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第一讲:历史是什么
这是每一个历史学家都必须回答但又无法准确回答的问题。目前存在的两个观点:
一、历史是神学的奴婢。
代表人物:奥古斯丁,著作《上帝之城》、《忏悔录》
他的观点:1、认为人类历史只不过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它从上帝创世开始,结束上帝解救犹太人出苦海并升入幸福的天堂
2、历史最终由上帝的旨意决定的,但上帝的旨意需要某种直接的推动力来加以实现,这种直接动力就是善与恶的矛盾冲突,表现为上帝之城、世俗之城,两城之间的善恶冲突,以及世俗之城内部恶与恶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推动着世俗之城最终毁灭和上帝之城的最终胜利。
二、历史是“人”的历史
它在文艺复兴以来出现,把人作为历史的中心,但又出现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历史相对主义观点
代表人物:克罗齐、柯林伍德
他们否认历史是客观的存在,,认为所谓历史就是人类回答现实所提出的问题,对过去所做的思考,因此“一切的世界史都是当代史”。
第二种观点:历史客观主义的观点
代表人物:兰克
他们否认历史的现实主观意义,主张在任何活动中,历史学家都要消灭自我成为历史事实的传话筒。
第三种观点:从双重内涵来解读历史。
他们认为历史的正确含义有两个:一种叫做历史的本体,第二种叫做历史的认识。
从表面上看,第三种观点正确,看上去正确的往往是无用的——无用的真理。(如马哲中的辩证法),只有片面才能深刻,深刻的肯定是片面的。
★马克思对历史学的定义:
他认为历史不过是有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它的基本特性是客观性,即存在着规律,但是它同时又可以被认识。
从广义上看,历史是指宇宙间所有事物的发展过程,从狭义看,专指人类的发生发展史。
什么叫历史学
历史学分为两种:广义的历史学,我们仅仅知道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从狭义上看,是指专门以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及其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
第二讲:历史学的前世今生
前提:历史四层次:1、过去2、对过去的叙述 ★3、理性的历史学4、分析与批判的历史学
西方古典史学
这一时期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时期:神化了的英雄史观(前希罗多德时代)
正如西方的文明源于古希腊一样,西方的历史学也完全建立在希腊人的基础之上,但是在公元前5世纪,希罗多德诞生之前,西方经历了一段很长的童年时段,我们称这个时代为前希罗多德时代。
特点:不能说它是真正的历史它以神话传说的形式出现,多是半真实半故事性的作品,史话家们往往不能把神话传说与现实生活区别开来,在传说与信史之间边界不清,但却反映出了一些原始的历史意识。(1、具有神的血统、神的力量的英雄史观。2、对美、对女性的追求与尊重,即绅士传统。)
代表作:荷马及其《荷马史诗》、《奥德赛》、《伊莉亚特》
第二时期:古典时代的历史学
背景:1、希波战争使希腊人意识到拯救世界的不是神而是人。2、希波战争结束以后,希腊奴隶制的经济与政治,获得高度的发展,它为历史学家的成长提供条件。3、公元前5世纪,是人的理性觉醒的时期,“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个命题已经提出,它就为历史学的诞生提供思想基础。
代表作与人物:希罗多德《历史》(历史之父)、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政治之父)
内容:1、人本观念(以人为本),他们认为历史的作用不是为神唱赞歌,而是保存人类的功业,使它永垂千古。2、具有理性精神的历史批判方法,他们认为历史资料必须进行分析。★3、强调要艺术地再现历史事实。4、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哲学,就是这一时期历史还缺乏自我认识,没有形成真正的历史意识。
第三讲:神光照耀的历史学——基督史学
背景:公元4~5世纪,西方历史学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基督史学取得支配地位,这是由于基督教的蔓延与捍卫、保卫基督教的产物。
1、 基督教的传播
