战。中国军民的战略反攻阶段提前到来。日本侵华战争最终遭到彻底失败。
2.试论述游击战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答:(1)在通常的情况下,游击战只是一种辅助性的作战形式,在战役、战斗中对正规战起配合的作用。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和中期,游击战被提到了战略的地位,具有了全局性的意义。
(2)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但是,游击战在敌后的广泛开展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迫使敌人不得不把用于进攻的兵力抽调回来保守其占领区,从而对停止日军的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3)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日军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打击敌后战场的人民军队,以保持和巩固其占领地。1944年春季,敌后战场人民军队转入攻势作战。他们已经抗击着全部侵华日军的64%。
(4)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在1945年8月反攻阶段到来时,人民军队已经发展到了120万人、民兵220万人,抗日根据地达到了19块。敌后军民的大反攻,就是在此基础上胜利展开的。
3.中共为什么要开辟敌后战场?在整个抗战时期敌后战场的历史地位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答:1。开辟原因(1)抗战初期,日本把主要兵力用于国统区,为配 合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2)洛川会议上共产党制订了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创建革命根据地,为此提供了经验.
2.地位变化:抗战初期,配合国民政府正面抗战.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发展成为抗日战争主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抗击了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3.变化原因:(1)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基本上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大规模进攻,集中主要兵力进攻中共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从1941年开始,日本集中一半以上的侵华兵力“扫荡”抗日根据地(2)在日本的政治誘降下,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集团公开叛国投敌;蒋介石集团的政策由积极抗日到积极反共.(3)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日益壮大和发展.“三三制”、减租减息、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等各项政策措施,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4.结合有关史实说明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对国共合作中的阶级矛盾是如何认识的?为此采取了什么政策?你如何评价这种政策在中共统一战线思想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答:(1)认识: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居第一位,阶级斗争必须服从民族斗争.但不能否认阶级斗争,必须以阶级斗争促进民族斗争.
(2)政策:对国民党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所谓联合,就是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维持国共合作,巩固的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敌后战场,减轻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压力,促使其继续抗战.所谓斗争,就是要阻止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分裂、倒退活动,必要时要针锋相对,予以揭露与回击,中共处理皖南事变就是以斗争求团结.斗争中还要注意团结各民主党派,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罪行,发展团结抗战的局面.
(3)评价:既联合又斗争政策,既吸取了大革命时期“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教训,又接受了十年内战时期“一切斗争,否认联合”的教训,是中共统一战线思想的重大发展.实行这个政策,使党在极端复杂的环境中,始终能清醒地全面地看问题,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5.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何改变?其改变的原因有哪些?对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1)改变:1938年秋,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逐渐改变了侵华政策,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对国民政府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2)改变原因:日军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敌后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着日军后方;相持阶段到来,宣告了日本侵略者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的破产;国民党在抗战开始后仍坚持一党专政和反共反人民的基本立场。
(3)影响: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亲日派公开叛国投敌,成为日本在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的工具;蒋介石集团发生动摇,把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正面战场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日伪蒋的联合进攻,出现严重困难的局面。
6.论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形成的?
答:(1)初步形成
①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②1935年底,瓦窖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③瓦窖堡会议后,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奠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④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运动的新高潮
⑤西安事迹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从内战到和平,从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正式形成
①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呼吁国共两党亲密合作
②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
③“八一三事变”后的第二天,国民党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
④根据国共两党协议,改编红军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和新四军
(3)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7.国民党对日本侵华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答:(1)变化: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对日本侵略采取妥协退让的方针,奉行不抵抗政策,集中兵力“围剿”红军。从西安事变到八一三事变,表示准备抗战,但仍犹豫观望。八一三事变后,被迫抗战。从八一三事变到广州、武汉陷落,国民政府组织了几次大会战,表现出了较大的抗战积极性。因为日本对上海的大举进攻,威胁到国民政府的统治。抗战相持阶段,消极抗战,密谋投降。
(2)原因是日本的诱降政策和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力量的壮大。抗战反攻阶段,蒋介石命令部队积极推进。目的是抢夺抗战果实。
(3)根本原因:是由国民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决定的。国民党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在处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关系问题上,为了本阶级的利益,不惜牺牲和出卖民族利益。
8.归纳有关史实,简要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及其作用。
答:(1)特点: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广泛性。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除极少数汉奸,卖国贼以外,各阶级阶层都包括在统一战线内。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复杂性。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国民党政策的变化,使统一战线内存在严重斗争,中国共产党在复杂的情况下,坚持了正确的策略。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长期性,中日民族矛盾及中日两国的特点,决定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就长期存在。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有利的国际环境。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2)作用:①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两个战场在客观上相互配合,全民族以抗日为目标,造成统一战线,经过八年奋战,取得胜利。②有利于人民力量的壮大,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抗日力量发展壮大,坚持以斗争求团结,抗日爱国人士要求与共产党合作。③为后来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与政权建设等方面提供了经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经验,“三三制”等也为以后多党合作提供历史借鉴。
9.试论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就是: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道路的民族创造精神。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范例。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10.试论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在抗日战争中,军队和老百姓相结合,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相结合,前方斗争和后方斗争相结合,公开斗争与隐蔽斗争相结合,特别是敌后军民广泛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11.试论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大家庭显示了空前的大团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
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第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五、 材料题(合计4道)
1.材料一:中共中央再次郑重向全国宣言: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引自《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材料二:在抗日战争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抗日根据地内建立起来的抗日民主政权,……它既不是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专政,也不是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专政。
--引自《中共党史资料》
答(1)上述材料中,中共放弃了哪些斗争目标?
