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雀之灵》赏析 分类: 轻舞飞扬|举报|字号 订阅
舞蹈编导:杨丽萍
舞蹈音乐:张平生、王浦建
舞蹈服装:孙济昌
舞蹈首演:1986年北京
首演团体:中央民族歌舞团
首演演员:杨丽萍
荣获奖项:1986年荣获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编导和表演一等奖,音乐三等奖;
1994.年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评比”经典作品奖。
晨曦中,一只洁白的孔雀飞来了。它时而轻梳羽翅,时而随风起舞,时而漫步溪边,时而俯首畅饮,时而伫立,时而飞旋,一首生命的赞歌就在那一举手,一投足中流淌着。这一傣族女子独舞突破传统的物象摹拟,而是抓其神韵,表现的不仅仅是一只圣洁、高雅、美丽的孔雀,而且是一只充满生命和神秘的飞舞的精灵。
这个作品从1986年首演至今观者无不为之陶醉,每看一次都会被作品透射出来的深邃的诗情画意所打动。杨丽萍以傣族民间舞蹈为基本素材,从“孔雀”的基本形象人手,但又超越外在形态的模仿,以形求神,不仅使孔雀的形象睢妙睢肖地展现于观众视野,而且创生出一个精灵般的、高洁的生命意象。在动作编排上,充分发挥了舞蹈本体的艺术表现能力,通过手指、腕、臂、胸、腰、髋等关节的神奇的有节奏的运动,塑造了一个超然、灵动的艺术形象。尤其是编导用修长、柔韧的臂膀和灵活自如的手指形态变幻,把孔雀的引颈昂首的静态和细微的动态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也正是在这细微的动态中一颗颗生命之星在闪烁、在舞动,汇集成一条生命的河流,出神人化;在那昂首引颈的动态中表现出生命的活力和勃发向上的精神。杨丽萍并没有简单地搬用傣族舞蹈风格化和模式化的动作,而是抓住傣族舞蹈内在的动律和审美,依据情感和舞蹈形象的需求,大胆创新,吸收了现代舞充分发挥肢体能动性的优点,创编出新的舞蹈语汇,动作灵活多变,富有现代感,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与毛象及刀美兰所创造的孔雀形象相比,杨丽萍的孔雀形象创造是艺术上的一次大的飞跃。
这个作品之所以吸引人的另外一个方面,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生命意识,无论是动作本身还是舞者杨丽萍本人。杨丽萍曾说过“舞蹈是我的生命的需要”,她正是在用“心”而舞,舞蹈是她生命的表现,她用肢体表现着对生命,对人生的感悟、思索和追求。“雀”之“灵”其实就是杨丽萍对生命的认识和体悟。也正是她这种身心合一的舞蹈
观和沉静、淡泊名利的舞蹈境界使得她的舞蹈长演不衰。杨丽萍把自己完全融人在那翩翩起舞的孔雀中,得意忘形,仿佛她已化成一个精灵,散发着跃动和张扬的生命。这个作品也是剧场民间舞发展的一个启示。如何摆脱矫揉造作的外在情感表现,真正反映民间舞之“魂”,从这个意义上《雀之灵》也给广大舞者以思索。多年来,《雀之灵》之所以久演不衰,家喻户晓地活跃在舞台上的原因也正是她深深探及到人类生命的灵性。
《雀之灵》犹如一个蓝色的梦境,一个无限纯净的世界,在那个神秘的境地,生命之河在流淌,洗涤和净化着我们的心灵。
该作品以其极为强烈的艺术魅力荣获1986年第二届全国舞赛编导和表演两项一等奖,音乐三等奖,并先后多次在泰国、新加坡、美国等地演出,并在1994年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评比”经典作品奖。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