★“罗马征服世界,同时毁灭了自己”。公元1~3世纪,罗马帝国达到巅峰状态,但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精神危机:表现在精神危机上,没有未来,也没有理想,在有些人看来,现实世界因为极度圆满而无复可为;在另外一些人看来,现实世界因为极度困苦而无复可为,于是绝望成为弥漫社会的普遍心态,于是基督教变成了人们精神寄托的唯一出路。
2、 为捍卫基督教而战
基督教并没有为尘世间受苦受难的人们带来福音,更不能挽救行将就木的罗马帝国的必然灭亡。基督教传播的越广泛,罗马帝国越是积弱不振,罗马的防务日益空虚。早年的勇武精神已不复存在,于是蛮族便趁虚而入,在这种情况下,有一部分人把帝国灭亡的原因归咎于罗马人皈依基督教,这引起了基督神学家的愤怒,为他们搜集史料,提出论据,编写历史,以保卫上帝之城,基督历史学由此兴起。
代表人物及作品:奥古斯丁《上帝之城》
内容:1、目的论。认为人类历史就是使选民的灵魂得救
2、直线进步性。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只经历一次的不断进步地并且是直线进步的过程。
把人类分成六个阶段: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衰老期、高龄期。
3、历史的动力。历史最终由上帝的旨意决定的,但上帝的旨意需要某种直接的推动力来加以实现,这种直接动力就是善与恶的矛盾冲突,表现为上帝之城、世俗之城,两城之间的善恶冲突,以及世俗之城内部恶与恶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推动着世俗之城最终毁灭和上帝之城的最终胜利。
4、建立新世界史体系。人在上帝面前时平等的,因此,他们不以任何局部特殊的历史为满足,上帝之城由所有的民族组成,它的城楼高踞所有民族之上,因此,历史就只能是囊括所有民族的“一切格外普遍的东西的历史”。
5、把《圣经》作为判断历史事实正误的标准和最高权威。
对基督史学的评论
首先,基督史学具有革命性的意义,表现在两方面:1、荒谬的外衣下闪烁着真理的光芒。2、开拓了历史学的视野,奠定了历史学的框架。但是它的本质是荒谬的,与其说它阐述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不如说它阐述了神的历史。它把各种宗教迷信和谎言当成了历史,但真正的人类社会历史却在它的视野之外,它把超自然、超历史的力量当成历史的本源,把人类看成是执行上帝意志的工具。
宗教未来发展趋向:1、宗教原教旨化。2、宗教民族化。3、宗教生活化。
第四讲:文艺复兴时期的史学——近代史学的滥觞
背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发展不仅需要“火与剑”,也需要“笔与舌”。文艺复兴就是这个思想革命的反应。它也是近代历史学的开端,面临着重行定向。
重行定向:1、将古典史学从基督史观中解放出来。
2、是对古典史学传统的创新。
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他的观点:“不要问是否作恶,而要问是否善于作恶。”
(1)观点的出现具有社会基础——1、因为意大利的残破现实,当时的意大利四分五裂,兵戈不息,所以马基亚维利希望出现一个有手腕、有铁的意志的君主来结束战争。2、此外,政治的混乱,也造成了道德的混乱,它为君王们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土壤。
(2)马基亚维利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1、它说出了政治与道德的本质区别。2、道德是难以依靠的:因为道德实际具有时代性、地域性、阶级性、
(3)但是马基亚维利的观点是反人性的——1、道德还有人民性、跨时代性。2、随着时代的衍进,道德对政治的制衡将与时俱进。
第五讲:十七、十八世纪历史学
特点:在十七、十八世纪,西方历史学走向成熟,表现在:
1、历史学彻底摆脱了神的束缚,人的主体地位确立
2、理性主义史学成为历史学发展的主流
3、历史学的发展重心从意大利转移到了法国,十七世纪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夕阳晚照
代表人物:维科 《新科学》 (十七世纪)
十八世纪中心就转移到了法国。原因:1、法国的文化素有求心求己的传统,浪漫史民族的本性;2、笛卡尔的观点“普遍怀疑”;3、意大利经济衰弱终于无法挽回
代表人物: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 《论世界各国的风俗与精神》 (十八世纪)
他的思想:1、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人类理性同宗教迷信封建专制作斗争并不断实现自我的过程
2、认为社会理性的发展程度主要由民众集体的理性程度决定的
3、认为对自我利益的追求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