答: 放弃了推翻国民党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进行土地革命的斗争目标。(2)放弃上述目标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因为团结抗日是当时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而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仍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
(3)材料中的取消"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是否说明中共准备交出政权?政权究竟有何变化?
答:不能说明。由"苏维埃政权"变为"抗日民主政权",只是增加了抗日的各阶层代表,增强了政权的力量,它还是以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主政权。
(4)材料是否说明中共对国民党作了些让步?目的是什么?
答: 是。目的是实现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 材料一:1938年,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向蒋介石和国民党表示:中国共产党认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最好的一种组织形式"是,把"国民党变为民族联盟,各党派加入国民党而又保存其独立性"。另一种办法是"各党共同组织民族联盟,拥戴蒋介石先生作为这个联盟的最高领导人,各党以平等形式互派代表组织中央以至地方的各级共同委员会,为着执行共同纲领处理共同事务而努力。"
--摘自《毛泽东与蒋介石》
材料二:(1938年底至1939年初,蒋介石约见周恩来,商谈两党的合作问题,未获任何进展。他曾强调)共产党员退出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或共产党取消名义将整个加入国民党,我都欢迎,或共产党仍然保存自己的党,我也赞成,但跨党办法是绝对办不到。我的责任是将共产党合并国民党成一个组织,国民党名义可以取消,我过去打你们也是为保存共产党革命分子合于国民党,此事乃我的生死问题,此目的如达不到,我死了心也不安,抗战胜利了也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我的这个意见,至死也不变的。
--摘自《毛泽东与蒋介石》
材料三:中共中央致电蒋介石明确回答:"两党为反对共同敌人与实现共同纲领而进行抗战建国之合作为一事,所谓两党合并,则纯为另一事。前者为现代中国之必然,后者则为根本原则不许。共产党诚意地愿与国民党共同为实现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之三民主义新中华民国而奋斗,但共产党绝不能放弃马克思主义之信仰,绝不能将共产党的组织合并于其他任何政党。"
--摘自《毛泽东与蒋介石》
答:(1)根据材料二,结合材料一、三,简要概括出国共两党的主要论点。
答:论点:国民党主张取消共产党名义,实行合并,反对跨党;共产党主张各党派建立联盟,平等合作,各有独立性。
(2)根据材料一、三和所学历史知识,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致电回复蒋介石要求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你怎样评价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答:依据:国民党顽固派坚持一党中心,强调其领导地位;中共认为合作是为了抗日,并坚持民主原则和自己的信仰。评价:中共不计前嫌与国民党合作,是坚持民族利益至上的原则,反对合并是坚持无产阶级利益原则和人民利益为上的原则。
3.材料1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
1942年 |
日本投降时 |
||||
中国战场 |
太平洋战场 |
东南亚 |
中国战场 |
太平洋/印度洋 |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
东南亚/太平洋 |
35个师团 |
10个师团 |
7个师团 |
37个师团 |
15个师团 |
111万多人 |
不到10.9万人 |
材料2: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虽然美国海军主力集中于太平
洋,但陆军主力的使用始终受到欧洲战场的限制.法国二战
史学者亨利·米歇尔写道:“事实上,由于英军和美军兵力不
够,唯一对日军作战的陆军就是中国的陆军了.”
材料3: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
材料4:
中国 |
美国 |
英国 |
|||
伤亡 |
死亡 |
直接经济损失 |
间接经济损失 |
死亡 |
死亡 |
3500万人 |
2000多万人 |
620亿美元 |
5000亿美元 |
40。5万人 |
37。5万人 |
(1)依据材料1/2 ,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使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兵力不足。
(2)材料三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中国如果放弃抗战,日军腾出兵力与德国法西斯东西夹击配合,会使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恶化。
未出现的原因是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坚持全民族抗战,尤其是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抗击了大部分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
(3)结合材料3/4,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答: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它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在抗是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作出了巨大民族牺牲.
4.材料一: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事万邦共荣之乐——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然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真未可预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令导致我民族之灭亡,亦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公告者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二:
对于日本真正战败的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意见不一。 负责进行(一般性)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在1945年年底也就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的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但是有两个不变的和压倒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有美国的15%,但是美国——这个第二个决定的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的力量。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
(1)日本天皇关于战争的目的和停战的理由是什么?结合史实对这种观点进行剖析。
答:战争的目的是为自己的生存和东亚的安定。停战的理由是为了保全日本人民的生命安全。明治维新后,日本就制定了对外侵略的政策,所以天皇的这种关于战争的目的的认识是虚伪的,是在美化战争。日本天皇宣称停战的目的是为保全日本人民的生命,同样是虚伪的。日本发动的这场战争不仅剥夺了千万被侵略国人民的生命,同样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概括材料中关于日本战败原因的几种观点,你认为这些观点正确吗?
答:战局不利于日本,加上美国投放原子弹;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日本经济的弱点、美国力量的强大等。这些观点都没有揭示日本战败的根源,即日本发动战争的非正义性和中国人民全民族的长期抗战。
责编:刘卓
上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第九章参考答案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