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解放军文职 > 文职政策 > 笔试真题

2017年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教育的本质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6-06-28 11:15:25

 论述了教育的本质特征。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人类语言的存在使人类把个体的经验
  保存积累起来,使人与动物区别开来。人是有意识的存在,教育中的生产经验的传授、社会行为规范的教导都是明确意识驱动下产生的有目的的行为。此外,人类经验的传递可以脱离个体的存在而存在,可以超越时间的限制和空间地域的阻隔,这一切都说明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这种社会活动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与其他社会活动有本质的区别。
试比较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思想。
第一,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著作是《普通教育学》。他试图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教学过程的四阶段论等思想,主张教育教学活动中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论。其教育思想在世界各国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杜威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家,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著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他反对传统的教育三中心,主张以学生中心代替教师中心,以做中学代替教材中心,以学校即社会代替课堂中心,以活动课程代替分科教学。他强调儿童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口号。其教育思想对于20世纪教育科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试论二战以来世界上出现的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育改革浪潮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科学的发展。这一时期,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众多著名的教育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教育科学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一,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倡导学科结构论和发现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其代表作品是《教育过程》。第二,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倡导发展教学论,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和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提出一系列新的教学原则,其代表作品是《教学与发展》。第三,德国教育家根舍因,侣导范例教学理论,提出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的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独立工作的能力。第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认为全面和谐是儿童个性发展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第五,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提出教育目标分类学说。认为教育目标可以分为认知、情感、运动三大领域。
第二章 教育的历史演进(上) ——教育制度

第一节 学校

(一)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1、学校的产生,一般认为,学校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国家机器的产生等。
  2、学校的发展,从古代学校、近现代学校及至未来的学校的阶段,不同的时期学校的各自不同的特点。

(二)学校教育活动

  1、 学校教育活动的运行机制:
  学校教育活动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动力系统、工作系统、监控系统。
  (1)动力系统。学校教育活动的动力来源主要由需要、动机和目的等构成,其中
  需要是教育活动进行的原动力。从长远观点看,需要和动机只有转化为目标,才能维持长久的活动。因此,教育活动重要的动力来源还是教育目标。
  (2)工作系统。工作系统是教育活动运行的主体部分,它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一一施教者、求教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展开的过程。
  (3)监控系统。一是求教者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对自己学习行为的监控;一是施教者以教育目标为准绳对求教者学习行为的监控、评价,通过负反馈,调节教育活动的方向、方式,保证教育活动严格按照教育目的进行。

(三)学校教育文化
  1、 学校文化的含义
  (1)一般认为,学校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教育文化及微观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从其构成上来说,一般包括三个层次,即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

  2、 学校文化的特点

  (1)学校文化是以有形的物质为载体的无形的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软约束性的文化
  (3)学校文化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的文化
  (4)学校文化是一种有个性的文化

  3、 学校文化的功能
  (1)导向作用: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就是在具体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推动学生
  为把他们自身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而努力,促使教师职工自觉地完成国家和社会赋予的教育任务,把具体的奋斗目标、人生追求、信条和行为准则,内化成为广大师生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的作用。
  (2)约束作用:校园文化约束作用表现为校园文化使信念、价值观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构造出一种响应机制,只要外部诱导信号一发生,即可得到积极的响应,形成一种行为规范来制约人们的行为,以此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
  (3)凝聚作用:校园文化作为亚文化,使师生员工对学校产生一种心理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4)激励作用:好的学校文化氛围,往往能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激励环境和激励机制,使学生化被动学习为自觉行为,化外部动力为内在动力;激励教职员工为实现自身价值和学校发展而勇于牺牲、乐于奉献。

(四)学校的权利和义务
  1、学校应享有的权利
  2、学校应履行的义务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制的内涵

  1、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为学制。

  2、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二)简述现代学制的发展阶段

  西方现代学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初始阶段、形成时期、深化发展阶段。
  1、 初始阶段。
  (1)各国虽然都有一些普及义务教育法令问世,规定实施一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并颁布了有关的法律,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普遍存在执法不严的情况。
  (2)这一时期的教育既不正规,又不系统,学校的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正规教育。

  2、 形成时期。
  (1)教育的制度化在很多方面显露了出来。各国有关教育的法规更为明确具体,义务教育的年限也进一步延长。
  (2)这一阶段的教育开始摆脱宗教的控制,更进一步地向符合社会实际和就业需要的实用、功利的方向发展,职业教育的范围扩大,种类增多。
  (3)西方各主要国家在这一时期都先后确立起了自己的学制系统,并由此出现了三种在当代仍富有代表性的双轨制、单轨制及介于两者中间的分支制的学制系统。

  3、 深化发展阶段。
  (1)欧洲的高等教育形成了独特的二元制
  (2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各国虽尚未跳出一直在双轨制与单轨制中间徘徊的框架。

(三)学制的未来的趋势
  1、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2、重视早期教育
  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
  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
  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四) 义务教育与终身教育
  1、义务教育的含义
  (1)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
  (2)义务教育有两个基本的特性:普遍性和强制性。普遍性是指义务教育的对象是全社会范围内的适龄儿童,不分民族、种族、社会地位和贫富贵贱;不分男女性别,所有的适龄儿童都无条件享受和履行义务教育。强制性是指义务教育是法律规定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教育,法律规定的义务教育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保证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和要求。因此,强制性是义务教育的另一特性。

  2、终身教育的含义
  (1)终身教育这个概念,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来看,已经包括整个教育过程
  (2终身教育变成了由一切形式、一切表达方式和一切阶段的教学行动构成一个循环往复的关系时所使用的工具和表现方法。教育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按照某些预定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的领袖,或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规格的青年,而是要面向整个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年龄,而是向着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

责编:wenzhi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