★ 第六讲:十九世纪的历史学
特点和代表人物:
特点:1、历史哲学在19世纪达到了顶峰,以黑格尔(德)为代表。
2、历史的科学化达到高峰,以兰克(德)为代表。
历史学的研究中心从十八世纪的法国转移到了德国。
必考点:从十八世纪下半叶到十九世纪上半叶,法国人占领了大陆,英国人霸占了海洋,德国人占领了天空。在这时,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开始把理想变为现实,进行了创造历史的轰轰烈烈的实践活动。而当时的德国,由于政治的分裂及容克(德国地主的别称)的软弱,导致他们没有勇气将理想变成现实,只能遨游思维的天空,用发达的思维批判来弥补其实践批判的不足,他们没有力量去开创理想的历史,只好把经济投入到描绘理想的历史上来,于是造就了德国科学及社会科学的嫉妒繁荣。当然,由于民族文化传统的不同,德国思想家们的语言系统非常晦涩,非常抽象。
黑格尔《历史哲学》
1、关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这是黑格尔的思想灵魂)
他认为本源的存在时绝对精神,有的时候交世界精神/理性。它既是实体又是主体。绝对精神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逻辑阶段。绝对精神作为纯粹的逻辑概念、自我运动发展者,它只有内在性,没有外在性。黑格尔最孔子的评价是智者,对老子的评价是思想者。
第二阶段是自然阶段。绝对精神转化为大自然,只有物质的外在性,没有精神的内在性。
第三阶段是精神阶段。它是绝对精神最全面、最真实的阶段,既有物质的外在性,又有精神的内在性。它是人类历史阶段,与绝对精神的3个发展阶段相适应,黑格尔的哲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分为: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2、关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思想
⑴、绝对精神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本源。历史不过是“在时间里外化了的精神”。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绝对精神展开并具体表现为各种特殊的民族精神。
所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性格、风貌和目的的总和。它推动着民族的发展,规定着民族行动的法则和方向。黑格尔认为,从地理学、人类学的意义上看,民族的存在时多元的,但从历史哲学的角度看。民族的存在时一员的。因为在历史的每一个阶段自由一个民族反映了绝对精神,被称为世界历史民族。对这个民族而言,其他民族都是无权的。但是,一个民族只能创造一次新纪元,黑格尔把世界历史看成是四个世界历史民族一次更替的过程,即东方民族、希腊民族、罗马民族、日耳曼民族(包括德国和英国)。
⑵世界理性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但它的实现工具,是人类的热情。所谓热情就是人类对自我利益的追求。“世界历史包涵着两个因素,第一是理念,第二是人类的情欲。”“理念是世界历史的经线,情欲史世界历史的纬线。”——黑格尔
★ ⑶英雄史观。他认为,仆人眼中无英雄,不是英雄不成为英雄,而是仆人仅仅是仆人。也就是说,平常人仅仅有平常人的心灵视野、眼光去看待英雄,他所关心注意的无非是英雄的生活琐事,寻常嗜好,而无法理解英雄的眼光、智慧和胸襟,无法进入英雄的思维世界。因此,英雄与平常人没有共同点,平常只能追随在伟人的周围。
但是他又认为,伟人只是世界精神的实现工具,而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
3、泛历史主义
⑴原始的历史
⑵反思的历史,包括普遍的历史,实用的历史,批判的历史,思想的历史
⑶哲学的历史
兰克《教皇使》
他被称为“近代科学历史学之父”。他主张:1、主张写历史要客观公正,不能带任何的个人偏见2、 特别强调原始资料的重要性3、强调对史料要进行严密的考证
评价:兰克使历史学更具有科学的特质,但是他的有些观点又是不现实的,比如历史学家就无法超然。
第七讲:二十世纪西方历史学
背景:1、生命史学的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人们对人类的命运产生焦虑,对理性主义史观的乐观和自信产生怀疑。他们不再把历史看成是一个无限、一元的进步过程,而是把它看成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兴盛衰亡的有机过程。关于历史方向的确定概念被一种模糊的开放的历史观所代替。
