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布卢姆提出的一套序列性的评价体系)
诊断性评价:是在课程编制或课程实施之前进行的评价,目的是考察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准备状况,从而使课程计划及实施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形成性评价:也称“过程评价”,是在课程编制或课程实施尚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时所进行的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改进课程与教学的效果,在于搜集课程编制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的资料,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的依据。
总结性评价:也称“结果评价”,是在课程编制和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所进行的评价。它与形成性评价相对应,主要目的在于搜集资料和信息,整体判断,从而决定推广或修订完善课程计划。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作为课程评价和学生学习成绩评价的序列手段,在世界很多国家受到了重视,这三种评价方式的提出改变了原先只注重在课程实施之后所进行评价的方式,突出了诊断性和形成性的意义。
(2)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主要是根据评价的主体来划分的
内部评价:也称“内部人员评价”。课程开发者为评价主体,课程实施者参与其中,通过调查和测验等手段对课程计划和课程实施的效果进行鉴定,其主要用于形成性评价。
外部评价:也称“外部人员评价”。它的评价主体不是课程开发者,而是除课程开发者之外的人员。通过对学校教育的成果和学生学业情况的测验而进行,着眼于课程实施结果对教育目标所达到的程度,其主要用于总结性评价。
(3)目标本位评价与目标游离评价:
目标本位评价:是以课程或教学计划的预定目标为依据而进行的评价。它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易于把握是这个方法的优点,缺点是过于关注目标的达成而忽视了对目标本身的追问和目标之外的教育结果的评价。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很多的教育目标和结果是不能预先制定的。仅仅考察既定的课程目标往往会使得评价范围过于狭窄,不能发现有意义的教育结果。
目标游离评价:要求脱离预定目标,以课程计划或活动的全部实际结果为评价对象,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展示这些结果。它是一种课程评价的理念和指导原则,拓展了评价的视野。
(4)根据所发挥作用的不同,又可分为决策性评价、研究性评价、工作性评价
这是按照课程评价的不同目的划分的。
决策性评价一般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召集人员或委托专门机构来开展的,旨在判断正在使用的课程的价值和合理性,为调整有关课程的法律法规和重大决策提供信息;
研究性评价是课程理论工作者为新课程的开发或者为了获得和积累改进现行课程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而进行的评价;
工作性评价是指作为课程实施主体之一的教师为了解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否达到了既定目标而进行的评价。
评价模式:目标达成模式。
这是一种由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泰勒首倡的,旨在确定课程方案达成目标程度的课程评价模式。
该模式的评价程序包括如下步骤:① 拟定一般目标或具体目标;② 将目标加以分类;③ 用行为术语界定目标;④ 确定应用目标的情境;⑤ 发展或选择测量目标的技术;⑥ 收集学生的行为表现资料;⑦ 将收集到的资料与行为目标比较。
这是一种较客观并有一定效率的评价模式,其优点在于提出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评价学生的优劣,还在于改进课程开发;模式结构紧凑、操作性强。但该模式受到预定目标的束缚,忽略了未预期的目标,更忽略了丰富的课程实践过程。
责编:wenzhi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