斯宾格勒 汤因比 克罗齐 亨廷顿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
主要内容:1、他认为历史和文化是有机体,是活生生的,因此都有生老病死的过程,所有文化都是宿命的,都会走向衰亡,现代西方文化同理。
★ 2、文化的同时代性。他认为世界历史上存在过8种高级文化。它们是: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中国文化、古典罗马文化、伊斯兰文化、墨西哥文化、西方文化、这8种文化既是等价的,同时也是同时代的,指每个文化都经历过前文化时期、文化早期、文化晚期、文明时期四个时代,也叫春夏秋冬时代。
前文化时期:是指原始文化的时代,表现为图腾信仰、部落、蒙昧主义。
文化阶段:是指正在成长、富有创造性的不断上升的历史时期。
早期:1、产生了不成熟的意识。
2、形成某种独特的风格。
3、宗教在萌生
4、人文景观呈乡村型
★晚期:1、人文景观呈城市型
2、心智和金钱成为价值的量标
3、资产积极兴起
文明阶段:这是一个文化的最高阶段,也是最终阶段,它的主要标志:
1、人文景观呈世界都市的出现
2、人们对传统文化表现出敌意的敏锐
3、理智战胜了原始的智慧
4、文化创作表现为缺失灵魂的形式变动
5、金钱开始统治一切
★3、极力反对历史发展史的因果规律,反复证明在历史发展中只有命运存在。他指出,与历史相对应的是时间,与自然相对应的是空间。自然是各种必然性的组合,它既不属于过去,也不属于未来,仅仅是单纯的,所以能用因果原则。但历史不一样,历史是纯粹的生命,是不可逆的,是唯一的,是不可重复的。因果规律只能与以往死的东西相联系。而历史作为既成的活的东西只能与命运相关。斯宾格勒引用罗马辛尼加的名言“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文化的有机和宿命是与生俱来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汤因比(1889-1975),英国《历史研究》】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
德国的先验主义 在人之外
英国的经验主义 干了以后的产物,实践后的产物
★★汤因比的“挑战——应战”论
汤因比认为,人类之所以能创造文明,并不是依靠种族的优越性,也不是因为有一个温暖、舒适、良好的生活环境,而是人类在面临严酷的挑战时,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应战,也就是说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就在于成功的应战。
具体为:1、文明的挑战来自于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分为五种:1、困难地方的挑战2、新地方的挑战3、打击的挑战4、压迫的挑战5、遭遇不幸的挑战
2、应战成功的主要标志是:适度和中庸,并不是越激烈越好
3、应战并非来自于社会整体,而是来自个人,在挑战面前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激发出创造行为的,只是一小部分人才能激发创造,所以文明的动力来自于富有创造才能的人。
4、反对斯宾格勒的命运决定论。他同斯宾格勒一样,汤因比也认为每一个文明都要经历四个阶段:起源、生长、衰弱、结缔,但是,他认为一个文明必然结束,因为在旧文明的基础上可以诞生出新文明,“旧文明的废墟是新社会的故乡”,关键在于明智。
克罗齐:“一切的世界是都是当代史”
1、他认为历史不是科学,它和哲学是统一的。他认为自然科学研究的是外在的研究,是对规律的研究,对普遍性的研究。历史研究是内在的,主要是研究过去人的心灵和精神,而精神的学问就是哲学,再加上,历史的研究是个别。
2、他认为历史是思想的产物。他认为所有的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时,总是自我精神的再现。
3、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因为所有的历史都是现实的人从现实的立场、现实的观点、现实的需要来写的。
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1、认为文明的冲突正成为现代世界冲突的核心;2、文明冲突具有持久性,而且是最根本最本质的的冲突。3、历史上冲突的演变:最早的冲突是君王之间的冲突、民族国家冲突、意识形态之间冲突、文明之间的冲突。
责编:刘卓
上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史学导论
下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马克思复习资料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